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劇只為6個特殊小觀眾演,「海星之願」用戲劇藝術啟發特殊兒童

2021-01-09 上觀

一部劇,每次只為6個小觀眾演出。這幾天,專為腦癱和唐氏綜合症兒童創作的沉浸式戲劇《可愛的農莊》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連續上演。用戲劇方式對腦癱、唐氏綜合症、自閉症等特殊兒童進行「一對一」藝術啟發,這項上海關愛特殊兒童的「海星之願」愛心項目,在國內屬首次,在世界範圍內也是一項領先和大膽的嘗試。

 

相比去年,經過一年策劃培訓,兒童藝術劇場培養了一批本土演員。這些演員加入《可愛的農莊》和《暴風雨也不怕》中,與外方班布洛劇團的演員合作出演,連續60場專場演出,也走出了特殊兒童戲劇本土化第一步。

 

 

 

孩子們在感受,無關好壞

 

 

在蘇格蘭的漁村巴利湖,一個巨人因為看起來與眾不同,被當地村民拒之門外。有一天,他救了一個戴著寬邊草帽的溺水女孩,這讓女孩和村民們看到了巨人的本性多麼善良,認識到之前錯誤對待了他……沒人應該被孤立,只是每個人都不一樣而已……

 

第一次來華演出的劇目《溫柔的巨人》,是專門為腦癱和唐氏綜合症兒童創作的。相較於另外兩部劇,《溫柔的巨人》講述了一個完整故事,精細的道具、舒緩的音樂、演員溫柔的目光,短短40分鐘,仿佛做了一個美妙的夢。「孩子們也在感受,無論他們給出什麼反應,無關好壞。」一位特殊兒童家長說,不僅學會了傾聽、學會等待、學會尊重,還獲得了難得的放鬆。

 

在《可愛的農莊》的表演中,孩子們可以跟自然親密接觸,「一對一」感受各種各樣的蔬菜瓜果,和女孩們在輪椅上跳舞,還被帶到一個神奇的樹林。在那裡,樹蔭投射在地面上,野生動物在樹林中穿行。隨著演員的眼神、肢體、動作等引導,小觀眾被帶入戲劇性的情境中,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觸摸道具,和演員們隨心所欲地互動。「演員們把孩子當做寶貝,希望以後帶給特殊孩子更多這樣的機會。」一位家長在演出中不禁淚目。

 

 

 

一場沉浸式演出,背都溼了

 

 

陳纖纖是上海虹口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的老師。通過面試和培訓,她成為了「海星之願」的第一批演員。短短40分鐘第一場演出後,作為沉浸式演出演員,她的整個背都溼了。

 

今年,陳纖纖開始嘗試用戲劇的方式,給特殊孩子上心理行為課程。相比其他演員,她心裡比較平靜。「我是一名特教老師,面對孩子的突發情況,我還算有經驗,但在彩排中,我發現唱歌是我的弱項,但英國演員很專業,讓我不要焦慮,要相信他們。我就按照她們的步驟和要求一點點來,現在培訓唱歌,我就專心唱歌,做好這一件事。」陳纖纖說。

 

同為虹口區特殊教育指導中心的特教老師,仇佩琦從事特教工作7年,是個開朗愛笑的姑娘。她透露,一開始父親羞於對外界說自己女兒的職業。「我爸爸跟朋友總說我在一所小學做美術老師,可是他就是刻意避免了最關鍵的部分,我是特殊教育老師。」作為海星之願的演員,仇佩琦認為,需要具備好奇心、觀察力及創造力。「因為熱愛這個職業,所以會一直從事這項工作,幫助更多孩子和家庭,這是我的願望。」

 

 

 

藝術啟發,打造有溫度的環境

 

 

 

不僅要了解特殊兒童,還要為他們創造更多可能。「海星之願」是由中福會發起,專為特殊兒童開發專屬藝術形式的公益項目,藉由沉浸式戲劇,對特殊兒童進行「一對一」的藝術啟發,每場只有6名觀眾。

 

