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成敗轉頭空:明朝狀元的悲苦人生,是他詩詞的最佳寫照

2020-12-13 藤樹先生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四川新都人(今成都市新都區人)。初聞楊慎之名,相信很多人對他知之甚少,可是如若說起《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卻是無人不知。人們都以為這首詞是羅貫中所寫,其實它真正的作者是楊慎,只可惜人人皆知羅貫中,而對於這位明代才子卻知之甚少。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羅貫中,也讓《臨江仙》傳遍大地,可是這首詞作者卻飽受艱辛,一生充滿坎坷。這位嘗遍人世艱辛的才子,用他的一生譜寫了一曲生命之歌。

出生名門,才情卓越

楊慎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從他的曾祖父開始,一門都入朝為官。他的父親楊廷和,經歷過四朝皇帝,坐到了內閣首府之位,也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可謂是榮耀一時。楊慎於1488年出生於北京,他自小也是一個天才兒童,七歲通詩書,十二歲提筆寫文章,以一句「青樓斷紅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在京城聲名鵲起。不過也是在這一年,楊慎母親病故,古人孝為最大,他便為母親返鄉守孝,從而回到了故鄉四川新都。

在新都生活的這兩年時間裡,他主要跟著自己的祖父學習古文、詩詞,學業也更上一層樓。待他返回京城,因談吐不凡,才情過人,立刻受到當時文壇大學是李東陽的賞識,並且將他收為門生,成為京城裡的一樁美談。「學而仕則優」,楊慎也不例外,作為一個讀書人自然要考取功名,一展心中壯志,公元1507年楊慎參加鄉試奪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同年前往京城參加會試。本以為也能夠輕鬆拿下狀元之位,只可惜考官在閱卷之時,跌落的燭花燒毀了他的試卷,楊慎遺憾落榜。

▲楊慎

二十四歲的這一年,楊慎重新參加科舉,以第一名的成績傲然於狀元榜首,入住翰林院,開啟了他的仕途生涯。在翰林院任職之時,他超於常人的背誦才能,屢屢讓人驚嘆;正德皇帝對「注張」一詞頗有疑惑,所以派人前往翰林院求解,可是這與星宿知識有關跟科舉毫無關係,眾人皆是一頭霧水,唯有楊慎侃侃而談,解了陛下之疑惑,一時間欽佩者紛至沓來。

朝堂黑暗,被貶滇州

楊慎在踏入官場之前,本以為可以憑藉自己的過人才華,擔負起天下大任;在進入翰林院以後,楊慎的才華品德,確實也得到了吏部的認可。只可惜整個官場極為腐朽黑暗,王朝看似繁華,其實早已經在黑暗中逐漸走向沒落;尤其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直接改寫了楊慎的命運。人人都以為他能夠像他父親那樣,平步青雲坐上朝廷重臣之位。

楊慎初入朝堂之時,坐在皇位上的是明武宗朱厚照,他怠於朝政,好遊山玩水。只是對於皇帝這種荒誕不羈的行為,眾臣都是敢怒不敢言,直言覲見者更是寥寥無幾。楊慎本無權進諫皇帝,可是他仍然直言上書,規勸皇帝。只可惜朱厚照根本不聽勸言,楊慎憤而辭官歸鄉。四年之後朱厚照駕崩,他的堂弟朱厚熜,在他父親楊延和等人的商議下登上皇位。就在朱厚熜登基的第六天,為了能夠讓自己的身份看起來更加順理成章,他要馬上追封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為「皇考」

▲嘉靖帝

這一舉動卻引起朝廷中眾多大臣不滿,這是綱常禮法,縱然嘉靖帝做了皇帝,他的這個皇位也是由先皇而來,如若將自己的父親尊稱為皇考,豈不是否認了先皇帝位。但是此番爭議又違背了嘉靖帝心中所願,如果他隨了眾大臣的心願,此後就要將自己的親生父母按照皇叔、皇嫂相稱,這豈不是違背了孝道?這就是明朝年間著名的「大禮議」爭論。

