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匠的「世界技能」煉成記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湘軍」凱旋
12月14日,長沙火車南站,獲得金牌的伍遠州(左一)和獲得銀牌的王州(左二)展示自己的獎牌。圖/記者楊旭
瀟湘晨報長沙訊 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已圓滿結束。12月14日上午11點30分,湖南省代表團從廣州回到長沙。省人社廳在長沙火車南站舉行歡迎儀式,代表團剛下火車就被鮮花包圍。
「你們頑強拼搏,在賽場獲得1金1銀2銅41個優勝獎的好成績,我對大家的凱旋表示熱烈歡迎。」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唐白玉特意趕來迎接載譽歸來的代表團,對選手們取得的優異成績表示祝賀。省人社廳二級巡視員丁興發主持歡迎儀式。
在長沙火車南站4樓會議室,唐白玉等為參賽隊員獻上鮮花,並一一與大家握手合影留念。隨後召開座談,與大家親切交流。
據悉,來自中建五局技工學校的伍遠州和羅傑(住建部代表)分別獲得世賽砌築項目第一、第二名,來自衡陽技師學院的王州獲得世賽電氣裝置項目第二名,來自湖南工貿技師學院的楚智陽和湖南工藝職業美術學院的董青,分別獲得國賽精選項目數控車比賽和世賽項目時裝技術的第三名。
座談上,代表團領隊介紹了湖南參賽主要情況,獲獎選手、參賽單位代表、裁判代表等就參賽歷程,如何備戰集訓衝刺世界技能大賽等發言。
記者李瓊皓通訊員曾鶴群鞏如泉
人物故事
伍遠州
評判標準到毫米級,帶領學生斬獲金銀牌
伍遠州榮獲世賽砌築項目金牌。面對媒體的鏡頭,這位21歲的小夥有些靦腆。他是中建五局技工學校(長沙建築工程學校)一名實訓課教師,是湖南省參加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選拔賽代表。
伍遠州是廣東人,來到長沙源於對世賽砌築項目中國集訓基地的慕名。但當伍遠州接觸世賽砌築項目時,「比賽難度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激烈」。他解釋,以前的世賽,選手可以提前2—3天拿到比賽題目,有充足的時間識圖,而現在只給選手半個小時的識圖時間。以前是比賽分為3個模塊,現在分為5個模塊。
「我也想從這裡走向世界舞臺,利用一年的時間,我一邊集訓,摸索砌築技能,一邊帶領學生羅傑共同奮戰。經過這次大賽的檢驗,我和羅傑分別獲得大賽第一第二名。」伍遠州說。
「裁判進行測評打分時,測評點將近30個,評判標準都精確到毫米級,精益求精,零誤差的標準。」世界技能大賽中國專家組負責人雷定鳴說。而對於伍遠州來說,在這個崇尚技能,弘揚工匠精神的時代,即便砌磚項目,也要幹成最好的。
王州
不僅要學編程,還得操作全英文軟體
獲得世賽電氣裝置項目第二名的王州今年21歲,2018年從衡陽技師學院畢業後留校,之後成為一名外聘老師。所學專業是機電一體化,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被譽為「百優工匠」的唐中武老師,「他把我帶入比賽,從2015年開始參加幾十場比賽,只要有比賽就上,不是我選項目,而是項目選我」。
「最開始學電氣安裝,雙人賽,4個小時。這次比賽是電氣裝置,時間提高到16個小時,難度也翻倍,又是單人賽,壓力不小。」王州坦言,為了應對這次比賽,平時訓練強度增大,學習的知識也成倍增長。特別是電氣裝置裡的「智能家居」模塊,需要選手編程,最大難度是操作全英文軟體。由於去年世界技能大賽「五進一」時曾被淘汰,王州這次花了一年半時間,每天5個小時攻英語,學校也配了一名英語老師,專門給他訓練。
記者了解到,王州正備賽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的選拔,進集訓隊後會經過層層選拔,再選一個最強的隊員代表中國參賽。
參與了多場比賽後,王州的想法是:「想一直留校,培養更多的學生,提升他們的整體技能,成為專業型人才。」
羅傑
「包工頭」的兒子300天砌築超15000塊磚
羅傑(住建部代表)獲得世賽砌築項目第二名,對於今年和老師一同獲獎,他難抑激動。
羅傑來自邵陽隆回,出生砌築「世家」。他的父親是村裡的「包工頭」,砌築、裝修樣樣精通。初中畢業後,羅傑的父親把他送到了長沙建築工程學校建築工程施工專業學習,做好了「子承父業」的準備。
羅傑去年10月加入學校砌築集訓隊,在教練團隊的指導下,他每天實操訓練6個小時,70%的時間手中拿著4斤多重的砌塊,晚上還要參加理論學習。「集訓就是按圖紙砌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要求作品精確,按細則評分。」羅傑告訴記者。
300多天裡,羅傑訓練了50多套圖紙,每一套圖紙重複訓練3遍,按照一套圖紙100塊磚計算,他砌築了15000多塊磚。是嚴寒還是酷暑,用他的話說:「剛開始摸磚有點糙手,現在摸著它們就像多年的朋友一樣,喜歡!」
瀟湘晨報記者李瓊皓通訊員謝銀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