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六十四卦之第十一「泰」卦

2020-12-17 聖長翼

泰第十一

[題解]

泰卦為異卦相疊(乾下坤上)。本卦上卦為坤,為地,地屬陰氣;下卦為乾,為天,天屬陽氣。陰氣凝重而下沉,陽氣清明而上升,陰陽交感,萬物紛紜,所以卦名曰泰。泰卦取陰陽和諧配置的意境,體現太平之象。泰卦閘釋持盈保泰的原則。創業固然艱難,守成更加不易。不可安於現狀,唯有精誠團結,力求發展,才能開創新局面。應知物極必反,唯有堅持理想,才能有所突破。居安應當思危,不可輕舉妄動。應以促進團結為根本,態度光明磊落,把握中庸原則,兼容並蓄,剛柔相濟,修明政治。當盛極而衰、頹勢顯現時,唯有因勢利導,將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如果-味逞強,反而會加速滅亡。此卦的卦辭義理是表示對立事物的統一。以人際關係而言,表示上司與下屬、夫與妻,親與朋、強者與弱者的和諧致, 最終達到萬事順達的理想境界。

[原文)

泰:小往大來,吉亨。

[注釋]

①泰:卦名。本義是指通、寬、安。

[譯文]

泰卦: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祥亨通。

[評析]

事情的發展總是要遵循規律、順應天道的。只要順應天道,即使暫時受挫,也能從中獲得有益的教訓,引導我們繼續探索,最終取得成功。

[原文]

《彖》日:「泰: 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注釋]

①內君子而外小人:喻指有德君子執政於朝,無德小人摒退於野。②長:生長。

[譯文]

《象辭》說:「泰卦: 由小而大,由微而盛,吉祥亨通。」這就表示天地交感,萬物亨通;君臣交感,志趣和同。內卦為陽,外卦為陰,預示陽氣允分而陰氣散失。乾卦有剛健之德,坤卦有柔順之性。所以,應內秉剛健之德而外抱柔順之姿。乾卦喻君子,坤卦喻小人,內乾外坤,這種卦象顯現君子得勢其道盛長,小人失勢其道衰退。

[評析]

君子德行高尚,遵循天道辦事,因而能夠長足發展。小人之所以逐步消亡,是因為他們的奸詐之心有違天道,因而總是受到阻礙。

[原文)

《象)日: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注釋]

①後:君王,帝王。財:通「裁」。

[譯文]

《象傳》說:天地交感,是泰卦之象。君子觀此卦象,依據天地運轉的規律,輔助天地的造化,從而安置天下萬民。

[評析]

只有按照規律辦事,才能順應天道,造福萬民。

[原文]

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徵,吉。《象》日:「拔茅」,「徵,吉」,志在外也。

(注釋]

①茹:茅根。②匯(hui) :品種。

[譯文]

初九:連根拔起茅草,根卻相連。徵伐仇人,吉祥。《象傳》說:「拔起茅草」,「徵伐仇人, 吉祥」,指的是志在徵伐敵國。

[評析]

連根拔起的草,根卻連在一-起, 說明人心團結,眾志成城。在這種情況下去討伐敵人,- -定會取得勝利。總之,要達成共識,凝聚人心,實現遠大的志向。

[原文)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退遺」。朋亡,得尚於中行。《象》 日:「包荒」,「得尚 於中行」,以光大也。

I注釋]

①包:通「匏」,葫蘆。荒:空。②馮(ping):通「憑」,依靠。③不遐:不至於。遺:墜,沉。④朋亡:錢幣丟失。

[譯文]

九二:憑藉挖室的葫蘆去渡河,不會沉下去。錢幣丟失了,正在中途就得到他人的援助。《象傳》 說:「挖空葫蘆」 ,「 正在中途就得到別人的援助」,這是由於他光明正大啊。

I評析]

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轉化的。這就像憑藉葫蘆也可以過河,沒有錢的時候也可以得到他人的援助。究其原因,因為自己光明正大,才能得到他人的幫助。

