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迷茫,內耗不已?用這3個步驟、4個方法自我探索,自我賦能

2021-01-07 七林林步履不停

一個人一旦有了自我認識,也就有了獨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獨立人格,也就不再渾渾噩噩,虛度年華了。換言之,他一生都會有一種適度的充實感和幸福感。——伍爾芙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看到很多成功者分享個人經歷,裡面包括眾多憑藉興趣愛好、一技之長做起個人品牌、走向財富自由的人,也包括那些憑藉個人能力和經驗在職場所向披靡、步步高升的人。他們怎麼都那麼厲害呢?對比自己,深感失敗,極其迷茫,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愛好什麼、擅長什麼,沒有方向和目標,不知如何前行。

難道就這樣一直迷茫下去嗎?當然不,迷茫感產生的內耗日積月累只會讓你失去活力,更加疲憊。

那麼我們如何認識自己,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標和興趣,如何擺脫迷茫的侵蝕,從而對生活產生動力呢?答案就在《成功心理學》這本書裡。

《成功心理學》的作者丹尼斯·韋特利博士,是美國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和管理專家,致力於幫助各行業的人們達到目標和實現理想。書中對於如何認識自我、實現自我提出了許多建議,而這部分,恰恰能夠幫助我們走出迷茫困境。

《成功心理學》一書封面

一、啟動自我探索之旅的3個步驟

前美國總統老羅斯福說過:「你對於自己是誰與擁有什麼的態度,是非常小的事情,卻會造成非常大的差異。」準確認識自己,無疑是走出迷茫的第一步。

1、搭建認識自我的框架

在網上參加一些社群的時候,最初都會要求你在群裡先自我介紹,一般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姓名】

【坐標】

【行業/職業】

【我做過最有成就感的事】

【我能給大家提供的資源】

【我想獲得什麼】

【一句話自我介紹】

關於自我介紹的內容

其實可以把「自我介紹」作為一個認識自己的框架,但這個框架比較簡單,如果想要全面認識自己,還需要搭建一個更詳細的框架。

《成功心理學》這本書最大的價值之一就在於,書中所涵蓋的了解自己的理論和練習的部分,為我們搭建這個框架提供了現成的素材。

我們可以通過電子筆記或者思維導圖軟體去搭建框架,根據《成功心理學》這本書的指導,把框架內容分為以下8個方面:自我形象,身份,人格特質,夢想,價值觀,興趣,技能,工作個性。(具體內容詳見下圖「認識自己」的思維導圖)

「認識自己」的框架內容

把這8個方面理清楚,一項一項填寫,一個活生生的清晰的你就呈現出來了。

關於認識自己這件事,是無法一蹴而就的。先把這個框架搭建起來,然後在實踐中觀察了解自己,一旦對自己有什麼發現,就在這個框架裡對應相關的點寫進去,假以時日,你對自己的認識就會越來越清晰和全面。

2、運用「自我意識」了解自己

怎麼理解「自我意識」?書中指出,「自我意識,是關注自我(包括你的思想、感覺、態度、動機和行為)的過程。真正的自我意識需要對已誠實,即清楚、現實地看待你的強項和弱項的能力。」

俄國小說家屠格涅夫說:「想要了解自己一點點,就必須研究自己一點點。」

若要深入理解自己,就要刻意觀察自己。試著退後一步,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去觀察自己的思想、感覺和行動。

這裡,可以藉助筆記這種方式,培養記錄習慣,記錄什麼呢?

(1)靈感日記。隨時隨地有什麼想法,記到電子筆記裡。

(2)情緒日記。某件事某個人激發了你什麼情緒,喜悅,憤怒,悲傷,等等,感知這些情感並寫下來。

(3)反思日記。一天結束後,反思復盤今日做了什麼事,做得好或者不好的地方在哪裡,得到什麼感悟。

特別注意的是,要定期回顧筆記,梳理自己的經歷和想法,以此加深對自己的認識。

3、以動態思維調整自我認識

有些人會通過星座解讀或者職業性格測試的方式來確定自己的個性並規劃職業生涯。這些方式有個局限性,那就是認為真實的自己是靜止不變的:我是這樣的人,我據此規劃職業。

但實際上,自我不是固定不變的,在行動和實踐中,自我在不斷發展和更新,我們需要在行動中調整自我認識。

縱觀很多名人的人生履歷,他們的一生隨著見識、興趣和能力的發展,可能會經歷多次職業調整轉變。

比如眾所周知的馬雲,大學讀英語專業,畢業後成為英語講師,成立翻譯社。在翻譯社與外國友人交流以及後來出國的經歷,使馬雲注意到網際網路發展的苗頭,於是趁機抓住契機,創辦阿里巴巴,成立淘寶網,開創了電子商務的新時代,成了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企業家。馬雲的人生軌跡就隨著閱歷的發展而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以動態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而不是總試圖確定自我,或者受限於一個定型的自我形象,這樣會使我們更願意接受不確定性,在行動中不斷調整自我認識,突破自我,獲得新的發展。

