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曉你心聲
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有機會走進大學課堂。雖然可能他們和城市的孩子同坐在一間教室,但是他們之間將來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這些差距到底又是如何形成的,今天「曉你心聲」就和大家說說其中的原因。
最近阿蘭在瀏覽知乎文章時,看到一個很令人痛心的話題:為何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的比較差?
這個話題的瀏覽人數達到了驚人的9520萬,說明它觸動了社會最敏感的神經,道出了農村大學生目前普遍存在的困境。
雖然高等教育已經逐漸普及,有相當大多的高中生能夠進入大學,但是和人均收入一樣,農村大學生的數量被城裡面的大學生人數普遍給拉高,可以說在中國的農村,能夠讀完高中的人都在少數。
所以,雖然大學生現在很廉價,但在農村人的眼裡他們依舊是「天之驕子」,他們依舊肩負著家族改天換命的使命。
因為,阿蘭也是來自於農村,深有體會提問者內心的無助與茫然。
曾經在一篇文章《哪一個瞬間,讓你突然感受到了貧富的差距?》裡看到過作者提出了這樣的論調:
貧富的差距確實存在,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去思考貧窮或者富裕,以及用什麼樣的視角去看待這樣的差距。
今天阿蘭就帶著這個問題,和大家仔細分析探討這個眾人思考的問題,希望能帶給迷茫中的你些許力量。
這個話題很可能顯得有點沉重,但卻極具現實意義:在當今時代,農村大學生的處境和發展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首先從自我講起,我自己就是出生在中部一個五六線小城市。雖然這裡雖然曾經依靠煤礦,一度成為全國的焦點,然而現在已經沒落到何種地步,我已經無法言說。
在這裡經濟一直停滯不前,始終徘徊在二十年前的經濟水平,每個人的思維觀念與當今社會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人情世故去維繫。想要謀得一個體面的差事,如果沒有裙帶關係,你基本很難插足進去。在那個小城市裡,沒有一個有實權的人給你機會,你基本在那裡很難混出個模樣。
這其實代表了全國普遍的情況,無數小縣城農村出來的大學生,並沒有選擇在家鄉發展,即使蝸居在大城市像螻蟻一樣的活著,但在他們的內心看來,這裡至少有允許自己拼搏的權力,他們還可以看到未來。
小縣城
但現實的打擊,對農村走出來的學生一點也不友善,真正進入社會你才會發現,真是幾多坎坷,幾多磨難。
很多時候你要獲得大城市人一樣的東西,你需要比他們多付出十倍,甚至更多的努力才可以得到。那是因為人家有祖上的庇佑,你是在和人家祖上幾代人在戰鬥。
很多時候,你竭盡全力想要得到的,很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阿蘭之所以鼓起勇氣寫下這篇文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大家對窮人太不友好了。隨便去知乎查一下,很多問題都是這樣的論調:
在人們的思維觀念裡,貧窮就是原罪,窮人就是好吃懶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而那些擁有大量財富的人,就被數億國民瘋狂追捧,呼喚其為「國民老公」、「國民嶽父」,因為個人財富顯赫,被大家反覆吹捧勵志、男神。
這是個完全以金錢多少來論英雄的時代。
就像劉強東之前在員工會議上提到的一樣:一個人,可能發家之前你就是個倒賣假貨的皮包公司,被很多人唾棄。但是隨著後來他賺到錢以後,人們紛紛喊他「老闆,大哥」。
人們對一個人的評價好壞,完全取決於他是否能賺到大錢。在人們的價值觀裡,有錢=完美人格。
然而事實真的是人們想像這個樣子嗎?