[原文]

九三:無平不破",無往不復。艱貞」,無咎。勿恤其孚」,於食有福。《象》日:「無往不復」 ,天地際也。

[注釋]

①平:高山。院:鈄坡。②艱貞:「貞艱」 的倒裝。③恤:擔心。字:通「俘」。

[譯文]

九二:沒有平地,哪有陡坡。沒有去,哪有來。卜同艱難之事,必能渡過難關。不必擔心被人擄走,並且在飲食方面高有口福。(象傳)說: 「沒有去,哪有來」,這是天地之間的客規規律。

[評析]

「平地」與「能坡」,「來」與「去」,說明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是相對發展的。在順境中,應謙虛謹慎地努力,順境之後,道路更加順暢:在巡境中,應堅持不懈地抗爭,逆境之後,前途一片光明。

(原文]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象》 日:「翩翩,不富」,皆失實也。 「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注釋]

①翩翩:通「諞諞」,巧言欺人。②富:通「福」。③戒:警惕。④願:老實。

[譯文]

六四:說話信口開河,將給鄰人帶來災難。不加警戒,就會遇難被俘。《象傳》說:「說話信口開河, 將給鄰人帶來災難」, 是因為他們都沒有去做實事。「不加警戒, 就會遇難被俘」,這是過於老實的緣故。

[評析]

由於自己的疏忽而給他人帶來禍患,說明自己並未考慮他人的利益。這樣一來,在他人受到傷害之後,自己也會受到傷害。因此,必須誠信待人,「以待客之心對己、以對己之心待客」,方能躲避災難,獲取平安。

[原文)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象》 日:「以祉元吉」 ,中以行願也」。[注釋]

①帝乙:股帝,名乙,紂之父。歸妹:嫁女。②祉:福。③中以行願:堅守正道,以達成自己的願望。

[譯文)

六五:殷帝乙把女兒嫁給周文王,獲得幸福,大吉大利。《象傳》 說:「獲得幸福,大吉大利」,是由於六五之爻居上卦中位,就像人行事得中正之道,所行必遂。

[評析]

順人行事要整守中正之道,給百姓帶來安事,自己也會由此獲得學福,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

[原文]

上六:城復於圓」。勿用師",自色告命。貞齊。(像》日: 「城復於隍」,其命亂也。

[注釋1

①復:通「覆」,崩塌。隍:沒有水的護城壕。②用師:派出軍隊。

[譯文I

上六:城牆崩塌在乾涸的城壕裡,這時卻從城邑中傳來停止進攻的命令。卜問得不祥之兆。《象傳》 說:「城牆 崩塌在乾涸的城壕裡」,說明發布的命令亂套了。

[評析]