這並不是一場簡單的朝堂之爭,有些大臣為了迎合上意,攀附權奸,主張將嘉靖生父加入皇帝譜。而楊慎及其父親則強烈反對,朝堂之上各成陣營,導致這場爭論愈發激烈。爭論持久不下,嘉靖帝為了挽回顏面,一意孤行,直接越級提拔了支持自己的大臣,而與皇帝對立的官員則被捕下獄。

一時間楊廷和心灰意冷,辭官返鄉。在他歸鄉以後,時常寫書信勸誡兒子,切莫多生事端,在朝廷裡做一個閒官。只可惜楊慎也有著一寸丹心,直接上書:「又諧學士豐熙等疏諫。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表明自己不與小人奸佞苟同的態度。嘉靖震怒,「命執首八人下詔獄」,消息一傳出,群情激奮,楊慎召集同年進士達二百多人,於金水橋、左順門一帶抗議皇帝暴行。

他們集體跪在左順門列宮大哭,聲音響徹整個宮廷。楊慎憤然怒斥;「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意,正在今日。」,這番話讓嘉靖帝勃然大怒,「嘉靖益怒,悉下詔獄,廷杖之」,此番當場杖斃者十六人,入獄者134人。

楊慎也遭受了杖刑,被打的昏了過去,醒來之時已經身處大獄。被關十多天後,皇帝的怒氣仍然未消,他又下令將這些官員有的永遠充軍,有的削籍為民,此生不得再做官。這次在朝堂之上長達4年的禮儀爭論,就這樣落下帷幕,皇帝取得勝利,那些不願意低頭之人,從此在朝堂銷聲匿跡。楊慎被貶有著蠻荒之地之稱的滇州,此後永生不得回中原。

議禮獲罪,永遠充軍

這一年,楊慎37歲,本應是在朝堂大展宏圖之時,可是命運給了他最嚴重的打擊。他帶著滿身傷痕,踏上了永遠的貶謫之路,他真正的悲苦人生,是由此開始的。雖然被貶之地的環境艱苦,可是到達這裡之後,他也備受當地人民的同情愛護。因為有著狀元盛名,當地的遊子也喜歡跟著他從遊問學,他的到來為這片土地輸入了新的文學血液。可是他並不是一個甘心在這種地方待一輩子的人,他等待著有一日能夠被赦回京,再次得到朝廷重任。

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消逝,楊慎從10個月等待到10年,最初到達這裡之時,他曾寫下「京花一朵千金價,肯信空山委路塵」,這時候的詩詞還能看到他重返京城的信心,可是當他等待了30年,從意氣風發的壯年,成為了雙鬢斑白的老翁,也終究沒有等到皇帝的赦令。而且嘉靖帝一直對楊慎多加猜忌,他在位之時,曾經六次大赦天下,可是名單之中永遠沒有楊慎,甚至他還要私下打聽楊慎在被貶之地的生活,聽到楊慎整日醉生夢死,方才安心。

楊慎聽聞此事後,更加放浪形骸。常縱酒自娛,遊歷名勝。《樂府紀聞》稱他「暇時紅粉傅面,作雙丫髻插花,令諸妓扶觴遊行,了不為愧。」

那個曾經一心嚮往仕途的少年,那個曾經在廟堂上直言進諫的少年,終於在雲南的這邊邊陲之地,磨滅了他往日的雄心;他只能將壯志寄情於山水,即便命運待他不公,也不能就此消磨了他的才情浪漫。楊慎七十三歲,在這裡與世長辭,飽經滄桑的他終究是沒有回到故鄉,這個時代虧欠了他太多,可是造化弄人的命運,卻也成就了他頗為傳奇的一生。身處黑暗之中,終是以詩詞歌賦,在這後世留名。

琴瑟合鳴,悲劇落幕

楊慎生平坎坷,不過他與妻子黃娥的愛情故事,仍然是文壇上的一段佳話。黃娥是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出生於書香世家的她,在父親的教導下,能詞善詩,精通絲竹樂器,還在閨閣之中就已經名滿京城,黃娥到了出閣的年紀,前來求親之人,都快將黃家的門檻踩破。只是黃娥卻一直待字閨中,一直未曾嫁人。原來在她12歲的時候,無意間就讀過楊慎的詩詞,早已經對這個才子芳心暗許。

