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9年2月14日早上8點前後,天津市河西區紫金山路紫金花園發生一起墜樓事件。一名身穿緊身毛衣、牛仔褲、旅遊鞋的年輕女子從高層墜落,二十分鐘後救護車趕到,人已死亡。現場圍觀者後來得知,這女子正是自1986年便已名動天津的著名歌星謝津。
關於謝津的死因,當時《北京青年報》等媒體做過報導,也來謝津家中採訪過,但只記錄了其墜樓悲劇發生前後的過程,並未探求死因真相。這也很正常,因為謝津的父母悲傷過度,更何況,連他們自己恐怕也不清楚,女兒為什麼會跳樓。
在這之後的十幾年裡,網上和坊間有各種流言,大致歸納如下:其一,謝津家住23層,擦玻璃時不小心摔下去墜樓身亡;其二,吸毒導致幻覺;其三,失戀,所以選擇在情人節這一天自殺;其四,多年來母親顏永立一直充當謝津的經紀人,對她管教很嚴,甚至連出門上街都要經過母親許可,去哪裡演出更是完全由其母親安排,致使謝津心裡壓力過大,走上絕路;其五,謝津從15歲步入歌壇,雖然星路順遂,但一直未能大紅大紫,眼看當初和她一起出道的許多人都紅了,自己卻在被公司封殺後,從一線歌手滑落到無人問津,內心無法釋懷,悲觀厭世,跳樓自盡。
這些傳聞,有一些可信度,也有很多不合邏輯的地方,在此無須一一駁斥,網上百度謝津,還有更邪乎的說法,本人也認為,不可信。為什麼呢?因為事實是最好的擊敗謠言的武器。通過對謝津的成長軌跡、人生經歷、性格變化等多個層面的分析,基本上可以確定,謝津是因罹患抑鬱症導致自殺的。
抑鬱症的主要症狀包括:情緒低落、悲觀絕望、閉門獨居、疏遠親友、迴避社交,等等。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醫學教授顏文偉認為:抑鬱症患者如不予治療,約三分之一會自然恢復正常,大概需時半年到一年;另三分之一會反反覆覆,拖成慢性;再三分之一最終會選擇自殺。而中國人對抑鬱症認知度的提升,大約也只是近十年內的事情。在1999年,十七年之前,中國人對抑鬱症普遍缺乏了解,認為抑鬱症的各種症狀反應「都不是事兒」,更不理解抑鬱症患者為什麼要自殺,所以沒有人相信謝津會因抑鬱症自殺,也就讓一些傳言有了可乘之機。
其實,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除了探究謝津死因真相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望通過對網上及各種資料中有關謝津的信息的合理篩選,還原她短短二十八年的人生故事。因為我發現,在天津這個城市,人們還常常會懷念起這位本來有希望成為歌壇大姐大的歌手,但大家所能提及的內容並不多,也過於支離破碎。所以,綜合各種版本的報導與傳聞,本文整理出了可信度最高的部分,呈現出來,以紀念天津這位最具傳奇性的歌手。她如流星般划過的人生,讓人覺得彌足珍貴,也唏噓不已。
【2】
