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92年出生的,往上數三代都是農民。
初中高中吃不飽飯,大學寒暑假,全部都在電子廠打工。
我努力,勤奮,隱忍,但是我很平庸。
我的大學,是全國比較貧窮的學院。
因為是三本裡,學費最低的,所以聚集了整個河南,想上學但家裡沒錢的貧窮學生。
大一競選貧困補貼的時候,全班24個人,有18個人都參加了。
本來我覺得我單親,家裡又貧困,這補貼是穩拿了。(是真窮,那一年家裡小麥賣了一萬1,我拿走了一萬2)
結果還有孤兒的,還有殘疾人家庭的。
競選人上講臺演講自己的家庭情況,24個人在下面用「寫正」的方式投票。
我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還要費盡心思證明自己窮,感到一陣可笑。
更可笑的是,我的一個正,都沒寫完。
印象中,我只拿到一次。
我們宿舍,一共8個人,其他7個,都拿過貧困補助,有2個人,連續拿了4年。
大到學校,小到我自己和我的上下鋪,都是貧窮的。
我讀的是英語師範,我們整個班,現在,大多數都在縣鎮鄉當老師,剩餘的不是無業,就是培訓機構老師。
大概只有2個人,是公認的混的比較不錯的。
一個在四線城市裡,當貴族實驗外語小學的老師,她本身家境不錯,父親是房地產開發商。另一個,考了研究生,去韓國留學了一年,現在在廣州一所大學教韓語。
整體來說,大部分人都沒有逃脫農村的命運,從農民變為老師,好了一點,但肯定不是我們當初的想像。
為什麼,我們的天花板,才是別人的起點?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的比較平庸。
01視野局限,著急解決眼前的困難
我的大學,打工比學習重要。
上課的時候就在想怎麼掙錢。
同學陳靜,乾脆不來上課,在外租房做盒飯,一年掙了2萬多。同學王磊,跟老師請長假,在電子廠打工,半年也存了2萬多。而我,大學的第一個國慶節,連發7天傳單,掙了200多。星期天不幹活,反而內心愧疚。寒暑假,在流水線打螺絲,暑假能掙七八千,寒假能掙四五千。
比勤奮,比能吃苦,比忍耐和心性,以及對人生的理解,沒人能比得過我們。
但是這種沒有價值含量,重複勞動,不會讓人成長的打工,除了解決了眼前的困難,什麼意義也沒有。
但我們能怎麼辦?郭德綱說,當你連飯都吃不飽的時候,還談什麼理想和發展。
貧窮本身就是一個死局。
如果我們大學能專心學習,把英語學好,口語一流,或許也能有新局面,但我們當時看不到那麼遠。
02太懂事,太善良,沒有戰略眼光
畢業5年,累計給家裡10萬,雖然不多,但也是我的全部。
剛畢業前兩年,工資從2000到3000多一點,不管多艱難,每月必定存下一半,打給家裡。
我同事,靠自己存的錢,在鄭州付了首付,有了自己的房。
我,用自己的錢,資助我爸在鎮上全款買了套房。
我們都很了不起。
但我沒戰略思維,沒最大化利用自己的錢,沒有大局思維,是真的。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對傾盡全家之力去上學,從骨子裡感到內疚。所以一畢業,就想趕緊改善父母的現狀,給他們更好的生活。
寧願把自己河裡的水抽乾,也要讓父母的河裡有水,太懂事,但確實也是短視。
5年,除了工作上的摸索,學習,我沒有發掘自身更多的可能性,沒有旅遊,沒有增長見識。
我知道我走向了一條狹隘的路,但我真的想先做個好女兒。
03貧窮且實誠,謹小慎微又沒主張
畢業5年,足夠我在職場混得風生水起,但我依然是基層員工。
本性像黃土地一樣,簡單直白,善良敏感,學不會說好話,對阿諛奉承看不慣。
只會埋頭幹活,註定無法往上爬。
我很多次裸辭,都不是因為我自身的境遇,事實上,我待過的公司,老闆對我都挺好,也比較重視我。
我僅僅是因為公司拍馬屁,流於表面不幹實事的風氣,就會選擇離開。
如果我一直待著,現在也早就主管經理級別的了。
我那該死的自尊心和來自農村的淳樸,讓我把自己蜷縮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我怕得罪人,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你知道你的上司是個草包,但你無法用尖銳的,直白的野心,去和他競爭,爭奪。
沒有膽量,沒有魄力,內心恐懼,是貧困的農村大學生的一大痛點。
敏感又自尊心極強,這種剛正的性格,很難當上領導,最多是個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