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9000 萬瀏覽:為什麼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2020-09-05 曉你心聲


作者 |曉你心聲

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有機會走進大學課堂。雖然可能他們和城市的孩子同坐在一間教室,但是他們之間將來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這些差距到底又是如何形成的,今天「曉你心聲」就和大家說說其中的原因。

最近阿蘭在瀏覽知乎文章時,看到一個很令人痛心的話題:為何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的比較差?

這個話題的瀏覽人數達到了驚人的9520萬,說明它觸動了社會最敏感的神經,道出了農村大學生目前普遍存在的困境。

雖然高等教育已經逐漸普及,有相當大多的高中生能夠進入大學,但是和人均收入一樣,農村大學生的數量被城裡面的大學生人數普遍給拉高,可以說在中國的農村,能夠讀完高中的人都在少數。

所以,雖然大學生現在很廉價,但在農村人的眼裡他們依舊是「天之驕子」,他們依舊肩負著家族改天換命的使命。

因為,阿蘭也是來自於農村,深有體會提問者內心的無助與茫然。

曾經在一篇文章《哪一個瞬間,讓你突然感受到了貧富的差距?》裡看到過作者提出了這樣的論調:

貧富的差距確實存在,但更重要的是你如何去思考貧窮或者富裕,以及用什麼樣的視角去看待這樣的差距。

今天阿蘭就帶著這個問題,和大家仔細分析探討這個眾人思考的問題,希望能帶給迷茫中的你些許力量。

01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很多混得比較差?

這個話題很可能顯得有點沉重,但卻極具現實意義:在當今時代,農村大學生的處境和發展狀況到底是什麼樣的?

首先從自我講起,我自己就是出生在中部一個五六線小城市。雖然這裡雖然曾經依靠煤礦,一度成為全國的焦點,然而現在已經沒落到何種地步,我已經無法言說。

在這裡經濟一直停滯不前,始終徘徊在二十年前的經濟水平,每個人的思維觀念與當今社會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人情世故去維繫。想要謀得一個體面的差事,如果沒有裙帶關係,你基本很難插足進去。在那個小城市裡,沒有一個有實權的人給你機會,你基本在那裡很難混出個模樣。

這其實代表了全國普遍的情況,無數小縣城農村出來的大學生,並沒有選擇在家鄉發展,即使蝸居在大城市像螻蟻一樣的活著,但在他們的內心看來,這裡至少有允許自己拼搏的權力,他們還可以看到未來。

小縣城

但現實的打擊,對農村走出來的學生一點也不友善,真正進入社會你才會發現,真是幾多坎坷,幾多磨難。

很多時候你要獲得大城市人一樣的東西,你需要比他們多付出十倍,甚至更多的努力才可以得到。那是因為人家有祖上的庇佑,你是在和人家祖上幾代人在戰鬥。

很多時候,你竭盡全力想要得到的,很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

阿蘭之所以鼓起勇氣寫下這篇文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大家對窮人太不友好了。隨便去知乎查一下,很多問題都是這樣的論調:


在人們的思維觀念裡,貧窮就是原罪,窮人就是好吃懶做,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而那些擁有大量財富的人,就被數億國民瘋狂追捧,呼喚其為「國民老公」、「國民嶽父」,因為個人財富顯赫,被大家反覆吹捧勵志、男神。

這是個完全以金錢多少來論英雄的時代。

就像劉強東之前在員工會議上提到的一樣:一個人,可能發家之前你就是個倒賣假貨的皮包公司,被很多人唾棄。但是隨著後來他賺到錢以後,人們紛紛喊他「老闆,大哥」。

人們對一個人的評價好壞,完全取決於他是否能賺到大錢。在人們的價值觀裡,有錢=完美人格。

然而事實真的是人們想像這個樣子嗎?

