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就在六月份的某一天,我突然接到上高中的小侄女電話,說她打開水被燙到手,老師讓聯繫家長送去醫院。
這個小侄女乖巧懂事,成績也很優秀。幾個親戚中她最喜歡我,正好接到電話的時候我也不太忙,就開車接她去醫院了。
因為就醫處理得及時,小姑娘的手並沒有大礙。就在我鬆了口氣,準備打電話通知她父母時,卻被小姑娘攔住了:
「姑姑,要是被媽媽知道了,她又會罵死我的!」
恐懼,來源於不好好說話的父母
小姑娘家裡管束得很嚴格,親戚們都知道。但居然嚴格到手被燙成這樣都不敢告訴家長,這確實讓我沒有想到。
而且小姑娘當時以為我要打電話,緊張得不行,情緒一下子激動起來,兩隻大眼睛淚汪汪的,臉漲得通紅。
為了安撫她的情緒,我暫時先沒有打電話,而是坐在她身旁安慰她。等她好不容易平復了心情,再問她為什麼這麼害怕被爸爸媽媽知道。
小姑娘抽抽搭搭地說,從小隻要她生病,父母總是要先把她罵個半死,再送她去醫院。平時也是,她在家動輒得咎,稍微有點不對就要挨罵,而且言詞惡毒得像她殺人放火了一樣。
她可憐兮兮地求我幫忙保密自己受傷這件事,說治療的費用她會從生活費裡省出來還給我,不行她就暑假出去打工,怎麼樣也比被父母知道,又用惡毒的話罵她要好。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不好好說話似乎已經成為中國父母的共性。比起西方直抒胸臆的表達,中國人不是含蓄內斂、悶葫蘆一樣一聲不吭,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有好話都要講得讓人不舒服。
中國父母理所當然的講話方式,到底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1、傷害親子關係
語言暴力會傷害孩子對家長的信賴感和親近感,甚至產生恐懼心理。小侄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因為受不了被父母言語暴力,有的孩子遇到困難也不敢向父母求助,有些本可以及時解決的問題就這樣被拖延得變得更加嚴重。
還有的孩子會對父母心寒,選擇長大以後逃離父母。
有位網友在網上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見過一個當媽的,女兒結婚生子了。每次小夫妻吵嘴,她總是對她女兒說,還不是怪女兒自己,找個這種暴發戶之類的。
「女兒30歲那年看明白了,終於下定決心離婚了,可回到家,看到的卻是一張冷臉。她媽媽親口對她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你回來幹嘛!
「遇到這樣的母親,她女兒心裡的寒涼令人心酸,說這輩子都不會原諒她媽媽。現在很多年過去了,基本不回去看她媽媽。」
2、使孩子否定自己,造成心理創傷
長期的言語打壓,會讓孩子否定自己,產生自卑心理,甚至造成心理創傷。
有一位老藝術家,藝術造詣高,事業有成。因為性格追求完美,對獨生女要求特別嚴苛,把女兒培養成常春藤的博士。
本來這對母女都如此優秀,許多人都對她們羨慕不已。可有天老人去國外探望女兒,與女兒起了爭執。女兒問她:
「我是不是永遠都沒辦法讓你滿意?」
她是這麼回答女兒的:
「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嗎?」
女兒聽了,一下子翻身跳下陽臺,再也沒有回來。
是媽媽這一句話讓女兒選擇輕生嗎?不是!連這位母親自己後來反思時都在說,就因為她從來不當面肯定女兒,永遠都是惡語相向,才最終釀成悲劇。
「孩子有了成績不能誇,要打壓,不然他就會驕傲自滿。」是許多中國家長的習慣。殊不知這樣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讓孩子永遠為了無法得到的父母的肯定苦苦掙扎,最終走向崩潰。
3、錯誤示範,形成惡性循環
相信大家小的時候,也都承受過父母的言語暴力。
尤其是老一輩人,對兒女從不嘴下留情。懂事以後,我就暗暗下定過決心,將來決不能像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結果兒子出生以後,有天頑皮打碎了東西。我一時火上來了,衝過去對著他大聲喊:「說了多少次不要碰這個,你這個孩子怎麼笨得像豬一樣,聽不懂人說話嗎?」
兒子可能是從來沒有見過媽媽這個樣子,嚇得哇哇大哭起來。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居然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看著嚎啕大哭的兒子,我愧疚極了,趕緊把他抱進懷裡道歉,好生安慰。
即便對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深惡痛絕,卻仍潛移默化受到影響,稍有不慎就對自己的下一代做出了同樣的舉動。
如果不能及時改正,這樣的語言暴力只會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形成惡性循環。
「刀子嘴,豆腐心」,如何避免?
父母對子女的言語暴力,又該如何避免?
1、嘴上怎麼想,心裡怎麼說
東亞人內斂的特性,使中國父母很難直接表達對子女的關心。不是拐彎抹角,就是正話反說。
就比如明明關心孩子體重過重,影響身體健康,嘴上卻要說:「你看你長得像個死肥豬一樣,我有你這樣的孩子,出門多沒面子!」
就不能好好跟孩子說:「你體重這麼重,不好好鍛鍊增強體質的話,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也不利於你個人的自身形象。」
同樣的意思,換一種表達方式,就容易接受多了。
2、少用反問句,多用陳述句
反問句總給人一種譏諷和陰陽怪氣的感覺,中國父母可是沒少用它。
「家裡這麼髒你不知道收拾一下?」
「眼睛瞎了嗎?不知道不會自己看?」
同樣的意思,我們換成陳述句或祈使句,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
「家裡很髒,爸爸媽媽也沒有時間打掃。作為家裡的一份子,你也需要維護家裡的乾淨和衛生。」
「你要知道的事情電視上正在播,你可以自己看一下。」
用陳述句代替反問句,就能讓語氣聽上去溫和許多。
【育兒寄語】
將心比心,很多難聽話大人聽了都受不了,何況幾年、十幾年如一日聽這些話的孩子?有些家長的語言暴力,把孩子虐待得都沒有人樣了!
關注我,每日獲取科學實用的育兒乾貨!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