去年年末,70多位學員參加了為期3天的中國福利會「海星之願」特殊兒童藝術體驗及介入研究計劃大師班,講授用戲劇的方式對特殊兒童進行藝術啟發。在他們當中,有特教老師,戲劇從業人員,還有特殊兒童家長和愛心志願者。「初步學習了如何用戲劇的形式,與學習障礙兒童溝通,建立聯繫,情感互動,給了我很大啟示,將在今後教學中做出調整。」參與學習的老師說。

 

「海星之願」三年行動,計劃每年引進2—3部專為特殊兒童創作的戲劇項目,每次連續演出2—3周,招募國內有熱情且致力於為特殊兒童提供幫助的特教老師、藝術工作者、戲劇從業者,由專業劇團指導,進行本土化製作,在上海各區特教學校及社區巡演。「這個項目是劇場投入最大的公益項目。雖然劇場通過自行製作道具等方式儘量降低運營費用,仍然承受了巨大成本壓力,但我們必須堅持,為特殊兒童和家庭打造一個有溫度的環境。」兒童藝術劇場負責人梁曉霞說。

 

未來,「海星之願」項目還將培訓更多中國演員,為下一步落地社區及學校實現「送戲上門」儲備力量,為更多特殊兒童帶來無限可能。

相關焦點

  • 新加坡英語劇演員演華語劇 用戲劇語言感染生活
    &nbsp&nbsp&nbsp&nbsp決定雙向發展&nbsp&nbsp&nbsp&nbsp去年5月從拉薩爾藝術學院音樂舞臺劇系畢業的盧家偉(Joel Low),上月底參演了自己戲劇生涯中的第一部華語、方言音樂劇《有時月光》,此前,他在校內校外參與的多為英語劇。
  • 讓特殊兒童也能進劇場,這些高素養的英國戲劇人做到了
    過去兩個星期,來自英國的Bamboozle劇團(班布洛劇團)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上演了兩部為特殊兒童量身定做的劇目。《可愛的農莊》為智力障礙兒童創作,另一部《暴風雨也不怕》則為自閉症兒童創作。每場演出都只有6個家庭的觀眾,總共41場演出,不僅溫暖了這兩百多個家庭和小觀眾,也讓所有前來觀摩的專業觀眾感動不已,很多人在40分鐘的演出過後都感動落淚。這是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今年開始推出的「特殊兒童觀眾公益項目」,也是國內第一次看到這樣類型的演出。
  • 大陸經典兒童劇《特殊作業》走進臺灣
    新華社臺北6月16日電(記者馬玉潔章利新)一份不打成績、沒有分數,要求和父母共同完成的「特殊作業」——為爸媽洗腳,給學生們平靜的生活掀起了波瀾。  通過這份不尋常的作業,5個孩子帶領觀眾推開了5個家庭的門窗,看到他們日常生活中的糾葛、親情與溫暖——這是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的經典兒童劇《特殊作業》所講述的故事。
  • 除了國外兒童劇,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今年要打傳統文化牌
    5場演出近5000張門票在44秒內被一掃而空,剛剛結束所有演出的義大利安東尼亞諾小合唱團在上海又一次創造了記錄。繼2016、2017年連續兩年新年來滬後,這群有著純淨天籟之聲的小朋友再一次和上海觀眾一起辭舊迎新,也由此拉開了上海兒童藝術劇場2018全新演出季的序幕。
  • 民間藝術特殊種類,皮影戲
    ,因為皮製人物和布幕舞臺等特殊條件使它過去只限於表演幻想性、誇張性的題材。回想那靈活的、色彩絢麗的種種形象,同時耳朵邊還迴蕩著那些優美的歌唱和音樂,不免為劇中那些悲苦的情狀難眉頭,為那些滑稽風趣的動作、對話愉快地一.笑 ……。總之,那個面積不大但光亮的窗子上所映射出來的形態、動作和波蕩開來的聲音,是富於魅感力,是具有強烈的衝擊力的。其實,皮影戲能夠表現的題材範圍是相當廣泛的,至少那種說它不能夠或不容易表現現實生活題材的老說法應該毫不吝惜地拋棄。
  • 2019首屆北京國際兒童藝術節即將啟動 12個國家精品藝術作品亮相
    本屆藝術節將於2019年5月30日至8月18日在北京舉行,內容以「愛與陪伴」為主題,以「國際兒童精品舞臺藝術」為核心,分為中外精品兒童舞臺藝術展演、國際兒童舞臺藝術主旨論壇、國際兒童舞臺藝術交流活動三大核心板塊,邀請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四大洲的12個國家的精品舞臺藝術作品赴京演出,共舉辦20臺50場展演、20餘場文化活動及1項主旨論壇。