謝津1971年5月11日生於天津,母親顏永立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是專業音樂工作者。1977年謝津考上了實驗小學。這是天津市教育局唯一的直屬小學,位於柳州路28號。小學時她便顯露出文藝天賦,學過小提琴、大提琴,在市少年宮跳過兩年舞蹈。因為愛運動能跑能跳,所以也是體育老師的寵兒。
在和平區九十中學讀中學時,謝津長到1米70的個頭。1986年10月,謝津15歲,報名參加了天津市專業、業餘歌手「希望杯」大獎賽。因為在這之前的4月27日,天津歌手許麗麗剛剛獲得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通俗歌手業餘組第一名,所以當時天津市掀起了唱歌比賽的狂潮。這次大獎賽由市文化局、《今晚報》社、天津電視臺聯合舉辦,全市7000多名16歲以上30歲以下的專業、業餘歌手參賽,賽制完全模仿央視青年歌手大獎賽,分民族、通俗、美聲三種唱法。天津市能唱得不錯的,全來了。
很顯然,謝津是參賽歌手中,年齡最小的一個。12月底的決賽由天津電視臺轉播,謝津一頭男孩兒一樣利落的短髮,上身穿黑色西裝,裡面是明黃色大花尖領襯衣,下身是牛仔褲,唱了一首媽媽顏永立作詞作曲的《津城,我心中的明星》,這首歌獲得創作大獎,又唱了一首日本電影《人證》的主題歌《草帽歌》,震撼全場,也引得天津電視觀眾把七萬多張選票都投給了這個颱風瀟灑奔放、嗓門洪亮激越的小姑娘——謝津奪得通俗唱法第二名,隨後加盟天津星光電視藝術團。
接下來的兩年,媽媽顏永立帶著謝津,利用寒暑假走穴演出,唱遍了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杭州、成都、重慶、濟南、深圳等大城市。也是在這兩年裡,她錄製了《搖滾跳》《搖蕩的歌》《勁歌女俠》等七盤演唱專輯和十幾盤合輯,總發行量超百萬盤。她的音域寬廣,中音區音色厚實有磁性,高音區高亢略沙啞,有很強的穿透力,在舞臺上,她喜歡唱《上緊發條》《陽光桑巴》《我不是壞小孩》《熱浪》等勁歌,把霹靂舞、柔姿舞的舞步融入音樂邊唱邊跳,颱風熱辣狂野,舞姿性感迷人,青春活力無限。
【3】
當時,天津藝術研究所的白歡龍老師專程去家中採訪過謝津,文章發表在1989年第一期《通俗歌曲》雜誌上,其中留下這段珍貴對話,記錄了謝津的很多成長細節:
白歡龍:你從小就立志唱歌嗎?
謝津:不,我從小什麼都喜歡。喜歡體育,從小學到中學,運動會上總是主力,跑、跳等項目都得過第一名。我喜歡數學,每當為一道題找到第二種解法,就特別高興。我喜歡英語,還喜歡寫詩。唱歌麼——記得上小學時,老師說我嗓門大,連合唱隊也不讓我參加,我哭了一抱兒,後來想,我非唱出個樣兒來不可。
白歡龍:你是怎樣練唱歌的?
謝津:我和別人一樣,也是從模仿開始,不過,凡是有特點的中外歌星我都學。有的人發音好,有的人吐字好,有的人換氣好,我就吸取每個人的長處,特別是學習他們處理各種風格歌曲的絕處,這樣,我就能練習演唱各種風格,又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白歡龍:你是怎樣練表演的?
謝津:全靠自己在穿衣鏡前琢磨。從電視、電影裡學習中外舞蹈技巧,並用到舞臺去檢驗效果。
白歡龍:你喜歡唱什麼風格的歌?
