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就相信年輕人

2020-12-24 中國網財經

  長沙晚報記者 李金

  聽說那裡有好多90後的小夥伴,充滿活力,上班時間元氣爆棚;聽說那裡的工作富有挑戰又有趣,將快樂帶給更多的人,讓你感到成就滿滿;聽說那裡升職速度特別快,世界級職業培訓,不知不覺就帶你起飛!想擁有這麼棒的一份工作嗎?那就趕緊加入麥當勞吧!今日起,「麥當勞520全國招聘周」正式啟動啦!快樂活潑的工作氛圍、優厚溫馨的薪酬福利、公正暢通的升職渠道將帶給你「超燃的未來」!全國超7萬個工作崗位等著你來挑選。

  「快樂大本營」讓你來了就不捨得走

  穿過鬱鬱蔥蔥的香樟綠蔭、伴著清澈蕩漾的園湖碧波,一座充滿歡聲笑語的「快樂大本營」展現眼前,這便是湖南麥當勞的大本營——前廳是麥香四溢的餐廳區、後院是活潑高效的辦公區。

  「今年是我在麥當勞工作的第16個年頭了。這是我的職場初體驗,第一份工作就讓我愛上了它!」湖南麥當勞人力資源部副總監李豔一臉幸福地告訴記者,2001年7月大學剛畢業的她應聘成為了麥當勞的餐廳見習經理,開始了自己完美職業生涯的第一棒,沒想到這一呆就是16年!從見習經理,歷經了第一副理、餐廳總經理,一路做到了公司人力資源部副總監,麥當勞廣闊的職業發展讓李豔成為了一名高級管理人才。

  李豔告訴記者,其實一開始也沒想到會做這麼長時間,但麥當勞簡單輕鬆關愛的工作氛圍、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公平公正的晉升渠道、全球500強企業完善的培訓,超多員工開心活動的開展……讓幸福感和歸屬感都爆棚!每天的工作在快樂中進行,整個人都充滿了年輕朝氣!

  她表示,麥當勞是全球品牌價值排名最高的餐飲企業,它的供應鏈全球排名第二,僱員人數全球排名第四,「在這裡工作,你能接觸到全球最優秀的市場營銷活動、人員管理和排班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為蓄勢待發的年輕人提供完美職場體驗,就等你來!」

  「麥當勞鼓勵員工休年假,而且必須休。」李豔表示,我們給予員工家人朋友般的關懷,讓員工更好地平衡了工作和生活。同時,針對目前二胎熱潮,湖南麥當勞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給予女職員完整的休假等福利。「我們很多員工都是工作了十年以上,加入了就捨不得走了!」

  「我們就相信年輕人」就等你來

  「歡迎光臨麥當勞!」昨日,在長沙麥當勞步行街中心廣場餐廳裡,滿帶笑容的員工正在為顧客進行殷勤款待的服務。

  整潔的環境、美味的食品、友善的服務……你能想到這家井井有條、年營業額高達千萬的餐廳竟是由一群來自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長沙職業技術學院的95後大學生在管理嗎?

  「我們就相信年輕人!」李豔表示,年輕人對新事物充滿熱情,他們看重企業對他們的尊重和信任,偏愛自由開放的文化。在麥當勞餐廳,家人朋友般的輕鬆氛圍、靈活排班、完善的培訓和快速的晉升,構成麥當勞獨特的僱員價值定位。

  為了推進全方位的年輕人信任計劃,湖南麥當勞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網絡工程職業學院4所學校建立了校企合作,設立實習基地,創建麥苗班。「麥苗」們利用課餘時間在麥當勞餐廳實習,經過6-12個月的培訓可以在畢業前成為餐廳的初級管理人員。