生活中,那些家境頗豐的人,很多其實就是在娘胎裡就中了「卵巢彩票」,可以說投胎也是個技術活,在上代人財力和人脈的庇佑下,你可以獲得普通人難以想像的財富與資源。
曾經國外有一段很有名的公開課:「
即使是一些人所付出的努力,奮鬥精神、職業道德,即使是努力本事,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幸運的家庭環境。無論是你,還是我們,都不敢妄自邀功。
去除掉個例,很多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很多確實因為「出生致貧」,可以說很多時候人生未來的命運,很大程度在他們出生時就已經被決定。
環境和出身作為外部原因,往往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但我們不要因此就自甘墮落,放棄自己的人生。很多時候,只有認清現實,我們才能有所突破,找到應對的辦法。
我們先找到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比同齡人的城市孩子成功更加困難的三點原因。
不論我們現如今的社會願不願意承認,很多時候家族的勢力與資源,直接決定了我們奮鬥的起點。
一個理想的有為青年,就是直接繼承父輩的祖業與資源,直接加上自己的努力,可以在家族勢力的幫襯下迅速發達,然後其兒孫後代繼續享受父輩帶來的資源便利,一路青雲直上。
可是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不僅自己篳路藍縷無依無靠,還要承擔著家族改天換命的使命。本來就捉襟見肘的資源,現在還要顧及大後方,這些都牽扯到了他們個人的發展潛力。
對於家裡有兩個甚至更多個的農村家庭,很多時候他們沒有大學學歷,究其原因就是他們的父母比較短視,直接讓年紀稍長的孩子早早外出打工,以幫助家裡減輕負擔,可以讓後面的弟弟妹妹們,可以有改天換命的機會。
在這個唯學歷論的時代,有個大學文憑不一定能夠幫助你成功,但如果沒有它將成為處處牽絆你的無形力量,讓你在很多大好的機會面前,失之交臂。
兄長姐姐放棄自己的學業,承擔弟弟妹妹們學習。此時作為農村走來的大學生,你是家中唯一的希望,所有家庭成員押注在你身上,讓你上了好大學;作為一個有基本良知的人,肯定在賺到錢以後,第一時間把大量的財富,返還給家裡人,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從客觀意義上來講,這是一件好事。
但是這也在無形之中,讓你在那些沒有負擔的同齡人面前失去了更多的發展潛力。
生活的瑣事,早已讓你筋疲力盡。
當別人可以利用下班時間看更多的書,學習更多的工作技能時,可能你還在某個工廠的角落打著零工,補貼家用;
作為同是20多歲的年輕小夥子,可能別人早已經在初中時候就跟隨父母遊山玩水,踏遍歐美國家了,而你可能在每年的年尾考慮要不要回家過年,與親人團聚。你在糾結自己的口袋,到底能拿出多少紅包,給自己的晚輩;
說白了,有錢人用錢買時間,窮人用時間換錢。
年輕的時候,作為人的腦力與精力都是最為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正是我們拼命學習,不斷增加技能的年紀,等到人到中年我們才能有一技之長,成為各個行業的精英。
而這個時候你不得不為了生存,做出很多短視的選擇。在你的人生的選項裡,你必須要從一個很飄渺遙遠的未來裡和你家人的生活做出一個選擇。
這很無奈,但這也是現實。
△《王牌特工》
在曉蘭的心理諮詢師有一個關係比較要好的同事,家是本地人,她家庭背景很是雄厚,父母都是國家公務人員,從事目前這個職業,完全是因為興趣愛好,整日過得無憂無慮。
在她的臉上,整日都是笑容堆砌,我完全看不出滄桑歲月蹂躪的痕跡。
有一天,我問到她:「
現在疫情期間,公司的運營狀況也不是太景氣,誰也保不準哪天就垮了,既然你的家境怎麼好,為什麼不找關係進入體制內工作,那樣豈不是更輕鬆。
這時朋友漫不經心的來了句,失業了就再找工作吧,哪裡開心我就去哪裡。說不定哪天不開心了,我就直接從這離職。再不濟,回家,反正有我爸媽養我。本來這點工資錢,還不夠我一星期的零花錢。
說真的,不羨慕朋友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假的,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沒有她怎麼好的命,我們只能篳路藍縷,靠自己改變命運。公司的一舉一動,都會讓我們坐立不安。
