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豐原」百年老屋改建文青咖啡館!品著咖啡感悟人生四味

2020-12-22 惹一身紅塵

豐原位於臺灣中部,如果坐自強號火車,十分鐘便從規格愈來愈國際化的臺中市,來到這個無論是繁盛或擠擁度都介乎城與鎮之間的地方。

這裡既有便利交通與各式連鎖商鋪,卻又在巷弄裡保留了簡樸庶民的生活面貌── 對,是保留,因為這個人口超過十六萬的小鎮,在縣市合併之前的經濟起飛黃金時代,曾是中部的政治經濟中心,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孕育出豐饒物產,還種過日本天皇御用的香米呢!連同當年商貿群聚衍生出的糕餅文化與漆器工藝產業,這些昔日榮景,今天仍是見證豐原歷史的光環。

城市有發展演變過程,小鎮也自然有其形成的源流,例如豐原舊稱葫蘆墩,與早在清朝時漢人開鑿葫蘆圳引溪水灌田,讓稻農物產豐盛不無關係;直到日據時代,豐原與鄰近的潭子、神岡、大雅、社口區等也被合併稱為豐原郡。

來這裡經商做生意的除了臺灣人,還吸引不少日本人,所以流傳至今的著名糕餅老字號,餡料與技法也滲著日式果子的味道,在最熱鬧的廟東市集,也有歷史悠久的壽司屋關東煮甚至日式料理店,而在距離車站不遠處的源豐路上,我便找到一間由老屋改造而成的咖啡店── TOYOHARA,直截了當以地方命名,因為Toyo-hara就是日文豐原的意思,有趣的是,老屋百年前的主人便是個日本商人!

那時候施工期間,在二樓的屋簷縫發現藏了些東西,竟然是日治時的存摺與帳簿,還有賣新臺幣五塊錢的愛國獎券呢,我小時候已經賣五十元了,可想像那是多久遠的事!

三年多前回豐原創立這間咖啡店的遊文毓興奮地說著:

這棟充滿歲月痕跡的日式老屋,外表看來簡潔乾淨,外牆上原有的木板結構與窗框仍清晰可見,深沉的木系色調與地方的歷史氛圍也很配合,但當初Eunice第一次看見這房子時卻並非這樣,我回來後每天都去找,想要找到心目中開咖啡店的理想地方,終於發現這棟看來不錯的老屋,便立即聯絡屋主察看,打開門的第一個感覺是陰暗,溼氣重,還好主要結構仍在,包括檜木屋頂及那面編竹夾泥牆,我都記在心上,之後在白天、晚上什至雨天我也來看,感覺就是這裡了。

這種感覺對的事情,從來外人看不懂,只有當事人心神篤定,而對從畢業後便出外打拼的Eunice來說,多年後帶著她的咖啡專業回到家鄉,更是人生藍圖裡的重要規劃,包括店鋪的設計圖、財政預算、陣設風格、咖啡品種等等想法都有了,沒有人比她更清楚知道,要如何改造這個有歷史 故事的地方。

難怪,本身對水泥木工一竅不通的Eunice,最後還是親自動手:開始時我們把設計圖給師傅看,想盡辦法把原始老屋的真實保留,但這樣要耗費較長時間與功夫,他們只想用現代快速的方法完工,我唯有四出請教木工電工與鐵工老師傅,他們指導,由我來做。

Eunice回憶起來也是溫文婉約的,她說鄰裡街坊見一女子天天在門外弄這弄,對老屋的變身充滿好奇。真的,如果沒看過她在門口騎樓把木頭磨掉舊色再上保護漆油、或拿機器打磨店門木框裝修現場的照片,很難想像那些凹陷的牆面、店後方原有的老舊低矮廁所、以及那面顯露出傳統閩式建築工法的竹編夾泥牆等角落,都留有她勞心勞力的血汗證據。

在臺灣把老屋再生,大規模的園區或古蹟群工程主要由政府主導,但散落在街頭巷尾、動輒也過百年的樓房,更多的修復是由有心的民眾獨立執行,無論是營商還是教育目的,對民眾來說,能把充滿歷史與文化價值的老屋,能保留一間便是一間,至少願意花上百萬(臺幣)把荒廢老屋靈魂喚醒的Eunice來說,這是一個能結合她鑽研多年的精品咖啡的希望工程,這就是TOYOHARA咖啡店網頁上所寫的探索咖啡與老宅的世界嗎?

