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語言暴力:請用正確的方式愛孩子

2020-12-20 暖心的萬萬66

昨天無意看到一篇新聞,深有感觸。其實很多家庭也有類似的遭遇。

事情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吐槽自己的媽媽教育方式很極端,老說我沒用,做錯事情就是罵,跟她溝通,媽媽也認為自己是對的。

「喜歡把我的糗事到處說,鄰居看我的眼光都異樣,我很自卑。今天同學來找我玩,我沒有及時接見同學,導致她失望而歸。媽媽知道後,又是一頓奚落:「別人來找你,你就躲屋子裡,你這麼不善於社交到社會是要吃虧的?」我想解釋原因,可是她越說越多,我生氣就跟她吵了兩句,感覺自己是一個糟糕的孩子,我活著是不是很多餘啊?」能感覺孩子很無奈,又想能改變什麼。

不知道你們怎麼想?

01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父母傾注所有,希望孩子優秀,望子成龍。父母多年辛苦養育,他們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有時候的表達方式,溝通的方法,孩子並不認可和接受的。

如果以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這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指揮著孩子,教訓著孩子,,這種錯誤的方式,讓孩子受壓迫,甚至都不能辯解。不能平等的交流,會讓孩子忽略你的感受,沒辦法設身處,理解你的良苦用心,並且你越說他,他越會跟你對著幹,這樣的情況下,是非常糟糕的。

這樣做,真的會非常傷害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第一就讓孩子很自卑。

孩子做什麼事情,總是覺得自己,配不上那些好的東西,優秀跟自己不沾邊。是不是犯錯了又得挨罵,總是畏畏縮縮,不敢去嘗試創新。

第二個就是孩子拒絕溝通,封鎖在自己的世界裡。

孩子會拒絕跟你交流,任何事情都會瞞著你。你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明明是最親近的人,最後跟陌生人一樣。嚴重的話剛,就像新聞裡的例子,孩子明顯就感覺自己多餘了,甚至懷疑人生了,最終的後果你是承受不了的。

02

那要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並願意主動跟你交流心裡所思所想?

第一

父母願意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跟孩子敞開心扉的交心。

孩子犯錯本來心裡都會很難過,我們不僅不來安慰她,還責罵她,其實只是火上澆油,並改變不了什麼實質的問題。

孩子犯了錯很正常,作為家長,我們要正確的引導孩子。鼓勵給他信心,和他總結一下失敗的原因,下次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第二

沒事多聽聽孩子的聲音,遇到什麼困難,可以像朋友一樣,給他建議,決定讓他自己做。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他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存在,並不是我們的附屬品,從小就要讓他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大人只做一個參考意見,最後讓孩子做決定。

第三

就是換位思考,讓父母跟孩子位置互換,讓孩子體會一下。孩子演做父母,而父母演平時的孩子是什麼樣子,讓他得以反思自己平時不足,來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你也希望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我們要學會跟孩子溝通心裡的想法。你的鼓勵,你的支持,你的聆聽,是給孩子心靈上的健康成長汲取養分。你的否定,責罵,指責,是對孩子無言的語言暴力。會打消她積極性,變得自卑,叛逆,不願與人交流。

愛她,就停止語言暴力。

這輩子有幸能參與孩子生命的一程,也是莫大的福分,在這條成長的路上,家長也需要成長自己,陪著孩子一起成長摸索。孩子早晚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的視線,在外面世界闖蕩。遇到困難和迷茫的時候,父母的愛,足以讓他撐起一切。

