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一下內部收益率IRR的解釋:內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就是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淨現值等於零時的折現率。
並且這個公式過去一直廣泛的應用於投資、理財領域,它客觀的評價了投資收益的變化,通俗地理解為項目投資收益能承受的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的能力,為決策者做參考。
其實,從古到今貸款一直用的是PMT年金函數來計算
PMT年金公式是:基於固定利率及等額分期付款方式,返回貸款的每期付款額。
通俗的解釋就是,這個公式是基於固定利率直接計算出貸款金額和需要償還的利息,更便捷。那為什麼監管部門不用這個公式而改用內部收益率IRR呢?這裡面其實涉及到很多利益問題。
首先要知道在沒有網際網路之前,借貸的方式一直是到期只有一次性連本帶息還清的,不會涉及到每月還款和每月付息這種特殊情況。而當時不論是銀行、民間借貸、法院在計算的時候都是用PMT計算的,因此就不會存在爭議。
每一項科技的誕生,都會伴隨一種原罪:科技金融的原罪就是貪慾
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直接改變了交易方式及付款方式,顛覆了借貸行業。
網際網路支付蓬勃發展的基礎上,誕生了特殊的借貸模式,可以分期償還,本身是一種惠民模式。
但是有趣的是在分期償還的模式中,同樣是採用PMT來計算,最終償還的金額會比傳統到期一次性付本還息的模式要高一部分。同時由於網際網路金融拓寬的門檻和監管的難度,本身放貸這件事就是暴力,於是在欲望的驅使下一大批玩家進入,網際網路借貸蓬勃發展。
雖然是不同的模式還款,但是最終的差額其實不是很大,因此監管部門也一直沒有出手。
內部收益率IRR規避的其實是風險
凡是涉及到借貸就會有一個問題,就是還款,這也一直是銀行在借貸中頭疼的問題。這個問題伴隨著網際網路借貸的發展,變得更加可怕。傳統銀行借貸的壞帳率是20%左右,網際網路借貸的壞帳率是60%+,這樣網際網路玩家就座不住了,完了一段時間發現賠了。
怎麼解決呢,就是加大槓桿,利率一路飆升,但是你如果用傳統的PMT進行計算,最終的利率都上升到200%了,可實際PMT計算的結果仍在可控範圍,不算高利貸。於是大家紛紛效仿,槓桿不斷提升,壞帳率被覆蓋在了一個可容忍範圍,網際網路玩家也有利可圖,於是又湧入了大量新玩家。
雖然槓桿增加,但是如果網際網路玩家用的資金是自己的話,這件事情其實也沒什麼,但關鍵是網際網路頭部玩家開始和銀行合作,資本也開始加入(資本來源於哪?想必大家也明白),這個局面就越來越不可控。
網際網路借貸的本質是資本玩家的一場投資
因此歸根結底,網際網路借貸這個模式是一場資本的投資,而對於借貸者來說也是一種反向的投資,那麼在這場持久的投資中,時間價值就成了關鍵,因此用IRR計算內部回報率和投資回報率,則最為公平和恰當。
至於名義利率(APR)對於網貸機構仍有利可圖,原因就是在分期中早回收的本金和利息其實又可以形成一次投資,產生了複利,依舊有BUG存在,本身就不正確。
因此內部收益率IRR用來控制風險最恰當,而越來越多的法院也開始採用,同時通過「內部收益率」計算器,計算的結構依舊是可以作為庭審的證據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