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那些通過寒窗苦讀,一路披荊斬棘終於考上大學的農村學子們,在畢業十年後大多生過的並不如意。甚至很多家長後悔,很多學子遺憾!
年少意氣風發去追求詩和遠方,中年不得不焦頭爛額面對眼前的苟且!這是很多80後的寫照。
在十幾年前,農村誰家要是能考出一個本科大學生,那時多大的榮耀啊!親戚的讚嘆,鄰居的羨慕,走到那兒仿佛都帶著光環,父母也會高興得合不攏嘴,有的會在村子裡放一場電影慶賀(我爸當年就這樣給我說的,只不過我是專科,後來才升的本)。
而那時候上學真的很難,90年代的小學校舍破舊,條件簡陋,學校打掃衛生都要學生自己從家拿笤帚。初中學生流失率嚴重,當年我們的初中,初一年級有五個班,每個班110人左右;初二年級有四個班,每班80多人,初三年級參加中招考試的有112人,而最後上普通高中的估計100人不到,學生流失率80%左右。而在高考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這條路上更是死傷無數,高三應屆班我們班110人而考上二本以上的我記得是6個,當年二本分數縣550左右。河南人口多,考生多,而大學很少,所以那時候村裡能出一個大學生那時候是一種榮耀,對家庭來說也絕對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在一片鮮花掌聲中走進大學的農村學子,很多家庭都是傾全家之力供應一個大學生。而四年之後這些大學生走進社會,多數一頭扎進大城市裡。原因眾多,首先是希望憑自己的努力儘快掙錢回報家庭,從而減輕家庭壓力;其次好不容易從農村走出來肯定沒有回農村的打算;第三沒有高人指導人生規劃和就業途徑,那時候考公務員,考教師也沒火起來。畢竟對於上大學一年萬元左右的費用,四年幾萬元下來,教師每月600,900元的工資,五年、八年年還不一定抵得上四年大學費用,何談回報家庭,怎樣買房娶妻。
如今十年之後,同學相逢,再見彼此已到中年,人胖了,滄桑了,感嘆我們都是普通人,生活遠沒那麼容易,沒有關係,沒有人脈,沒有資金支撐實在太難了。而好多同學還沒有結婚,有男同學,也有女同學,33歲,34歲,再小的同學也30出頭了!
去大城市工作起初確實比河南這些小城市工資高多了,辛苦工作,勤儉節約,幾年之後多多少少攢了點錢,有的抓住時機在周口老家付了首付買了房子,然後繼續外出工作。還有的在外工作幾年攢錢不多,還沒有買房而房價已經漲到讓人高攀不起的地步,更可怕的是洶湧上漲的彩禮和未來丈母娘各種各樣的要求。在外辛苦打拼的同學這幾年因工作而耽誤了婚姻,回來相親,城市的女孩娶不起同時業門不當戶不對,彼此沒有吸引力,而農村哪裡還有同齡的女孩子啊!今年年後和一個同學聯繫,那同學大發感慨,說如果這兩年再結不了婚,一輩子估計就要打光棍了,畢竟33歲了啊,現在連個女朋友都還沒有,八字還沒一撇!愁啊!
一個村裡也有幾個同學三十多歲未婚,都是男同學。其中一個家庭比較好,自己在縣城有房,自己也輛十幾萬的車,幾年前就說要結婚,現在我還沒喝到喜酒,條件不差,只是30多歲家族遺傳開始掉頭髮禿頂,經常出門戴著帽子。總之,各有各的難處。
曾經在村子裡曾經帶有光環的大學生現在卻成了老太太,婦女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笑柄。我一個同學他母親後悔的不得了,三個兒子,兩個小的兒子都結婚生子了,唯獨老大上過大學,連個對象都沒有,如果早結婚孩子都十多歲了!還說鄰居一樣大的,別人的孩子都十五歲了,同是87年的任,那哥們卻在04年結婚,05年就有了小孩,而我們那時候還在上高中。而我的母親在我上初二那年就親自騎自行車去學校找過我,說是我姨夫給我說個媒,姑娘挺不錯的,想讓我下午去見見,那一年我才13歲(絕對是真事),我說我正在上學,不想去見,就生氣讓我媽回去了,竟然沒想起來留我媽在學校吃午飯。
如今,80後最小的也三十歲了,在什麼樣的年齡解決什麼樣的事兒,希望沒結婚的能巧遇良人儘快喜結良緣;結婚生子的一心一意掙錢讓家庭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