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三峽工程的報告:為了向人民交滿意的答卷
半月前,萬餘字的《長江三峽二期工程導流明渠截流前驗收鑑定》,在全體專家組成員欣慰而激動的掌聲中通過。這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驗收。歷經十年,三峽工程這個中華民族繼兩千年前建造萬裡長城之後的又一「傲世巨作」,正向首期蓄水、發電和通航三大目標挺進。驗收吹響了三峽工程二次截流的號角。
-
中國首次橫斷長江三峽 三峽工程進入最後攻堅
11月6日電 (記者熊金超 劉紫凌)中國一流的水利、壩工專家指揮裝備精良的施工隊伍,於今天上午10時,成功截斷長江三峽,為在這裡興建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作好了最後攻堅的準備。 到10月26日,三峽工程左岸大壩已經全線澆築到壩頂設計高程185米,設計修建在左岸大壩上的7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已在加緊安裝之中。 國務院樞紐工程驗收組今年10月下旬通過的驗收表明,三峽工程開工建設以來,各項重要目標如期實現,宣告「人造長江」「退役」,實現導流明渠截流正當其時。
-
水利部副部長率組驗收三峽北線船閘一、二閘工程
5月13日,國務院三峽三期樞紐工程驗收組副組長、水利部副部長矯勇,率驗收組對三峽三期樞紐工程北線船閘一、二閘首完建單項工程進行正式驗收。 查看北線一、二閘首 上午,驗收組在三峽樞紐工程現場,查看了北線一、二閘首、集控樓、大壩壩頂、右岸電站廠房等,了解了船閘的混凝土澆築
-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升船機工程通過試通航前驗收
三峽升船機工程布置在三峽大壩左岸,位於雙線五級船閘右側,其主要作用是為客貨輪和特種船舶提供快速過壩通道,並與雙線五級船閘聯合運行,加大樞紐的航運通過能力和提高樞紐通航的質量。三峽雙線五級船閘迄今已安全穩定運行近13年,2011年船閘貨運量首次突破1億噸的年設計能力,2015年達到1.106億噸,是三峽工程蓄水前該河段年最高貨運量1800萬噸的6倍。
-
平均高程已達海拔167米 三峽大壩具備擋水條件
新華網宜昌4月12日電(記者施勇峰)橫臥在長江上的三峽大壩已經達到擋水所要求的壩高。根據三峽工程建設計劃,三峽大壩上遊基坑迎水面將從4月25日開始充水,1997年大江截流形成的上遊圍堰將於5月1日破堰進水。 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大壩全長2309米,壩頂海拔高程185米,最大壩高181米,整個大壩混凝土澆築量為1800多萬立方米。
-
新聞背景:數字解讀三峽工程
中新網三峽壩區10月25日電 題: 數字解讀三峽工程 隨著三峽蓄水臨近175米最終蓄水位,全世界的目光將再次聚焦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三峽大壩,中新網記者將通過一組數據再現一個更加立體、直觀的三峽工程。
-
三峽工程,竣工驗收!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1日公布,三峽工程日前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根據驗收結論,三峽工程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工程質量滿足規程規範和設計要求、總體優良,運行持續保持良好狀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
-
三峽工程完成整體驗收意味著什麼?
近日悉知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作為本科期間即去其壩址考察實習的我,在擔任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長達15年期間,曾多次到三峽大壩與庫區考察調研,思緒立刻循著歷史的軌跡,探尋過去的軼事,思考三峽工程完成整體驗收意味著什麼,展望三峽工程在新時代新徵程中能發揮的巨大作用。
-
長江三峽二期移民工程通過國家驗收
27日審議並通過了三峽庫區二期移民終驗報告。這標誌著三峽庫區二期移民工程正式通過國家驗收,三峽庫區135米水位線下移民工程遷建及清庫能夠滿足三峽工程蓄水的要求。 國務院三峽建委辦公室副主任蒲海清說,長江三峽二期移民工程驗收組全體成員,本著對國家、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精神,完成了三峽移民遷建工程的終驗工作,並作出了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歷史性結論。
-
白鶴灘水電站大壩精品工程創建之路
三峽集團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的理念,以科技創新為質量保駕護航,在細節中成就白鶴灘的精品工程。 以高質量目標為導向白鶴灘水電站在建規模世界第一,裝機容量僅次於三峽工程,是當之無愧的大國重器。作為水電站樞紐工程的核心建築物,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承擔著擋水與洩洪的重要任務,對蓄水發電、防洪度汛意義非凡。
-
三峽大壩高質量機制砂原料的「綠色糧倉」!