  「湖南麥當勞有近67%的員工和30%的管理人員均為90後,是年輕人職業第一棒的熱門選擇。」李豔介紹,從5月20日到26日間指定時段,求職者前往湖南任意一家麥當勞餐廳,即可體驗全景式招聘,最快24小時極速入職。所有招聘崗位全面向年輕人開放,無專業或工作經驗限制。「我們在微信招聘系統『加入麥當勞』中也做了全面升級,新增留言以及門店搜索功能,方便應聘者找到目標餐廳,歡迎大家投遞簡歷!」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麥當勞:我們就相信年輕人!
    由一位學生「職場新人」變身成為協助餐廳管理的「大咖」,用事實宣示了「年輕人也很行」的道理。那麼,這位麥麥girl如何成功晉級? M記助她快速攻下 「職場高地」! 2016年,16歲的鄭雅薇經朋友介紹,以學生勤工助學的身份加入麥當勞餐廳深南西分店,人生第一份工作從清潔大堂開始。當時的她,沒想著要「開掛」成為什麼厲害角色,只想打一份工,幫補家裡。
  • 迅鳥楊立恆:讓我們相信年輕人能買車
    我有個侄子,剛大學畢業一年,喜歡車的他跑了很多4S店,但都要求較高收入或房產證明,因為沒有人相信年輕人能買車。為什麼沒有人願意相信年輕人能買車,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金融風險定價技術的落後。從汽車消費來說,美國的年輕人比中國的年輕人要幸福,在美國80%以上的購車來源於汽車金融,而中國這一數字才剛突破10%,同時中國汽車消費已經吃掉了人口紅利,步入緩慢增長,甚至負增長的階段,可以想像汽車金融可以幫助汽車企業有機會服務年輕人,讓他們相信85後、90後,甚至不久的00後有能力買得起車。
  • 年輕人應該相信命理嗎?
    最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以問卜的方式投石問路,甚至有不少00後也在其中。年輕的緣友因尚未踏入社會,許多決策性的事情無需獨立判斷。所問的問題也沒有重點。而貼出八字的年輕人呢?對這種胡謅八扯的算命結果,不但不能一笑置之,反而被嚇唬的當了真,腦補出各種不好的結論,最後輾轉反覆前來求救。一位剛滿15歲的緣友,抱著娛樂的心態在網上留了個帖子,詢問終身運勢,被「大師們」批示:不久會克父克母,中年會克妻克子,孤獨終老無依無靠。
  • 馬雲演講,你相信未來,我相信你們 年輕人與其擔憂,不如行動
    4、我們都很難改變昨天、甚至很難改變今天,但我們做一點點事,就可以改變明天,改變我們自己的未來。5、與其擔憂,不如行動。9、看到不同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的,是看到了不同,依然相信我們的「同」,依然能夠放下分歧共同前行。
  • 年輕人深陷「喪文化」,不相信明天會更好,原因是什麼?
    首卷語按正常來說,年輕人應該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整天奮鬥,但如今的年輕人並非如此,很多人都陷入了「喪文化」。也就是說年輕人在遇到任何不順利的事情時,總是充滿了抱怨,甚至發頹廢的圖片來暗示,他們不再相信明天會更好。
  • 鐘擺定律:我們與年輕人的距離在哪裡
    但我們觀察到的是一海之隔的年輕人截然不同的世界觀。深圳與香港之間只有不到50公裡的距離。這50公裡成為了認知的天然屏障,也成就了兩群不同命運的同齡人。海那邊的年輕人在想盡辦法的整事情。或許他們也是被輪為工具,或許他們可以以不經審視的行為獲得利益和人生接下去的保障。
  • 相信年輕人! 瞄準「90後」「00後」麥當勞招7萬人
    「我們就是相信年輕人!」這是麥當勞今年全國招聘周的品牌主張。昨日,麥當勞「520全國招聘周」福州地區招聘活動啟動儀式在工業路萬象城麥當勞餐廳舉辦。麥當勞預計今年在中國招聘7萬多名員工,瞄準「90後」生力軍和初入職場的「00後」,做年輕人的職業第一棒。
  • 德國年輕人越來越不相信宗教
    「吸引住年輕人」似乎成了教會「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據報導,德國天主教徒數量2017年為2330萬,比前一年減少27萬人。福音教派信眾的數量2017年則為2150萬人,減少了39萬人。兩個主要教會的教徒約佔德國總人口的54%。自德國重新統一以來,德國新教人數不斷減少。老齡化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去世的教徒數量已經大大高於新增教徒的數量。」
  •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 美國的年輕人越來越不相信地球是圓的了
    資料顯示共有10374人參與了調查,年齡在18歲——24歲的千禧一代只有66%的人相信地球是圓的,是所有年齡段中比例最低的。25——34歲相較於35——44的比例低了6個百分點。是什麼造成這些年輕人不相信地球是圓的,調查人員試圖搞清楚這一點,他們發現支持地平說的主要是這幾類人:首先他們發現低教育水平的人支持地平的比例很高,大部分往往是人們印象中的壞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他們總是忙著和男