  • 中國兒藝國慶上演6部51場兒童劇 《聽見夢想》首演
    中國網9月27日訊 國慶中秋假期期間,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將為孩子們奉獻6部劇目51場精彩演出。其中,首部關注視障人群的兒童劇《聽見夢想》將於十一國慶節在中國兒藝假日經典小劇場首演,首輪演出15場,並於首演場及10月15日國際盲人日邀請視障人群免費走進劇場觀看演出。
  • 第4屆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8月22日首劇開演 | 理想國給孩子的戲劇盛宴
    如果說理想少年營,是讓孩子們在親身的實踐中,更懂自己,更懂世界;那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則是用藝術的方式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啟迪孩子的心靈。13個國家,在藝術文化中心演出近百餘場,接待了萬餘組家庭。第4屆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11部劇 44場次給孩子的戲劇盛宴第4屆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即將在理想國上演的11部劇,內容、形式各有精彩,都選自國內的優秀劇目,也在現場被無數次驗證過演出效果
  • 十一長假重溫經典 中國兒藝上演五部優秀兒童劇
    2016版童話劇《馬蘭花》和「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三》,將帶領小朋友們享受經典、踏上中華優秀文化之旅,感受中國智慧的魅力;在北京紅點雲劇場,兒童劇《伊索寓言》、益智趣味兒童劇《三隻小豬·變變變》兩部充滿童趣的兒童劇將精彩亮相;同時,由中國兒藝與美國米蘇拉兒童劇院合作的《公主與豌豆》也將赴美演出,共同促進兩地兒童戲劇的交流與發展。
  • 上海:為自閉症兒童創作的沉浸式戲劇上演
    7月28日至30日,為特殊兒童創作的沉浸式戲劇——中文版《暴風雨也不怕》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上演,以免費公益場的形式連演3天。每場演出面向6名自閉症兒童觀眾,現場用吉他伴奏、和聲、舞蹈等,為孩子們創造一個獨立的空間,鼓勵他們和演員隨心所欲地互動。
  • 7檔節目將在上海兒童藝術劇場輪番上演
    7月11日上午,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時隔5個月,迎來了疫情後的首場正式演出,劇場自製劇《我要飛,去月球》作為復演首秀,拉開暑期檔演出序幕,3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家庭受邀成為首場復演的觀眾
  • 童年裡的「大鯨魚」 為想像插上翅膀 上海兒童藝術劇場2019演出季...
    「我的童年裡有隻大鯨魚,小夥伴們最最愛它……」隨著輕快自由的歌聲響起,6歲的小女孩王珈雯站上了上海兒童藝術劇場的舞臺。作為演藝大世界聯盟中的一員,今天,上海兒童藝術劇場正式發布2019年演出季。從五年前的呱呱墜地,到今天成長為深受滬上小朋友和大朋友喜愛的劇場,用心、用愛哺育的「大鯨魚」,是上海這座城市給予孩子們的珍貴禮物。劇場總經理梁曉霞透露,2019年劇場將呈現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34個、300多場演出豐富多樣、品質精良的節目,貫穿春夏秋冬,讓孩子們一年四季都有戲看。
  • 觀眾30萬+!中國兒藝「六一」線上嘉年華呈現戲劇之美
    昨晚,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首次與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共同策劃推出了一場轉換時空、跨越地域的愛心匯「劇」 雲中送福——歡慶「六一」線上嘉年華「直播活動,通過戲劇奇妙夜、明星送祝福、愛心雲傳遞、線上匯歌聲等各種形式,多現場、多形式、多角度呈現了戲劇之美,讓大小觀眾在不能去劇場的特殊時期,也欣賞到了精彩的戲劇藝術
  • 「在現場」感受戲劇文化魅力