老屋滿載歷史與故事,其實咖啡亦是,每夥來自不同產地與莊園的咖啡豆,經過高、中、低溫的衝煮方法,風味與口感也完全不同,也蘊含著值得細嘗品味的故事。從事咖啡教學的Eunice,自言這次的開店歷程,也完全符合平常手工挑咖啡豆,烘焙味測的味覺試煉── 酸甜苦辣都有,這何嘗不是過去或現在的人生的寫照?

的而且確,打從進屋的一刻,已被昏黃的靜愜氛圍籠罩著,先是吧檯上方吊掛的鵝蛋型燈泡,廢木再用打造的L字型桌面,還有梳化旁牆上那面像投影屏幕般大、寫滿各類意式或特調精品咖啡推介的粉筆黑板等,都讓人忍不住停留注目,既能感受店主對咖啡的專注,亦同時想像著空間裡的前世今生。我坐在咖啡店後廳一大張高身木桌旁,被兩面重新油上白漆的古牆圍繞,頭頂上是特別布置的天花布幔,與閣樓前沿展示的懷舊家具、及放在老屋留下來木爬梯旁的書架放置的古老藏品,仿佛時間被凝結了一樣。

我想起店門前根據老屋原貌仿造的木構門窗上方,懸著一幅印有店家商標的寶藍色染布,這樣的設計含蓄地展示出日式情懷,仔細看,便會發現三顆咖啡豆暗藏在取材自日本織田信長的家徽紋路裡,家紋圖案是從前門第出身的象徵,如今融入了現代美學與咖啡蘊味,成了老屋的新生命。我們舉辦文化沙龍活動,才知道這裡原來也有不少藝術家、插畫家、漆藝家及文創工作者,老屋除了是咖啡店,未來會有更多可能。Eunice很有信心,希望讓豐原的文創氛圍與老屋再生,像她悉心衝調的咖啡持續飄香。

