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誰的職場,不是從打雜開始的

2021-02-22 OFweek人才網
年輕人都想幹大事,我也不例外。帶著這樣的傲氣踏入職場的大門,剛進門,自尊心就被劈碎了。一開始是做圖書營銷編輯,一天恨不得能填三十多個快遞單子。心裡暗自委屈,我大學畢業,一腔熱血,難道就是來填單子的?

這還不算什麼,因為我是部門最小又最新的員工,平時給上司端茶倒水、打雜跑腿的事兒都是我來。猶記得,當時上司讓我每周五去記錄美國一圖書排行榜的前十名,並要求把書名翻譯成中文,發到部門群裡。那是我最害怕的工作,我的英語爛得一塌糊塗,不禁納悶為什麼要讓我幹這個活兒。於是,每到周五,我就打開各種翻譯軟體,再加上朋友的外援,吭哧吭哧地把書目在下班前做出來。這樣堅持了小半年,直到有一天部門開例會,坐在我後面的姑娘說她專業英語八級。上司恍然大悟,「喔,我記錯了,原來是你啊。」從此以後,這活兒是不歸我了,但是誰能彌補我內心曾經受到的傷害——上司一個記錯了,我就硬扛了半年。慢慢地在職場裡待久了,我逐漸體會到,一些小事,還是要做的。因為有些時候,大事輪不到你做,你也沒能力去做。上周跟公司老總和總編去見某個知名的作家,從見面到結束,大概四五個小時的時間,我說的話沒超過三句,職責就是端茶倒水。

期間,我被太熱的茶壺燙了一下,挺疼的,但是裝作什麼事兒都沒有,忍住了。要是平時,不管是在家還是跟朋友、同事在一起,我絕對不會那麼淡定。可是場合不同,你就不能太放肆。平時我在公司也是忙得昏天暗地,一堆堆的事兒,但跟上司出門,我就得勤快點、有點眼力勁兒。大事、急事,都有他們解決,我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一個學妹剛入職場,跟我抱怨她的直屬領導。她說,「我跟著她是為了學習經驗,結果她什麼活兒都讓我幹。列印文件、寄快遞、買咖啡……煩都煩死了。」我去年採訪過一家知名公司的CEO,他說了一個觀點,我一直記憶猶新。他說,很多新人初入職場,總想幹大事,對小事很不耐煩,不樂意去做。可是新人們不清楚,細節決定成敗,在領導眼裡,你小事都做不好,還怎麼做大事呢。

誰都有寄快遞、打車、開電梯門、買咖啡的時候,但這些大多是初入職場時幹的活兒。當你剛剛工作,上司讓你幹這些小事,是因為他覺得這些事情你可以完成,他不清楚一些需要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你是不是拿得下。如果你想做更多的事情,就必須用自己的能力證明給他看,花費一些時間,得到認可。如果你連寄快遞、列印文件之類的小事都做不好,他還會把重要的大事交給你去做嗎?父母從小教誨我們,切莫眼高手低。在此我加上一句,我們做事,要力所能及。任何事情都不是白做的,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必須要從小事做起。剛工作的時候,我不太會用印表機,掃描、複印合同,那叫一個費勁。光是換紙,就夠我琢磨一會兒的。要是遇上機器卡紙罷工,我便更加手足無措。後來用得多了,紙沒了,就知道跑去找前臺要。卡紙了,學會了把墨盒拿出來,然後把卡的紙拽掉,再把墨盒放進去,就能繼續列印。

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在當時的公司裡,沒有人是不會換紙、修印表機的,哪怕是待了四五年的老編輯,也不例外。這說明,每個人都親力親為過這件小事。等到從這家公司跳槽的時候,我已經對印表機駕輕就熟。來到新公司,有時印表機出現了小故障,同事不會修,還是我去折騰。因為做過,所以我知道處理這些故障非常容易。現在回想起來,我都不敢相信自己曾做過那麼多瑣碎又無趣的事情。如今,我每天忙著跟作者溝通、談選題、設計封面、想書名、調版式、改稿……而寄快遞、列印文件等瑣事,我還是儘量自己做,只是有時實在抽不開身,只能讓實習生幫忙。