二、通往自我實現之路的4個方法

上一個部分我們解決了「我是誰」的問題,而這一部分是解決「我要到哪裡去」的問題,其實最終也是為了實現自我,這是馬斯洛需求理論裡的最高層次的需求,是實現個人夢想和目標,最大限度發揮個人能力的需求。那麼有什麼方法帶我們通往自我實現之路呢?

1、著力於成功的7個構成要素

這裡的「成功」,在《成功心理學》一書中,是指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去實現對自己有意義的成功,是關於實現自我的成功,可以從以下七個要素入手:

(1)自我意識。即觀察自己,關注和反思自己的態度、行為、想法等,也能夠觀察和識別當下自己的感覺。

(2)自我引導。即給自己確定目標,制定行動計劃,指引自己前進。這個很好理解,大部分人是有這個習慣的。

(3)自尊。即相信自己能做成一些事,相信自己值得獲得幸福,並且欣賞自己的個性、價值觀和重要性。

(4)積極思考。可以理解為想法上的樂觀主義,以及有積極的行為習慣。

(5)自律。即自己要求自己,主動地堅持一些利於自己成長的習慣,克服掉壞習慣和衝動,能夠批判地思考,自己作出決定。

(6)自我激勵。分為兩種激勵,一種是積極激勵:如果我這麼做了,我會得到什麼好處,用好處來激勵自己。另一種是消極激勵:如果我不這麼做,我會遇到什麼麻煩,以此反向激勵自己。

(7)積極關係。即可以給你帶來幫助與支持的人際關係。

「成功的構成要素」思維導圖

成功是由天時、地利、人和等內外部因素共同決定的。這裡講到的7個要素屬於內部因素,是我們能夠掌控並且需要著重去努力的部分。

說白了就是,你想實現自我,那就往這7個方面去提高自己。把這個框架搭好,橫向擴展、縱向深入雲研究裡面的各部分內容,去完善和提升自己,增加成功的機率。

2、發現可能的自我

在《成功心理學》這本書中,作者提到了「複雜的自我形象」,可以把它理解為多種角色,或者是多個自我。

比如一位女性,把自己看作一名職業女性、母親、女兒、家居整理師、瑜伽愛好者、極簡主義者等。這裡邊每個形象所呈現出的特點、喜好、價值觀可能不太一樣,它們包含著你的不同自我。

也就是說 ,我們的自我不是單一的,每個自我背後有不同的價值觀,每個自我能夠做不同的擅長的事。或許某一天某個自我會給你帶來啟發,讓你去發展這部分自我,發展出另一條職業道路。

舉個例子,轉換職業軌道的謝霆鋒,他從最被人熟知的歌手、演員身份轉型為《十二道鋒味》這個美食節目裡的廚師。

他是如何開始轉型做美食的呢?謝霆鋒坦言,離婚以後,他自己一個人做飯洗碗,為了哄家人開心,開始迷上做菜,通過美食增進了和家人朋友的溝通。家人朋友也評價他做的菜很美味,廚藝非常了得。

謝霆鋒由此發現自己原來挺喜歡做菜的,廚房還成了他精神的修行之地,他開始在烹飪之路深耕,而後主持了《十二道鋒味》,大受歡迎。

那麼我們如何增加機率去發現和抓住一個可能獲得發展的自我呢?

