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作文評語是教師對學生作文提出的有指導性意見的文字,具有促進作文教學的重要功能,它不但要對學生的作文內容、選材、環節設計、語言的表述進行評價,而且還要指導學生對作文中出現的相應問題進行修改,因此寫好評語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目前作文評語中存在的問題
(一)作文評語籠統寬泛,缺乏針對性
有些老師的作文評語籠統寬泛,抽象空洞,比如,「中心不明確」「條理不清晰」「選材不好」等等。至於為何「不明確」如何「不清晰」為什麼「不好」,教師沒有具體的指出,學生看了也不明白。即使是肯定性評語也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如「語句優美」「條理清晰」「用詞準確」「選材精當」等等,至於「語句優美」優美在哪?「條理清晰」表現在什麼地方?「用詞準確」為什麼準確?「選材精當」怎麼精當等等,教師也沒有進行細緻的評析,長此以往,學生面對沒有什麼內涵的評語,也就失去了寫作的興趣。
(二)作文評語語言貧乏,缺乏審美性
翻開某個班的作文本,我們會經常發現許多學生的評語用詞單調,甚至只是詞句的堆砌,毫無優美感受,看著冰冷的詞句,無論是從感官上、還是從理解上都不能帶給學生一種愉悅的感受,更談不上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三)作文評語褒獎極端,缺乏啟發性
我們經常看到教師的評語出現一邊倒的現象,一種是以批評指責為所有評語內容,從書寫到結構內容,把學生的作文批的一無是處。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全是褒獎。筆者認為不論是褒獎還是批評都缺乏激勵性,只有把批評和誇獎很好結合起來才是最好的「成功教育。」
二、針對存在的問題,筆者重點作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強作文評語的針對性,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教師寫作文評語的目的就是要成就學生的寫作。但是,「要它有效力,必先要它有意義」。其意義就在於讓學生知道自己寫作中的優缺點,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摒棄傳統的思維定勢,廢除以往的套話、廢話,作文的評語要有針對性,要言之具體,說之準確,做到語語中的,方令學生受益。如指出文章寫沒寫出真情實感,哪兒觀察得仔細,哪些材料選擇得有意義,哪部分想像豐富,從而引導學生懂得什麼是值得寫的,什麼是不可以寫的等等。如:「筆者為學生《第一次洗衣服 》寫的一段評語:「在描寫洗衣服過程中能按照洗衣服的先後順序,依次寫了拿盆、放水、浸泡 、搓洗、清洗、晾衣的全過程。從字裡行間看出了因經驗不足,導致在洗的過程中,弄得臉上、身上到處是肥皂泡的尷尬場面,描寫甚為生動,幸虧有媽媽在旁指導,才巧妙地化解了危機,雖然是 『第一次』洗衣服,文字不多,卻寫得小有波瀾。別看你洗衣服時手忙腳亂,文章可寫的步驟清楚。」 這段評語從訓練目的出發,著眼於所評作文是否圓滿地完成了寫作要求,如過程是否完整,順序是否清晰,標題中的「第一次」是否充分體現出來了……這樣,就使學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章在什麼方面達到了老師提出的訓練目標,從而進一步努力。通過針對性評語,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加強作文評語的審美性,激發學生寫作積極性
作文評語寫作的審美性是一個評語藝術化的問題,一條好的評語應該具有文學色彩,具有生動活潑的語言和耐人尋味的含義,讓學生帶著欣喜的心情去領會。筆者在撰寫學生評語時,有時會適當運用比喻、對偶等修辭,力求新穎活潑。如:「讀你的作文,有一種美的享受,就像春日裡一屢陽光,灑向我的心田。」 「你的生動描寫,仿佛把我帶入了文章的情境中,與主人公一起喜怒哀樂。」 通過審美性的評語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文採,感受到一種精神愉悅的審美享受,從而激起學生的情感源泉,促進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三)加強作文評語的啟發性,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針對作文評語出現的褒貶極端的一邊倒現象,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站在小作者的高度去考慮文章的得失。當教師拿到一篇文章時,首先要理出文章的思路,分析清文章的體裁和寫法特色,然後再從作文本身去考慮文章的得失。針對成功的作文,筆者認為應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也要指出問題,以啟發學生再實踐,再創造。如:某同學寫了一篇題為《尷尬》的文章,主要是敘述了一位叔叔走在馬路上,不小心走到一個沒有蓋好的井蓋上,井蓋側翻,叔叔一條腿掉進井內,然後又艱難的爬上來,面對圍觀的人群,紅著臉的叔叔沒有趕緊離開現場,而是把井蓋蓋好,還在上面踩了幾腳,看看結實不結實。筆者的評語是:「你的選材真實,有新意,整個事件敘述得清楚明白,緊緊抓住了人物的動作進行描寫,使文章比較生動,整篇文章叔叔雖然沒有說一句話,但是如果你能對叔叔的外貌以及周圍人的表現加以描寫,會更加突出叔叔高大的形象。」這則評語既肯定了學生的成功之處,又啟發了學生思考,兩天後,這學生竟自覺的根據老師的評語修改了原文,修改後的習作情真意切,十分感人。又如:班內新來了一名臺灣學生,由於教育體制以及學習內容的不同,該學生的作文前言不搭後語,描寫時沒有任何修飾性語言,讓讀者讀起來感覺十分蒼白,但是該生的選材真實,針對這樣的文章,筆者的評語是:「你的文章讓我讀起來很感動,這件事好像就發生在我的身邊,如果你能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描寫清楚,就會更加感人。」過了兩天該學生把修改好的作文有拿給筆者看,這次筆者的評語是:「整個事件敘述得十分清楚,如果能使當地加入一些修飾性的語言就更好了。」該生結合教師的評語再次進行了修改,基本達到了要求。 由此可見,作文評語要有啟發性,這樣能使學生對自己習作進行思考,明白不足所在,激發其改正的需要和欲望,從而增強自改的能動性,提升學生寫作的能力。
學生作文是一架鋼琴,當你觸動它的琴鍵時,總會發出叮咚的聲響。但願我們語文老師能深諳樂理,真情投入,用作文評語這雙春風化雨的手把它彈起來,奏出多情美妙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