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自查!4歲男童誤吞玩具致「胃壁穿孔」,這個玩具,90%孩子都在玩...

2021-12-27 幫媽聊育兒

你家孩子的玩具,安全嗎?

近年來,在孩子玩具上出現安全問題的案例層出不窮。

就在前幾天,西安一四歲男孩童童在家玩「磁力珠」。結果,可能是出於好奇,童童竟把磁力珠一顆、兩顆、三顆...接連吞進了肚子裡。

被送往西安市第三醫院救治後,醫生從童童胃裡取出整整13顆磁力珠!

這小小的磁力珠,好多人覺得吞進去也能自行排出。但其實,珠子因為有磁性,在童童的胃裡已經連成了串。

4歲的孩子,因為誤吞玩具,竟導致了胃壁穿孔。

致命磁力珠

你家孩子可能也吃過

之前,魏老爸也曾發過一則視頻,提醒家長讓孩子遠離這種「磁力珠」玩具。

看到視頻後,有一位關注他的家長表示:隨口問了句孩子們有沒有吃過,結果,兩個孩子竟然都吃過!

而後,這位媽媽便連夜帶著倆娃趕往醫院檢查。

結果顯示,小兒子肚子裡有8顆,大兒子肚子裡有3顆。

其中,二寶因為是分兩三次吞食。幾顆磁力珠吸在一起,已經導致部分腸穿孔,做了兩次開腹手術才取出!

圖源微博@老爸測評-魏老爸

說出來大家可能不信,這樣小小的磁力珠,可以隔著88張A4紙吸到一起。

88張A4紙,厚度是兒童腸壁的9倍

圖源微博@老爸測評-魏老爸

醫生做手術時發現,磁力珠已經導致二寶有了4處腸穿孔。

最終,二寶被切除一截腸道,肚皮上留下長長的疤痕,才算保住性命。

兒童「毒玩具」

不止磁力珠


西安男童誤吞磁力珠的新聞,給父母們敲響警鐘後,不少家長都表示回家就要扔掉孩子玩的磁力珠。

但其實,正在危害孩子的「毒玩具」,遠不止一個被忽視的磁力珠。

1、史萊姆(假水)

這種像果凍一樣的亮晶晶、軟乎乎的水晶泥,你家孩子是不是也玩過?

別看它既不鋒利、也不易吞咽,但它裡面的硼砂含量,卻能輕易奪走孩子的性命。

想想孩子用手玩它的時候,可能會摸摸嘴巴,撓撓鼻子...一個不留神,硼砂就被攝入了孩子體內。

圖源微博@頭條新聞

之前,廣州有兩個孩子,用裝過史萊姆的杯子盛水喝,事後嚴重嘔吐。

送醫院檢查,硼砂中毒!

2、水寶寶

水寶寶又叫「水精靈」,價格低廉,種類繁多。記得小時候玩它,一小袋能泡大一盆,現在依然有很多小朋友都喜歡買來當玩具。

圖源微博@榛子與山貓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種五顏六色的「水寶寶」,實際根本不是兒童專用的玩具,而是一種用於工業防潮的吸水性樹脂。

它的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酸鈉或丙烯腈,一旦誤食,危險係數極高。

兒童誤吞「水寶寶」的新聞,近年來也層出不窮。

圖源微博@北京頭條

有些父母發現得晚了,在孩子體內撐爆腸壁也有可能。

除了這些,還有不少危險係數極高的玩具,家長們也應該注意:

泡泡水(具有腐蝕性,容易灼傷皮膚);

牙籤弩、旋轉陀螺、口袋彈弓等看上去殺傷力不強的玩具(實則威力巨大,可擊穿數十米外的玻璃);

電人魔方、巧克力、籤字筆、口香糖...(電壓數遠超人體安全承受電壓,危害孩子心臟健康)

想要孩子玩得安全,我建議家長們在為孩子挑選玩具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點:

1、認準國家檢驗標準,沒有「GB 6675」、3C認證標識的,不買


2、有刺鼻氣味的,不買


3、玩具稜角鋒利、外形粗糙的,不買


4、有殺傷性的、威力巨大的玩具槍類、不買

總而言之一句話:孩子玩玩具,考驗的永遠是父母的耐心與細心

安全把好關,才能讓孩子玩的開心、父母放心。

兒童玩具怎麼挑?

那麼,兒童玩具究竟該怎麼挑呢?