在條件極其有利的情況下,本應順勢贏取成功,卻因聽到錯誤的命令而錯失成功的良機。事實證明,違背實際情況所作的錯誤決定,不僅於事無補,更會招來禍惠。

相關焦點

  • 華子龍:《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精闢——九維易
    3 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 乾宮 天地否天地不交因阻塞反常世道亂必生小人得勢欺君子陽去陰來事不成4 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 乾宮 天山遯信誠和悅可通亨須防暗搶加強奪謹慎能求小利生42 易經六十四卦卦辭詩 兌宮 澤水困困擾迫人須隱忍空言無信反蹉跎求人之問當得遇
  • 整理易經六十四卦方圓圖的方圖規律
    八卦是一個詮釋天地萬物的利器,神秘的八卦符號能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天與地都存在各自的八卦特徵,八卦同時包含了時間與空間兩個概念,將時間和空間一一重迭,八卦相交就成為了六十四卦,這足以表達世間的森羅萬象。方圖主地,下面對方圖的規律做個總結。
  • 《易經》:六十四卦中的奧秘
    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下面我們看一下八卦的卦象:兩爻形成八卦,八卦又演出六十四卦,彼此相互依存,又生生相剋,構成了一個無限循環的封閉系統。況且,每一個卦象的含義又不確定,必須結合地點、時間、所要佔卜的事情等各種因素揣摸卦象所蘊含的義理,推測其中的吉兇。
  • 詳解八卦卦象-易經為什麼是六十四卦
    上一次講了學習易經的第一把鑰匙是:起卦佔卜。因為這是一種直接可以應用於實踐的方法。起卦的方法,介紹了比較簡單的數字除餘法。根據數字,可以起出「單卦」、「重卦」。應用「單卦法」,可以學習熟悉「八卦」;應用「重卦法」,可以學習熟悉「六十四卦」。周易的精髓並不在於卦爻辭。精髓在於它這套符號系統。卦爻辭是一個範例,那個時代應用周易,收集起來的記錄。好,今天接上次的。
  • 易經六十四卦圓圖探秘
    譚天問解讀易經六十四卦探秘。朱熹說:圓者動而為天。對此易界是廣泛認同的。這是一個天體運行的規律圖,或者說是個古代的曆法圖,它精確地說明了年、月、日和四季的運行規律。此卦序就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則從乾始逆時針排列一周而成圓形。
  • 最新整理易經六十四卦的卦名及其意義
    學習易經六十四卦時,總有一些問題困擾著。今天從64卦的讀音,字典解釋開始來了解64卦。把字典所查得的卦中字的意思與卦的大意結合起來分析易經64卦。易經64卦1、乾qián卦,乾代表天,舊時稱男性為乾造,乾宅。揭示創造宇宙的力量及變化規律。2、坤kūn卦,坤代表地,稱女性的為坤造。
  • 易經六十四卦歷代事典佐證
    《周易自測牌》中六十四卦歷代事典及圖解周易六十四卦。第一卦困龍得水五代時柴榮,家道中衰,曾佔得此卦——《周易自測牌》第一卦事典中有講到。執著於自己願望已久的龍,橫空出世,在天地間自由馳騁,這是追求成功者的暗喻。
  • 古老的易經文化與科學的結合,易經六十四卦的驚人數學結構
    中國易經文化和西洋佔星學是人類圖的外環,而印度婆羅門教的脈輪系統和卡巴拉《光輝之書》的生命之樹,則構成了人體圖的主要部分,位於圖內的中心。易經──人類圖曼陀羅的外環不過,讓易經在這個綜合體系中顯得非常特別,並不是它的哲學或倫理道德內容,而是六十四卦的驚人數學結構。具體來說,外環看到的六十四個數字區段,代表著《易經》的六十四卦。每一個畫在輪軸外圍的卦象,都是由六條斷開(陰)或完整(陽)線段的特定組合所構成。
  • 水山蹇卦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39):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4)水天需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5)天水訟_易經六十四卦(6):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地水師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7)水地比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8):眾星拱月之象風天小畜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9):積蓄力量,伺機而動天澤履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10):剛健守中,前途光明地天泰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11):天地交,萬物通也天地否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12):否定不一定是壞事天火同人卦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13):重視大同,不計小異大有卦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14):與同志交往,必能產生財富