謝津:不管什麼風格我都愛唱,慢歌可以練氣息,搖滾節奏的勁歌可以連唱帶跳,我更愛唱。我愛唱英文歌曲,那種吐字特別有美感,有時中文翻譯得不好,一點味兒都沒有了。我喜歡難度大的歌,可以使我不斷提高。
白歡龍老師還記錄了謝津寫的一首詩:「張著一雙顫抖的小手 / 捧著一縷羞怯的溫柔 / 睜著朦朧困惑的雙眼 /盼著夢兒成真的時候。」
【4】
80年代末,謝津被是歌壇前輩公認的最有希望的實力派歌手,她的很多歌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1990年,在「'90亞運」大型晚會上,她唱了三寶作曲的《亞運之光》;與費玉清、鄧妙華、名洋、侯牧人合唱《亞洲的太陽》,她是聲音最高亢勁爆的一個;1993年電視劇《女人天生愛做夢》中,謝津唱了李海鷹作曲的片尾曲《女人天生愛做夢》,主題曲則是葉倩文的《我的愛對你說》,這兩首歌在當年都傳唱一時;1993年,謝津在慶祝央視成立35周年大型文藝晚會上唱了閻肅作詞的《說唱臉譜》,這首歌成為她的代表作。
謝津還有一系列非常優秀的翻唱歌曲,經她翻唱的歌,給人留下比原唱更深的印象。1989年她和王迪合作翻唱漢城奧運會主題歌《手拉手》;她翻唱過張雨生、姚可傑等人合唱的《烈火青春》,金屬高音穿透力不次於原唱;90年代初某期央視「旋轉舞臺」節目,她用搖滾形式翻唱了《鄉戀》,那期節目還採訪了李谷一。做個假設,如果謝津活到今天,上《我是歌手》再唱這三首歌,仍會有轟動效應。
1992年,謝津遇到一次難得的機會。谷建芬策劃「中國風」大型演唱會到香港演出,推出十位大陸當紅歌星,謝津與毛阿敏、那英、解曉東、蔡國慶、毛寧、楊鈺瑩、騰格爾、孫楠、侯牧人並列。在香港,謝津的表演吸引了香港藝能動音公司,隨後藝能籤下她的經紀人合約,又把她的唱片合約籤給了實力雄厚的華納唱片公司。1993年,公司請著名音樂人杜自持任監製,邀請何啟弘、姚謙、何厚華、劉虞瑞、黃卓穎、丁曉雯等音樂人創作歌曲,為謝津製作了首張專輯《謝津》。需要說明的是,在這之前謝津出過幾盤磁帶專輯,但都是翻唱,而這張專輯則是公司為她量身打造的,無論作品質量還是包裝手法,以前的專輯與這張都不能同日而語。
【5】
然而這次籤約,也徹底改變了謝津的命運軌跡。在上世紀90年代,大陸香港之間經濟和文化差距都比較大,一個中國大陸歌手與香港的唱片公司,兩者之間是很難正常溝通的。雙方的價值觀、世界觀、文化背景、對音樂的認識、對市場的了解,都很難達成共識。這絕不是「如何把一首歌唱好」那麼簡單的事。唱片公司的造星機制,成熟的唱片工業運作方式,經紀人制度,宣傳通告,這一切對一個中國大陸的年輕女孩來說,基本上屬於另外一個世界。
1994年,藝能動音(或者華納)公司的某人(不知道是誰)帶著謝津到南京一所大學參加活動,其實那只是一場類似於大學生晚會的活動,謝津是唯一的專業歌手,嘉賓。如今看來,唱片公司同意謝津參加這樣的演出,目的在於推廣唱片,也無可厚非。那晚謝津上臺唱歌的時候,發現音響效果特別不好,勉強唱完後,下臺就急了,認為有人故意搞鬼,衝動之下打了公司隨行人員一記耳光。謝津為什麼會發怒?因為在當時大陸歌壇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些演出或者比賽,歌手本人或歌手方面的工作人員要提前跟調音師打招呼甚至塞紅包,否則的話,調音師會故意下絆兒,把音響弄得一塌糊塗。也許謝津正是因為誤會公司的人沒提前給她安排好才會導致失誤,繼而認為是公司的人故意刁難自己,所以大發脾氣。這便是那個時代香港與大陸兩地處事方法的差異所在。
