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孤小姐
【當我們明白他為什麼而死的時候,就應該反過來理解,我們為什麼而活。】
1
生命只有一次,死亡是一件無法挽回且不可逆轉的事情。
9月17日,湖北武漢。
江夏一中一名九年級男生跳樓身亡。
根據監控顯示,該男生在教學樓樓道被母親教訓,期間挨了兩耳光。
母親離開後,男生默立兩分鐘後,轉身爬上欄杆跳下,路過的同學試圖阻攔未果。
據悉,該男生當天下午在教室與另外兩名同學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
當晚9時,該男生因傷勢嚴重被宣告不治身亡。
這又是一出「失敗的家庭教育、脆弱的學生心理」之下的悲劇。
2
先說母親的問題。
我看許多網友指著母親罵,其實有點過於苛責了。
孩子死了,最難受的是誰?
——是孩子他媽啊!
初三的學生,教室裡和同學打牌,這算是嚴重陋習了吧?
哪個父母接到老師的電話後,不會火冒三丈?
此次悲劇事件中,打耳光的是男孩母親,要是老師或者班主任給了學生兩耳光,學生跳樓了。
——那後果就不敢想像了!
估計憤怒的家長、激動的網友,能把涉事老師給罵死!
打兩耳光是沒問題的,問題出在時間和場合上面。
母親不該在學校動手。
14歲的男孩子了,已經初步具備「男人自尊」的心理了,被其他同學看見自己被扇耳光,「面子」多少有點掛不住。
——母親這個時候,應該口頭教育為主,真要打,也應該是回家再打。
2019年4月17日晚上10點左右,上海盧浦大橋發生了一起跳橋事故。
跳橋者為一名17歲高二男生,經120確認當場死亡。
——大家應該還記得這個悲劇吧?
男孩母親也是把車停在了大橋上,在公眾場合,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結果這個17歲的男孩,從下車到跳橋,只用了5秒鐘...
17歲的男孩,5秒鐘後跳橋;今天14歲的少年,2分鐘後跳樓。
——回到家裡吃完飯冷靜下來,再交流教育不行?
「永遠不要在情緒處於崩潰邊緣的時候,說任何極端的言辭,做任何過激的行為。」
3
跟大家再分享一個,我的讀者朋友的故事,是一個17歲的女生。
她喜歡寫日記,而且喜歡用筆寫,一個字一個字記錄自己的青春瑣事,但是到了高二,她的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因此父親懷疑她「早戀」了,便總會偷偷跑進她的房間,查看她的電腦、手機、日記本(父親知道她有寫日記的習慣)。
一天晚上,她上完補習班回來,看見父親在自己的房間裡,正在偷看自己的日記本,她咆哮著讓父親把日記本還給她,父親堅持不肯。
僵持不下,女孩爬上了陽臺,「你再不把日記本還給我,我現在立馬就跳下去」。
「你跳啊,長本事了,還敢威脅起老子來了」。
女孩眼裡含著淚水,趴在陽臺上哭了十幾分鐘,然後自己下來了。
「我家住11樓,我站在陽臺往下看,下面烏漆黑黑的,我特別害怕,其實我還是怕死的」,事後,她是這樣跟我說的。
過了幾天,女孩和父親再談及那晚的事。
「你就不怕,我真的就跳下去嗎?」
「說實話,我也有點怕的,但我不能向你低頭認慫,我要是這次屈服了,以後你就總會拿自殺來威脅我,所以我一定要這次給你收拾好了。」
看著父親嘴角狡黠的、詭異的笑容,女孩陷入了徹底的絕望。
「無數個夜晚,我都在想,總有一天,我會鼓起勇氣,跳下去的」。
事後我加了她微信,隔三差五的和她聊聊天,跟她說些有趣好玩的事,開導著她,她樂觀了許多。
她問我,「為什麼你這樣的陌生人都不忍心看我去自殺,而我的親生父親,卻從不害怕我會跳下去?」
我告訴她,「這個世界上,所有的親子關係裂痕當中,都有一個通病,家長總說別人家的孩子好,而孩子,又總成為不了【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家庭成員之間要想關係和睦很簡單,把對待陌生人的禮貌和善良,同樣的對待自己的家庭成員,便天下太平了」。
給陌生人讓座,幫父母分擔家務;給路人鼓勵的擁抱,給孩子愛的親吻;對外人說「謝謝」、「沒關係」、「不客氣」,對父母,對孩子,說這些同樣的話。
親子關係之間,就有了平等交流的可能。
所謂的君父為天、父親權威,那都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毒瘤思想。
孩子和父母,應該是平等的尊重,平等的交流,這樣方能消除隔閡,親密無間。
4
再回到跳樓男生的「脆弱承受能力」和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抑鬱症」上面來。
我們深刻的反思一下,是不是現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比8090後小時候要脆弱很多?是不是現在的年輕人,比我們那個時候,更容易變成抑鬱症患者?