這裡分享一個小技巧——清單法,通過列清單的方式來挖掘可能的自我。拿出6張紙,列6張清單,分別是:

(1)擅長的技能。可列舉工作或者生活中各項擅長的技能,比如:PPT,PS,畫畫,開車,插花,茶藝,舞蹈等等。

(2)能變現的技能。這裡考驗你的技能有沒有人買單,比如翻譯,PS,攝影,化妝,寫作等。

(3)性格優點。比如耐心,細心,自律,樂觀,熱情等。

(4) 專注投入的時候有哪些。比如閱讀,做飯,運動,做手工等。

(5) 能寫的付費專欄是什麼。這個付費專欄的內容一定是你比較精通的,比如,如何與任何人聊得來,如何做讀書筆記,如何成為寫作高手,如何製作思維導圖,等等。

(6) 他人認為你有的優點。這一點提醒我們藉助他人之眼發現我們看不見的某些自身的特點,拓寬我們對自己的了解。

6張清單發現可能的自我

列好這6個清單,平時在關係、學習、工作、職業、健康、愛好、閒暇以及精神生活等各個領域有意觀察自己,對應每個清單項目,一有什麼新的發現,就填進清單,比如今天參加了某個活動,發現自己其實很擅長與別人聊天,那麼就把這一項填寫到清單裡,日積月累,某個點或許就觸發了你去深入發展的念頭,成為你職業生涯的一個選項,甚至因此改變你的人生軌跡。

3、賦予自我選擇權

你會做出一個選擇,必定是這個選擇滿足了你的某個需要。每做一個選擇,就挖掘出自己背後的需求。

有些人畢業後去了銀行或事業單位等父母認為穩定體面的單位,接著就總是抱怨自己不喜歡這份工作,說自己沒辦法,是被父母逼的。

這一類人做選擇時,往往沒有意識到選擇背後自我的需求,為什麼會選擇父母要求你去做的工作?這背後一定有你的需求在,或許是你的安全感使然,你害怕承擔辭職的後果;或許是你的生存需要,這份工作能夠養活你;或許是你有被認可的需要,這份工作讓父母支持你或者親戚朋友羨慕你……

承認自己做出這個選擇時自身的需要,你才能夠看清現實,才知道要不要為了滿足這些需求繼續做這件事,或者要不要為了滿足別的需求而考慮作出另外的選擇。

把選擇權交到自己手中,是提升內在驅動力的關鍵。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動力就會更強,行動也會更堅定。

4、在行動中發展人生方向

如《成功心理學》的作者所說,「一些人在很年輕時就知道自己想在人生中獲得什麼,但是,大多數人都需要時間去發展出一個方向。」

看過網上很多關於如何找到興趣愛好的回答,說得最多的一點就是要在現實中不斷去嘗試,嘗試的範圍大了,內容多了,就越能找到自己喜歡的。

有一位回答的分享讓我印象深刻,答主從小就學鋼琴、圍棋、畫畫、舞蹈……十八般才藝,啥都涉足。他說,正是他從小什麼都學,什麼都去嘗試,所以他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興趣,找到了人生方向。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興趣愛好、人生目標這些都不是一生下來就知道或者一眼就定情的,它們需要在不斷的嘗試和實踐中去發現。

每天坐在那裡苦思冥想,怎麼可能走出迷茫,找到人生方向?最根本的方法在於行動起來,把「確定了人生目標我才可以行動」的想法,轉變成「我可以在行動中發現和調整人生目標」這種想法。一邊行動,一邊發現,一邊調整,如此,才能在自我實現之路越走越遠。

結語

那些興趣明確和目標堅定的人,不過是做到了把別人迷茫的時間用於行動。《成功心理學》這本書的每個章節都附有探索自我的練習,這個設計提醒我們,自我探索本就需要依靠行動。先有了解自我的意識,啟動自我探索之旅,接著在行動中調整自我認識,確定人生方向,進而一步步實現自我。這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耐心地去探索,而這,也是走出人生迷茫的必經之路。