可惜楊慎大她十歲,而且家中早有正妻,對於這份感情她也只能藏在心中。或許老天看到了她的一片痴情,黃娥二十四歲的這一年,楊慎的配妻子王氏因病亡故,次年楊慎向黃家提親,八抬大轎迎娶黃娥進門。一個是昔日的狀元郎,一個是京城裡的有名才女,兩人可謂是天作之合。新婚燕爾的他們就是一對神仙眷侶,他們一起填詞寫詩,一起花前月下,這樣的幸福生活,遠比神仙過得更加肆意逍遙。

▲黃娥

黃娥是一個極好的妻子,丈夫在朝堂上施展雄心,她就在家中為他打點好一切家務事。只可惜人有旦夕禍福,一場政治變數,讓往日的濃情蜜意不在。楊慎被貶的這一年,他們才一同攜手走過了5年的歲月。楊慎前往雲南之時,黃娥才有26歲。她本是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的小姐,遠不必跟著楊慎遭這種罪。可是她從來沒有輕易想過放棄,反而在丈夫被貶之日,她在心中立誓,要同楊慎一起生死與共。

她本打算跟隨著丈夫一同前往雲南,以便照顧他的衣食起居。只是流放之路有著太多的艱難險阻,即便是男子也不一定能夠經受得住,更何況黃娥只是一個弱女子。楊慎不願看妻子為了自己飽受這種磨難,到了湖北江陵,他們二人就此別過。楊慎沿著長江,繼續流放之路,黃娥乘船歸蜀,殊不知二人就此別過卻成了終身永別。

黃娥一等就是幾十年的歲月,從青絲等到白頭,寫下了「雁飛曾不到衡陽,錦字何由寄永昌」這樣的千古絕句。她沒有等到楊慎的歸來,而是等到了他客死異鄉的消息。年過花甲的黃娥,束裝出發,穿越蜀地,為夫奔喪,那千裡的路,是有情人終不得相見的悲苦。他們的愛情故事,顛沛流離的幾十年,也在後世傳唱了千百年,才子佳人縱是有情,也難改命運變數。

過往千百年的歲月,楊慎那片蠻荒之地,寫下了眾多的詩文。他的一生沒有過飛黃騰達,沒有過順心如意,可是他留給後世的文化財富,卻仍然讓他世人展示著生命的神聖意義;他與妻子的愛情故事,也仍然令人動容。

藤樹先生說:

論仕途,楊慎是不順的,本可以平步青雲,卻有著文人的傲骨,為了壯志,他不甘攀附權貴;為了禮節,他怒觸龍顏,最後下場悽涼,守著那邊地的荒涼度過了餘生。論愛情,他有黃娥。「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便是他們最好的寫照。一別三十年,甚至於丈夫在雲南因考慮以子代役曾納妾生子,一度風流,也改不了黃娥的痴心:「懶把音書寄日邊,別離經歲又經年。郎君自是無歸計,何處春山不杜鵑。」可謂是生死相隨是也。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感謝閱讀,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參考文獻:

