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語言裡暗藏孩子未來?李玫瑾:請別用語言暴力摧毀娃

2020-08-09 母嬰育兒寶

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就在六月份的某一天,我突然接到上高中的小侄女電話,說她打開水被燙到手,老師讓聯繫家長送去醫院。

這個小侄女乖巧懂事,成績也很優秀。幾個親戚中她最喜歡我,正好接到電話的時候我也不太忙,就開車接她去醫院了。

因為就醫處理得及時,小姑娘的手並沒有大礙。就在我鬆了口氣,準備打電話通知她父母時,卻被小姑娘攔住了:

「姑姑,要是被媽媽知道了,她又會罵死我的!」

恐懼,來源於不好好說話的父母

小姑娘家裡管束得很嚴格,親戚們都知道。但居然嚴格到手被燙成這樣都不敢告訴家長,這確實讓我沒有想到。

而且小姑娘當時以為我要打電話,緊張得不行,情緒一下子激動起來,兩隻大眼睛淚汪汪的,臉漲得通紅。

為了安撫她的情緒,我暫時先沒有打電話,而是坐在她身旁安慰她。等她好不容易平復了心情,再問她為什麼這麼害怕被爸爸媽媽知道。

小姑娘抽抽搭搭地說,從小隻要她生病,父母總是要先把她罵個半死,再送她去醫院。平時也是,她在家動輒得咎,稍微有點不對就要挨罵,而且言詞惡毒得像她殺人放火了一樣。

她可憐兮兮地求我幫忙保密自己受傷這件事,說治療的費用她會從生活費裡省出來還給我,不行她就暑假出去打工,怎麼樣也比被父母知道,又用惡毒的話罵她要好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不好好說話似乎已經成為中國父母的共性。比起西方直抒胸臆的表達,中國人不是含蓄內斂、悶葫蘆一樣一聲不吭,就是刀子嘴豆腐心,有好話都要講得讓人不舒服。

中國父母理所當然的講話方式,到底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

1、傷害親子關係

語言暴力會傷害孩子對家長的信賴感和親近感,甚至產生恐懼心理。小侄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因為受不了被父母言語暴力,有的孩子遇到困難也不敢向父母求助,有些本可以及時解決的問題就這樣被拖延得變得更加嚴重。

還有的孩子會對父母心寒,選擇長大以後逃離父母。

有位網友在網上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見過一個當媽的,女兒結婚生子了。每次小夫妻吵嘴,她總是對她女兒說,還不是怪女兒自己,找個這種暴發戶之類的。

「女兒30歲那年看明白了,終於下定決心離婚了,可回到家,看到的卻是一張冷臉。她媽媽親口對她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你回來幹嘛!

「遇到這樣的母親,她女兒心裡的寒涼令人心酸,說這輩子都不會原諒她媽媽。現在很多年過去了,基本不回去看她媽媽。

2、使孩子否定自己,造成心理創傷

長期的言語打壓,會讓孩子否定自己,產生自卑心理,甚至造成心理創傷。

有一位老藝術家,藝術造詣高,事業有成。因為性格追求完美,對獨生女要求特別嚴苛,把女兒培養成常春藤的博士。

本來這對母女都如此優秀,許多人都對她們羨慕不已。可有天老人去國外探望女兒,與女兒起了爭執。女兒問她:

「我是不是永遠都沒辦法讓你滿意?」

她是這麼回答女兒的:

「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嗎?」

女兒聽了,一下子翻身跳下陽臺,再也沒有回來。

是媽媽這一句話讓女兒選擇輕生嗎?不是!連這位母親自己後來反思時都在說,就因為她從來不當面肯定女兒,永遠都是惡語相向,才最終釀成悲劇。

「孩子有了成績不能誇,要打壓,不然他就會驕傲自滿。」是許多中國家長的習慣。殊不知這樣對孩子的自信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讓孩子永遠為了無法得到的父母的肯定苦苦掙扎,最終走向崩潰。

3、錯誤示範,形成惡性循環

相信大家小的時候,也都承受過父母的言語暴力。

尤其是老一輩人,對兒女從不嘴下留情。懂事以後,我就暗暗下定過決心,將來決不能像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

結果兒子出生以後,有天頑皮打碎了東西。我一時火上來了,衝過去對著他大聲喊:「說了多少次不要碰這個,你這個孩子怎麼笨得像豬一樣,聽不懂人說話嗎?

