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教育報記者 黃碩思
編者的話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今年教師節期間,福州教育新媒體推出
「致敬優秀思政教師」系列報導,旨在褒揚福州教育系統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對「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進行精心引導和栽培的優秀思政教師。
福州教育新媒體編輯部
致敬優秀思政教師系列報導③
吳海礁:讓思政課堂既有意義又有意思
從尋常的生活現象入手,引出一個理論熱點,並不晦澀高深,每一個話題都是時下大家關心的「熱搜」——與福州軟體職業技術學院思政教研部吳海礁老師交談,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學生會被他的思政課「圈粉」。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思政課是一門關鍵課程。但要講好思政課,並非易事。
吳海礁老師笑言:「只有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讓青年學生有更多的獲得感,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才能把新時代思政課辦得越來越好。」
01 聚焦熱點,讓課堂「活」起來
「打造受年輕人喜愛的思政課是我們一直的目標。」問起備課時必須要做的功課是什麼,吳老師表示,「刷微博、微信和看抖音,把熱搜話題一一記錄下來。」原來,他要在其中尋找最「潮」的素材元素,然後再與教學知識相結合,這樣才會讓思政課「既有意義又有意思」。
吳老師致力於打造鮮活的思政課堂,讓身邊典型人物「活起來」。疫情期間,學校智能產業學院學生黨員郭邃文,在了解到所在地九峰村急需人手做志願者時,第一時間叫上父親和弟弟報名參加,在最危急的時候站了出來,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學生能夠零距離感受和學習來自身邊的、鮮活的、觸手可及的榜樣,感受榜樣的魅力和力量,自信前行。」
除了吸引學生的興趣,對課程內容的挖掘至關重要。今年疫情期間上網課時,吳老師以「疫情防控的國際比較」為主題安排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對中國、一些西方國家民眾疫情防控方法和效果進行比較,思考為什麼在戴口罩的問題上中國人萬眾一心而一些國家民眾卻拒不配合?為什麼一些國家民眾會冒著感染的風險外出活動?同學們對這些現實問題很感興趣,通過查閱資料,頭腦風暴,了解到這些差異源於國家之間的制度、價值觀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差異。他告訴記者:「通過這次學習,同學們深刻認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進一步增強了『四個自信』。」
「在大家固有的印象裡,思政課都是相對比較嚴肅的,但沒想到聽了一節課後就此喜歡上了。」這樣的思政課既有意義又有意思,「路人轉粉」的同學不在少數。
02 潛心鑽研,讓育人的課堂延伸
在吳海礁老師的課堂上,傳統的「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的模式並不是唯一,他帶領教研室教師們勇於探索,潛心鑽研,結合實際創建的「網際網路+1+4」混合教學模式被運用於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其中,「1」指課堂主陣地,「4」包括VR紅色教育體驗、「青馬」讀書社、社會實踐、專家講師入校指導。
「藉助VR頭盔、手柄和沉浸式體驗一體機,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歷史事件,讓教育教學更加立體化!」吳海礁老師結合校企資源,依託網龍公司的有利條件,在「VR紅色教育+思政教育」模式中大膽探索,全力推進學院「網際網路+思政」和AI課件的項目建設。
一名體驗過VR松毛嶺戰役的同學告訴記者,體驗過程令他潸然淚下,他一直堅持到彈盡糧絕,可是周圍還是不斷有敵人冒出來,最終他「倒下」了。「那一刻我的內心受到巨大震撼,心中升起一股對先烈的強烈敬意。」
吳海礁深諳,想要增強學生們的思政課獲得感,光靠課堂教學已遠遠不夠。「我常常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他認為,讓孩子到博物館和展覽館去、到文化遺址和教育基地去、到城鎮社區去、到田間地頭去,能更好地感知歷史與民俗、文化與思想、傳統與現代,踐行人文關懷,提升思想認識。
此外,他還常組織學生們在「青馬」讀書社開展讀書交流活動、邀請思政專家講師為同學們開展線上或線下的「理論+實踐經驗」指導講座。「這些都是課堂學習的一個延伸與補充。」
03 授業解惑,做學生的「引路人」
大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重要階段,既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也存在各種各樣的思想困惑。事實上,作為一名思政課老師,吳海礁老師除了為學生「授業解惑」,還力爭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那時我剛念大三,因為個人原因情緒消沉,嚴重影響到了學習和生活。是吳老師拉了我一把!」2005級學生楊霖回憶,經過吳老師的細心開解以及數月的引導陪伴,他化悲傷為力量,集中精力備考專升本,並順利考上心儀的本科院校。在校期間,楊霖還在吳老師的教誨和影響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業後,他參加了公職招考,順利進入某保稅區工作,成為單位的業務骨幹。
2013級學生吳水福,是一位充滿激情和富有想法的小夥子。吳海礁老師知人善任,將新媒體工作室的日常運營和管理工作交給了他。吳水福不負所托,工作室得到了領導的肯定,還成為了學院宣傳部門的得力助手。「感謝吳老師給了我鍛鍊的機會。在校期間實踐總結的工作管理經驗,對我後來創業開公司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如今,吳水福同學已成為家鄉安溪縣智能家居產業的排頭兵。
對於吳海礁老師而言,「桃李滿天下,芬芳香滿園」是他最大的心願。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他如今已是教澤綿長、桃李芬芳。15年來,他帶過的學生事業有成,許多人成為了單位骨幹或走上領導崗位,還有一些人走上了創業之路,這些人在回憶自己的大學生活時,無不對吳海礁老師的深情教誨懷有崇敬和感激。
吳海礁深知思政教師肩上的責任。在回答「怎樣做一名優秀教師」時,他說,「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二十年多來,他就是這樣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堅持以身作則,時刻淬鍊黨性心性,真正做到了對黨的教育事業「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簡介
中共黨員,福州軟體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部直屬黨支部書記、思政教研部主任、公共基礎部副主任。曾獲「2018年福建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福州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學院優秀共產黨員」「學院優秀教師」「學院最美教師」「學生社團優秀指導教師」「學院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製作:李晨曦
海峽教育報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