生活中,那些家境頗豐的人,很多其實就是在娘胎裡就中了「卵巢彩票」,可以說投胎也是個技術活,在上代人財力和人脈的庇佑下,你可以獲得普通人難以想像的財富與資源。

曾經國外有一段很有名的公開課:「

即使是一些人所付出的努力,奮鬥精神、職業道德,即使是努力本事,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幸運的家庭環境。無論是你,還是我們,都不敢妄自邀功。


去除掉個例,很多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很多確實因為「出生致貧」,可以說很多時候人生未來的命運,很大程度在他們出生時就已經被決定。

環境和出身作為外部原因,往往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但我們不要因此就自甘墮落,放棄自己的人生。很多時候,只有認清現實,我們才能有所突破,找到應對的辦法。

我們先找到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比同齡人的城市孩子成功更加困難的三點原因。

02

無法享受家族傳承的福利

大多時候還需要反哺家庭影響個人發展

不論我們現如今的社會願不願意承認,很多時候家族的勢力與資源,直接決定了我們奮鬥的起點。

一個理想的有為青年,就是直接繼承父輩的祖業與資源,直接加上自己的努力,可以在家族勢力的幫襯下迅速發達,然後其兒孫後代繼續享受父輩帶來的資源便利,一路青雲直上。

可是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不僅自己篳路藍縷無依無靠,還要承擔著家族改天換命的使命。本來就捉襟見肘的資源,現在還要顧及大後方,這些都牽扯到了他們個人的發展潛力。

對於家裡有兩個甚至更多個的農村家庭,很多時候他們沒有大學學歷,究其原因就是他們的父母比較短視,直接讓年紀稍長的孩子早早外出打工,以幫助家裡減輕負擔,可以讓後面的弟弟妹妹們,可以有改天換命的機會。

在這個唯學歷論的時代,有個大學文憑不一定能夠幫助你成功,但如果沒有它將成為處處牽絆你的無形力量,讓你在很多大好的機會面前,失之交臂。

兄長姐姐放棄自己的學業,承擔弟弟妹妹們學習。此時作為農村走來的大學生,你是家中唯一的希望,所有家庭成員押注在你身上,讓你上了好大學;作為一個有基本良知的人,肯定在賺到錢以後,第一時間把大量的財富,返還給家裡人,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從客觀意義上來講,這是一件好事。

但是這也在無形之中,讓你在那些沒有負擔的同齡人面前失去了更多的發展潛力。

生活的瑣事,早已讓你筋疲力盡。

當別人可以利用下班時間看更多的書,學習更多的工作技能時,可能你還在某個工廠的角落打著零工,補貼家用;

作為同是20多歲的年輕小夥子,可能別人早已經在初中時候就跟隨父母遊山玩水,踏遍歐美國家了,而你可能在每年的年尾考慮要不要回家過年,與親人團聚。你在糾結自己的口袋,到底能拿出多少紅包,給自己的晚輩;

說白了,有錢人用錢買時間,窮人用時間換錢。

年輕的時候,作為人的腦力與精力都是最為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正是我們拼命學習,不斷增加技能的年紀,等到人到中年我們才能有一技之長,成為各個行業的精英。

而這個時候你不得不為了生存,做出很多短視的選擇。在你的人生的選項裡,你必須要從一個很飄渺遙遠的未來裡和你家人的生活做出一個選擇。

這很無奈,但這也是現實。

△《王牌特工》

03

巨大的試錯成本

讓人邁不開腿腳

失去很多潛在機會

在曉蘭的心理諮詢師有一個關係比較要好的同事,家是本地人,她家庭背景很是雄厚,父母都是國家公務人員,從事目前這個職業,完全是因為興趣愛好,整日過得無憂無慮。

在她的臉上,整日都是笑容堆砌,我完全看不出滄桑歲月蹂躪的痕跡。

有一天,我問到她:「

現在疫情期間,公司的運營狀況也不是太景氣,誰也保不準哪天就垮了,既然你的家境怎麼好,為什麼不找關係進入體制內工作,那樣豈不是更輕鬆。

這時朋友漫不經心的來了句,失業了就再找工作吧,哪裡開心我就去哪裡。說不定哪天不開心了,我就直接從這離職。再不濟,回家,反正有我爸媽養我。本來這點工資錢,還不夠我一星期的零花錢。

說真的,不羨慕朋友這種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假的,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我們沒有她怎麼好的命,我們只能篳路藍縷,靠自己改變命運。公司的一舉一動,都會讓我們坐立不安。

看到了吧,人生初始階段的煩惱,很大程度你父母的實力就能幫助你解決:

對於同事這一類人而言,她們的工作完全是出於興趣與愛好,在她們的世界可以耍性子,不開心就可以離職。在她們背後有常人羨慕不已的退路。與她們而言,只要她們想就可以立馬實現。而生活中的普羅大眾,身後不僅沒有退路,f反而是萬丈深淵。

作為農村出生的大學生,他們的選擇就變得更加稀少了。在他們做出的每一條人生選擇,都不能擁有太多的理想化主義,於他們而言,務實才是第一要素。

在中國想要改變家族命運,要麼經商要麼從政。沒有政治資源的你選擇從政,只能給別人擦皮鞋。沒有人脈金錢,選擇創業的成功概率極低,一旦賠錢可能一輩子都很難翻身。這就是普通人嘗試的代價,與富人而言,這些都無關痛癢。

從投資學的角度看,低風險,就意味著低收益。哪怕一個未來前景可能很豐厚的機會,只要超過了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一定是被放棄掉的。

這就是出生寒門孩子的人生悲哀,於他們而言想要獲得個安定的生活,就必須放棄那些玩命的兇險途徑。

但是早些年父母的殷殷期盼又讓他們不甘心就此平凡,所以他們一邊賣命工作,一邊尋求更長遠的發展。

和真正的底層不一樣的是,他們不光要遭受勞力之苦,更要承受內心各種不平衡帶來的煎熬。

04

成年更容易犯低級錯誤

為了彌補童年某部分的缺失

農村貧困家庭出來的孩子,其童年的生活大多是充滿艱辛與匱乏的,這種匱乏不單單是物質上的匱乏,精神上的匱乏也尤為嚴重。這種心理層面的精神缺乏,會導致他們在成年以後,對金錢產生一種堪稱著魔的姿態。

譬如,人生早年一直因為沒有錢而一次次與美好事物失之交臂。

在其長大之後,一旦獲得這種權力能夠為其招攬金錢,他們就會更加容易喪失理智,對金錢有幾乎痴迷的病態、

前兩年大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整部劇的開始就為大家展現了一個大貪官,他就是任國家礦產局的一個處長,名叫趙德漢。他利用職務便利,幾年來共受賄2億3995萬400元,然而面對著這些數量龐大金錢與豪華的別墅,趙德漢本人沒有敢花一分錢,房子也沒住一天。

在交代自己的犯罪經過時,他說出了讓人又恨又同情的話語,他哭癱了說「我們祖祖輩輩都是農民,窮怕了!

在趙德漢這種農村出身的孩子眼裡:

金錢已經超出它流通的意義,對於早年一貧如洗的他,這些錢就是最好的安全感,會讓他們夜晚睡得無比踏實。

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早年越是缺少什麼,在其成年以後一定會進行報復性的消費。他們會追求一輩子,以謀取內心的安全感。這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業名詞,叫做「待補性補償」。

都說幸福的人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都在治癒童年,就是這個道理。

而出生在農村的大學生們,他們從小就背負了如此多的壓力,而這些早年物質與精神世界的缺失,註定會成為他人生的軟肋,讓他墮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05

命運給了我們一個較低的起點

是讓我們上演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我們雖然出身於農村,經濟上的欠缺使得我們與他們之間有不少的差距,但這種差距不是不可以逆轉;

相反,這要我們認識到了這種差距,變得更加積極向上,很有可能會實現人生的逆襲。

要相信:命運給了我們一個較低的起點,是讓我們上演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當我們知道自己的內心不甘平凡就夠了,拋除那些世俗的眼睛,用自己的真才實華與努力讓自己走上人生的正軌。

在所有人都看不起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自己看得起自己。別和任何人去比較,那樣只會徒增煩惱。

我們跟自己的過去比,我們的奮鬥,只要能夠讓家庭比以前過得更好,尤其是給我們的下一代,一個更高的起點,就間接改變了家族的命運,這不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嗎?