看著實習生做這些小事,我心裡暗自發怵——擔心他們會心理不平衡,會跟我曾經想的一樣:「我是來賺錢的,不是每天來做這些無聊的事情的。」可是,我更相信一個人的悟性。我相信一個人如果稍有領悟,就不會因這些小事把自己否定,把自己看得一文不值。能力和能擔負的事情一定是成正比的,當你某天擁有更多能力去做重要的大事時,你一定會減少很多做小事的時間。在此,我只想跟職場新人們分享:小事成就大事,要想做成大事,就先沉下心來把小事做好。你當然不是一個跑堂打雜的,你是一匹需要學習充電、進而不斷強大的黑馬。當你充足了電量,擁有了豐富的經驗和技巧,自然有很多重要的事等著你去做。

就連汪涵也曾在節目中爆料,20年前他還在還珠劇組打雜過,還是個場務。當時他在芒果臺實習,因為不是科班的主持人,不受重視。他就自己扛個攝像機跑去還珠劇組打雜了一段時間,可有如今的成就,不也是從打雜幹起來的。職場新人到了公司,想活下去而且活的好,一定要認清兩個實際:第一個實際就是:一開始就是學習,幹雜活的。因為其他重要點的活,你不會幹,也沒哪個老闆不要命了,敢交給你幹。你以為剛入職就可以參加董事會議,像電視一樣指點江山,大談公司策略嗎?

誰的職場不是從打雜開始?初入職場的你,這樣熬才能快出頭第二個實際就是: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幹五六年還是基層員工比比皆是,不要嘲笑他們,因為你幹五六年,也不一定會升職。不要覺得老員工幹的沒啥技術含量,因為就這最沒技術含量的一開始都不放心讓你幹。所以作為職場新人,想快速融入公司,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個就是:把雜活幹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連雜活都嘰嘰哇哇的,誰敢讓你乾重要的活,而且重要的活從來都是由無數的雜活、小活組成的。連小活雜活都嘰嘰哇哇的,根本不可能幹好重要的活。第二個就是:做好本職工作,比如剛入職前幾個月,讓你學習,學習就是本職工作,你就玩命的學就是了,再給你新任務,再做新任務,別一會兒想做這個,想做那個的,說實話吧,你做不了!

文章來源:企鵝號  職場社交圈

往期熱點推薦

☞年薪40w-60w!維科人才網高薪急聘崗位,等你來投!

☞年薪50-80W!大量高薪崗位出爐,速速投遞!

☞九大累成狗的專業,大學很苦很累,畢業後卻薪資高

☞跳槽加薪比內部調薪高!知道真相後,感覺心好累……

☞說要辭職的人一直還在,而默不作聲的人卻突然就走!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會選擇獵頭公司招聘人才?

