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爸爸和媽媽,畫風完全不一樣!
家有女兒,媽媽帶和爸爸帶有什麼不同?如果說媽媽帶娃的場景是溫馨的,那爸爸帶娃簡直就是辣眼睛啊!4、關於逛超市孩子一耍賴,爸爸立馬投降,說買啥就買啥;媽媽帶娃,規則分明,一句吆喝閨女就不敢吱聲了。5、關於穿衣媽媽打扮孩子絕對用心,各種潮搭,每天不重樣;爸爸給娃穿衣,和奶奶一樣,都是時尚的終結者。
-
如何引導和啟發少兒英語的學習
教小朋友學少兒英語,啟蒙早教,也是增加認知的過程;其實就算家長不給孩子系統的培訓和學習,孩子也會在學,只是跟著所見所聞在學;比如看動畫片,跟著家長學語言;無時無刻不在學。只是少兒英語培訓,是集合了經驗和方法,學得更有質量。
-
不只有媽媽想和女兒一起變美,爸爸也一樣,連女兒打耳洞也要一起
而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很多先前沒有打耳洞的男士在當了爸爸有了女兒之後也去打了耳洞,這些爸爸打耳洞不是為了追求時尚,而是單純的想要和女兒一起打耳洞,不僅想要鼓勵女兒給女兒勇氣,還想要和女兒一起變美,和女兒一起去做所有能做的事,所以不只有媽媽想和女兒一起變美,爸爸也一樣。
-
剛出生的孩子,和爸爸媽媽的血型都不一樣,親子鑑定卻是親生的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和事件中寶媽的血型有關。醫院將他們夫妻二人的血液標本送往血液檢測機構做基因測序,最後確定女方的FUT1 基因發生了 551_552delAG 以及 881_882delTT 的雜合突變,這兩種突變均會導致 H抗原不表達,女方屬「類孟買血型」。
-
寶寶的身高受爸爸還是媽媽的影響大?答案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對寶寶來說,長大後的身高問題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於男生來說,身高不高簡直就是硬傷,而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身高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也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遺傳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可能佔百分之七八十左右。而外在因素是可以改變的,只要稍微用用功就可以讓孩子在這方面強起來。
-
育兒路上,媽媽和爸爸有什麼不一樣?看完秒懂
一.媽媽爸爸不一樣自從有了孩子,少不了和各路家長一起談起育兒路上的點滴2.媽媽精緻,爸爸粗放家裡總是給孩子「買買買……」的這個人,通常是媽媽。「老公,先取幾個快遞再上來!」「啊,又買了啥?」媽媽總喜歡把孩子的一切,安排的比較精緻,而爸爸們,則甘願當個扛把子,一個願買,一個願扛。
-
一個星期一次的英語培訓就能讓孩子學會英語了嗎?不靠譜!
童童4歲了,她媽媽想給她報個英語興趣班,問我的意見。我問她,你給她報班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學英語啊,希望她能夠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語,或者至少可以學會基本的交流啊,她說。我再問她,那你在家裡有給她做英語相關的學習嗎?得到的答案是否定。一個星期一次就想讓孩子學會說英語?
-
【爸爸媽媽說】一個巨怕英語的媽媽對繪本親子閱讀的信心提升之路——毛媽Carol分享
杭杭媽沒有像許多媽媽一樣,把孩子送去英語培訓機構學習,她希望孩子在閱讀中學習語言,認為語言不僅僅是工具,語言背後的文化才是最有魅力的。毛媽也這麼認為,不論哪種語言的閱讀,都能讓孩子受益終生。那麼怎麼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呢?像杭杭媽那樣,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快樂地學習,持之以恆的引導和陪伴都是關鍵。
-
爸爸從生活點滴啟發孩子寫作文,獲得優秀,他是怎麼教的?
這個沒有定論,關鍵看你的內容,形式為內容服務,怎麼能更好的敘述內容和表達思想,就採用更適合的結構。我的啟發:萬事開頭難,看我是怎麼啟發的,我對兒子說,既然是寫幸福的一家人,那就把咱家的成員說說吧,在你眼裡你覺得是什麼樣,就用你學過的詞句描述吧。記住,描述一個人要抓住這個人的長相外貌等特點。說罷,我還特意在他面前走了兩圈,他媽媽也跟著轉了一圈。
-
不靠譜的爸爸千千萬 靠譜的爸爸都一樣
每年新生入學,很少聽孩子媽媽送錯地兒的,爸爸送錯的比比皆是。某晚報今年陸續報導了多起,一個爸爸把孩子送進校園,媽媽接到老師電話,再問爸爸,信誓旦旦說看著孩子走進學校,還有老師接。然後一核地址傻了,被孩子媽媽罵了十多分鐘。還一個老爸,孩子都升初中了,硬給孩子送小學門口了。」杜一鳴說:「爸爸的不靠譜,不僅體現在學校溝通和孩子關註上,教育陪伴也一樣。
-
每部劇只為6個特殊小觀眾演,「海星之願」用戲劇藝術啟發特殊兒童
這幾天,專為腦癱和唐氏綜合症兒童創作的沉浸式戲劇《可愛的農莊》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連續上演。用戲劇方式對腦癱、唐氏綜合症、自閉症等特殊兒童進行「一對一」藝術啟發,這項上海關愛特殊兒童的「海星之願」愛心項目,在國內屬首次,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項領先和大膽的嘗試。 相比去年,經過一年策劃培訓,兒童藝術劇場培養了一批本土演員。
-
媽媽和奶奶的想法不一樣,做爸爸的該如何是好?