  • 《十月的天空》感謝願意相信我們的人
    緊接著就進入了一個體育生走上數學奧賽之路的,年輕人的故事。我垂問了下我那顆老舊的心,什麼是年輕人?想了半天,只想到年輕人最迥異於其他任何人生階段的特點是「勇敢」。勇敢不是敢於跟姐妹撕逼,不是想買點兒啥買點兒啥,更不是為了疼痛而去作。青春期的勇敢,而應是面對夢想時的執著和奮不顧身。當然Homer的火箭不可能因為勇氣就不炸了,它們依舊在不停地爆炸。
  • 鍾南山寄語年輕人:學好基本功,語文最重要,要相信自己的實踐!
    鍾南山還寄語年輕人,相信自己的實踐,比相信權威更加重要。
  • 年輕人,不要相信這三類領導說的話,他們擅長說花言巧語
    在職場中,相信很多年輕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受領導歡迎的員工,可是有不少高學歷的職場人士在進入公司以後,卻發現無論自己怎樣努力,領導都不會對自己照顧有加,不久前,在論壇中,筆者看到有位女碩士分享了他的工作經歷,這位女碩士在公司裡加班15天,可是在月底只收到三天的加班費,所以他便遞交了辭職報告
  •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院新任院長於洪濤:我相信年輕人的看法
    12月13日,《返樸》受邀參加了西湖大學安排的見面會,我們見到了這位低調、謙和的科學家。「我相信年輕人的看法」去不同的地方做講座時,於洪濤常被人問到有沒有意願要「動一動」,也就是向他發出新工作的邀請。但他堅持認為,在一個地方持續工作,具備一定基礎之後,「動」一次起碼要浪費半年的時間。
  • 馬雲延世大學對話大學生:請相信年輕人、請支持女性
    馬雲很快糾正了這位年輕人的說法。「並不是我們為女性提供工作崗位,而是女性給了我們機會,她們信任我們並選擇加入阿里,這讓我們的公司與眾不同。」對話會現場,在場年輕人踴躍發問馬雲在對話會上再次強調,阿里成功的原因是公司有將近49%的女性員工,高層中有37%。「我感謝女性支持我們。
  • 我們採訪了22個年輕人
    中國向來缺乏愛的教育,人們渴望愛,但又害怕愛,想要愛卻不知道怎麼愛,在渣男、綠茶、小三這樣的粗暴標籤被越來越頻繁使用的今天,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野生戀愛教學:「判斷一個人愛不愛你,看他願意給你花多少錢,看他願不願意將你介紹給朋友認識。」「不要相信什麼「我很忙」和「沒時間看手機」之類的理由,他回不回覆信息,是否繼續跟你聊下去,完全取決於他究竟有多愛你。」
  • 相信什麼,就能成就什麼?年輕人,努力吧 | 自證預言
    相信什麼,就能成就什麼?年輕人,努力吧 | 自證預言 2020-09-22 1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請保護年輕人的理想,只有他們還願意相信公平與美好
    但是今天,我們在奔向社會主義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上,依然走著這麼一群踩在別人頭上的人。這種罪惡看似沒有血腥,但殺死的卻是社會公平和正義。年輕人的夢想和青春被如此輕易地摧毀,那麼年輕人進取和奮鬥的意義何在?
  • 【畢業致辭】陳十一:我們要相信科學 相信夢想 相信自己
    在南科人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戰「疫」過程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仰望星空,相信未來。「星空」,是引領我們的夢想和希望;「相信」,是帶領我們實現夢想的信念和力量。我們要相信科學。在逆境中,我們更要相信科學的力量,弘揚科學精神。科學的力量,關鍵在我們敢於直面「真問題」,勇於向學科難點和科技高峰發起衝鋒和挑戰。現在,全球多個團隊都在爭分奪秒研發新冠 和 藥物。這裡也有南科大科學家的身影,我們的張緒穆教授團隊正在進行藥物合成新工藝的開發,直擊有效治療新冠肺炎創新藥物合成的關鍵點。
  • 南科大校長陳十一:我們要相信科學 相信夢想 相信自己
    在南科人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戰「疫」過程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仰望星空,相信未來。「星空」,是引領我們的夢想和希望;「相信」,是帶領我們實現夢想的信念和力量。我們要相信科學。從歷史的長河來看,人類經歷的無數次災難,都是一場倒逼科技創新的突破戰。
  • 我們為什麼相信科學?
    本文主要討論兩個問題:1、我們為什麼相信科學?2、科學為什麼不能證明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