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面向求職畢業生提出四點建議;文科生:有尊嚴地求職

2020-12-11 職場密探

專家面向求職畢業生提出四點建議

近日,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的就業網站上出現了一封面向廣大求職畢業生的信件,信件中,就業指導專家從求職心理、求職準備、求職細節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具有很強的參考性。  該信件指出,當前,大學生在找工作時會遭遇到社會關係、地域、戶口以及名校等許多無形的壁壘,對此,大學生應該做好心理準備,不要埋怨和有僥倖心理,應踏踏實實從各方面做好準備,以幫助自己成功求職。  專家指出,當前大學生應做的準備包括:  一、放低要求,正確看待自己的能力。

  大學生剛從學校畢業,沒有實際工作經驗,錄用畢業生的單位要委派人員,對畢業生大量投入成本進行 培訓 、教育,對其進行社會化訓練。剛畢業的學生不僅不能立即獨當一面地工作、給組織創造價值,相反,用人單位還要在其身上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教育 培訓 畢業生,使其勝任崗位工作。因此,對用人單位,大學生應該抱著感恩的心,要感激它給了自己就業機會、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二、寫簡歷及自我推薦信要誠實。  應儘量用四號或小四的宋體寫簡歷,黑色即可,不要用大號字體以期待引人注目,更不要用花哨的顏色或字體來寫。 簡歷 不是廣告,要用老老實實的風格。內容一定不要有任何虛假,不要有僥倖心理,不要吹捧自己、抬高自己。即使家庭很貧困,也不要自卑,要老老實實填上去。自己的經歷,家庭成員等都要如實說明。  三、履歷表、問答、薪酬填寫要認真。  招聘單位要求填的他們設計的履歷表和問答應該逐欄填寫,不能有任何一欄空著,否則會被認為做事馬馬虎虎,或者認為不尊重他們。回答提問時,必須對每個問題誠實回答。  四、要甘願從基層做起。  每個單位在確定了自己的願景、使命、戰略後,需要各種職能的專家來幫助它實現這些戰略目標。他們花錢請來人員,是作為本崗位專家的身份來為組織創造價值的,而剛畢業的大學生現在還不能承擔起這些本來應該擔負的責任,還需要長期的磨練、學習、進步。無論大學生的專業多麼難以找工作,而這個崗位總是需要人去做的,只要自己心甘情願地從基礎做起,踏踏實實地學習、進步,提高技能、態度積極、改進理念,就一定會被錄用。

文科生:有尊嚴地求職

  文科生不選擇與專業對口的職位,是興趣使然,還是現實所迫?日前,復旦大學發布的《2010復旦就業行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顯示,依據近幾年各院系畢業生就業實際流向的統計分析數據,文科畢業生的職業選擇與專業相關性越來越低,尤其在人文類基礎學科如文史哲等專業上,畢業後,從事與專業對口職業的學生甚至不到一半。

  在很多文科生看來,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人人網上就有一條狀態被許多文科生轉發:「上帝還是很公平的:學生階段,文科男生好找女朋友;理科男生不好找。畢業了,文科學生工作難找,媳婦就跑了;理科學生工作找到了,媳婦也就有了……」  畢業生供大於求,對口職位收入微薄,已成為擺在文科生面前不爭的事實。在對同學的就業建議中,《報告》中的各個院系也紛紛寫道,「對於希望從事非專業相關工作的學生,要在大學學習期間提早做好其他專業知識的儲備」,「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外語水平的提高,注重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充分利用復旦大學豐富的資源,研修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鼓勵學生選修第二專業,並關注相關領域的實習與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崗位稀缺,可替代性高:「我們能做的誰都能做」  復旦大學2007級中文系的孫曉(化名)目前正在求職,她主要瞄準兩個方向:一是媒體,二是事業單位和國企,如國有銀行等。全班90多人,讀研的約佔一半,剩下的都要找工作。「一般到大三上學期,大家開始迷茫,然後基本定下找工作或直研,找工作的人開始不斷實習,直研的人開始繼續修績點和聯繫老師。找工作的也是要麼外企,要麼傳媒,要麼公務員,要麼老師,都在艱難地找著。」  「再高考一次我就考理科。」這是孫曉前不久看到班長改的msn狀態。作為從理科轉專業到中文系的學生,她自認和班裡的大多數同學一樣,對中文專業的熱愛度很高,但還是選修了一個經濟學的第二專業,為找工作做準備,畢竟中文專業對於找工作而言「太沒有優勢了」。