  • 易經六十四卦記憶口訣:含卦名、卦義、卦象,簡單易懂,建議收藏
    易經六十四卦,是西伯侯姬昌(周文王)被紂王囚禁關押的七年間,在獄中潛心研究伏羲八卦(先天八卦),在八卦的基礎上推演所創的。所以又稱為周易六十四卦。56.旅卦:lǚ——57.巽卦:xùn——58.兌卦:duì——59.渙卦:huàn——60.節卦:jié61.中孚卦:zhōng fú——62.小過卦:xiǎo guò——63.既濟卦:jì jì——64.未濟卦:wèi jì易經六十四卦記憶口訣
  • 易經智慧:為什麼說謙卦是六十四個卦中最好的一卦
    提起「謙謙君子」,很多人都不陌生,其實這句話是來自易經中的第十五卦「謙卦」,是初六爻的爻辭,原文是: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謙卦的客卦部分是坤卦,是地。主卦是艮,是山,山隱藏在地底下,說明山很謙虛,把自己的鋒芒都隱藏起來。
  • 易經解卦心法入門
    另一方面,卦名與《易經》原文(含卦爻辭)內容也息息相關,了解卦名意義後,甚至可幫助你理解《易經》原文的意義,而這也正是我們將來解卦時較為困難的一部份。 拆卦法 易經六十四卦每個「卦」都有六畫,上面三畫是上卦,又稱外卦,下面三畫是下卦,又稱內卦。
  •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易經》是漢族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學,政治家、軍事家、商家的必修之術。是由周文王、伏羲、孔子等人集體所作。《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漢族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
  • 《易經》六十四卦的原理和命名法則,讀懂卦象與經文的重要基礎
    導讀:這一節的內容很重要,它揭示了《易經》卦象的意義和命名法則,是我們讀懂《易經》一書的重要基礎。六十四幅卦象,代表意義不同,名稱不同,經文各異,但卻存在著規律性的內容。比如,卦象的意義如何定義,卦象的名字是如何命名的,卦辭、爻辭如何解釋卦象、爻象,如何論斷吉兇休咎,都包含著統一性的法則,掌握了這些規律,讀懂《易經》並不難。上一節講了八卦的來歷及其意義,現在我們就可以來探索《易經》六十四卦的奧秘了。
  • 三生萬物:六十四卦如何演繹世界
    並據此製作出「六十四卦方圓圖」。《易經》上的太極就是一,是一變二,二變四,四變八,八變六十四,六十四變三百八十四。生生不息,變動不居,從天文曆法角度,就是一年變為上半年和下半年,兩個半年變為春夏秋冬四季,四季變立春、春風、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節,八節為八卦變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每卦六氣變為三百八十四天,恰好是農曆閏年的一年天數。
  • 易經六十四卦
    地天泰卦像:上坤下乾泰卦,大地之氣相交,小往大來。安泰亨通,通泰,安穩,持盈,宏大,事吉。「無往不所,艱難守正,降尊從賢。」坤為體則洩氣失脫,迎奉權貴,乾為體且有發財升宮之喜。得婦人之助,眾人之擁戴。有胃寒之疾。天地否卦像:上乾下坤否卦,天清在上,地濁在下,天地之氣不相交。閉塞不通,阻隔,事不順暢。「大人否亨,內小人而外君子。」
  • 水澤節_易經六十四卦詳解(60)
    這麼一個大展鴻圖的優良形勢,居然毫無膽量地畏縮不前,所謂不當節者節之,兇。諸葛亮三顧之後必出,因為當出不出,四顧必死,張飛的極限是三。六三,是個SB爻,陰居陽位,又乘剛,面前又是坎卦當道,理應慎之又慎,節之又節,而她卻昂首闊步。好在處在節制的大環境裡,錯誤後的反省蔚然成風,所以還犯不了大錯。
  • 易經六十四卦詳解013:同人卦,天下大同
    其實老薛每次看到同人卦的時候,想到的不是美好,而是有點揪心。就如我們文化中一直強調「人之初、性本善」一樣,總是認為人的本性就是善良的,但是西方的啟蒙文化缺失「人之初、性本惡」,在這兩種文化體系中長大的人,看待世界的眼光是不一樣的,為此我們吃了多少虧,上了多少當?
  • 易經:六十四卦之第十八「蠱」卦
    蠱第十八[題解]蠱卦為異卦相疊(巽下艮上)。本卦上卦為艮,艮為山;下卦為巽,巽為風。高山沉靜,喻指賢人穩居其位;風行山下,喻指百姓蒙受教化。於是,賢愚得位,風吹草偃,國事可為,功業可就。所以,卦名曰蠱。
  • 破解《易經》第38卦之睽卦:怎樣開啟一個脫胎換骨的人生?
    《周易》又稱《易經》,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佔卜之用。《周易》是中國本源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哲學巨著,歷經七千多年的歷史至今經久不衰,奠定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取向,開創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和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