幫媽建議各位父母,從這6大類別入手——

1、益智類玩具

比如如七巧板、套套杯、拼圖等。

他們的主要功能,是能協助孩子學習及建立各種基本概念。

比如玩拼圖,既能讓那個孩子對每塊圖片細緻觀察,又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體力、智力專注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2、故事類玩具 

比如故事機、故事圖卡等。

這類玩具能讓孩子聽覺更敏銳,而且能在遊戲的過程中獲得新字群提升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是孩子進行學前練習的最佳選擇。

3、 科學類玩具

比如口袋顯微鏡 、萬花筒等觀察類玩具。

這些玩具是孩子「觀測自然」的好助手,不僅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還能讓他更願意主動觀察、主動學習,往往會成為孩子科學啟蒙的重要助手

4、運動類玩具 

比如嬰兒爬行玩具、球類、各式推車、拉車等。

這類玩具對於提高孩子身體素質發揮著重大作用,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孩子的肌肉能得到有效鍛鍊,且提高各身體部位的組織協調能力

5、操作類玩具

比如黏土、穿線、串珠、堆疊組合積木等。

其實這類玩具非常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提供了寬廣的創作空間

一塊黏土,可以變成一輛小汽車,也可以變成一個小房子,孩子的想像力,都可以在這上面隨意發揮。

6、社交類玩具

包括娃娃、填充玩具、角色扮演等。

除了讓孩子能抒發情緒,並體驗大人和生活世界外,同時也能讓孩子在進入正式的社交環境前,進行適當的模擬社交

並且,毛絨玩具一類的,還能給孩子一定程度上的陪伴和安撫,是爸媽「哄睡」的好幫手。

另外,幫媽想說:各位家長,一定不要為了圖省錢,而去選擇一些價格低廉的三無玩具。

孩子的玩具,貴精不貴多,選對玩具,能讓孩子邊玩邊學。

最後,我想說,不論是那種玩具,親子共玩才能讓孩子在愛中放鬆、愛中成長。

希望每對父母,在認真給孩子挑選玩具的同時,更能耐心陪孩子一起玩耍,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看完的家長也別閒著了,回家後,趕緊給孩子的玩具來一波大篩查吧,提出風險,補充不足。

最後,有關兒童「毒玩具」的新聞一直層出不窮,但還是有很多孩子因為玩玩具導致安全事故。

所以,希望看完的家長能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防止我們的孩子受到「毒玩具」的傷害。

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深有感觸

歡迎轉發給更多的人

在我家兩個寶貝小的時候,我最重視他們「好奇心」的培養。

因為,讓孩子保持足夠的好奇心,才能不斷刺激他的求知慾和學習欲。

有關他倆的好奇心培養,我最青睞的教育就是這款可攜式口袋顯微鏡

別看它小小一支,大小也就和兩支口紅差不多,但卻是科教級別的高倍數顯微鏡,可實現80-120倍的快速變焦。

平日裡讓孩子用它觀察下花花草草,不僅能讓孩子探索微觀世界,還能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感興趣的爸媽快點安排起來吧~