《明史》

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是非成敗轉頭空?
    那時,——直到現在,我都是喜歡議論的,看到詞中有一句「是非成敗轉頭空」,我就覺得這個說法不對,於是就在紙上寫了一千字,說了我的看法。但是,我覺得我寫的主題太空虛,沒有把我的意思闡述出來,千字文雖然提出來命題了,但是人家說的怎麼不對,自己還是沒有寫到點子上。
  • 人生成敗的10句經典名言!是非成敗轉頭空!
    評價人物應以是非為標準而不能看他成功或者失敗。三、事之成敗,必由小生。出自《淮南子·原道訓》。做事情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從小事開始的。四、前車覆,後車誡。出自《大戴禮記·保傅》引諺語。五、不以成敗論英雄。出自《莊子·盜蹠》。不能以一個人的成功或失敗,來評判他是不是個英雄。在漫長的歷史時期裡,後人在評價歷史人物時,總是按成敗這個標準來衡量。但是,這是不公正的。六、看盡人間興廢事,不曾富貴不曾窮。
  • 顏建國:萬事莫如讀書好,是非成敗轉頭空,且翻書,一笑越千古
    自漢至唐,東平為北方經學重鎮,韓愈作為唐代儒學大家,他所推祟的鄆州溪堂成為聞名四海的育人聖地。戰亂之際,人心思定,於是儒者鄉紳出資禮佛,祈求神界護國利民,可見齊魯士民強烈的王道意識和安民願望,難怪到宋朝京東西路治所須城成為理學源頭、「朔黨」大營。
  • 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曹操淚如雨下,司馬懿靜聲不語
    誰也不知曹操究竟在想些什麼,他是可惜,還是哀嘆,又或者想起什麼人什麼事?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就這樣走了,壯志未酬身先死,群雄爭霸誰人勝?滾滾長江東逝水,是非成敗轉頭空,人活一世,至死方休。曹操一死,曹丕繼位,曹魏眾多謀臣武將還能一心否?
  • 父親是首輔,自己是狀元,這樣的人生還不該是一路開掛?事實上呢
    明朝大才子楊慎,父親楊廷和是四朝元老,正德七年還曾任內閣首輔,楊慎自己於正德六年狀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諸位看,父親是首輔,自己是狀元,榮耀至極,這樣的人生還不該是一路開掛,順風順水的嗎?然而,事實上楊慎的人生異常坎坷,仕途更不用說了,這是為什麼呢?
  • 這是人生最失意之時所寫的詩詞,卻表達出了最為淡泊超脫的襟懷
    古人都說詩言志,詩緣情,詩詞的產生,與情感的抒發有著密切關聯。尤其是在古代文人人生失意之時,所有才華和心血都凝聚在詩詞當中,由此凝練而成的詞句,往往帶有詞人特有的文化體驗,有著深刻的文化哲理思考,能夠給今日的我們帶來啟迪,帶來思考,帶來共鳴。
  • 明朝大才子楊慎:24歲中狀元,37歲被流放,夫妻分別三十餘載
    在午門的前世傳奇中,馮小剛化身成明朝大才子楊慎,一副放浪形骸的模樣。那麼,楊慎與午門有哪些關聯呢?他的仕途生涯為何如此坎坷?狀元及第出中門,此生不過只一回如今遊客去故宮遊覽,可以從午門的中門進入。但是在明朝,中門可不是誰想走就能走的,除了皇帝之外,只有兩種人可以在特殊情況下走一次。一是皇后,在與皇帝大婚當天,可以乘轎從午門中間的門洞進宮。二是殿試前三名,即狀元、榜眼和探花,可以從午門中間的門洞出宮。所以,對於當時的讀書人來說,能從午門的中門走一回,將是一生最大的榮耀。
  • 十首狀元詩詞,祝福所有考生金榜題名!
    今天,隱娘推薦十首狀元詩詞,祝福所有學子高考順利,金榜題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後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賀知章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資料記載的狀元。這首《詠柳》是他的名作,希望所有學子像柳樹一樣,永遠青春。
  • 這四首詩詞,你能看懂其中一首,便可看大徹大悟,領悟人生真諦
    在中國有四大名著,四大名著中又有四首開篇詩,每一首詩,都是一部人生。這四首詩詞,每一篇,都可以說是一種人生境界,一種人生感悟。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詞,是明代的一位狀元所做的詞,從全詞看,真可謂是意境深遠,盪氣迴腸。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道盡了人生真諦。道盡了歷史興衰,人生沉浮之感,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而已。
  • 那些令你戀戀不忘的詩詞 是在何種情境中經歷過多少磨難才寫下的
    相信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絕句。在悠悠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無數的膾炙人口的詩詞,每一句都能或溫暖或啟迪或共情今世的你。小編今天來聊聊烙印在我心中的幾句詩詞(上)一:是非成敗轉成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不管你曾經多麼的輝煌,不管你曾經多麼的落寞。最終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終歸於一場空。
