發燒、黃色稀水蛋花湯樣便、嘔吐……
輪狀病毒來了!千萬別急著止瀉,補水是關鍵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訊入秋後,天氣轉涼,每年秋冬季節都有一個嬰幼兒腹瀉的發病高峰,俗稱為「秋季腹瀉」,一大波的小寶寶可能將要經受拉肚子之苦,發燒、上吐下瀉、脫水,整的寶爸寶媽們苦不堪言,而最主要元兇就是輪狀病毒。10月23日,記者從青島婦兒醫院了解到,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患者目前開始零星出現,預計11月中旬會逐漸增多,一旦孩子出現相應症狀,注意千萬別急著止瀉,補水才是關鍵。
三歲童一天腹瀉五六次
3歲的樂樂被家長抱到醫院的時候,整個人毫無精神,臉色蠟黃,媽媽說:「一天拉五六次,孩子哪能受得了。」樂樂的大便檢查結果出來了,輪狀病毒。作為秋季腹瀉的罪魁禍首,青島婦兒醫院感染消化科主任佟建寧介紹,輪狀病毒腸炎來勢洶洶,潛伏期約1-3天,寶寶常常「先吐後瀉」,會伴有高熱,嘔吐症狀通常持續1-2天,典型的大便性狀是黃色稀水蛋花湯樣便。當然,家長也不用過分擔心,輪狀病毒腸炎多數預後良好,呈自限性,平均病程1周左後。病情較輕的僅有輕度腹瀉,甚至可能還無明顯症狀,重一些的則可能會出現持續高熱、脫水、電解質紊亂、抽搐、心肌損害、精神萎靡等。
輪狀病毒下月迎來高發
目前青島婦兒醫院感染科每天能接診幾例到十幾例秋季腹瀉,隨著天氣轉冷,輪狀病毒將在11月中旬左右達到高發期。一旦孩子出現腹瀉,佟建寧提醒家長,要先學會粗略判斷寶寶脫水程度,多注意寶寶精神狀態、大便量等情況。輪狀病毒腸炎治療重點在於防治脫水及相應併發症,而非快速止瀉,寶爸寶媽切記勿盲目給寶寶服用止瀉藥物。
輕中度脫水並且能經口進食的寶寶,可以家庭口服補液,補液的種類主要為口服補液鹽或自製米湯加鹽溶液(500ml米湯+1.75克細鹽),補液量主要根據寶寶的脫水程度,量出為入。一次大便量(或嘔吐物量)按50-60ml或10ml計算,所丟失的液體量要在6-8小時內少量多次飲入,繼續丟失的按照丟多少補多少的原則隨時補充。
專家提醒:儘量避免寶寶吃手
佟建寧提醒家長,要及時為寶寶化驗,使用乾淨不吸水的容器留取寶寶新鮮大便樣,不要採用尿不溼上的大便,1小時內送至醫院檢驗。如果寶寶出現精神萎靡、煩躁、高熱(體溫>38.5℃)、哭時淚少、少尿甚至無尿、眼窩凹陷、抽搐、輕中度脫水但頻繁嘔吐不能口服補液或口服補液失敗、大便有血絲或果醬樣、嘔吐物含膽汁或咖啡色樣物等情況需及時就診。
佟建寧還提醒,輪狀病毒腸炎主要途徑是糞-口途徑傳播,平時要加強個人衛生,尤其要注意勤洗手,儘量避免寶寶吃手,在飯前、便後、接觸玩具後進食時,均應先洗手。注意消毒隔離,合理處理腹瀉寶寶的大便、玩具等,避免重複或交叉感染以及疾病的傳播。也可以提前2-3個月去接種點接種相關疫苗進行針對性防護。(記者 趙波 通訊員 畢乙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