三峽大壩對砂石骨料的選擇卻非常講究。這裡講的砂石,嚴格來講應是機制砂。它的巖性特點要一致,要不含活性成分,還要求其游離雲母含量小於2%。三峽大壩最後一方混凝土完成澆筑後,水電八局砂石分局副局長熊萬祥心中更有特別的情感:「三峽工程75%的砂石都是由我們生產的。如果將這些砂石砌成1米方的長堤,可以在長城上擺個來回。」
-
戰疫情保生產 三峽集團推進烏東德、白鶴灘工程建設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於南繼2020年1月中旬如期下閘蓄水後,《證券日報》記者獲悉,2月8日,金沙江烏東德水電站——烏東德大壩主體工程2號、14號壩段等又一批壩段成功澆築到頂。據了解,截至目前,烏東德大壩已有5個壩段澆築到頂,累計澆築混凝土257萬立方米,大壩將於今年5月份全線澆築到頂。這為2020年7月份烏東德水電站首批機組安全準點發電打牢了基礎。而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春節期間,烏東德工地2000多名建設者奮戰在一線。
-
三峽大壩在哪裡?
三峽大壩位於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距下遊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38公裡;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三峽大壩旅遊區的核心景觀、三峽水庫的東端。三峽大壩簡介三峽是由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組成。三峽水電站,又稱三峽工程、三峽大壩。
-
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報告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啟洩洪深孔洩洪(2020年8月1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1993年拍攝的三峽大壩壩址(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黃正平/攝)防洪➡ 從蓄水至2020年8月底,三峽水庫累計攔洪總量超過1800億立方米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遊地區防洪壓力
-
新聞背景:三峽工程大事記
新華網宜昌10月26日電(記者吳植 馮國棟)26日9時,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首次達到175米正常蓄水位,這標誌著其防洪、發電、通航、補水抗旱等各項功能達到設計要求,自此將可以充分發揮效益,全面接受檢驗。三峽工程從構想、設計、建設、運行到如今步入全面收穫期,十八年來,經歷了一件件值得記錄的大事件。
-
高峽出平湖 當驚世界殊——寫在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完成整體竣工驗收...
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持下,經過廣大建設者不懈努力,三峽工程已經全面完成建設任務,經受了13年試驗性蓄水檢驗,持續保持安全高效運行,綜合效益全面發揮,百萬移民妥善安置。日前,三峽工程掀開了嶄新的一頁——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完成!事實是最有力的證明。
-
新聞背景:三峽工程建設進程
新華網宜昌9月15日電(記者吳植、熊金超)今年可望達到175米水位運行的三峽工程,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已走過了17年輝煌歷程。 1918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
三峽大壩扭曲變形?三峽副總回應:固若金湯巋然不動
據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消息,近日,一則關於三峽大壩「扭曲變形」的謠言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多方專家、科研機構和各類媒體紛紛出來闢謠。面對謠言,三峽集團應該持什麼態度?三峽大壩的真實狀態究竟如何?應該如何認識三峽工程?
-
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閘門比三峽大壩的高10.5米
在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施工現場,工人忙著混凝土攪拌、焊接等工作。船閘工程上、下閘首和洩水閘壩段已澆築到65米設計高程,待人字閘門成功安裝後,將取代三峽大壩雙線五級船閘成為當今世界最大閘門。據了解,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船閘閘門門體高47.25米、寬20.2米,比三峽大壩雙線五級船閘最高閘門高出10.5米,造價超過1億元,為當今世界最大閘門,被稱為「天下第一門」。這款超級閘門製造、安裝難度巨大,經過前期大量的科研實踐後,已經將船閘低處的關鍵部位——蘑菇頭製造出來,進入準備安裝環節。
-
三峽工程整體竣工驗收解讀:什麼時候驗收完?
同時,三峽船閘年通過貨運量已超過1億噸,是三峽工程興建前的5.6倍,通航10年累計通過貨物6億噸,長江「黃金水道」已實至名歸,有力地促進了長江航運事業和沿江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在枯水季節,三峽水庫每年還對下遊進行200多億立方米的生態補水調度,為長江中下遊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