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無意看到一篇新聞,深有感觸。其實很多家庭也有類似的遭遇。
事情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吐槽自己的媽媽教育方式很極端,老說我沒用,做錯事情就是罵,跟她溝通,媽媽也認為自己是對的。
「喜歡把我的糗事到處說,鄰居看我的眼光都異樣,我很自卑。今天同學來找我玩,我沒有及時接見同學,導致她失望而歸。媽媽知道後,又是一頓奚落:「別人來找你,你就躲屋子裡,你這麼不善於社交到社會是要吃虧的?」我想解釋原因,可是她越說越多,我生氣就跟她吵了兩句,感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孩子,我活著是不是很多餘啊?」能感覺孩子很無奈,又想能改變什麼。
不知道你們怎麼想?
01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父母傾注所有,希望孩子優秀,望子成龍。父母多年辛苦養育,他們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時候的表達方式,溝通的方法,孩子並不認可和接受的。
如果以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指揮著孩子,教訓著孩子,,這種錯誤的方式,讓孩子受壓迫,甚至都不能辯解。不能平等的交流,會讓孩子忽略你的感受,沒辦法設身處,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並且你越說他,他越會跟你對著幹,這樣的情況下,是非常糟糕的。
這樣做,真的會非常傷害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第一就讓孩子很自卑。
孩子做什麼事情,總是覺得自己,配不上那些好的東西,優秀跟自己不沾邊。是不是犯錯了又得挨罵,總是畏畏縮縮,不敢去嘗試創新。
第二個就是孩子拒絕溝通,封鎖在自己的世界裡。
孩子會拒絕跟你交流,任何事情都會瞞著你。你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明明是最親近的人,最後跟陌生人一樣。嚴重的話剛,就像新聞裡的例子,孩子明顯就感覺自己多餘了,甚至懷疑人生了,最終的後果你是承受不了的。
02
那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並願意主動跟你交流心裡所思所想?
第一
父母願意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跟孩子敞開心扉的交心。
孩子犯錯本來心裡都會很難過,我們不僅不來安慰她,還責罵她,其實只是火上澆油,並改變不了什麼實質的問題。
孩子犯了錯很正常,作為家長,我們要正確的引導孩子。鼓勵給他信心,和他總結一下失敗的原因,下次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第二
沒事多聽聽孩子的聲音,遇到什麼困難,可以像朋友一樣,給他建議,決定讓他自己做。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他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存在,並不是我們的附屬品,從小就要讓他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大人只做一個參考意見,最後讓孩子做決定。
第三
就是換位思考,讓父母跟孩子位置互換,讓孩子體會一下。孩子演做父母,而父母演平時的孩子是什麼樣子,讓他得以反思自己平時不足,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你也希望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我們要學會跟孩子溝通心裡的想法。你的鼓勵,你的支持,你的聆聽,是給孩子心靈上的健康成長汲取養分。你的否定,責罵,指責,是對孩子無言的語言暴力。會打消她積極性,變得自卑,叛逆,不願與人交流。
愛她,就停止語言暴力。
這輩子有幸能參與孩子生命的一程,也是莫大的福分,在這條成長的路上,家長也需要成長自己,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摸索。孩子早晚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的視線,在外面世界闖蕩。遇到困難和迷茫的時候,父母的愛,足以讓他撐起一切。
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