那一年是1994年,謝津22歲,只是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那次演出是大學校園裡的一場普通活動,就算沒唱好,又能怎樣?這記耳光打得確實幼稚,但最終也讓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得罪了該隨行人員後,謝津被華納唱片公司封殺,很快又被解約。所以,謝津在華納只出版了一張專輯。
那個年代的歌壇,歌手想籤約唱片公司並不容易。早期中國大陸基本上沒有唱片公司,有的都是出版唱片和磁帶的音像出版社。大約在1993年以後,包括正大國際、大地唱片、紅星生產社、京文唱片等唱片公司相繼出現,但這些公司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喜歡挖掘新人,很少與當時已經走紅的歌手籤約,因為當紅歌手籤約條件比較高,也更希望能和港臺唱片公司籤約,比如那段時期毛阿敏籤約了香港華星,那英籤約了臺灣福茂,孫楠加盟了香港藝能動音。
在這種情況下,無法籤約的大陸歌手如何才能出唱片?答案就是:靠自己獨立奮鬥。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謝東投資十幾萬完全以個人操作的形式製作、出版了第一張個人專輯《笑臉·一路等候》。當時很多人都在自費製作唱片,沙寶亮的專輯做了五六年也無人問津,直到2003年才以一曲《暗香》成名。像謝津這樣有幸籤約香港唱片公司的,一是她實力強,但也確實屬於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個機會被她一巴掌打飛了。
【6】
有一種傳言是,謝津自從被唱片公司封殺後,就逐漸消沉,淡出歌壇,最終自殺。其實雖然整體走勢如此,但其間還是經歷了一些起伏。
在謝津所謂被封殺之後的1995年央視春晚,她與陶金合唱了一首說唱舞曲風格的《你想看什麼》,這是當年春晚的開場曲。陶金曾因主演田壯壯的電影《搖滾青年》而成為紅極一時的舞星,多次登上央視春晚舞臺,遺憾的是在1997年病逝。唱這首《你想看什麼》的兩位大明星,都很不幸死於華年,可悲可嘆,也是一種宿命。
1995年2月10日,謝津在天津參加了一次演出,同臺的還有相聲演員汪洋。1997年5月24日,她參加了「97中國風」演出,在清華大學與百名歌星合唱了慶祝香港回歸的《1997永恆的愛》。這首號稱「百名歌星演唱,千名學生聚會,萬名群眾籤名」的大合唱,唱第一句的是那英,第二句就是謝津,表現非常搶眼。
1994年,那一年被稱為「新音樂的春天」,中國搖滾樂在那一年開始生根發芽。其實,謝津是一個天生的搖滾主唱。平心而論,無論蔚華還是羅琦,在外形、颱風,更重要的是嗓音條件諸多方面,都比不上謝津的天賦異稟。但可能謝津的媽媽是正規音樂學院畢業,又對謝津管教甚嚴,雖然從謝津唱過的歌中可以看出她對搖滾樂的偏愛,但可惜的是,她還是沒能走上搖滾之路。
整體來看,1994—1999這段時間,謝津確實較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基本上處於一種沉寂狀態,演出寥寥無幾。失去了唱片公司的庇佑,謝津已從「腕」的行列被擠了出去。這個打擊確實太大了。眼看著與自己同時出道,甚至出道更晚的歌手一個個大紅大紫,少年成名的謝津產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原來她活潑開朗,愛說愛笑,熱情奔放,但後來慢慢變得沉默寡言,把自己封閉起來。按今天的理解,謝津得了抑鬱症。只不過,那時候很多人都還不知道,人還會得這樣一種怪病,而且這種怪病竟然還是導致自殺的主要原因。