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家長們,請你們停止語言暴力
    如果有人要傷害我們的媽媽,我們也要用我們弱小的身體保護媽媽。這個傷害媽媽的人有可能就是爸爸,呵呵。有一種可能就是複製了她們父母的行為,也就是說,對於他們來說,在他們小的時候也是經歷了他們父母的語言暴力,父母是什麼樣的他們就是什麼樣的。即便他們不想成為父母那樣的人,可是冥冥之中也已經成了他們父母那樣的人。可是他們也明明經歷過語言暴力給人心裡造成的傷害,為什麼還要將自己曾經承受過得痛苦強加到孩子身上呢?我就不知道了。
  • 請停止以「傷害」的方式愛孩子
    無數的父母都是這樣的想法,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堅強,所以他們用憤怒的情緒、厭棄的語言取代愛的教育,從不表達對孩子的體貼與理解。這個孩子的父母不愛他嗎?可這種方式,孩子能感受到一絲一毫的愛嗎?可貴的是,他慢慢醒悟,並做出改變:當孩子告訴他「請停止生氣」的時候,他主動跟兒子道歉;當兒子不能適應房子的時候,他為孩子講述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開導他;
  • 您的「語言暴力」能輕易地刺疼孩子,請您停止這種傷害
    「沒有比你更笨的孩子!」「弟弟都比你聰明!」思思面對媽媽的責罵,總是默默地承受,而且數學成績越來越差了,一直得不到提高。家長的語言暴力總是在無聲地傷害著孩子,也打壓了孩子的學習動力。在父母的吼罵下,孩子也會變得膽怯,不愛說話,喜歡躲著家長,他害怕父母又來衝他吼,只希望自己不要引起他們的關注。
  • 家長千萬別用語言暴力傷害孩子|家庭教育|語言暴力|傷害_網易親子
    我想這應該也算是語言暴力吧。沒錯,對孩子的語言暴力,不僅僅是指大聲的謾罵,對孩子使用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甚至是惡意地拒絕與孩子說話,使得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都可以認為是語言暴力。家長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雙方的不平等關係,也就是家長認為,我是你的爸爸(媽媽),你就得聽我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 「刀子嘴豆腐心」:別再藉口愛孩子而用語言暴力了,危害不可小覷
    提到暴力,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肢體衝突,覺得打架才是暴力衝突,可其實語言暴力往往危害更大。尤其是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看似「打是親罵是愛」,有時對孩子口不擇言,出口即罵,表面上打著愛孩子的幌子,實則是宣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 「刀子嘴豆腐心」:別再藉口愛孩子而用語言暴力了,危害不可小覷
    提到暴力,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肢體衝突,覺得打架才是暴力衝突,可其實語言暴力往往危害更大。尤其是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看似「打是親罵是愛」,有時對孩子口不擇言,出口即罵,表面上打著愛孩子的幌子,實則是宣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 愛孩子,父母請不要使用「語言暴力」
    但隨著教育觀念的轉變,家長們漸漸摒棄了這種落後的暴力教育方式,不再輕易體罰孩子,而是注重培養孩子綜合素質。但不是每位家長都能對孩子保持著足夠的耐心,特別是孩子做錯事或者成績不理想的時候,父母就會變得無計可施,所有積累的情緒都會爆發,於是企圖用諷刺、教訓、挖苦等「語言暴力」來激勵孩子。
  • 還在語言暴力式教育孩子?捨棄不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快樂學習
    著名心理專家馬歇爾·盧森堡曾在《非暴力溝通》中說:「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對一些家長來說,語言暴力只是他們用來管教孩子的手段,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很可能事後根本不記得自己說過什麼。然而,家長卻忽略了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巨大傷害。
  • 請您別輕視語言的力量,讓孩子遠離語言暴力!
    父母的語言暴力,是父母控制或教導孩子的手段,是一種情緒傷害。即使是以愛的名義,即使是來自最親近的父母,語言暴力也真是傷害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致使其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給他們留下一輩子的烙印。許多成年人回憶小時候爸媽一句話對自己的傷害,即使過了很久心還是很痛,甚至一輩子難以忘懷。暴力語言的殺傷力有多大?
  • 我們如何用語言暴力,摧毀了自己的孩子
