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教育報記者 林密
編者的話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今年教師節期間,福州市教育局聯合海峽教育報社共同推出
「致敬優秀思政教師」系列報導,旨在褒揚福州教育系統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對「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進行精心引導和栽培的優秀思政教師。
致敬優秀思政教師系列報導①
李舒冬:站在離孩子最近的地方
笑起來眼眉彎彎,甜到人心的李舒冬,絲毫看不出在教育崗位上已經走過26個年頭。
從總輔導員、德育主任、德育科科長、總支書記、校長,年輪在一個個角色中轉變和切換,她始終不變的一個核心就是:
「我一直從事著思想育人、道德育人的工作。我很榮幸,在孩子的啟蒙階段,在他們人生拔節孕穗的時候,我與他們肩並肩一同成長。」
01 要真誠的和孩子站在一起
李舒冬認為,教育的成功應該從走近孩子,走進孩子開始。
剛參加工作的第五個年頭,每周二被安排在校門口值班時,她很享受這個時光,因為可以看到不同模樣的孩子,可以聽到他們稚嫩的問好聲。
有一天,李舒冬照常摸著一個胖嘟嘟的孩子的頭,和他互說早上好。這時,他的母親過來了:「老師,我的孩子每周一晚上都要求洗頭髮。」她有些不理解,一問才知,孩子說,「每周二在校門口值班的老師都會摸我的腦袋,我要把頭洗乾淨一些!」
這位母親的話令李舒冬非常震驚,「在我看來如此微小的動作,卻給孩子帶來如此不一般的體驗,孩子的內心世界就像一個小宇宙,我們是否理解過探索過這個小宇宙呢?」
她一直牢牢記著這件小事,並在行動上就像陶行知先生說的那樣:「把我們擺在兒童隊伍裡,成為孩子當中的一員。不是敷衍的不是假冒的,而是要真誠的和孩子站在一起」。
02 我願意做一個有些孩子氣的老師
李舒冬喜歡在課間行走在學生中間,看他們歡快的遊戲,呼喚他們可愛的名字;每次上課,她一定提早幾分鐘走進教室,做好課前準備。預備鈴響起時,她會與每一個孩子對視,和他們相互問好,帶著飽滿的熱情,開啟新的一課。
儀式感,既是課堂的底色,也是課堂的一部分。有時李舒冬也會小淘氣,給孩子們不經意的小歡喜。
記得有一回下課鈴響了,照例,她說了聲「下課」,孩子們唰的起立,她心血來潮,提起裙角向他們行了個屈膝禮:「再——見!」
孩子們一愣,哈哈笑成一團,也紛紛回了個屈膝禮,微笑著說,老師再見!
「我很欣喜,我與孩子們貼的很近!」李舒冬說,成人都是由孩子成長起來的,這一路走來,長大的過程有歡樂有喜悅,但也丟失了一些珍貴的東西。「我願意做一個有些孩子氣的老師,站在離孩子最近的地方,蹲下身子,以孩子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這是我的榮幸!」
02 用兒童喜歡的方式上好思政課
在實踐中,有些人往往會認為德育是虛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多年德育工作,讓我深深地知道培養把我們地學生培養成一個愛祖國、懷正義、會學習、懂感恩的人是有多麼地重要。」李舒冬認為,「一切要從娃娃抓起,課堂才是我們的主業。」
課堂上,深受孩子歡迎的她善於蹲下身子,用兒童喜歡的方式上好思政課,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力和親和力,用實力「圈粉」,讓新時代的思政課成為孩子們最愛上的課。由她執教的思政課《遼闊的國土》在2019年福建省首批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百堂示範課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她推出課前十分鐘「紅色微課堂」,統一備課,用時少,還解決了專職思政教師少的難題,形成可複製的模式。
比如,2019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校開展黨員講師團同上主題為《給少年兒童講改革路、為社會主義育接班人》紅色微課堂活動,全體黨員教師走進班級,在課前十分鐘利用視頻、圖片、故事、表演、說唱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給孩子們講述身邊的變化,祖國的發展,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李舒冬還藉助大數據新評價助力思政課。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非常強的學科,多學科目標相融方式,她一改以往愛黨愛國教育的老面孔,讓課堂更「接地氣」,育人更「活」;涉及地理歷史自然等領域,知識點多,藉助大數據新媒體上課做到精準施教。
教師簡介
李舒冬,中共黨員,福州市茶園山學區黨總支書記,福州市洪山小學校長,鼓樓區人民政府第八責任區責任督學,鼓樓區思品學科骨幹教師、鼓樓區名師,市思政(德育)專家庫成員,省學校德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專家。打造「紅色微課堂」,探索開展「黨員爸媽進課堂」,為家校良好溝通搭建紅色平臺;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率先開展空中課堂升旗儀式,並先後在福建教育電視臺,鼓樓區空中課堂授課,錄製了《愛心的傳遞者》、《我參與、我奉獻》兩節課程,深受各界好評。
編輯/製作:姚興榕
海峽教育報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