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大多數農村的家長普遍認為知識是改變命運的唯一的捷徑,高考也成為了農村家庭走向更高階梯的必經之路。
然而事情並沒有像人們心中所想的那樣發展,很多農村的孩子倖幸苦苦考上的大學畢業後卻過得很一般,它們即使工作非常努力,甚至比城市孩子還要優秀,然而再外工作多年後,還是毫無進展。那麼是什麼導致農村孩子畢業後混的越來越差呢總結以下幾點!
由於近年來高校擴招,現在大學生的含金量和福利已經遠遠不如以前了。以前大學生畢業就包分配,找個好工作並不困難。現在大學生人數太多,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工資整體下降。
更重要的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生活費太高,除了高額租賃費外,還有吃飯、出行等生活費,這些是在城市打工的農村大學生的巨額支出,農村大學生剛畢業工資不高,生活壓力很大,很多農村大學生不得不返鄉工作,然後基本告別城市生活。
還有就是一些師範大學的畢業生。農村的子女大部分都回老家做基層中小學教師,城市裡的孩子很多要麼轉業從政,要麼通過考研留在大學當學者教授。
因為有些農村條件比較困難,好老師和好學生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都搬到縣、市重點高中學校去。農村學校的高中生源很差。而且,由於師資力量少,學生成績自然很差。當然,考一流大學很難。
還有很多農村學生認為打工比讀書更能直接的賺錢。看到自己的父母也不是大學生照樣在外面賺錢,有的自己創業當小老闆,過上小康生活,為此,學生們不努力學習,整天玩手機,玩遊戲,成績下降,自然與985,211等一流大學無緣。
要說關係和背景在社會上太重要了。筆者本來天真地想到社會依靠的個人努力和能力,但太難實現了 ,在面子、關係、背景的社會上找到好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農村的大學生家庭往往沒有什麼背景,而城市的大學生,家裡有幾個有錢有勢的親戚,畢業後可以直接去知名企業實習或工作,培養良好的工作能力和經驗,為以後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對農村大學生來說,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因為沒有資源,沒有背景,只有比城市大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在城市立足。
在經濟方面總的來說,農村出生的大學生與城市出生的大學生相比,確實存在差距。這與他們生活的環境和教育的經歷有關。城裡的學子從小生活在城裡,熟悉城裡的一切,而農村學子大學畢業後才真正進入城市,適應性不太強的農村孩子需要時間來適應過程。
還有在家庭幫助方面。農村大學生畢業後留在城裡基本上只能靠自己,來自家庭的幫助很少。城市大學生畢業後不一定。畢業只是學步階段,經濟幫助其次,導致很多農村應屆大學生生存不下去。
事實上,這是大部分農村孩子努力的縮影。他們沒有享受到獨特的條件,但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代際積累的一部分,整個家庭的階層慢慢飛躍。當然農村的孩子比城裡的學子確實在某些方面有差距,在城市很難生存尤其是二流大學三流大學。當時正是這樣的艱難的條件才能激勵農村學子的潛力,最經網上有這麼一句話:「你沒有野心,那你還是不夠窮。」或許許壓力也是件好事呢?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