分享點「在看」哦

相關焦點

  • 誰的職場,不是從「打雜」開始的
    【MBA中國網訊】現在很多大學畢業生都想著畢業後要找一個好公司,大展宏圖一番,然而參加工作後的端茶倒水、定外賣、列印等工作把一大批的職場新人「折磨」辭職了,聲稱要再找一家伯樂公司,最後才發現到哪家公司都一樣
  • 誰的職場,不是從打雜開始的
    帶著這樣的傲氣踏入職場的大門,剛進門,自尊心就被劈碎了。一開始是做圖書營銷編輯,一天恨不得能填三十多個快遞單子。心裡暗自委屈,我大學畢業,一腔熱血,難道就是來填單子的?這還不算什麼,因為我是部門最小又最新的員工,平時給上司端茶倒水、打雜跑腿的事兒都是我來。猶記得,當時上司讓我每周五去記錄美國一圖書排行榜的前十名,並要求把書名翻譯成中文,發到部門群裡。
  • 為什麼都是在職場打雜,結局卻天差地別
    我是白老師脫口秀,在閱讀本文之前,請先點擊右上角的關注,後續有更多的職場領域相關深度好文!職場中的你打過雜嗎?昨晚與一要好的朋友聚會,在聊天過程中,我問他:最近在忙什麼呢?他說,瞎忙唄,天天打雜,不想幹了,活的沒有尊嚴。看來,你這打雜也沒有打好啊「是嗎?打雜有啥技術含量」?他不屑地反問我。
  • 同樣是職場新人「打雜」,為什麼有人升遷有人還在打雜?
    文|天山雪蓮記得之前在看李笑來老師的書時,我大概記得他在書中說的一個觀點,大概意思就是每個人都容易高看自己。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其實有這種心理也不奇怪,畢竟有這個自信不是什麼壞事。很多人就會覺得很委屈和不爽,想著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打雜的,憑什麼一天到晚讓我做這些沒科技含量的活。然後就會開始產生情緒,情緒一出來感覺全世界都對自己有偏見。我其實一直沒搞明白為什麼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會認為做這些事就是打雜呢?為什麼不能把它看成是你進入職場融入公司的一個方式和途徑呢。又或者是把它們當成是你學習和觀察一個行業的機會呢。
  • 初入職場,你最好是個打雜的
    這就是經驗,既能夠保護自己,又能抵抗忽悠,所以,從某些角度上來講,我覺得,並不是一件壞事。而作為過來人的我,更建議職場小白們用良好的心態面對「打雜」這件事。關於「打雜」很多人聽到「打雜」這個詞,其實是很抗拒的。
  • 為什麼說職場新人拒絕「打雜」是愚蠢的表現?告訴你三個原因
    導語:對於剛剛踏入社會工作的職場新人或是剛剛實習的應屆畢業生,在職場上往往會因為要做一些雜事或者自認為無關緊要的事而心有不甘,容易產生罷工辭職的心理。據專家分析,拒絕「打雜」是職場人士一種心理成熟度不高的表現!
  • 在職場中,為何入職的員工都要打雜呢?應該怎麼辦?
    在職場中,為何入職的員工都要打雜呢?應該怎麼辦?其實,了解國外大公司人才的培養模式就容易理解了。加速適應社會:一個人要想在職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不僅需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必須學會各種社交能力。社會好比一塊磨刀石,只能它磨你,不能你磨它。避免沾沾自喜:對於「職場菜鳥」來說,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領導的肯定。
  • 職場新人,你不能一直做打雜的工作
    初入職場的小白,熱情過後就是各種疑問和不滿,這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樣!每天都做著簡單、重複度高、耗費精力、低價值的工作,成就感好低,磨滅了自己的激情,找不到工作的意義。這就是打雜,非常的失落和無助!對此,全妹兒想說,職場萌新,以下這這幾點你需要知道~1短期打雜是正常的不得不承認,打雜確實是職場生涯中的必經階段。職場新人沒什麼工作經驗,就算直接派給你複雜的工作,你也一下子沒法上手做不了。
  • 實習≠打雜,那實習是在幹什麼?
    文丨半夏咪蒙曾經一句「劉若英金城武都刷過廁所,你拿一下外賣怎麼了?」毒害了不少未諳世事的實習生。她說,他爸媽讓她堅持下去,何況誰初入職場不是這麼過來的?實習=打雜?在中國動輒上百萬的應屆生求職大軍面前,實習生是廉價勞動力的代名詞,也漸漸在部分人眼中變成打雜的代名詞。
  • 天天打雜真想拍桌子走人!職場新人做好這3點,領導才會重視你
    職場新人就活該打雜? 答案是:對,活該! 你可能很憤怒,但這是事實,更是為了新人好。 職場新人肯定不同意這個說話,畢竟年輕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 為和同事搞好關係勤幫忙,沒想到成職場打雜?