相關焦點

  • 金澤「浪漫懷舊系」小店巡禮:精選5間町家雜貨店、餐廳、咖啡館
    日本北陸自由行必訪的金澤,素有「小京都」之稱,在市區內就有許多保留下來的町家,改建後重新利用,為城市添加新舊融合的元素!現在就跟著小編實地前往金澤,精選五家町家改建的選物店、餐廳、咖啡館、茶屋、雜貨店來逛逛,感受充滿懷舊氛圍的獨特空間!▋金澤媽媽的味道!
  • 走訪老屋環繞的大阪「空堀商店街」,來場懷舊、時尚一日散步
    本身建築也有120年的悠久歷史,一共有四個房間 ,一樓則是一間可以喝咖啡、用餐、眺望空堀商店街熙來攘往人群的小食堂。而空堀商店街周邊就保存有「練」、「惣」、兩棟這樣有著歷史風味的長屋,現在改建為時髦的咖啡館、甜點鋪、商店,一起來逛逛吧!
  • 舌尖上的日本:到時髦的京都「町家咖啡館」午餐
    到京都自助旅遊,不能錯過充滿文藝氣息,又各有風格的「町家咖啡館」,歷史悠久的老屋重新翻修,保留原貌的同時,增添新元素與想法,過往與現代在同一時空中交錯,卻只要一張紙鈔左右超實惠價格(不含稅),就能在此享用一頓時髦午餐!一起來看看我們的精選吧!何謂町家?
  • 三間從老屋、廢墟變身玻璃屋的風格咖啡餐館
    然而近年來,這些有了斑駁印記、不起眼的老舊宅屋,卻成了最炙手可熱的改建空間,「老屋新生」熱潮正席捲全臺灣!,為了替擁有三十多年歷史的洋房老屋增添新氣息,店家請來懷特室內設計林志隆設計師操刀規劃,從日式井飯最重視的「米」作為設計發想,將穀倉概念貫穿設計主軸,巧妙地將舊有復古風味與新時代建築樣貌完美融合。
  • 老屋絕美——屏東「驛前大和咖啡館」
    日前開始試營業的屏東「驛前大和咖啡館」雖然完工最晚,卻是大和品牌最早開始計劃的項目,2014年開始動工修復至今,大和品牌一直在為這座超過80年歷史的老建築續命,也把屏凍老新世代的記憶連接起來。驛前大和咖啡館原名「大和ホテル」,是1939年在屏東火車站前的黑金町開幕的,建築外貌充滿昭和時代流行元素,例如:圓弧形的立面、簡約版的西洋柱、閃亮的面紋磚等等,展現了出擁有37間客房「大旅社」的氣派,因而成為了當時屏東市的地標。二戰後大和旅社改名「大成旅社」,直至1999年轉租給元祖麻糬、長崎蛋糕等業者,在很長時間裡在當地人看來,那就是一棟長年掛滿廣告的看板樓。
  • 文青咖啡館 賣的不只是咖啡
    (記者黃驛淵/攝影)     夜晚的臺北,要「遛達」,不一定要到舞廳、KTV,10點過後,街上的車潮漸退去,一間間還沒打烊的咖啡館正開始喧鬧。     師大、臺大公館及「溫羅汀(溫州路、羅斯福路、汀州路)」一帶是這類文青咖啡館的濫觴。不同於「連鎖咖啡店」,這些咖啡館吸引許多大學生、年輕人流連。
  • 臺灣行 - 文青懷舊路線「臺中篇」
    「臺中」意即臺灣的中央,名稱始於1895年日治時期,清代叫「大墩」,17世紀幾個原住民族曾在此建立「大肚王國」。明鄭時期到清代,臺灣排名前三大的城市分別是府城(臺南)、鹿港(彰化)、艋舺(臺北),所以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說。
  • 咖啡館求變,特色店爭勝——路易莎咖啡
    路易莎表示,這次能獲得蔦屋書店青睞,主要是因為在設計上將閱讀與咖啡結合,「創造讓人放鬆的閱讀環境」,並運用書櫃配置,打造店中店的空間聯結,區分兩個品牌特色。路易莎咖啡去年臨近年底已有482間門市,預計年底前突破500間。
  • 臺中早午餐、臺中咖啡
    臺中IG|Pluto Espressoria:臺中早午餐.臺中咖啡.IKEA周邊*當帥氣的丹寧藍與熱情的陽光相遇,那窗邊儘是令人喜歡的風景~Pluto Espressoria:臺中市南屯區大墩十一街396號 \ 04 2251 2691 \ 7:00~16:00
  • 橙姑娘說|藏在咖啡館裡的幸福
    」  為你介紹臺灣特色美食  與你分享臺灣秀麗美景  今天第⑩期就來介紹  走進臺灣-「咖啡館」    兜味 Doorway Café  兜味是臺語「哪裡」的意思,這是間可愛的咖啡廳,同時也是間寵物友善餐廳。