立足現實,心態坦然地向未來的日子邁進,這才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應該有的姿態。

最後放一段我很喜歡的臺詞,來自日劇《女王的教室》,與大家共勉。圖片有些長,大家慢慢滑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某乎上有這樣一個提問,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很多混得比較差?目前這個問題的瀏覽量已經到了1億,回答也已經有14281個。提問者生活在湖北一個普通五線小城市的農村,是一名90後,自己身邊的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同學,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農村家庭。他們之中,只有極少數性格極為要強,特別努力的才能在北上廣深立足,絕大多數只能在四五線城市定居,整體而言都混得比較一般,很難有非常大的突破。
  •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很遺憾,這是真的
    同樣是師範院校的大學生,農家子弟大多都回到老家做了基層的中學教師,城裡的孩子很多則轉行從政,或者通過考研留在了大學,成了學者教授。盧教授也認為,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往往混得不如人意。02盧遠矚教授當然並不平庸,但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得不如那些有資源的城裡大學生
  •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我告訴你,就看你怎麼混了
    昨天讀到一篇網文,作者的觀點是: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往往混得不如人意。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往往混得不如人意,放眼看看,這似乎就是活生生的現實。以我為例。當年和我一塊上師範的同學,似乎大家都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接下來大家的職業命運似乎也都一模一樣了。但現實絕非如此。
  •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很多混得比較差?原因既現實又無奈
    農村和窮人家的孩子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沒有別的辦法,只能通過考一所好的大學來實現。但是近些年來大學生畢業的人數越來越多,幾乎從大街上拽出一個人就有大學文憑。大學文憑的含金量也大不如從前了,而且也不難發現,農村出來畢業的大學生相比城市的大學生混得比較差些,原因既現實也很無奈。
  •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部分都混得比較差、壓力還最大?
    記得很久之前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農村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北大清華了」,現在國家對農村的政策、生活水平、教育資源等的投入力度加大,總的來說,農村孩子上高中、考上大學的人數是呈增長趨勢的。然而與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相比,農村孩子的各方麵條件還遠遠不夠,名校的門檻依然很高,大部分農村孩子流向普通本科院校。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上了大學,農村過去對北大清華的神化也漸漸黯淡了。雖然農村大學生從小地方跳了出來,然而很現實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農村大學生大部分都混得比較差呢?
  • 原生家庭的詛咒,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都混得比較差?
    農村的孩子,沒有優秀的原生家庭教育,想要在教育上獲得更優秀的成績,脫離原生家庭,必然要花費更多時間在學業上。所帶來的,必然是為人處世,與人溝通的欠缺。至少,在學校,對於一個在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來講,學習,是比複雜人際關係相與直面自卑感,更輕鬆的事的事,也是更容易通過努力,獲取成就的機會。
  • 店寶寶: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很多混的比較差?
    相信大家身邊無論是自己還是初中、高中甚至大學同學,或多或少都有些農村出生的朋友、同學,地地道道的山旮旯種地為生的家庭。至於說農村背景的大學生很多混得比較差?也不能這麼說吧!這進入社會之後混的如何也只能是相較而言。
  • 大多數農村大學生,混得比城市大學生差,原因很現實
    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城市大學生,在大學畢業後,混得比農村大學生要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不管是哪一種原因,都會令那些農村大學生,在畢業後會儘快找到一份工作,即使不是那麼滿意,不是那麼有發展前景,都會安心下來去努力工作。這個時候,談什麼遠大的理想,談什麼努力目標,對於農村大學生來說都過於奢侈了。這就是農村大學生,為什麼要比城市大學生混得差的第二個原因。
  • 農村再難出貴子!農村出來的畢業生普遍混得差,你同意嗎?
    城市與農村的貧富差距依然較大,因此在教育資源上也存在差距,這就導致在基礎教育上,我們相對於城鎮孩子來說是存在一些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有些人認為農村出來的畢業生相比於城鎮出來的畢業生混得較差,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
    生命又像一棵小樹,他從地底聚集起許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潤溼的泥土中,勇敢快樂的破殼出來,他也許長在平原上,巖石上,城牆上,只要他抬頭看見了天,呵!看見了天!他便伸出嫩葉來吸收空氣,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風中跳舞,他也許受著大樹的蔭遮,也許受著大樹的覆壓,而他青春生長的力量,終使他穿枝拂葉的掙脫了出來,在烈日下挺立抬頭!