當孩子媽媽和奶奶因為育兒問題出現摩擦的時候,很多爸爸都「裝聾作啞」假裝看不見,聽不到,選擇了逃避。在面對老婆和自己的母親這種歷史及選擇難題時,爸爸們的內心往往經歷了無限的掙扎和糾結,再加上本來就複雜的育兒觀念,簡直就是把問題難度增加了,所以就出現了習慣性的逃避。
-
為何越來越多的男人,願意當「全職爸爸」?答案和你想的不一樣
他每天的生活狀態和全職媽媽沒有什麼差別:買菜做飯,接送孩子上下學,輔導孩子作業,給年齡小的孩子講故事,還會在半夜衝奶粉,處理孩子之間的問題……因為他的性別,加上全職爸爸的特殊性,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對,各說各的理。支持的人認為,這是男女平權的體現,同時也凸顯社會的進步,打破了之前固有的偏見。反對的人也有很多,但沒想到,給出否定意見的竟然女性居多,這著實是讓人意外。但現在當全職爸爸的男人,早就不是個例。
-
「媽媽,我想跟你結婚!」媽媽問爸爸咋辦,萌娃的回答讓爸爸笑噴
孩子3或4歲後會進入一個特殊的時期——婚姻敏感期,他會有「媽媽/爸爸,我想跟你結婚」的言論。第一次聽到孩子說這句話,有些家長會感到甜蜜,有些家長會感到驚詫等。總之,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渡過這一時期。前陣子,在網絡上看到一個相當有趣的視頻,視頻中主要是萌娃和媽媽你來我往的對話,可最後反而是爸爸的存在感最強。一個萌娃受了委屈,心裡很不是滋味,媽媽拉過寶寶的手安慰了起來,孩子看媽媽安慰自己,更粘人了:「媽媽,我想跟你結婚!」這句話,真是把人弄得一驚。
-
嚴肅科學:為什麼對孩子,爸爸和媽媽的反應常常不一樣?
場景1:在一個家庭裡,爸爸和寶寶已經在睡覺,媽媽凌晨還在忙著洗澡、洗衣服、消毒奶瓶……突然,「嘣」一聲,媽媽急竄回房間,揪心地發現寶寶掉在大床和嬰兒床中間,正被夾在縫中大哭,而孩子的爸爸——睡得正香。場景2:有一位爸爸帶著1歲半的寶寶上公園玩了半天,回家時,長褲子變成開襠褲,屁屁也被擦傷。爸爸說寶寶拉粑粑了,他就在街邊買了一條開襠褲,把沾滿粑粑的褲子丟掉了。
-
媽媽就是想再提升一下英語,也不至於遭遇父子仨人的「鄙視」吧?
媽媽只是想修幾門網絡英語課,也順便鞏固和提升一下自己的英語能力,卻遭來父子仨人共同的「鄙視」,至於嗎?而且,現在如此之多的免費網課,何不充分利用一下資源呢?關於選擇什麼主題的課程?媽媽目前的考慮是育兒心理學方面,還有營養學方面的吧!但…對於英語方面的學習,也是非常有興趣的;只是…媽媽說,「想上一些英語的課程」,卻遭來了父子仨人集體的「鄙視」,包括我們家小弟弟哦!媽媽想說,至於嗎?
-
爸爸媽媽變得和拇指一樣大?生活大變化
【百道編按】近日,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文具盒裡的爸爸媽媽》,作者為商曉娜,本書是「拇指班長」漫畫版的第六卷。「拇指班長」漫畫版改編自同名「拇指班長」小說。在本冊裡,孔東東的爸媽變成了拇指人,住在孔東東的文具盒裡,一系列奇幻的故事,就此發生。
-
「爸爸和小三住主臥,我和媽媽睡次臥」:兩個媽媽的日子,我受夠了!
(新聞來源:澎湃新聞)▶8歲那年,撞見爸爸和輔導老師親密2010年,小小8歲,爸爸媽媽為她找了個英語家教吳某某。2013年10月,小小爸爸想和媽媽復婚,媽媽考慮到自己一個人難以撫養小小,而且也想給小小一個完整的家,於是同意了復婚! (短短幾個月,離婚→再婚→再離婚→原配復婚)
-
當媽媽不在家的時候——《不會唱歌的獅子爸爸》
而且爸爸的睡眠質量更好,身邊有個呼呼大睡的爸爸,給臥室裡形成了更好的睡眠的場域,娃娃也容易睡得更熟。跟媽媽比起來,爸爸在育兒方面確實是「新手」,但正是因為帶娃的方式不一樣,加上爸爸更願意動腦子思考,也更敢於大膽嘗試,因此形成了很多解決問題的「爸爸高招兒」。
-
杭州一位爸爸的英語教學法太奇葩,媽媽差點不讓他帶娃了
據說,這位爸爸已經為女兒手寫了1萬多個英語單詞,實在太拼了,有木有!但是媽媽卻在微博裡透露,不想讓他繼續帶娃了,因為爸爸的教學方式實在太特別……媽媽的吐槽微博,原文如下——和多啦A夢一樣萬能的鹿姐姐,下午就聯繫上了故事的主人公,讓女兒記住「老爺(lawyer)」是律師的「奇葩爸爸」。他把1萬多個英語單詞都用中文諧音翻譯過來,方便女兒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