    作者:洞見Hugopinkman暴力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毀滅性的;而語言暴力對於一個孩子的傷害,更甚。語言,是可以給人溫度的。冷漠的語言,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方式,沒有任何痕跡,但是它就是具有可以摧毀一個人的力量。到底語言暴力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知乎網友鹿丘說:「在你今後對我好的日子裡,都像錯覺。」
  • 請不要對兒童使用語言暴力
    本報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杜沂蒙)「你真笨」「你就不能像別人家孩子那樣……」這些看似平常的責備,其實是語言暴力的一種。「孤殘兒童多存在自卑心理,兒童福利工作者更應該避免語言的傷害。」艾麗君結合實踐經驗,從兒童福利院工作角度建議:工作人員首先不使用語言傷害兒童;同時,要讓兒童正確認識語言的作用;廣泛宣傳,引導認識。
  • 語言暴力比打罵教育更可怕,語言暴力下的孩子可能要用一生療傷
    如果問起父母們是否愛自己的孩子,絕大多數的父母一定都會十分堅定地回答「當然愛!」。可是這些聲稱最愛孩子的父母,卻又總是在用不恰當的言語傷害孩子。家長們承認,有些話語自己幾乎天天都會說,還有些連自己都記不得的話,沒想到孩子全部都記在了心裡。心理研究所曾有調查顯示,犯罪的青少年中有超過90%的孩子曾在童年遭受過精神虐待和語言暴力。
  • 說教無道,小心「愛的語言」淪為「語言暴力」,這樣說孩子才會聽
    巴爾扎克所說「言談是衣著的精神部分,用上它、撇開它,就和戴上或摘下裝飾著羽毛的女帽一樣」。有些家長自己情緒不好,或者被孩子氣到了,就會說出傷害性很強的話,深深刺激到孩子。日復一日,在語言暴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身體和心靈都備受傷害,會變得特別敏感、自卑、內向、撒謊,在討好他人的過程中學會偽善、學會妥協、學會帶著面具生活。什麼是"語言暴力"?
  • 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比方說我的朋友莉莉,因為孩子把碗給打翻了就對她又罵又羞辱,怪孩子完全沒有腦子,說了幾次都不聽。對莉莉這樣的做法,我們共同認識的幼兒老師就嚴肅地表示: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 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手機,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不,答案顯然並非父母所以為的這些「玩物喪志」行為,而正是父母自身施加於孩子身上的語言暴力。很少有孩子沒被家長罵過,在我們的成長記憶中,父母的責罵,是讓人一輩子都難以忘懷的糟糕回憶,甚至還要比體罰更難忍受。
  • 你遭遇過語言暴力嗎?
    從不好好說話的人通常是因為暴力溝通成癮,這種人一開口就能要人命。一、在他面前,做什麼都是錯,或許你正身處語言暴力中這不是什麼獨特的例子,生活中,有太多人明明心中有愛卻「暴力溝通」成癮,他們不斷地用批評、否定、貶低來傷害身邊的人,又口口聲聲說著愛。
  • 讓孩子遠離家庭語言暴力
    在其選登出來的43條留言中,80%以上提及家庭成員之間的語言傷害。數據顯示,在家庭語言暴力中,「貶低」性質的語言出現次數最多。在施暴者面前,受害者所說的話是「廢話」,做不好事情是因為「笨」「活該」,受害者進行申辯,就會被認為是「胡說」「頂嘴」。 諸如「不要臉」「去死吧」這樣的語言,也會從關係最親密的家庭成員口中說出,並化為刺向親人的利刃。
  • 孩子犯錯了,爸媽們請不要再用這種暴力方式對待他們了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做了錯事是很正常的。而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這是作為父母需要學習的地方。另外,父母對待孩子不同的處理方式,也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結果。如果是採取斥責、辱罵、毆打的不正確教育方式,勢必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傷害。
  • 語言暴力,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能將天使變成惡魔
    有一種暴力,不會在你的肉體上留下傷痕,卻能在心理上留下永不消逝的陰影和無法癒合的創傷,甚至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這便是語言暴力。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於精神傷害的範疇。
  • 父母語言裡暗藏孩子未來?李玫瑾:請別用語言暴力摧毀娃
    中國父母理所當然的講話方式,到底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1、傷害親子關係語言暴力會傷害孩子對家長的信賴感和親近感,甚至產生恐懼心理。小侄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即便對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深惡痛絕,卻仍潛移默化受到影響,稍有不慎就對自己的下一代做出了同樣的舉動。如果不能及時改正,這樣的語言暴力只會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形成惡性循環。「刀子嘴,豆腐心」,如何避免?父母對子女的言語暴力,又該如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