  • 為何農村考出來的大學生,多半混得並不好,沒有資本想要成功很難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卻認為讀書並沒有什麼用,因為很多人發現,一些大學生畢業之後,好像並沒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改變命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也越來越多,他們的父母含辛茹苦把他們供到大學畢業,到最後卻發現,現實往往很殘酷。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為何農村考出來的大學生,多半混得並不好,其中原因叫人心酸,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很多混得比較差?這3點原因扎心
    整體來說,大部分人都沒有逃脫農村的命運,從農民變為老師,好了一點,但肯定不是我們當初的想像。為什麼,我們的天花板,才是別人的起點?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的比較平庸。同學陳靜,乾脆不來上課,在外租房做盒飯,一年掙了2萬多。同學王磊,跟老師請長假,在電子廠打工,半年也存了2萬多。而我,大學的第一個國慶節,連發7天傳單,掙了200多。
  • 農村家庭出身的大學生,畢業後也會混得比較差?對不起這是真的
    都說讀書改變命運,特別是對那些出身農村或者家境不好的學生來講,上了大學,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在城裡定居,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最佳機會。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即便同在大學裡不同家庭出身的人,在畢業後命運卻有著不同的境遇。那些貧困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即便受到高等教育,畢業後的生活卻依然歷經坎坷。想要改變人生的命運,恐怕並沒有那麼容易。
  •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讀的是二本院校?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以前的時候,一個村子每年也就出幾個大學生,現在農村的大學生已經很常見了。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大部分農村孩子考上最多的就是二本院校,能考上重點大學的可以說少之又少,那麼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讀的都是二本院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為什麼農村出身的大學生混得比城市差?網友:看日常行為
    ,另一邊則是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背負太多,自我時間太少一般農村出身的大學生,相較於城市出來的同學來說,在家庭條件上是相對差一些,自己外出讀大學,家庭能夠支持學費就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所以日常的生活費,日常的一些人情來往等費用,都需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所以不得不在有空的時候去找一些兼職什麼的賺錢,而這些兼職往往是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但是報酬卻不高,除了磨磨性子,對於學業和自身的發展並沒有多大的用處
  •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很多混的比較差?這3點原因扎心
    整體來說,大部分人都沒有逃脫農村的命運,從農民變為老師,好了一點,但肯定不是我們當初的想像。為什麼,我們的天花板,才是別人的起點?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混的比較平庸?同學陳靜,乾脆不來上課,在外租房做盒飯,一年掙了2萬多。同學王磊,跟老師請長假,在電子廠打工,半年也存了2萬多。而我,大學的第一個國慶節,連發7天傳單,掙了200多。
  • 廣東省考成績5月14日已經公布,農村大學生混的比較差?
    以上廣東中公考研宣,下面看大學生的討論在前一段逛逼乎的時候,看到一個話題叫做為什麼「農村大學生混的比較差?」因為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所以嚇得我趕緊點進去看看。裡面大概講的就是,農村出身的大學生,在大學畢業以後,要比城市孩子混的差。
  • 畢業多年,為什麼很多農村大學生混得越來越差?真實原因很扎心
    那麼是什麼導致農村孩子畢業後混的越來越差呢總結以下幾點!1、農村學生比城市孩子生活壓力大由於近年來高校擴招,現在大學生的含金量和福利已經遠遠不如以前了。以前大學生畢業就包分配,找個好工作並不困難。現在大學生人數太多,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工資整體下降。
  • 根據數據顯示:當代農村大學生混得普遍比城市大學生慘
    相比70年代,當代大學生就業就嚴峻多了。當代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對學習的要求,更多的企業看重的是面試者的交流溝通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才能。而在當代,很多大學生已經出現待業現象了,其主要原因就是企業對員工要求的提高。學習固然重要,但只會讀死書,那就只能和時代脫軌。
  • 大學生混得越差,越不要在這三種單位裡工作,容易自毀前途
    職場案例:近日在論壇中筆者看到有位女大學生小王吐槽:她在畢業之後便入職了一家家庭式的創業小公司,在公司裡擔當比較重要的職位,每天在公司裡熬夜加班,可是在辛辛苦苦度過半年試用期之後,他本以為自己的工資能夠過萬,可是竟然卻被領導直接勸退了,因為公司老闆告訴女大學生小王由於公司資金周轉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