其實,性格缺陷也是謝津星途不順的重要原因,《明星大角逐》(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戈洪著)一書這樣描述:在一場演唱會結束後,戈洪去後臺採訪謝津,本來兩人聊得有說有笑,但當戈洪提到電視歌手大獎賽,謝津的臉色「陡然一沉,頭也不回,轉身便走」,她的隨行朋友趕緊向戈洪解釋,說謝津就是這麼個脾氣,不是衝您,繼而又說道:「……電視臺的有些人真不像話,上次電視歌手大獎賽,謝津完全可以拿到好名次,可就是有人假公濟私,搞小動作,結果連複賽都沒進入……」如果謝津這一次的舉動屬實,也不難看出,她的為人處世太過自我,她隨手打了經紀人一記耳光,很可能並非空穴來風。
謝津沒能大紅大紫,外界的客觀原因確實存在,但也有一個最重要的主觀原因——謝津唱了這麼多歌,可惜的是,難有一首真正立得住、堪稱經典的代表作。什麼叫代表作?就是傳唱度極高,又能讓人一下子想到歌手是誰的歌。比如她同時代的的大陸歌手,毛阿敏的《思念》《好人一生平安》,劉歡的《少年壯志不言愁》《心中的太陽》,以及後來李春波的《小芳》、艾敬的《我的1997》、孫悅的《祝你平安》、毛寧的《濤聲依舊》、韓磊的《走四方》,等等,謝津真的缺少這樣一首歌。無論是《說唱臉譜》還是《女人天生愛做夢》,都難以真正支撐住一個人的成名與走紅,說白了,誰唱區別都不太大。代表作的問題,不僅僅體現在歌手身上,這是文藝的規律,作家、導演、演員的成名與走紅,也都符合這個規律。好歌從何而來呢?各種可能都存在,有的是偶得,有的確實費盡心思,比如孫悅能唱《祝你平安》,就是花了哥哥結婚的錢,買下了這首歌的版權。
如果謝津本人或者她母親提早意識到這一點,努力去尋找一首好歌,而不是鑽牛角尖地認為命運對自己不公平,那麼謝津可能也不會深陷抑鬱泥潭不能自拔。一聲嘆息。
【7】
1999年,20世紀最後一年。經歷過那段時期的人大約都會記得,當時社會上流行「世界末日」的傳言,說地球將於某月某日毀滅,1999年被稱為世紀末,世界末日也即將來臨……這樣的傳言,有不少思維正常人也會相信,惶惶不可終日。那麼謝津,她會信嗎?1999這幾個數字,對謝津有沒有一種莫名的壓力?不知道。
有一個小細節。據天津某大商場一名售貨員描述,她曾在90年代目睹謝津到商場買衣服,在穿衣鏡前試穿,一邊試一邊笑,笑容和舉止都有些怪異。她當時的反應就是:謝津是不是不太正常了?
1999年2月9日,謝津參加天津電視臺「衛視娛樂城」節目,唱了自己籤約華納後唯一一張專輯《謝津》中的歌曲《過客》。歌名本身便極具宿命感。
1999年2月13日下午5點,媽媽顏永立帶著謝津去商場買過年穿的衣服,晚上12點多母女二人去髮廊做頭髮,半夜1點吃完夜宵回家。謝津媽媽回憶,那一晚謝津一直很高興。第二天(2月14日)早上8點,父親去她房間問她吃不吃早點,她說不吃,還和爸爸比了比個頭兒,說:「爸,我比你高出那麼多了。」然後說:「爸,你幫我拿掃帚把陽臺掃掃吧,我想在這兒玩會兒。」隨即她到廳裡去吃媽媽買的年貨。爸爸拿掃帚回來,發現謝津沒在房間,沒在廳裡,去衛生間看也沒在,再看她房間的窗戶是開著的,連忙下意識地跑到窗前往下看,發現謝津已墜落到樓下。謝津父母拼命跑下樓,抱起女兒,當時她還有呼吸心跳,二十分鐘後救護車趕來,謝津已停止呼吸。
(左一謝津)
兩天後,1999年2月16日,農曆正月初一晚上,天津電視臺春晚,播出了謝津提前錄製好的《黃河鼓謠》。此時她已離世。順便說一下這首歌,謝津唱《黃河鼓謠》的時候,《信天遊》《黃土高坡》等「西北風」歌曲早已是昨日黃花,而《黃河鼓謠》幾乎成了謝津最後的代表作,也可以看出,謝津在選歌方面的迷惑。
謝津在娛樂圈有兩個好友,崔健和韋唯。謝津去世後,崔健感到非常惋惜,他為謝津組織了一次紀念活動。據說,崔健的《迷失的季節》這首歌就是為紀念謝津寫的(一說筠子)。韋唯說:「我們演員中很多人都經歷過與謝津類似的遭遇,但是我們走過來了,遺憾在於謝津沒能挺過來。」她也寫了一首歌詞《送花》,獻給還未盛開就凋謝的花兒謝津。(文:何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