兒子可能是從來沒有見過媽媽這個樣子,嚇得哇哇大哭起來。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居然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看著嚎啕大哭的兒子,我愧疚極了,趕緊把他抱進懷裡道歉,好生安慰。

即便對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深惡痛絕,卻仍潛移默化受到影響,稍有不慎就對自己的下一代做出了同樣的舉動。

如果不能及時改正,這樣的語言暴力只會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形成惡性循環。

「刀子嘴,豆腐心」,如何避免?

父母對子女的言語暴力,又該如何避免?

1、嘴上怎麼想,心裡怎麼說

東亞人內斂的特性,使中國父母很難直接表達對子女的關心。不是拐彎抹角,就是正話反說。

就比如明明關心孩子體重過重,影響身體健康,嘴上卻要說:「你看你長得像個死肥豬一樣,我有你這樣的孩子,出門多沒面子!」

就不能好好跟孩子說:「你體重這麼重,不好好鍛鍊增強體質的話,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也不利於你個人的自身形象。」

同樣的意思,換一種表達方式,就容易接受多了。

2、少用反問句,多用陳述句

反問句總給人一種譏諷和陰陽怪氣的感覺,中國父母可是沒少用它。

「家裡這麼髒你不知道收拾一下?」

「眼睛瞎了嗎?不知道不會自己看?」

同樣的意思,我們換成陳述句或祈使句,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

「家裡很髒,爸爸媽媽也沒有時間打掃。作為家裡的一份子,你也需要維護家裡的乾淨和衛生。」

「你要知道的事情電視上正在播,你可以自己看一下。」

用陳述句代替反問句,就能讓語氣聽上去溫和許多。

【育兒寄語】

將心比心,很多難聽話大人聽了都受不了,何況幾年、十幾年如一日聽這些話的孩子?有些家長的語言暴力,把孩子虐待得都沒有人樣了!

