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農村大學生,混得比城市大學生差,原因很現實

2020-09-15 小微說教育

讀大學,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更多的意義在於將來能找到一份既體面又高薪的工作,能跳出農門,改變命運,從而過上好生活。

但是,農村孩子讀了大學後,就真的能改變命運,活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嗎?

答案並非肯定的,因為有很多農村大學生,在大學畢業工作後,混得都比城市大學生差。

就如我一位朋友所說的,像他這樣的農村大學生,雖然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名校大學,畢業後,還找到了一份人人羨慕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但是這種改變只能說是比原來的自己強了不少,但是如果要和那些來自城市的同學相比,則又差了很多,甚至有時候是無法比的,這就是農村大學生與城市大學生的差距。

像這位朋友所說的,事實上就是農村大學生普遍會碰到的問題,同是一所高校,同是一起學習的同學,但是大部分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畢業後混得都要比城市的大學生差,主要原因如下,很現實:

一、長遠發展規劃

沒有接受過有效的指導,沒有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這就是很多農村大學生的通病。

對於很多農村大學生來說,其父母長輩基本上都沒有多少文化,如果讓他們說出一年四季,需要在田地上種什麼樣的農作物,那麼他們會很快速,很詳細地說給你聽。因為這是他們長年累月面對的事情,自然能懂得。但是,如果你讓他們為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去規劃一個長遠的發展計劃時,那就是兩眼一抹黑了。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去預測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什麼樣的技術,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更有發展力,試問這樣的家長,又如何有能力去為自己的子女,做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呢?

這些農村學生的家長所能做的便是見一步走一步,比如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錯,就讓繼續讀高中考大學,如果成績不理想,就有可能直接讀完初中,就到外面去打工了。至於那些成績好的農村學生,最後在高考過後選擇志願時,農村家長也提供不了什麼有效的指導,由於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模糊不清,就只能跟風填報志願,因此也就出現了這樣的一種現象,讀書的是熱門專業,畢業後卻變成了冷門專業或報考這類專業的學生太多,以至大學畢業後,想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都難。

所以,農村大學生,從一開始便得不到家長有效的指導,也沒有長遠的學習發展規劃,自然在大學畢業後,競爭能力低下,甚至連自己的發展方向都看不清楚。

但是,對於城市的大學生來說,就很少會存在這種情況出現。

因為,相對農村家長的低文化現象,城市的家長們通常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因此,這些家長們從小就會為他們的子女,做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

比如小的時候讀哪所學校,學習哪些才藝興趣班,大學要讀哪些專業,畢業後會往哪個領域方向發展。這些都會有一個詳細的規劃。然後子女們只需要按規劃,去一步一步實現,便可以發展得很出色了。

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城市大學生,在大學畢業後,混得比農村大學生要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二、家庭背景

大部分農村大學生,其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第一,家庭不會很富裕;第二,沒有什麼家庭背景,沒有過多的社會關係;第三,家裡兄弟姐妹眾多。

因此,在這種家庭的背景下,很多農村大學生,不但得不到父母物質上的支持,還要想辦法儘快工作掙錢,以此來幫助父母減輕經濟負擔。比如家裡弟弟妹妹們的學費,比如家裡房子需要修整,比如父母身體不好等等原因。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都會令那些農村大學生,在畢業後會儘快找到一份工作,即使不是那麼滿意,不是那麼有發展前景,都會安心下來去努力工作。這個時候,談什麼遠大的理想,談什麼努力目標,對於農村大學生來說都過於奢侈了。這就是農村大學生,為什麼要比城市大學生混得差的第二個原因。

相對於農村大學生的家庭背景,城市大學生會普遍好得多了,大部分城市大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都比較富裕寬鬆些,而且社會資源這塊也要比農村家長來說好得多。

因此,城市裡的大學生,畢業後不會急著去找一份不大合適的工作,就安穩下來,而是找到滿意為止。甚至父母還可以動用一些自己的人脈資源,來幫助子女找到一份更有發展前景的工作,這些是農村家長無法做到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很多城市的大學生,畢業後都會回到父母所在的城市裡發展,這裡就不用像農村大學生要去租房子住,這也是城市大學生的一大優勢。

三、選擇

在個人發展的選擇上,農村大學生與城市大學生也有很大的差距,而這些差距也正是讓農村大學生比城市大學生混得差的第三個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一份高薪又穩定的工作,就已經是農村大學生的全部追求了。比如,考名校進入一些知名大企業裡面,謀一份年薪幾十萬的工作,便已經是天大的滿足了。比如,去考一名公務員,又穩定,工作又體面,便已經很滿意了。