上周幫媽推薦了6部孩子必看高分電影~

感興趣的媽媽可後臺回復「親子電影」

獲取文章和電影資源~

相關焦點

  • 家長當心!2歲孩童誤食磁力珠致胃腸穿孔,這種玩具不要再給孩子玩了
    今日,梅州家長的朋友圈一條信息引人關注。信息稱一位2歲孩童誤吞磁力珠14顆導致胃後壁穿孔,空腸上段穿孔,送至梅州市人民醫院小兒外科進行緊急搶救。記者從梅州市人民醫院小兒外科獲悉,此信息屬實。「梅州已有多例案例了,提醒廣大家長注意,不要再給孩子們玩磁力珠這種玩具了。」
  • 5歲男童吞9顆巴克球致腸穿孔,「兒童玩具」並不一定適合兒童
    孩子玩玩具總要比沉迷手機或者電腦強,家長們雖然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卻也有一個難題:相比於手機電腦來說,比較傳統和常見的兒童玩具如魔方,積木等孩子們從小就在玩,往往已經玩膩了,並且缺乏新奇性,很難吸引孩子。而這時各類網紅「兒童玩具」也就有助家長們的眼帘。
  • 5歲男童吞9顆巴克球致腸穿孔,「兒童玩具」並不一定適合兒童
    孩子玩玩具總要比沉迷手機或者電腦強,家長們雖然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卻也有一個難題:相比於手機電腦來說,比較傳統和常見的兒童玩具如魔方,積木等孩子們從小就在玩,往往已經玩膩了,並且缺乏新奇性,很難吸引孩子。而這時各類網紅「兒童玩具」也就有助家長們的眼帘。
  • 8處腸穿孔!8歲男童誤吞這種網紅玩具,差點致命!
    醫生提醒每年都會接診許多誤吞這種「手鍊」的病例嚴重可致命!醫生為孩子實施消化道異物急診手術手術中醫生竟然在小博體內發現磁性方塊4塊、磁性圓珠7枚、鐵絲圈7個,腸管穿孔達8處之多!:誤吞危及生命!但是這款玩具卻相當危險僅在河南省兒童醫院接診的病例當中誤吞巴克球造成腸穿孔、壞死導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的意外事件時有發生醫生提醒各位家長一旦發現孩子誤吞磁珠應儘早到醫院就診
  • 三歲男童8處腸穿孔:這種「奪命」玩具,還敢給孩子玩麼?
    5月9日,貴陽兩名孩童誤吞磁力珠,其中一名多處胃腸穿孔。4月23日,江蘇男童誤吞41顆磁力珠,引發腸梗阻。類似的報導不勝枚舉,小小的磁力珠變成了「奪命珠」,傷害不止。看到這些新聞,Dr.X特意去某寶搜索磁力珠,有一個驚奇的發現:原來傷害孩子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而是他們的父母。
  • 兒童磁鐵玩具安全令人憂 誤吞成隱患
    近日,四川涼山一4歲女童誤吞兒童磁鐵玩具上的磁鐵,致使小腸吸合在一起42天,導致小腸周圍發炎、有黃色滲液,且出現紅腫現象,腸道出現壞死現象,最終無奈選擇手術治療將磁鐵取出,才保住了女童的性命。記者就此走訪多家商店發現很多類似磁鐵玩具都有出售,並且八成以上家長不知道磁鐵玩具的危害性。
  • 家長注意!福建1歲女嬰誤吞磁力珠致8處腸穿孔
    近期,福建省立醫院頻頻接收到孩子誤吞磁珠的病例,兒外科湯坤彬醫師希望大家能對此事引起重視!  1歲女嬰誤吞5顆磁力珠,導致8處腸穿孔  採訪時,湯坤彬對孩子誤吞磁力珠的事件感到痛心。「大多是不到三歲的孩子,有些出現了腸梗阻,有些腸穿孔,其中吞食最多的患兒一次吞下了四十多顆磁力珠。
  • 福建1歲女嬰誤吞磁力珠致8處腸穿孔
    「陸續有十多例小孩誤吞磁珠的事件發生,基本每個月都有類似的患兒,輕則通過胃鏡取出,重的因腸穿孔、腸梗阻導致化膿性腹膜炎及腸壞死,最後不得不行腸切除。」近期,福建省立醫院頻頻接收到孩子誤吞磁珠的病例,兒外科湯坤彬醫師希望大家能對此事引起重視!1歲女嬰誤吞5顆磁力珠,導致8處腸穿孔 採訪時,湯坤彬對孩子誤吞磁力珠的事件感到痛心。
  • 兒童玩具變「奪命利器」,很多孩子都在玩,家長自查,如有速丟
    玩具,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但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玩具選得對,有助於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倘若選錯了玩具,浪費錢不說,玩具還可能變成「奪命利器」。比如以下幾款「風靡全城」的兒童玩具,很多小朋友都愛玩。家長應立即自查,看家中買過,如有速丟!
  • 廈門4歲幼童吃下40顆磁珠,4處腸穿孔!家長警惕這種益智玩具
    祖瑪遊戲 大家都玩過 「患兒誤吞40顆磁珠引起胃壁及腸壁4處穿孔。家裡有這種所謂開發智力『玩具』的家長真的要警惕了。」——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胡增隆痛心疾呼。
