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說實話,真不想寫這個話題,也不想看相關這方面的新聞,但是有時候又沒有辦法,大數據的人被這種類型的數據包圍著。所以我還是情不自禁的點開看了一下。看完後,整個人都不是很舒服。所以,總覺得要說點什麼才能夠讓自己好受一點。
是的。養娃是一條很辛苦的道路,從娃出生開始,日夜守護。娃生病了,更是六神無主。基本上所有的家長都想把自己所有好的東西都給寶寶了。但是太多的中國父母愛寶寶,但是不知道怎樣去愛。而愛的方式不對,相反卻愛出仇恨來了。所有我覺得如何建一座橋,連接寶寶和父母之間的愛,這個至關重要。
我們養娃的目的是什麼,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愛,還是為了給未來的自己養老呢?有人把養娃當成是一項投資。我不喜歡養娃是一項投資。因為你投資,肯定是要求回報的。而以投資的心態來養娃,肯定會要求娃回報你點什麼,你才會覺得你養娃這件事情是值得的。
所以,我更喜歡把養娃的過程,看成是自我成長的一個過程。
在沒有娃之前,我天不怕,地不怕。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我想怎樣都可以。
但在開始孕育生命的過程中,我開始擔心,擔心娃能否健康的出生。擔心娃能否得到更好的照顧。娃出生的時候,我開始想著娃的健康,娃的睡眠,娃的吃喝拉撒,娃的智力發展。我從一個自我為中心的人,開始考慮娃的存在。考慮給娃最好的東西。我開始學習,如何當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又開始換位思考,以前我們父母,在碰到問題的時候,是如何解決的。他們是如何教育我們的。然後,忽然間明白了,傳承的含義。當然也懂得,父母在他們那個年代的不容易。
有了娃之後,我開始把人生過得更有規劃一點。因為身上有責任。我開始財務規劃,希望能夠給娃更好的教育,給娃更好的生活,希望父母能夠老有所養。希望夫妻關係能夠更加和諧,給娃創造一個溫馨的家。
我所有的進步,都是在有了娃以後,才開始有的。我的思想也是在有了娃以後,開始有比較完全的進化。我開始想得更多。所以,我認為育兒就是育己。我的很多營養都是來自於有了娃以後的推動下。
所以,我不認為養娃是一項投資。而是一項合作。娃負責他自身的成長,我也負責我自身的成長。我們共同努力,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14歲男孩跳樓,那是一個悲劇。芒格先生說,我們要經常反過來想。是的,現在我們也反過來想,如何獲得一個悲劇的親子關係呢?
1、在公眾場合,不給娃面子,大聲的辱罵娃,打娃。我想這樣一定很容易讓娃奔潰,特別是青春期,自尊心特別明顯的時期。
2、天天大聲的罵娃,說娃沒有出息,沒有用,廢物之類的話語。我想,長此以往,我們肯定能夠收穫一個沒有自信,自卑的娃。
3、打娃,體罰娃。久而久之,讓娃覺得通過打人,體罰人,就可以解決問題。
4、不傾聽娃的聲音,不讓他把話說完。久而久之,你說什麼,娃也全都聽不到了。
肯定還有很多,歡迎大家補充,如何摧毀和娃之間的親子關係。而如何做好和娃之間的親子關係,那就簡單了,反其道而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