  • 臺南中西區:熨鬥目花咖啡咖喱,老屋新意文青最愛
    導語:臺南中西區:熨鬥目花咖啡咖喱,老屋新意文青最愛大家好,我是本期美食編輯,我將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美食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點讚關注額!放假的某日午後,騎車經過臺南新美街時,無意間發現一間令小編感興趣的店,那就是「熨鬥目花咖啡咖喱」。小編來的時間差不多已經快下午兩點,而且還是平常日!照理說該吃飯的應該也都吃飽了,沒想到看到店外竟然還停那麼多車,於是更讓小編覺得一定要進去吃吃看,老屋二樓有個熨鬥的Logo。
  • 「臺灣旅遊」臺北必玩十大旅遊場所
    在這歷史悠久的古老街區中,擁有深厚歷史傳承的百年老鋪與創意街區,打造出大稻埕新生活美學。若想要一窺臺北人文底蘊,您可以漫步在迪化街、或在慈聖宮前的小吃攤品味在地美食,踏入巷弄裡逛逛各具風格的選物文創小店,坐在典雅懷古的街屋中喝杯咖啡享受悠閒時光,想體會臺北傳統生活,來臺北絕對不能錯過大稻埕!
  • 品嘗最地道的臺南味——穿越300年的茶室「水天」
    從臺式老屋穿越到京都小徑喝茶一開始其實有點不明白,古色古香、復古中帶點日本感覺的茶室,為什麼取了一個這麼禪意的名字,一直走到老屋的尾端,遇見了天井,就可以理解「水天」到由來,露天的小庭院中間,有一個看起來小巧但其實有點深度的水池,不是刻意造景
  • 臺中市第四信用合作社:存舊立新,宮原眼科冰品姐妹店
    擁有一個超級官腔的名字,「臺中市第四信用合作社」居然也能成為人氣高居不下的超夯打卡景點 !!『去眼科吃冰』、『到銀行吃冰』是近幾年到臺中玩最常聽見的梗,夾帶日出集團的高人氣做後盾,宮原眼科、第四信用合作社 在臺中冰品業一直坐穩龍頭寶座。
  • 臺味美食吹無印良品風 全臺五大文青牛肉麵
    文青風格店不只融入到選物店、書店或咖啡館,現在連臺味美食都吹起個性風,結合老饕們喜愛的牛肉麵,與日式、歐式的簡約設計風
  • 文青打卡景點,藍瓶咖啡「清澄白河店」:職人手衝、型男倒咖啡
    到東京自由行,文青必朝聖、有「咖啡界APPLE」之稱的藍瓶咖啡,進駐日本的首間清澄白河1號店在2019年重新裝修開幕後,變得更加寬敞、時尚,還設置了手衝吧檯「C BAR」,以及型男隨桌點餐的貼心服務!從此到東京又多了一個文青必去的打卡景點!
  • 英國咖啡館「毫無廢話的咖啡指南」意外走紅!是真不懂咖啡,還是...
    但你是否有想過,這些在咖啡愛好者眼內每一個名字都能引出一大串波瀾壯闊悽美動人浪漫故事的咖啡名稱,在那些非專業非資深的咖啡消費者眼內,究竟意味著什麼?近日,有一家富有黑色幽默精神的英國咖啡館,就做出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菜單指引,號稱是「毫無廢話的咖啡指南-熱飲菜單」。
  • 無印良品的「中國式」崛起與潰敗
    如今,用簡單的「文青退潮」、「市場變化」,都不能粉飾無印良品在品牌管理上的失策。企業一旦不知道居安思危,必然積重難返。在最近大量批評無印良品定價過高、缺乏護城河的聲音裡,我們想要釐清幾個問題:無印良品的發展過程中,到底忽視了哪幾次危機信號?
  • 老屋欣力的咖啡行家
    老屋欣力的咖啡行家 2014-09-03 16:38:44  果然幾句談話後,他說他在臺北時常到各咖啡館喝咖啡,到臺南來一個暑假,也走訪了不少家臺南市有名的精品咖啡店。我把泡好的耶加雪夫遞給他時,還頗期待聽一聽他對這杯咖啡的評語。  「還不錯,不過耶加雪夫的酸味似乎有些磨掉了,是不是烘得太過了?」他客氣地評論。「果然是行家,這批耶加雪夫我的確烘得稍深,已經接近二爆了,所以酸味就沒有那麼明顯。」我更客氣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