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受益的才能是孩子

2020-09-17 跟我學語文

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地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


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如果真的希望孩子變得越來越好,就不可能一味放手,任由孩子釋放天性,而要做到以下幾點,一起來看看吧。


教會孩子懂得並理解規則

培養他們的敬畏之心


讓孩子理解規則,是教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會他們保護自己的重要一步。


就像告訴孩子,馬路上是不可以隨意跑動玩耍的。為了保護我們自己,走在馬路上的時候,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人和車才可以在馬路上和平相處。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過是希望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如果說健康快樂成長是硬幣的一面,那麼理解並遵守規則就是另一面。


只有教會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才能保證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


孩子最開始是沒有敬畏之心的,就像他們只知道火可以做飯,可以取暖,卻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失控的火威力很大傷害也很大。


他們只喜歡可愛的小動物,對於他們不喜歡的小動物,可以隨意踢打,甚至殺死它們,如果不教會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釋放天性的放養教育,只會成為讓孩子變成惡魔的訓導方式。


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教他們意識到分寸感和界限感


每個孩子都愛玩,天生排斥好習慣,可是一旦好習慣養成,對於孩子來說,將是畢生可用的財富。


學會長久的堅持和認定目標做事情,對孩子來說無比重要。


《刻意練習》這本書裡講過:


心理學家班傑明·布魯姆曾管理一個研究項目,該項目研究不同領域和行業中許多傑出人物的童年。


結果發現,這些傑出人物在孩提時代,其父母曾想盡各種辦法防止他們半途而廢。

所以說,不要讓放養教育,成為父母偷懶的藉口。


教會孩子們分寸感和界限感更是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間都會有各自的安全領域存在,一旦沒有分寸隨意跨越邊界,便會引來無數麻煩,還如何讓孩子快樂生活呢?


所以希望孩子快樂,請先讓孩子改掉自身的不足之處,建立自己的好習慣,意識到分寸和界限的存在。


只有這樣,在未來時候,他們才會有能力去快樂生活。


父母的言傳身教

是教育孩子的最有力方法


如果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複印件上出了問題,我們要去改的應該是原件。


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應該先從自身思考,而不是一味利用自己的權威不斷逼著孩子改正。


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而簡簡單單的言傳身教,卻是最有效也是最難實現的。


簡而言之,你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你就要做到什麼樣。


如果做不到「放思維養習慣」的收放自如,不如踏踏實實教育孩子,給他們有質量的陪伴,不要用名義上的陪伴去代替;不要再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必須做到「行動上的巨人」;


關於那些熊孩子,家長該管的時候,是必須要管的,如果不想讓他們繼續熊下去的話。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但也隱藏著惡魔的一面,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讓天使戰勝惡魔,讓孩子快樂平安幸福健康的長大。


盲目的放養教育,對於不願意保持自己的學習力,不願意精進自己的教育方式的父母來說,最輕鬆。


但想要養出一個三觀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對孩子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高質量的陪伴的。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相關焦點