  在大三決定求職後,孫曉找了兩份實習的工作:先在某大型門戶網站做了一個月的行政助理,又在一家行政機關擔任了4個月的辦公室文秘,隨後,就開始一心一意找工作了。到目前為止,她投了十多份簡歷,包括七八家國企、一家民企、一家媒體、五六家銀行,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媒體一年只招幾個人;而在公司,文科能去的職位多是辦公室文秘的崗位,沒有技術性,競爭者也多,得到面試機會自然就很難,所以就繼續投著,沒音訊著,目前在等銀行,希望他們給我筆試的機會。」看著理科牛人們已有一些找到了工作,她心裡有點著急。  汪北辰(化名)是復旦大學歷史系的2008級碩士生,和他同專業一屆的同學中,只有3個人選擇繼續讀博。作為一名本科師範專業的學生,又讀完了碩士,他雖然和班裡打算找工作的另一些人一樣,「仍處於混沌狀態」,卻很堅定地不想當老師。  「現在碩士的出路很窄,去高校只能當輔導員,而且基本上只能是中西部;這是我們這個專業的特點所決定的,範圍小,需求也小,而如果去專科學校,就基本沒有學術前途。」他所在的該專業處於全國頂尖水平,碩士生在2003年前,博士生在2005年前,有機會進入一流院校和科研能力強的單位,但近年來,由於高校更願意聘請有工作經驗的副教授以上人員,畢業生去一本高校的工作機率幾乎為零。「至於高中,上海的高中老師收入是不錯的,但一般只籤兩年,而且對於非上海生源來說,不設門檻的學校也比較少。同時,相對於其他學科而言,歷史老師需求量很小,某種程度上講,可以看作是一種運氣的比拼,因為學校一方並不是每年都需要進新人的。」汪北辰說。

「我們除了做老師,一般只能考慮媒體、公司文職、政府部門,我們能做的那些工作沒有不可替代性,誰都能做。只要外語好、人活泛,有一個好的起點和平臺,發展空間會很大,如果沒有,就是廢物。而且我們平時接觸的人少,鍛鍊少,與經管類專業相比,打交道的能力也要弱一些。」但他也認為,打交道的能力好鍛鍊,但自己受過專業訓練,擁有較深的思考廣度和深度,這種思維模式反而不太好培養,可以發揮出「後勁」來。「但是,面對生存問題,又不得不去適應社會,後勁要發揮出來也得有前提。」  「搜遍了國家公務員的網站,崗位幾乎都是有專業限制的,我們只能報那些無專業限制的部門,再一看,這些崗位每個只招一個人,都有好幾千人報名。」中國政法大學哲學系的王一(化名)對記者說,「再看那些理工科和小語種的對口職位,報錄比常常還不到十分之一,就覺得我們是沒有專業的人。」  不做研究是生活所迫:「至少要過十年沒有尊嚴的生活」  「我最想去的是財經類媒體或當公務員。」孫曉表示,中文系的對口職業是媒體、老師、公務員,但在上海,本科生畢業一般只能做初中或小學老師,高中老師都要求研究生學歷。公務員招錄則更多面向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往屆畢業生,今年「國考」只有15%%的崗位招錄應屆畢業生。她覺得「實在不行就工作兩年再去,或者有機關單位招儲備人才的,先去沒編制地幹兩年。」

  在孫曉看來,班裡一半以上的人選擇了直研或考研。基本上比較活躍、叫得出名字的都直研了,但其中真正想做學問的並不多,「潛心學術的牛人」在十個以內,其中還包括好幾個有家學淵源的。她猜測可能有幾個原因:系裡很多學生是外地的,研究生要落戶上海比較容易;做老師的話,研究生可以去高中;研究生期間,還可以多考幾個證,多實習,也許還會有更好的機會;有的同學還比較迷茫,沒想好以後幹什麼,就想用研究生階段緩衝一下。這樣一來,碩士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跳板,為爭取更多時間,以後能夠找到更好的工作做準備。  「如果不是一直喜歡,喜歡到可以真的廢寢忘食的話,做學術是對身心的巨大考驗。」汪北辰說,「男人要養家餬口呀,這是第一位的。當學術不能滿足謀生的最低要求時,面對現實的需求,能選擇的只能是不去選擇。」在他所在的院系,教授做一個長達數年的項目,往往只能申請到一二十萬元經費。