但是對於那些城市的大學生來說,他們的目標不一定是進知名大企業拿高薪工作,他們甚至認為去考公務員,毫無挑戰。對於城市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更願意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來做,更願意去有發展平臺的企業裡面去工作,更願意嘗試著去創業,甚至大學畢業後他們還會繼續讀研,出國深造。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與城市大學生的選擇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因為城市大學生的家庭經濟能力,能負擔起子女的折騰,而農村大學生卻經不起任何的折騰。所以,城市的大學生,他們可以選擇去參與更具挑戰性的工作,他們可以選擇去創業,他們可以繼續深造,而這些也造就了他們將來的無限可能。但農村大學生,就不敢去嘗試過多的選擇,因為一旦失敗,便有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喘過氣來。所以他們更願意去選擇一些比較穩定的工作,去解決溫飽,這樣自然會比城市的大學生混得差。

上面所說的三點,就是為什麼大多數農村大學生,混得比城市大學生差的主要原因了,很現實,卻又很無奈。

最後小微想說的是:

所有的事情並不是絕對的,讀書,對於農村學生來說,仍然是通往光鮮的最佳捷徑。因為有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所以努力吧,這條成功的道路,雖然充滿了各種挑戰與艱辛,但是只要你不放棄,只要你還一直在堅持,你就有可能會成為那個在未來現實裡脫穎而出的成功者。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很多混得比較差?原因既現實又無奈
    農村和窮人家的孩子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通過考一所好的大學來實現。但是近些年來大學生畢業的人數越來越多,幾乎從大街上拽出一個人就有大學文憑。大學文憑的含金量也大不如從前了,而且也不難發現,農村出來畢業的大學生相比城市的大學生混得比較差些,原因既現實也很無奈。
  •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很遺憾,這是真的
    盧教授也認為,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往往混得不如人意。只不過,如果起點高,就算混得差,也要強過許多普通人。盧遠矚教授認為,成長環境的局限導致視野太窄,使得農村出來的大學生除了學習之外,其他方面的素質大都比較差,情商往往較低,見識有限,沒有資源可用,沒有長輩指點,當然也就混得不好。
  •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某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很多混得比較差?目前這個問題的瀏覽量已經到了1億,回答也已經有14281個。提問者生活在湖北一個普通五線小城市的農村,是一名90後,自己身邊的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同學,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農村家庭。他們之中,只有極少數性格極為要強,特別努力的才能在北上廣深立足,絕大多數只能在四五線城市定居,整體而言都混得比較一般,很難有非常大的突破。
  • 根據數據顯示:當代農村大學生混得普遍比城市大學生慘
    而在當代,很多大學生已經出現待業現象了,其主要原因就是企業對員工要求的提高。學習固然重要,但只會讀死書,那就只能和時代脫軌。接下來我們直奔主題,為什麼現在農村大學生混得比城市大學生慘?原因就在於原生家庭的教育上。不難發現,農村的孩子普遍都很內向,他們在表達上總是吃虧的,他們不喜歡推薦自己。所以往往在交流溝通或是面試上,城市的孩子一直是佔上風的。當然農村的孩子面對困難也更堅強。
  • 為何農村考出來的大學生,多半混得並不好,沒有資本想要成功很難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認為讀書並沒有什麼用,因為很多人發現,一些大學生畢業之後,好像並沒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改變命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多,他們的父母含辛茹苦把他們供到大學畢業,到最後卻發現,現實往往很殘酷。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為何農村考出來的大學生,多半混得並不好,其中原因叫人心酸,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我告訴你,就看你怎麼混了
    昨天讀到一篇網文,作者的觀點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往往混得不如人意。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往往混得不如人意,放眼看看,這似乎就是活生生的現實。以我為例。當年和我一塊上師範的同學,似乎大家都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接下來大家的職業命運似乎也都一模一樣了。但現實絕非如此。
  •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部分都混得比較差、壓力還最大?
    記得很久之前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農村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北大清華了」,現在國家對農村的政策、生活水平、教育資源等的投入力度加大,總的來說,農村孩子上高中、考上大學的人數是呈增長趨勢的。然而與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相比,農村孩子的各方麵條件還遠遠不夠,名校的門檻依然很高,大部分農村孩子流向普通本科院校。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上了大學,農村過去對北大清華的神化也漸漸黯淡了。雖然農村大學生從小地方跳了出來,然而很現實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部分都混得比較差呢?
  • 店寶寶: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很多混的比較差?