看到了吧,人生初始階段的煩惱,很大程度你父母的實力就能幫助你解決:
對於同事這一類人而言,她們的工作完全是出於興趣與愛好,在她們的世界可以耍性子,不開心就可以離職。在她們背後有常人羨慕不已的退路。與她們而言,只要她們想就可以立馬實現。而生活中的普羅大眾,身後不僅沒有退路,f反而是萬丈深淵。
作為農村出生的大學生,他們的選擇就變得更加稀少了。在他們做出的每一條人生選擇,都不能擁有太多的理想化主義,於他們而言,務實才是第一要素。
在中國想要改變家族命運,要麼經商要麼從政。沒有政治資源的你選擇從政,只能給別人擦皮鞋。沒有人脈金錢,選擇創業的成功概率極低,一旦賠錢可能一輩子都很難翻身。這就是普通人嘗試的代價,與富人而言,這些都無關痛癢。
從投資學的角度看,低風險,就意味著低收益。哪怕一個未來前景可能很豐厚的機會,只要超過了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一定是被放棄掉的。
這就是出生寒門孩子的人生悲哀,於他們而言想要獲得個安定的生活,就必須放棄那些玩命的兇險途徑。
但是早些年父母的殷殷期盼又讓他們不甘心就此平凡,所以他們一邊賣命工作,一邊尋求更長遠的發展。
和真正的底層不一樣的是,他們不光要遭受勞力之苦,更要承受內心各種不平衡帶來的煎熬。
農村貧困家庭出來的孩子,其童年的生活大多是充滿艱辛與匱乏的,這種匱乏不單單是物質上的匱乏,精神上的匱乏也尤為嚴重。這種心理層面的精神缺乏,會導致他們在成年以後,對金錢產生一種堪稱著魔的姿態。
譬如,人生早年一直因為沒有錢而一次次與美好事物失之交臂。
在其長大之後,一旦獲得這種權力能夠為其招攬金錢,他們就會更加容易喪失理智,對金錢有幾乎痴迷的病態、
前兩年大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整部劇的開始就為大家展現了一個大貪官,他就是任國家礦產局的一個處長,名叫趙德漢。他利用職務便利,幾年來共受賄2億3995萬400元,然而面對著這些數量龐大金錢與豪華的別墅,趙德漢本人沒有敢花一分錢,房子也沒住一天。
在交代自己的犯罪經過時,他說出了讓人又恨又同情的話語,他哭癱了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
在趙德漢這種農村出身的孩子眼裡:
金錢已經超出它流通的意義,對於早年一貧如洗的他,這些錢就是最好的安全感,會讓他們夜晚睡得無比踏實。
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早年越是缺少什麼,在其成年以後一定會進行報復性的消費。他們會追求一輩子,以謀取內心的安全感。這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叫做「待補性補償」。
都說幸福的人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都在治癒童年,就是這個道理。
而出生在農村的大學生們,他們從小就背負了如此多的壓力,而這些早年物質與精神世界的缺失,註定會成為他人生的軟肋,讓他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我們雖然出身於農村,經濟上的欠缺使得我們與他們之間有不少的差距,但這種差距不是不可以逆轉;
相反,這要我們認識到了這種差距,變得更加積極向上,很有可能會實現人生的逆襲。
要相信:命運給了我們一個較低的起點,是讓我們上演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當我們知道自己的內心不甘平凡就夠了,拋除那些世俗的眼睛,用自己的真才實華與努力讓自己走上人生的正軌。
在所有人都看不起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自己看得起自己。別和任何人去比較,那樣只會徒增煩惱。
我們跟自己的過去比,我們的奮鬥,只要能夠讓家庭比以前過得更好,尤其是給我們的下一代,一個更高的起點,就間接改變了家族的命運,這不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嗎?
立足現實,心態坦然地向未來的日子邁進,這才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應該有的姿態。
最後放一段我很喜歡的臺詞,來自日劇《女王的教室》,與大家共勉。圖片有些長,大家慢慢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