    小何說,大家在辦公室裡,要麼就是相互之間開玩笑,要麼就是聊育兒等問題,而自己不可能與老員工開玩笑,育兒更是格格不入,顯得「代溝」特別深,「開始那兩天,每天除了上下班問候一下,在辦公室就沒有說過話,像個『隱形人』一樣,特別尷尬。」
  • 在公司總是打雜怎麼辦?做好這些,打雜也能有收穫
    「雖然這些也不是經常性的工作,但是自己做助理有些經驗了,感覺現在還在做這些,自己心裡有些過不去啊。」雖然,這類打雜工作,聽起來是不怎麼能讓人獲得成長,但是剛進入公司,做這類打雜工作,還是有一定的好處的。一、打雜可以快速了解同事和公司。
  • 職場新人的困惑,「我是來工作的,為什麼總讓我打雜?」
    前幾天有個小夥伴向我抱怨,他說剛參加工作,但是公司裡帶他的同事天天讓他做表格、複印資料、錄材料...做著各種各樣打雜的工作,他覺得不應該這樣,為什麼不能安排一些正事給他做。我問他,那什麼是正事呢?他說,「就像以前跟你一起工作時的那樣,能夠讓我獨立工作,最後要工作結果就行了。」
  • 工作2年,辭職的時候吼了「我985畢業,不是來公司拿快遞打雜的」
    本文2399字,閱讀全文約3分鐘在職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也都有自己的工作職責,可是有些人,雖然工作了幾年,卻始終接觸不到公司的核心工作內容,更多的時候是在打雜,除了一些雜亂的事情。面對這種情況,她十分疲憊,對工作也很厭倦,覺得自己就是打雜的,聽從別人指揮的一個工具人。於是,她鼓起勇氣,找到領導果斷辭職,辭職的時候很生氣,對著領導怒吼「我是985畢業,不是來給公司拿快遞打雜的。」
  • 抱歉,我來實習不打雜:初入職場,苦不可怕,拒絕成長才可怕
    02你不願意做跑腿的活,可是誰的職場不是從跑腿開始的?幾乎所有的公司的新人工作幾乎都是從跑腿、打雜,任何行業都有實習生這一過程就是為了讓他們接觸更多的事情,鍛鍊他們最基本的職場能力,讓他們對公司的部門和人員有個大致了解。
  • 打雜是一定的,怎麼打卻大有講究
    ■新快報記者 方軼暑假又要到了,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就業形勢,大學生們紛紛把實習作為暑期的重點計劃,期望增強自身職場適應力和競爭力。實習時總是打雜有價值嗎?用心用腦發現機會 腳踏實地認真做實習中,不少大學生都面臨「打雜」的問題——這個讓你去複印,那個叫你去倒水,你好像永遠做著沒有價值的工作。這樣的實習有價值嗎?在場一些大學生表示不想打雜,希望做更有價值的事情。張偉虹用自己的經歷給出了答案。
  • 在公司,老闆一直讓我打雜怎麼辦?
    7月過半,雖然很多同學還奔波在面試求職的路上,但相信也有不少同學已經入職了心儀的公司,開始了學生到職場人的蛻變。有工作是值得慶祝的事,但初入職場,很多人又有了新的困惑。有同學和小助手吐槽,入職半個多月了,做的還是和實習生一樣的打雜工作,覺得自己沒什麼價值,想要跳槽,問我行不行。
  • 打雜就是學不到東西?
    常聽到職場新說,感覺每天都在「打雜」,做不完的表格、統計不完的數據、沒完沒了的電話、郵件,沒有人教,沒有人帶,看不到成長……然後就想跳槽,想找一份有成長的工作。為什麼會讓新人「打雜」?因為新人沒有經驗,沒有人敢把事情直接丟給你獨立去做,做錯了不是更要耽誤事情。讓新人打雜,做些最基礎的工作,並不是故意使用高檔勞動力,而是因為這些事總歸要有人做,也是讓新人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了解作業流程,熟悉公司業務,逐漸融入進來。為什麼「沒人教沒人帶」?
  • 誰才是你身邊最靠譜的人?(深度好文)
    誰才是你生活中最靠譜的人?(深度好文)啥叫靠譜?通俗化一些說,靠譜便是信守諾言,不欺不騙。啥叫靠譜?專業一些說,靠譜便是為人可靠,值得大家信賴。啥叫靠譜?私心一些說,靠譜便是不用提防,共處舒服。誰才是你生活中最靠譜的人?01、為人正派、有原則作家池莉說:靠譜,說起來簡單,落下來複雜;聽起來像感覺,做起來是原則。
  • 職場「行政」就是打雜的嗎?
    一提到「行政」,好多人的反應就是打雜的,為什麼呢?因為行政負責的工作比較瑣碎。在大部分人眼中,行政人員每天面臨的都是大量的、碎片化的、看似不起眼的事務。但這些事務只不過是行政工作的鳳毛麟角。行政管理的實質就是服務,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認為行政就是打雜的原因。如果把企業比作一臺機器,管理層好比主機,員工就像一個個齒輪,行政部門則是發動機,沒有發動機,機器就帶動不起來,企業也就無法步入正軌。行政部門看似打雜,實際要做的事更多更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