    相信大家身邊無論是自己還是初中、高中甚至大學同學,或多或少都有些農村出生的朋友、同學,地地道道的山旮旯種地為生的家庭。至於說農村背景的大學生很多混得比較差?也不能這麼說吧!這進入社會之後混的如何也只能是相較而言。
  • 原生家庭的詛咒,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都混得比較差?
    努力學習、心無旁騖,收穫快樂,這就是往往很多人總說,窮人孩子學習好,肯吃苦的原因。其中某些混的差的和混的最好的,子承父業,進入家族企業。那麼對於農村的大學生們,面對的選擇是什麼?生存還是苟活,這根本沒有選擇。
  • 畢業多年,為什麼很多農村大學生混得越來越差?真實原因很扎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大多數農村的家長普遍認為知識是改變命運的唯一的捷徑,高考也成為了農村家庭走向更高階梯的必經之路。那麼是什麼導致農村孩子畢業後混的越來越差呢總結以下幾點!1、農村學生比城市孩子生活壓力大由於近年來高校擴招,現在大學生的含金量和福利已經遠遠不如以前了。以前大學生畢業就包分配,找個好工作並不困難。現在大學生人數太多,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工資整體下降。
  • 知乎 9000 萬瀏覽:為什麼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雖然可能他們和城市的孩子同坐在一間教室,但是他們之間將來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這些差距到底又是如何形成的,今天「曉你心聲」就和大家說說其中的原因。最近阿蘭在瀏覽知乎文章時,看到一個很令人痛心的話題:為何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的比較差?
  • 為什麼農村出身的大學生混得比城市差?網友:看日常行為
    而經過四年的大學學習生活後,走向社會,同一波人卻出現了分流,總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城市出身的大學生,另一邊則是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背負太多,自我時間太少一般農村出身的大學生,相較於城市出來的同學來說,在家庭條件上是相對差一些,自己外出讀大學,家庭能夠支持學費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所以日常的生活費,日常的一些人情來往等費用,都需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所以不得不在有空的時候去找一些兼職什麼的賺錢,而這些兼職往往是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但是報酬卻不高,除了磨磨性子,對於學業和自身的發展並沒有多大的用處
  • 同一大學,為何農村戶口的學生,混得比城市戶口的差?原因太現實
    ,他們更多比城市生活的孩子更加舒適,因為在城市生活的孩子他們會有很多的補習班,會有很多的培訓班,這些都填滿了他們所有的生活和在農村生活的孩子,因為父母在外打工他們更自由,而這樣過度自由的教育,就讓他們懶散。
  • 農村再難出貴子!農村出來的畢業生普遍混得差,你同意嗎?
    城市與農村的貧富差距依然較大,因此在教育資源上也存在差距,這就導致在基礎教育上,我們相對於城鎮孩子來說是存在一些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認為農村出來的畢業生相比於城鎮出來的畢業生混得較差,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 現在的農村大學生反而娶親難,這些原因真的很現實了
    我相信在農村的大家都發現了問題,那就是現在農村的大學生很難結婚,現在的大學生別說學歷高了,還不如從小就輟學早點結婚。第一個要點現在大家都知道,每年剛畢業的大學生有幾百萬人,所以,現在的大學生沒有以前的人氣,就業也成了很多人的煩惱,如果沒有好的專業,就找不到好的工作,另外,現在招聘的工作單位幾乎都在城市裡,並不是因為農村大學生的能力不行,找工作的時候,經常碰到牆壁,不得已的時候回農村發展,在外面加油。
  • 農村家庭出身的大學生,畢業後也會混得比較差?對不起這是真的
    都說讀書改變命運,特別是對那些出身農村或者家境不好的學生來講,上了大學,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城裡定居,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最佳機會。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即便同在大學裡不同家庭出身的人,在畢業後命運卻有著不同的境遇。那些貧困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即便受到高等教育,畢業後的生活卻依然歷經坎坷。想要改變人生的命運,恐怕並沒有那麼容易。
  • 中山大學教授盧遠矚:農村出身的大學生混得不如城裡的大學生
    但是,在這些年,我突然覺得,這些案例也許只是沒有借鑑意義的個案,這些名人的案例在現實中根本就不可能被複製。就像曾經的北大學子、如今的中山大學教授盧遠矚認為的那樣,農村出身的大學生將來混得大多數都不如城裡的大學生。盧遠矚認為,農村出身的學生除了學習方面的能力之外,在其他各個方面都不如城裡的學生。
  • 中山大學教授盧遠矚:農村出身的大學生混得不如城裡的大學生
    在很久之前,我一直覺得這是個片面的說法,因為在現實中,我們看到了一些寒門貴子的經典案例,例如京東的劉強東,例如新東方的俞敏洪,等等。但是,在這些年,我突然覺得,這些案例也許只是沒有借鑑意義的個案,這些名人的案例在現實中根本就不可能被複製。
  • 城市大學生愛考研,農村大學生卻更愛考公務員
    近年來,考研逐漸成為本科生的一種趨勢,與此同時,在大學生群體中,我們也發現存在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農村大學生比較喜歡考公務員,而城市大學生比較喜歡考研。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現象呢?下面,就讓小編和你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很多混得比較差?這3點原因扎心
    我讀的是英語師範,我們整個班,現在,大多數都在縣鎮鄉當老師,剩餘的不是無業,就是培訓機構老師。大概只有2個人,是公認的混的比較不錯的。一個在四線城市裡,當貴族實驗外語小學的老師,她本身家境不錯,父親是房地產開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