關注我,每日獲取科學實用的育兒乾貨!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曾說:「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第二個孩子剛剛給你小夥伴踢完一場足球比賽,身上滿是泥巴,父母憤怒地說到:「沒見過你這麼髒的孩子,你還從垃圾堆裡撿來的?」第三個孩子手裡拿著打碎的花瓶,無助地望著父母,眼神空洞,隨時等待著父母的責罵:「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家裡有你,真是倒了大黴了!」
  • 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我們如何用語言暴力,摧毀了自己的孩子
    作者:洞見Hugopinkman暴力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毀滅性的;而語言暴力對於一個孩子的傷害,更甚。語言,是可以給人溫度的。冷漠的語言,是一種暴力,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方式,沒有任何痕跡,但是它就是具有可以摧毀一個人的力量。到底語言暴力對一個人的傷害有多大?知乎網友鹿丘說:「在你今後對我好的日子裡,都像錯覺。」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從來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天賦」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從不是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天賦」著名教育學家李玫瑾教授表示:「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李玫瑾教授曾對1000名未成年進行調查,結果表示,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辱罵嘲諷的孩子,性格出現出現缺陷的概率大,25.7%以上會出現自卑、抑鬱的情緒;22.1%以上會變得冷酷無情;56.5%以上會變得脾氣暴躁。
  • 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手機,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是什麼在毀掉孩子的一生?是手機還是遊戲?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語言暴力!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 李玫瑾教授: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根源
    現在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重視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父母體罰孩子的現象變少了,但是周圍,還是會常常聽到父母對孩子抱怨的語言,甚至還會說一些嘲諷孩子的話。這樣的做法,孩子怎麼能不產生逆反心理呢?身體上的傷很快就會癒合,但是唇槍舌劍的責罵,相當於在孩子的心口上插了一把「刀」。李玫瑾教授: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根源一、「語言暴力」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有多大?1. 出現暴力傾向。
  • 李玫瑾教授: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是毀掉孩子一生的根源
    現在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發生了變化,越來越重視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現在父母體罰孩子的現象變少了,但是周圍,還是會常常聽到父母對孩子抱怨的語言,甚至還會說一些嘲諷孩子的話。小偉從小就非常淘氣,經常不聽父母的話。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姜文給母親看中戲錄取通知書,母親「啪」地扔在一邊,說道:「你那衣服還沒有洗呢,別給我聊這個。」姜文說,看到別人和母親關係親密,臉貼臉的樣子,他真做不出來。但語言裡流露的失落,眼神里舖滿的落寞,卻分明透露著無言的豔羨。遺憾的是,直到母親去世,他們之間也沒有達成完全和解。
  • 李玫瑾:網路遊戲和貪玩會毀掉孩子?都不會,父母的語言暴力才會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請您別輕視語言的力量,讓孩子遠離語言暴力!
    父母的語言暴力,是父母控制或教導孩子的手段,是一種情緒傷害。即使是以愛的名義,即使是來自最親近的父母,語言暴力也真是傷害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致使其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傷害,給他們留下一輩子的烙印。許多成年人回憶小時候爸媽一句話對自己的傷害,即使過了很久心還是很痛,甚至一輩子難以忘懷。暴力語言的殺傷力有多大?
  • 李玫瑾: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辭,容易摧毀孩子一生,殺傷力很大
    說話的方式和態度的重要性遠遠比想像中的大,語言可以是無形的殺人武器,遊戲、貪玩、頑皮等相比之下都是微不足道,語言才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冷暴力都沒有語言暴力來得更傷人,語言的殺傷力超出你的想像反圍之大。你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也許你認為不過小事一樁不值得放在心上,卻足夠摧毀孩子的人生。李玫瑾教授:摧毀孩子人生的兇手不是遊戲不是懶惰不是散漫,是極其想不到的語言暴力。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或貪玩,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喜歡玩遊戲或者是貪玩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其實比起遊戲、貪玩來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說話態度,更直接關乎著孩子的成長與未來。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孩子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語言暴力是最可怕的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中,語言暴力的殺傷力往往最容易被忽略,而對孩子的影響卻最深遠,父母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可以直入孩子心底,永遠刻在腦海裡,揮散不去。語言暴力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和影響?作者曾經看過一個片子,片子講述了瀋陽看守所裡六個真實的少年犯的故事。「豬腦子!廢物!丟人!就知道吃!是人就比你強!怎麼不去死!」這六個少年共同的經歷是都在童年遭受過來自周圍親人,尤其是父母的語言暴力,這些語言徹底摧毀了孩子的自尊,最終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 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是遊戲?你錯了,其實是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
    在父母無情的責罵下,他越來越覺得自己考的這點分數特別丟人,自己永遠都無法達到父母所要求的那個標準。而對明明的父母而言,他們覺得自己這麼嚴格的責罵明明,只是為了激起他的上進心,但事實上有沒有激起明明的上進心,我們誰都不知道,但是明明的情緒越來越抑鬱卻是現實。父母是如何用語言暴力摧毀一個孩子的?
  • 您的「語言暴力」能輕易地刺疼孩子,請您停止這種傷害
    4、認識會產生偏差在孩子發生錯誤的言行時,家長的語言暴力只會讓孩子陷入語言的漩渦之中,他的情緒極度不穩定,面對父母的指責深感不安,卻無法了解父母的真正意圖,孩子也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語言的力量很強大,它可以成就一個人,讓他變得堅強,也可以摧毀一個人,讓他變得懦弱。家長就要善於利用語言的力量,您的認可和鼓勵,能讓孩子自信地挑戰未來,您的打擊和諷刺,也是摧毀孩子最好的武器。
  • 父母的「語言暴力」是毀掉孩子的「罪魁禍首」之一
    這種類型的「行為」被稱為對子女的父母邪惡。一次,一位專家對1,000名未成年人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經常在家裡被父母罵的孩子最容易出現人格缺陷:25.7%的孩子有「自卑和抑鬱」,22.1%的孩子是「冷」,56.5%的孩子有「暴風雨」。
  • 舒淇自曝童年被虐待:暴力語言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著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
    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
    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比方說我的朋友莉莉,因為孩子把碗給打翻了就對她又罵又羞辱,怪孩子完全沒有腦子,說了幾次都不聽。對莉莉這樣的做法,我們共同認識的幼兒老師就嚴肅地表示:別讓"愛的語言"變成"語言暴力",父母要學會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