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冬季,是輪狀病毒的高發季。據了解,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通常在每年9月份到次年1月份流行,其中10至12月是高發期,病程一般為7天。
「6月齡至2歲嬰幼兒是輪狀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可通過人與人的接觸傳播。此外,也可經接觸被汙染的手、玩具、日常用品等而感染,也存在通過食物、水源汙染或呼吸道飛沫傳播的可能性。」縣疾控中心醫師宋逸瑤告訴記者,輪狀病毒感染主要臨床表現有噁心、嘔吐、腹瀉、厭食或腹部不適的症狀,多數先吐後瀉,糞便多為水樣或黃綠色的稀便,無黏液及膿血,量多,一般每天10餘次左右,重者可達數10次。輪狀病毒感染後,孩子多數伴有發熱,體溫大多在37.9到39.5攝氏度,半數孩子早期會出現呼吸道的症狀。
對於輪狀病毒感染的預防,宋逸瑤表示,孩子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病從口入,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室內的通風換氣,降低病毒滋生的機會,儘量避免帶小朋友到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的遊樂場、電影院等場所。接種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是預防嬰幼兒輪狀病毒感染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全媒體記者 袁嘉翊 吳莎莎)
(責任編輯 郭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