  • 這種玩具小寶寶不能玩!3歲男童誤吞52顆彩色磁力珠,這下麻煩了
    一名3歲的小男孩晨晨(化名)因誤吞52顆彩色磁力珠,致腸道破裂穿孔多達7處,醫生施腸切開術將52顆磁力珠悉數取出。前不久,晨晨媽媽從網上選購了一款「網紅」玩具磁力珠。該玩具可拼接成各種形狀,網傳可開發智力。
  • 這種網紅玩具暗藏風險,家長們要謹慎購買
    而在爆款玩具的背後,兒童誤吞事件接連發生。專家表示,磁力珠暗藏風險,孩子誤吞萬一堵住氣道危險則更大。據武漢媒體報導,最近,1歲多的軒軒(化名)突然出現了連續嘔吐,腹脹的症狀。本來家長沒當回事,可眼看孩子越來越難受,在醫院檢查後,沒想到竟是誤吞了11顆巴克球的緣故。這些巴克球在孩子腹中吸在一起,形成一個「手串」的樣子,造成了4處腸穿孔。
  • 2歲男童誤吞16顆 9歲女孩吞下8顆 益智玩具「磁力珠」頻頻惹禍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近日,西安接連發生兩起兒童在家玩耍時,不慎將數顆玩具磁力珠(又名巴克球)吞下導致的意外事件。雖經送醫救治,最終都化險為夷,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但卻給家長們敲響了警鐘。醫生提醒廣大家長:別讓「益智型玩具」,成為傷人利器。
  • 又見誤吞巴克球 接連七個娃進手術室
    據悉,武漢兒童醫院近一個多月來,收治7例誤吞巴克球患兒,以4歲以下的幼齡兒童居多。醫生詳細追問病史,媽媽才晃然大悟,想起家裡有一款買給10歲大兒子玩的「巴克球」,這是一種由多個帶有磁性的金屬實心圓球組成的益智玩具,藉助金屬球的磁場特性,可以組合出眾多的造型。昨日,武漢兒童醫院普外科醫生緊急手術,探查腸管,從欣怡的小腸裡取出2顆直徑約5毫米的磁珠,這些珠子雖小,卻對欣怡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小腸穿孔多達4處。
  • 家長注意!龍巖4歲小朋友誤吞一物,腸道9處穿孔!
    大人覺得給孩子是個好玩的益智玩具,卻總是忘了它更是孩子的奪命球!10月17日傍晚時分,家長抱著一位四歲腹痛哭鬧不止的小朋友小凱來到市第一醫院急診科,經驗豐富的急診科醫生立即為小朋友查體,並立即為小朋友做了腹部CT檢查,不查不知道,一查把CT醫生和急診科醫生嚇了一大跳,小朋友腸道裡有一排的珠子樣異物連成鏈條,造成穿孔
  • 誤吞磁力珠,兩個多月15個孩子命懸一線!這些玩具可別送給孩子
    記者了解到,最近兩個多月,該院兒童醫院已經接診15例因誤吞磁力珠命懸一線的孩子!其中大多數孩子因為年齡小,家長發現不及時,導致胃腸穿孔、出血、壞死,只能進行開腹手術……孩子受罪,家長揪心!記者見到,每一家的成交量都不錯,賣家宣傳頁面上,標註「不適合0—14歲」兒童,但很多買家留言卻是「小朋友很喜歡」「小孩非常喜歡」等。記者隨機在街頭採訪,很多家長坦言,都給孩子買過這類的玩具,但沒有留心過「14歲以下的兒童不適合」注意事項,聽到記者提醒,也不以為然,「那麼多小孩都在玩,注意點就行。」
  • 誤吞巴克球,七個娃接連進手術室
    據悉,武漢兒童醫院近一個多月來,收治7例誤吞巴克球患兒,以4歲以下的幼齡兒童居多。這類益智玩具在家庭中常見,專家呼籲,家長不要讓幼齡兒童接觸巴克球。誤吞磁力珠4處腸穿孔2歲的女孩希希(化名)家住黃陂,近日,希希連著一周喊肚子疼,不願意吃飯,家人以為孩子腸胃不適,帶她到武漢兒童醫院檢查,卻意外發現消化道異物。
  • 磁鐵玩具致4歲女童腸壞死!這些玩具別再給寶寶玩了!
    據了解,現在很多家庭都有含磁鐵的玩具,例如磁性拼圖、磁性積木、磁性飛鏢玩具、磁性畫板等,很多家長認為這些玩具有趣又方便,孩子們對磁鐵的吸附現象也很感興趣。但是,卻鮮有家長知道孩子一旦誤吞磁鐵的危害。  據專家介紹,很多磁性玩具中含有細小的磁性零件或磁性小球,如果兒童誤吞或吸入,有可能造成窒息。
  • 誤吞7粒小磁鐵1個多月 2歲男孩腸穿孔
    玩「磁鐵人」,誤吞7粒小磁鐵  快滿2周歲的小睿活潑可愛、聰明伶俐,平時在家總愛擺弄各種小玩具,「磁鐵人」(俗稱吸鐵人)就是他的最愛,經常拆了又裝、裝了又拆,各種把玩。「一開始都沒有當回事,直到手術取出小磁鐵才震驚到了。」
  • 5歲孩子11處腸穿孔,罪魁禍首竟然是很多孩子都喜歡的玩具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董昊騫 濟南報導躺在兒科重症監護室裡的鑫鑫(化名),看上去十分脆弱,11處腸穿孔、切掉了15公分腸子,由於肺部感染嚴重,至今還未脫離呼吸機……但經歷了這麼多,他總算又「活」了過來,生命體徵已漸趨平穩。而差點就要了鑫鑫性命的罪魁禍首,竟又是很多孩子都喜歡玩的磁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