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Q測試題目
想像一下玩拼字遊戲時無法用字卡排列字母,或者設計一座建築時無法畫草圖、搭模型。很難是不是?但是,許多預測現實成就的認知測試卻只考察人們在腦內思考的最終結果。最近,一項讓測試者把解決問題的過程「外顯化」的IQ測試問世了,比起只考察最終結果的老版本,這種測試可以更好地預測學習成績。
「瑞文矩陣測試」(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是一種常見的IQ測試,每道題都預先提供了8個形狀,它們分別被安放在一個3乘3的矩陣中,其中有1個位置空白。測試者需要根據另外8個形狀的規律,選出一個可以很好填補空白的形狀。在新版的測試中,受試者需要通過點擊和移動的方式,先在電腦上把已有的8個形狀按某種規律排列好。提出新版測試方案的研究人員同時用新、舊兩種方法評估了495名荷蘭大學生。相關結果發表在今年二月的《自然·人類行為》上。研究顯示,舊版本的測試得分與學生們的成績有相關性,但利用新版的測試能更好地預測成績。在某個評價指標中,新版測試的得分是舊版的2倍。
研究者還追蹤了受試者移動形狀的軌跡。他們發現那些表現最好的學生傾向於快速移動模塊,然後在兩次移動的過程中作短暫停留。研究者懷疑,比起隨機移動形狀直到它們符合某種模式,表現更好的學生可能一直在腦內形成新的方案,然後通過移動測試方案。他們在嘗試下一個方案前,還會短暫反思一下。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心理學家布魯諾·博卡尼格拉(Bruno Bocanegra),在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任教。他說:「在處理信息時,這種交互式的方法非常有用,能使人們在面臨困難時提出意想不到的解決方案。」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心理學家溫迪·詹森(Wendy Johnson,並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這項新測試可以評估受試者解決問題的能力」。
撰文:馬修·赫特森(Matthew Hutson)
翻譯:馬曉彤
文章來源:環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