相關焦點

  • 7個步驟,停止內耗,實現自我管理,自律從未如此簡單
    關於習慣養成,我們已經知道很多說法,什麼「21天養成好習慣」「3個月養成好習慣」,各種打卡活動也層出不窮,結果呢?有的人能堅持打卡,但咬牙堅持21天之後,就放棄了。「萬事開頭難,然後中間難,最後結尾難」……真的是這樣嗎?有一個人,從2012年末開始,設定了「每天一個伏地挺身」的目標。
  • :心理內耗的幾種跡象,你佔了幾個?
    內耗通常有3種外化方式:(1)猶豫不決,害怕選擇朋友小雲就是這樣的人。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能她陷入猶豫,不可自拔。比如,今天決定吃什麼菜?她也要想半天。到最後,乾脆讓老公來替自己做決定。這讓我產生了強烈的負罪感和焦慮感。結果,明明沒做啥,也累得要命。(3)普遍性怠惰有些內耗的人,排斥任何形式的努力。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像別人一樣努力,就等於承認自己是平庸的,所以他寧肯幻想自己非常優秀,什麼都不需要做。長此以往,他們會變得缺乏活力,容易疲勞。
  • 告別迷茫,這3本書,助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以為自我管理就是自律,那麼目標就會變得模糊且難以實現。後來我發現,自我管理其實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識。經過一年的學習實踐,我從精力管理、目標管理、情緒管理這三個方面,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逐漸掌控自己的生活。雖然花了一年時間,但其實並沒有那麼難,我只是閱讀了3本書。
  • 自信的本質:自信從不是自傲,而是懂得從這三個方面進行自我賦能
    在現代社會,要記住:自信並不是無條件自傲,而是懂得自我賦能,鞏固自信,贏得成功。自信來自我們對生活的掌控感,一個從未做成一件事的人很難擁有自信,因為自信來自對自我能力的積累,來自我們腳踏實地的生活實踐。實踐出真知,我們要想自信,需要是在生活中錘鍊自己,讓自己找到做事的方法,把事情做好做對,你會在一次次實踐中找到自信的快感。
  • 自我探索:你真的了解自己?5個自我分析方法,1張個人商業地圖
    這一篇匯聚管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工具。這些工具有一些產生於企業管理,但同樣對個人適用,能幫助你更好的盤點自己優勢,接軌未來。那麼開始吧。如何探索自己,2種方法給自己貼標籤自我盤點可能有的人知道這2個方法,但是非常有用,就是九宮格和SWOT,如果不知道的可以認真看看,知道的也可以看。
  • 《掌控自我》:化解內心衝突,解決外在矛盾,獲得自我掌控的力量
    《掌控自我》則另闢蹊徑,結合15個心理訓練遊戲及獨家錄製的音頻,用形象化的語言揭示人的負面情緒如何產生,如何緩解心理衝突,如何化解內在及外在矛盾衝突,是一本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實用性著作。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本《掌控自我》,我將從心理衝突的本質、化解內在衝突、解決外在矛盾三個方面來介紹本書內容。一、心理衝突的本質我們常感到自己生活在糾結之中。
  • 《心智突圍》:突破困境與逃離內卷,從自我定位開始
    這也符合當下大眾較強的自我意識探索需求。但是,處在被消費主義主導信息流中的個體, 「斷舍離」最大的困境是人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明確自己真正的價值觀,沒有清晰的自我定位,導致無法確定自己的喜好、需求,只能在迷茫中追求大家都在追求的,不僅距離理想的「斷舍離」生活越來越遠,還無形中掉進了「內卷」的環境被無止盡地內耗。
  • "自我探索才是正經事" KnowYourself自我探索嘉年華空降上海
    「自我探索才是正經事!」  上個周末,有一件大事在上海發生了!KnowYourself用最盛大自我探索主題嘉年華,為上海文藝地標——紅坊獻上了一場告別大趴。  在粉絲的千呼萬喚下,KnowYourself嘉年華終於在上個周末——5月13、14日,在炎炎夏日的上海,與大家見面了。
  • 「我是個垃圾!」,孩子陷入「自我厭惡」死循環,家長該如何打破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見自我厭惡的人,這類人好像尤其擅長懲罰自己。,因為一些小事就會陷入自己的情緒無法自拔,甚至會覺得低人一等。3、會用負面情緒來激勵自己這樣的孩子習慣否定自己,遇到事情不會輕易放棄,卻會用負面的情緒來激勵自己,常常會在「我就是個失敗者」和「我要是做不好就是個失敗者」之間不斷搖擺,前進的動力就是靠對自己的否定。
  • 酷狗賦能,自我積澱,《空空如也》原唱胡66的破圈之路
    面對困境,胡66及酷狗打出了有著自身特色的組合牌:酷狗賦能,強資源扶持曝光;胡66自我積澱,頻發單曲磨礪唱功。在內容升級、流量曝光上雙管齊下。能否破壁成功胡66自己也不知道,但她說「對於音樂,我還在路上。」一曲《空空如也》爆紅「白天和晚上都是冬夜,悲傷的到來我從不拒絕,反正亦是空空空空如也...」
