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5 2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導 讀
他們是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線,承擔著維護社會穩定「最後一公裡」的任務,實現著服務群眾、司法為民的職責,他們是宛城區法院民二庭的幹警,面對繁重的審判任務,他們克服家庭和生活的困難,殫精竭力站好司法為民「前哨崗」。
圖 / 民二庭庭審現場
自宛城區法院內設機構改革以來,民二庭共收案4500餘件,審理各類民事案件4100餘件,結案率達92.5%。民二庭現有八名員額法官,組建八個員額法官團隊,審理案件包括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保險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租賃合同糾紛、破產案件、勞動爭議案件、追償權糾紛、服務合同糾紛、居間合同糾紛、不當得利糾紛、確認合同無效糾紛、債權人撤銷權糾紛等類型民事案件。
近年來經濟發展加快,民商事案件複雜多樣性凸顯,加之案件數量逐年增加,審判任務日益繁重。在庭長葉俊凡的帶領下,民二庭的幹警們延遲下班並在雙休日加班加點處理案件,以甘當基石的奉獻精神、實幹盡責的工作態度,踐行著「司法為民」的宗旨。
庭長率先垂範作表率
圖 / 庭長葉俊凡工作照
作為民二庭庭長,葉俊凡以身作則,帶頭攬下了審理難度較大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該類案件較為疑難複雜,庭審時間較長,葉庭長總是開庭到中午一點鐘,來不及休息便開始下午的庭審,經常開庭到晚上八、九點,然後在辦公室寫文書加班到深夜。
葉庭長在辦案過程中充分尊重每一個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耐心聽取當事人的訴求和想法、不斷向當事人釋法明理、案件審理效果總能得到當事人信服和稱讚,這一切都源於他將身心傾注在每個案件上。同時,葉庭長還要根據全庭案件受理情況做好各審判團隊之間的案件合理調配工作,對庭裡一些幹警辦案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點給出合理化的建議和指導,服務大局工作,保證審判質效。
年長法官幹勁十足
法官梁延東、葉厚獻、宋良中、郜付林年紀較大,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仍全身心投入到審判工作,利用多年積累的辦案經驗,耐心細緻的做好當事人工作,最大程度的化解矛盾糾紛。
宋良中團隊處理的合同類糾紛案件與轄區內市場經濟活躍度密切相關,今年疫情之後,為促進轄區內經濟迅速恢復活力,宋良中團隊將調解理念貫穿案件審理始終,在庭前、庭後都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通過參與不同層次、不同思維的階梯式調解,力爭達到雙方當事人都滿意的調解方案,最大程度平衡當事人的利益,取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雙贏。
郜付林團隊是負責破產案件的專業審判團隊,破產案件涉及資產重組、職工安置、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問題,法律關係錯綜複雜,案件清算周期較長,審理難度頗大。郜付林團隊通過對案件細緻的分析研判,不斷召開債權人會議商討方案,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能力及多年的辦案經驗,該團隊處理的破產案件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進一步通暢了市場主體退出機制,為本轄區的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梁延東和葉厚獻法官作為即將退休的老法官,面對繁重的審判任務,克服身體的不適,全身心投入到每一個案件的審理中,他們常常加班到很晚,用多年的調解經驗對當事人進行調解,得到當事人的一致好評。
蔣同昌法官剛從執行局轉入民二庭,但他很快調整了工作節奏和方法,邊學習邊工作,積極探索辦案思路,用專業知識化解當事人的矛盾,追求每個案件的公平正義。
女法官充分發揮調解優勢
圖 / 張治菊工作照
張治菊法官是數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審判一線的女法官,其團隊主要辦理勞動爭議案件。她對當事人總是熱心接待,耐心細緻的擺事實、講道理,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長期繁重的審判壓力使她積勞成疾,但她仍咬牙堅持,急當事人之所急,想當事人之所想,其審理的許多案件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祁白雨法官團隊主要審理民間借貸案件,近年來民間借貸案件數量激增,案件類型也複雜多樣,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不斷出臺,對審判工作帶來了更高的要求。祁白雨法官帶領團隊堅持學習與審判實務相結合,通過對理論知識的不斷學習總結,對案件事實的大量分析研判,充分利用類案檢索的新方法提升了民間借貸案件的審判質效,她耐心細緻地做當事人工作,很多案件都以調解結案,真正做到案結事了,平息了當事人之間的矛盾。
輔助人員分工協作密切配合
雖然沒有身披法袍、敲擊法槌,但民二庭的輔助人員都深刻認識到自己是群眾接觸法院的第一道窗口,直接關係著法院的形象。他們以積極的工作態度、高效的工作效率投入到送達手續、開庭記錄、報結案件、歸檔卷宗等繁雜瑣碎的工作中,每一名輔助人員的緊密配合是保障整個團隊的協同運轉和審判效率的關鍵,輔助人員在審判臺後默默的付出也是民二庭取得工作成績的中堅力量。
民二庭就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大家互幫互助、攻堅克難,憑著對人民群眾的一腔熱情,對法律事業的無限追求,幹警們孜孜不倦的工作著,用實際行動捍衛著法律的尊嚴和社會公平正義。
原標題:《【法庭風採】南陽宛城區法院民二庭:站好司法為民「前哨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