  《報告》顯示,博士生求職的專業相關性較碩士生高,碩士生專業相關性較本科生高。王一認為,讀到博士,要承受生活、學術的雙重巨大壓力,每個月的補貼在大城市根本無法維持生活,也不能像理工科學生一樣讀研時就能做項目賺錢,還得靠家裡供養,讀完以後,年齡大了,也沒有太多可以改行的機會了。「對於家裡困難的同學來說,博士畢業,卻還只能得到一般的工作和微薄的收入,至少要過十年沒有尊嚴的生活。」

喜歡就點點關注吧,還有更多職場小故事~

相關焦點

  • 就業指導專家向大學畢業生發求職信提出四點建議
    新華社長春11月24日專電(記者 馬揚)近日,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的就業網站上出現了一封面向廣大求職畢業生的信件,信件中,就業指導專家從求職心理、求職準備、求職細節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建議,具有很強的參考性。
  • 76%的求職簡歷讓專家搖頭 詳解求職簡歷誤區
    進入3月份,2009屆畢業生找工作將迎來又一個高峰。然而,很多畢業生往往沒想到,自己精心製作的「小簡歷」反而會成為自己求職路上的絆腳石。昨日「出爐」的一份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七成簡歷讓專家搖頭,畢業生參加社會招聘會投遞簡歷平均成功率僅為1∶52。
  • 大學畢業生如何識別求職陷阱 看看專家怎麼說
    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795萬,我市高校畢業生預計有21萬餘人。現在,大學畢業生們即將走出校園走進職場。但初入社會的他們在找工作的時候,很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一個不小心就會落入求職陷阱,讓人猝不及防。那應屆畢業生該如何來識別求職陷阱呢?
  • 誤區四:畢業生求職一份簡歷打天下
    求職應該有什麼樣的心態?未來的職業方向到底要走向何方?怎麼避免簡歷「石沉大海」,提高求職的「命中率」?在大學生求職中——699萬——今年的高校畢業生人數,又攀上了一個新高度。對此,記者採訪了多位職業規劃師及高校畢業生,為求職者們指點迷津。積極的心態和充足的準備最終幫助我找到了好工作林敏(某世界500強日化用品公司銷售經理)問:求職應該有什麼樣的心態?答:大學生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可能永遠無法得到機會的垂青。
  • 首屆高校畢業生模擬求職大賽決賽落幕
    首屆高校畢業生模擬求職大賽決賽現場。新華網發(受訪單位供圖)  大賽著眼於2021屆高校畢業生備戰秋招,以「逐夢高新,『職』等你來」為主題,以增強大學生就業理念、創新意識、能力素質為目標,為大學生提供真實的求職體驗,為高新區產業發展發掘人才,幫助大學生留在西部(重慶)科學城就業創業。  參賽選手通過自我介紹、才藝展示、互動答辯等模式面向社會大眾進行自我能力展示。
  • 求職信函六點錯誤寫法
    對僱主而言, 求職信函就是代表求職者本人, 內容除了要簡短.切中主題.根據僱主需求來剪裁經歷外,還要說明個人對這份工作的興趣,同時應強調個人學習經歷與所要應徵的工作多麼適合;此外,求職者在撰寫求職信函是還要小心以下六點不當的方式, 以免功敗垂成。
  • 仍有26%應屆畢業生在求職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來源標題:仍有26%應屆畢業生在求職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這意味著,大學生就業面臨「雙屆疊加」局面。據悉,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今年全國約有59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報告》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 疫情之下畢業生們的求職經歷:歷經波折仍充滿希望
    「我不是特別想爭第一的人,對未來當然可以有一個預期,但是要給預期定一個區間,也不一定非哪裡不可。」安醫大就業辦副處長鮑丙剛告訴記者,為了做好學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工作,學校也通過文件的形式就2020屆畢業生就業工作提出了十條意見。主要包括全力開展線上線下就業招聘、積極開發科研助理崗位、廣泛動員畢業生應徵入伍、設立基層就業獎勵基金等十項內容。
  • 大四開始求職已太晚
    CFP 供圖史上壓力最大畢業季——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699萬,被稱為史上畢業人數最多的一年。應屆大學生就業「壓力山大」之際,王文華新書《創業教我的50件事》受到正在求職學子的青睞。求職失敗該怎麼應對?接受採訪時,王文華表示,「這關乎做人、做事、做夢、做自己,這本新書是我從求職到創業笑與淚的成長曆程。希望這本書,像水一樣,推波助瀾,讓讀者從成功與失敗的故事中,找出自己流動的方向。」文/記者 吳波文科生躋身史丹福大學MBA班《創業教我的50件事》一出版即橫掃臺灣排行榜,而王文華目前已經籤約天津華文天下,據悉,他的稿酬已高過韓寒。