  • 靜觀自我探索網絡課 | 你有能力,讓自己過得更好
    這位智者,就是我們自己;這種方法,就是自我探索。我們有沒有這種經驗:被某一件事困擾許久,好像陷入了死胡同,卻在某一個安靜的時刻,心就給出了完美的解決方案。我們比自己想像地更有智慧,但因為總是傾盡一切時間、精力花在了外部世界,沒有仔細探索自己的內心,更沒有聆聽心給你的答案。
  • 自我發展心理學的43個常見問題解答
    、理性和感性(象與騎象人)、期待的好處、經驗的好處、正負強化、推動行為改變的4個原則等本文將回答以下問題1 什麼是自我發展心理學?2 自我發展心理學有什麼用?3 為什麼突破自己那麼難?通過豐富的心理諮詢案例,讓抽象工具與你的生活連在一起;3. 一臺驅動自我發展的發動機。掌握剖析自己的思考方法,形成自我反思的人生習慣。3 為什麼突破自己那麼難?回答:改變非常難,其實難在你心裡。
  • 關愛自我,探索自我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編輯 | 白桃烏龍近期,播瑞歌在福田街道心訪工作室開展了關愛信訪工作者的心理沙龍系列活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01「關愛情緒,探索自我」心理沙龍2020年8月10日,在播瑞歌信訪項目駐點心理諮詢師唐老師的組織下
  • :你的這些心理內耗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內耗通常有3種外化方式:(1)猶豫不決,害怕選擇朋友小雲就是這樣的人。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能她陷入猶豫,不可自拔。比如,今天決定吃什麼菜?她也要想半天。到最後,乾脆讓老公來替自己做決定。這讓我產生了強烈的負罪感和焦慮感。結果,明明沒做啥,也累得要命。(3)普遍性怠惰有些內耗的人,排斥任何形式的努力。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像別人一樣努力,就等於承認自己是平庸的,所以他寧肯幻想自己非常優秀,什麼都不需要做。長此以往,他們會變得缺乏活力,容易疲勞。
  • 停止讓人疲憊的內心戲,我們需要「反內耗」
    超級演說家劉媛媛曾說過,這個社會,要懂得功利化地閱讀,讀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書。深以為然,今天推薦一本《反內耗》。特別適合很多焦慮、抑鬱的人,因為每天內耗嚴重,無法擁抱當下、快樂地生活的我們。反內耗的六把鑰匙分別是:1、激發自豪感治癒羞愧2、主動體驗沮喪和悲傷3、學會接納和前進4、使用放鬆與好奇5、掌握自我同情和感恩6、使用成長與收穫視角。書中有詳細的理論和具體的方法,當然,只有鑰匙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學習如何處理思維困境,因為這是處理痛苦的第一步。
  • 3個自我管理要點,告訴你如何用手帳高效管理人生
    看了《行動派手帳指南》這本書中多位手帳達人的分享,再深究他們堅持寫手帳這麼多年的原因,不難發現,他們利用手帳這種方式,不斷探索自我和認識自我,澄清自我需求,發現自身價值,從而找到人生的意義感、掌控感和幸福感。
  • 心理學:三個步驟探索自己想要什麼,活出想要的自己
    成人如果還用這樣的方式去做決定,顯然就會導致很多衝突。這是不成熟的表現。這樣的人也會格外在意別人的建議,觀點,看法,自己會經常被外界環境影響和左右,內在會有很多衝突,糾結和猶豫,內耗非常大。想要不受別人左右,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自己的主見,有定力,就首先要完成對自己的認同,確認自己是誰非常重要。
  • 職業生涯規劃第一步,自我探索如何做?
    臨近畢業,究竟該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成了很多大學生頭疼的問題,在生涯規劃諮詢的時候,諮詢師在了解來訪者的問題後,通常都是三個步驟:自我探索職業探索生涯決策,說白了就是先了解自己,再了解崗位,再做決定。
  • 豆瓣8.3《認知覺醒》:做到自我覺醒,提升自我認知,要知道3個要點
    生活中,那些不能認識自我的人,往往處於迷茫狀態,沒有退路,而又無法前進,改變是最困難的事。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介紹了7大底層概念和20個成長關鍵詞,幫助我們找到自我改變的原動力,讓改變不再是難題。3)能獲得有效的反饋,想方設法得到外界的反饋,無論好壞,才能讓自己不斷精進,自我反思。4)始終在拉伸區練習,做讓自己感到有些困難但又可以通過努力來完成的事情,讓自己跳出舒適區,避開困難區。
  • 當人生開始迷茫,你若想實現人生目標,可以試試這三種方法
    書中會讓我們了解到一種叫做「重生年計劃」的個人成長方法,而書中更多的是教大家從零開始,學會開啟個人事業的心法、方法和技法,也會幫大家節省摸索的時間,少走不必要的路。所以,如果此刻的你有些迷茫,不知道該如何實現人生目標,不妨試試這三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