  • 明朝三大才子中最容易被忽視的一位
    明朝三大才子解縉、楊慎、徐渭。聽過劉寶瑞相聲的都知道解大才子,文曲星下凡,從小對對子無人能敵。解縉就憑一部《永樂大典》就足以名傳千古,更不用說後世還有對他的各種傳聞了。
  • 唐朝的詩沒有哪個朝代能比得了,但明朝,光這一首詞就夠了
    如果沒有前幾年《明朝那些事》,這系列文學火爆,或許人們對明朝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後世大多數時候都將明朝和清朝相提並論。但是從文學發展的角度來看,明朝的小說確實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詩詞方面的造詣卻是難以超越先輩。更多的都是在訓詁學方面下功夫,所留存的文字資料也基本上都是在對先輩的作品的收集與完善。即便如此,仍有一首詞,縱觀古今都稱得上是一流之作。
  • 《天龍八部》慕容博: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再根據金算盤崔百泉回憶,他十八年前曾遇慕容博夫婦,雖被留了一命,但從此魂不附體,備受煎熬,躲在大理王府苟且偷生。慕容博父親早逝,他在母親的教導下長大。母親對他極為嚴苛,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武功學識皆有很大成就,心性智謀也非同一般。
  • 高峽出平湖,三峽美如故,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常在,夕陽更紅
    沿江可見古棧道遺址、古代懸棺,以及石壁牆上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氣勢磅礴的千古名句,遙想當年金戈鐵馬,群雄逐鹿,劉備託孤,諸葛千古,是非成敗轉頭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坐在陽光甲板上,欣賞著秀麗壯闊的三峽美景,陽光和煦溫暖,清風撲面而來。 滾滾長江東逝水,試問,浪花能淘盡天下英雄否?
  • 易經:是否成敗轉頭空,主要看心胸!
    於是我們就會看到以下的畫面:幽暗潮溼的羑裡囚牢裡,瘦弱佝僂的姬昌靠坐在堅硬、冰冷的牆壁上,長長的枷鎖壓得他抬不起頭,烏黑凝固的血跡像是結了痂的傷疤一樣布滿全身,將他牢牢釘在這小小的囚室裡。昔日獨霸一方的姬昌頭髮灰白鬍鬚凌亂,唯有一雙渾濁的眼睛在亂發後偶爾閃現一道異彩,那是他對過去逍遙自在的緬懷,也是對未來馳騁天下的期待……眼下的窘迫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姬昌受得了苦難,也看得清大勢,你殷受(商紂王)已逍遙快活不了幾時了!我西岐四海歸心,天下必將歸於我西岐!
  • 鬼谷子:睡前思考四句話,悟透功名利祿,看淡是非成敗!
    鬼谷子的謀略分說天地大道,人生無常,變換無形,這可能就是我們煩惱的根源。真念只在我們心中,世間都是身外之物,但是誰又能真正看淡功名利祿?為了功名利祿,爭個出人頭地,有人因為一己私慾,有人因為光宗耀祖,有人以為濟世救民,目的不同,但殊途同歸,多少千古俊傑為此付出代價,最後不過是:榮華富貴草上霜,是非成敗轉頭空!追求功名利祿的過程,就是放縱私慾的過程,往往會作繭自縛,沒有大毅力、大智慧不能破繭而出。
  • 滾滾長江東逝水詩詞欣賞以及翻譯,歷史典故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類詩詞數量眾多,餘秋雨先生在《興亡象牙白》中指出,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詠史詩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懷古傷今、懷人傷己、闡述哲理。出發點在古代人、事、物,而落腳點在現在,在個人,在哲思。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詞人很顯然在傳達一種關於成敗得失的人生感慨。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情思的呢?
  • 《陳情令》結局,是非成敗轉頭空
    是非善惡的界定其實很模糊。最初五大世家是姑蘇藍氏,蘭陵金氏,雲夢江氏、清河聶氏和岐山溫氏。但是這不像是紅樓夢的四大家族一樣平分秋色,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五家就像是五個國家一般,有交往,也有爭鬥。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
    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西江月.平山堂》平山堂位於揚州西北大明寺側,是歐陽修於慶曆八年(1048)知揚州時修建。神宗元豐二年(1079),蘇軾從徐州調到湖州,生平第三次經過平山堂。整整十年沒見老仙翁了,只有牆上他的墨跡,仍是那樣的氣勢雄渾,猶如龍飛鳳舞。我在平山堂前歐公柳的下面,寫下了這首詞悼念文壇英傑——已故的揚州太守歐陽修。不要說人死後萬事皆空呀,即使活在世上,也不過是一場大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