——是的,這是事實。
那背後的原因呢?
——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出在「禁錮文化」裡,許多都已經「社會性死亡」。
8090後小時候,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基本都屬於放養,現在的孩子,統一都是「圈養」。
野生的雞仔,身體倍棒,飼料餵養大的,基本都屬於「營養不良」。
以前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教育基本以棍棒為主,「老師,孩子不聽話,你就往死裡打」。
——那時候的孩子,也是被父母打個半死,怎麼跳樓自殺的、抑鬱成疾的沒現在這麼多呢?
二狗英語考了39分,被他爸吊起來打,事後二狗去找胖子哭訴,胖子一把鼻涕一把淚,「我打碎了我爸的一瓶白酒,剛挨了5個大嘴巴子」,然後二狗和胖子一起去找鐵頭訴苦,剛走到鐵頭家,發現鐵頭脫了褲子趴在大門口,被他媽用皮帶抽,原來鐵頭放火燒了村長家的豬圈...
你看,以前的熊孩子也都挺「熊」,可是他們有地方玩耍,有地方訴苦,心理的傷痛,能被及時安撫。
——現在的孩子呢?
學校不準出去、家庭只有作業、出了補習班就是輔導班,玩的天性沒有得到釋放,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結交不了一群光著屁股長大的童年好友,甚至有些城裡的孩子,18歲以前,就沒出過小區大門。
60平米的教室、120平米的房子,禁錮了他們的天性,也把他們心中的鬱結,死死的困在了牢籠裡。
——日子久了,便是鬱結成傷,傷痕成病。
5
世衛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近80萬人死於自殺,幾乎每40秒就有一人自殺身亡,自殺是導致15—29歲年輕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而在我國,自殺成為15至34歲人群的第一位死因…
看到這個數字,是不是覺得恐怖?
40秒的空白暫停裡,就有一個人選擇了自我終結生命;80萬人的生死困局裡,每年都走不出死亡之塔。
社會病了,成年人病了,教育系統病了,孩子,能不病嗎?
老師被禁錮在升學率的指標裡,家長被禁錮在加班掙錢裡,孩子被禁錮在分數成績裡。
——是「唯一論」的指標,把我們一齊拉進了泥潭裡。
成年人倍感無奈卻又不得不接受的一句話,便是「他不懂事,你得懂事」。
——孩子不懂事,父母要懂事,孩子心理脆弱,父母不能脆弱。
人在情緒極度悲傷脆弱的時候,外界的一句話,可以救他,同樣,外界的一句話,也可以殺他。
「只希望我在難過的時候,你可以蹲下來,陪我做一隻蘑菇。」
6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可我們現在的整個社會風氣,就是提倡「更高、更快、更強」。
整個小學時代裡,我至今記憶尤深的文章,只有兩篇。
其一是《十裡長街送總理》,其二便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會伴隨著這兩種聲音,慈母嚴父,斥責和褒獎同時存在,才成就了我們今日健全的人格三觀。
——但是斥責和褒獎,都應有「尺度」。
凡事過猶不及。
批判和獎勵,應當是同時存在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也應當是兩種常規的家庭教育方式。
一味的包庇縱然,視同孩子的錯誤於「無關緊要」的大事,這會埋下他日致命的隱患,一味的暴打痛批,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變得自卑性格孤僻容易陷入極端。
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一股腦的全都砸在了孩子們的頭上,法治、心理、死亡、性教育和三觀教育,卻沒有同時普及到父母的身上。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善,皆為罪。
一場悲劇已經發生了,圍觀悲劇的人,要警惕如何避免悲劇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我們教導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大人之前,先要讓他做一個堅強的孩子。
——我們要告訴他,人生除了少數時候的「精彩極了」,大多數時候的人生,都是「糟糕透了」,除了承受和隱忍生活的「糟糕」,我們別無選擇。
我們教育學生考出一個滿意的分數之前,先要讓他樹立健全的三觀和強大的心理。
——我們要讓他明白,分數不能定義一切,金錢不能代表成功,昂首挺胸的、非常驕傲的、百折不撓的活著,直至生命自然終結,便無愧於這苦難的一生。
父母、學校、老師、社會,各方面需要重視的,不是教育最終帶來的成果有利與否,而是要重視教育的導向能把下一代人塑造出怎樣的形象。
該誇得時候要誇,該打得時候要打,疼愛但不溺愛,嚴格但不嚴苛,試卷上考了100分,心理測試卷上只考了30分,科科滿分的孩子,仍舊是過不好這一生。
——先讓他成人,而後才有可能成功。
一生驕傲,絕不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