    從2020年10月23日至12月底,戲劇節推出了「在現場」和「現場放映」多場主題活動,為觀眾們打造多元的戲劇感受方式——在劇場之外的空間通過對談沙龍、主創見面會、劇本朗讀、主題講座等活動形式感受戲劇文化魅力。讓大家不再隔著屏幕相見,不再獨自欣賞藝術,而是以觸手可及的藝術溫暖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戲劇之美。
  • 西藏特殊兒童公益畫展「用藝術點亮夢想」
    」西藏特殊兒童藝術作品公益展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  「I Do用藝術點亮夢想」西藏特殊兒童藝術作品公益展9日在北京798藝術區開幕。此次公益畫展由I Do 基金會主辦,是為來自西藏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的224名「藏地梵谷」打造的專屬展覽,展出了基金會藝術支教期間,孩子們在藝術家指導下創作的400多件作品。  著名表演藝術家蔡明女士當日獲頒「藝術夢想項目愛心大使」榮譽證書。
  • 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走進校園 助特殊兒童康復
    記者 唐廣峰­  「小朋友們,高甲戲中的角色分為生旦淨末醜,現在為你們展示的是掌中木偶醜,他的特色就是動作僵直,你們看好不好玩?」「好玩!」臺上,高甲戲的各種角色輪番上陣,臺下,小觀眾們在家長的陪同下津津有味地欣賞。­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高甲戲演出。
  • 第4屆鄭州普羅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8月22日首劇開演 | 理想國給...
    如果說理想少年營,是讓孩子們在親身的實踐中,更懂自己,更懂世界;那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則是用藝術的方式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啟迪孩子的心靈。2017年-2019年連續3屆的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探索戲劇教育 詮釋藝術魅力從2017年首屆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到2019年第3屆理想國國際兒童戲劇節,3年來,跟隨戲劇的腳步,我們已走過13個國家,在藝術文化中心演出近百餘場
  • 論楊小樓的藝術:所演之劇如唐摹晉碑
    此即由於老聽客平日督責甚嚴,不似外江名角,成名亦自不易,顧無老聽客其人指責於平日,遂以入京為畏途矣。 近年以來,北京老聽客似已消沉,然如《古城返照記》所載捧角之盛,評論之嚴,每讀一過,不啻親見其事。餘少長燕京,又以家伯巡視南城,餘得不名一文,遍觀諸伶之劇。且是時戲園向無海報之宣傳,戲單之分散,唯餘得地方官人之報告,先知各園所演之劇,且可以己意改定。
  • 《音樂之聲》中文版首次進入廣深兩地駐演 觀眾驚喜好奇
    對於中文版的特色,程何稱高質量的中文版能傳達更多字幕所不能表達的信息,讓觀眾儘可能多地領略戲劇原初的魅力。據悉,《音樂之聲》及《我,堂吉訶德》中文版今年將首次進入廣深兩地駐演,分別於今年6月和12月在廣州演藝中心大劇院上演。另外,《音樂之聲》的小演員選拔目前仍在進行中,接下來在廣州還會進行更大規模的小演員選拔賽。
  • 傳統戲劇和中國文化的基本藝術思維,是特殊普遍個性與共性的關係
    唱,即唱腔,對於以展示「劇詩」為要的戲曲演出,演員行腔走板,歌唱技巧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他整體的藝術水平;念,即念白,抑揚頓挫,字正腔圓,是演員展示人物性格、表現情節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做,即動作表演,包括動作和表情技法,出色的做功能使演出生動精彩;打,主要指武打動作,戲劇舞臺上的打是武打與舞蹈的充分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