  • 臺籍代表建議大陸機構為臺灣畢業生開闢求職信息渠道
    臺籍代表建議大陸機構為臺灣畢業生開闢求職信息渠道 2016年03月07日 21:31: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畢業生求職指南:畢業生求職中的八大衰相
  • 求職「演習」:「準畢業生」帶著簡歷「華山論劍」
    記者了解到,本次比賽面向全校大三、研二「準畢業生」,從參賽者提交的300餘份簡歷作品中遴選出15份優秀作品進入決賽,以簡歷展示和模擬面試的形式,幫助參賽者在比賽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就業競爭力。   評委指點有「高招」   「我要求職的崗位是英文譯員,因此我把自己郵箱改為『InterpreterZhang@』,這樣無論是在面試還是工作中,別人都容易辨識出我。」
  • 大學畢業生求職高消費 人均求職成本2000左右
    》》進入搜狐教育頻道  每年寒假前後,都是畢業生求職的高峰期。面對愈演愈烈的求職競爭,為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大學畢業生絞盡腦汁,千方百計為求職增加砝碼。一時間,精心打造個人簡歷、日益完美的證件照、大量置辦行頭等,就成了畢業生職場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海聚英才 | 面向全球英才直播!線上求職指南等你來領取
    「在時代發展背景下,我們更需要有敏感洞察力(Insight)有創新力(Innovative)有整合專業能力(Integrated skill)的『3I』人才。」蔣穎也回答了線上網友提問,介紹了當下諮詢行業、上海公共人才服務的線上招聘信息平臺。
  • 畢業生求職心態引熱議
    2、針對畢業生的調查問卷顯示,對於「是否會考慮找專業不對口的工作?」,62%受訪者選擇:「會,先上班再說。」3、在選擇職業方向時,畢業生會聽從誰的建議?排名為:相關從業者、師兄師姐和同學、行業專家、家人、老師。
  • 「簡歷門診」圈粉無數 求職留QQ郵箱或讓人反感
    這學期,重慶第二師範學院開起了「簡歷門診」,為即將畢業求職的大學生面對面把脈簡歷中的「隱疾」。簡歷門診3月9日正式開始坐診,每周五下午兩點至四點開門。截至上周五,除了前來問診的同學,「簡歷門診」在網上也「圈粉」無數。她的求職簡歷為何被建議刪除籍貫?
  • 「空中招聘」正火爆:大學畢業生求職迎來新機遇,把握好這3點!
    「空中招聘」正火爆:大學畢業生求職迎來新機遇,把握好這3點!戰「疫」期間,今年的春招變得與眾不同,大學畢業生求職不需要親自去企業,而企業在招聘時也都儘量避免接觸求職畢業生,集在線申請、遠程面試、電子籤約三位一體,堪稱"空中招聘"。
  • 上海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求職服務
    新華網上海11月3日電(記者吳宇)近日,一場面向2021屆和2022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求職服務活動在位於浦東新區的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舉行。未雨綢繆謀就業,顯示出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高度重視。據主辦方之一的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餘立越介紹,這次活動以「讓我們一起傳遞力量,賦能後浪」為主題,依託上海外服豐富的專業導師資源,通過線上傳道解惑與線下實戰互動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大學生走出求職困惑,順利開啟職場生涯。上海外服緊盯大學生就業痛點,專門打造了求職賦能行動線上平臺——手機小程序「凌佳佳職場幫」。
  • 雲來雲去 求職應聘與你環環相扣!上海為應屆畢業生搭起就業鵲橋
    發布《畢業生線上就業服務指南》,面向所有畢業生提供網上簽約等全流程就業手續辦理,推出一系列職業生涯規劃和創新創業類網絡課程等線上資源,依託公眾號矩陣推送職業測評、求職技巧、就業心理和招聘信息合集,閱讀量超過萬人次,搭建立體式生涯教育線上課堂。為進一步服務學生個性化需求,學校還將陸續推出一對一線上諮詢、簡歷門診和遠程面試服務,在特別求職季為畢業生保駕護航。
  • 山西:畢業生求職登記有了小程序!
    9月9日省人社廳消息,為拓寬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求職登記渠道,提供不斷線就業服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開通了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求職登記小程序,搭建起了方便快捷的就業服務對接平臺。省人社廳相關人員介紹,求職登記小程序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平臺、中國公共招聘網、中國國家人才網、就業在線、電子社保卡設有登記入口,同時支持通過微信、支付寶等 APP 掃描二維碼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