  •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受益的才能是孩子!
    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所以說,不要讓放養教育,成為父母偷懶的藉口。教會孩子們分寸感和界限感更是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間都會有各自的安全領域存在,一旦沒有分寸隨意跨越邊界,便會引來無數麻煩,還如何讓孩子快樂生活呢?所以希望孩子快樂,請先讓孩子改掉自身的不足之處,建立自己的好習慣,意識到分寸和界限的存在。
  • 別誤解放養教育,真正的放養: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好習慣
    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國內的教育也開始流行起了釋放天性的熱潮,有部分人開始對孩子實行放養式教育。他們認為,要保留孩子身上的特點,不能以父母的意志壓制孩子。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
    想要培養一個三觀正並且心理健康的孩子,那父母就應該投入大量的時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放養式的教育,指的是讓孩子在一個輕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適當地去接觸自然和社會,提前接受社會的鍛鍊,是不同於應試教育的。
  • 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這才是真正的「放養教育」
    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放養式教育比較適合男孩,有助於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和男子漢氣概。/p>放養教育的幾點建議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你可以對孩子進行放養教育,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
  • ​真正的放養教育,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因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從出生起,孩子就已然跨入人生的賽道,放養會讓孩子駐足玩耍,甚至走偏;因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的放養會讓孩子隨波逐流,最後不知道會被卡在哪個角落;因為教育,是一項需要付出大量艱苦知識的挑戰!放養教育,明明就是自己懶,不願意花心思花時間高質量陪伴孩子,卻拿放養教育做擋箭牌。
  • 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
    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放養式教育比較適合男孩,有助於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和男子漢氣概。只有教會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才能保證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孩子最開始是沒有敬畏之心的,就像他們只知道火可以做飯,可以取暖,卻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失控的火威力很大傷害也很大。他們只喜歡可愛的小動物,對於他們不喜歡的小動物,可以隨意踢打,甚至殺死它們,如果不教會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釋放天性的放養教育,只會成為讓孩子變成惡魔的訓導方式。
  • 靈商引航: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這才是真正的「放養教育」
    只有教會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才能保證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孩子最開始是沒有敬畏之心的,就像他們只知道火可以做飯,可以取暖,卻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失控的火威力很大傷害也很大。他們只喜歡可愛的小動物,對於他們不喜歡的小動物,可以隨意踢打,甚至殺死它們,如果不教會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釋放天性的放養教育,只會成為讓孩子變成惡魔的訓導方式。
  • 對孩子的放養教育要搞懂,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
    不過很多年輕的父母發現很多中國的傳統教育方法都有些落後了,所以他們把眼光放在西方的教育上面,其中西方的放養教育特別受中國父母的青睞,因為放養教育講究的是釋放孩子的天性,才能讓孩子的潛力得到培養。1.放養並不等於放縱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放養教育的話,那麼放養就等於放縱,那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真的應該被父母放縱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如果放縱孩子的行為,只會讓孩子養成各種各樣的壞習慣,無法成為一個對生活有積極影響的人。所以真正的放養教育可不是一味的放縱孩子的行為,而是在某些方面也會加以合理的管束。
  • 魔力恐龍 | 放養教育:放的是思維,養的是習慣
    想要養出一個三觀正,心理健康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對孩子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高質量的陪伴的。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
  • 「放養」教育做到這些,孩子才能真正受益
    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他們只喜歡可愛的小動物,對於他們不喜歡的小動物,可以隨意踢打,甚至殺死它們,如果不教會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釋放天性的放養教育,只會成為讓孩子變成惡魔的訓導方式。
  • 讓放養也有邊界,孩子才能受益!
    這則討論的內容是:孩子究竟要不要放養,什麼才是對孩子有益處的放養,如何讓放養成為養育孩子的最佳方式。一位教育專家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放養不是不管不教,而是有邊界的放養,這樣的放養才能讓孩子受益。這位教育專家的觀點受到了網友們的紛紛點讚。今天,我們就在這裡談談放養的問題。
  • 「放養」教育做到這些,孩子才能真正受益!你都做對了嗎?
    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他們只喜歡可愛的小動物,對於他們不喜歡的小動物,可以隨意踢打,甚至殺死它們,如果不教會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釋放天性的放養教育,只會成為讓孩子變成惡魔的訓導方式。
  • 什麼才是真正的放養式教育?
    放養式教育比較適合男孩,有助於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和男子漢氣概。只有教會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才能保證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做不到「放思維養習慣」的收放自如,不如踏踏實實教育孩子,給他們有質量的陪伴,不要用名義上的陪伴去代替;不要再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對於孩子的教育,你必須做到「行動上的巨人」;
  • 「放養式」教育是對孩子放任不管?這3點「放養」建議父母要知道
    導語:不知從何時,越來越多的中國父母開始推崇「放養式」西方教育方式,認為「放養」教育就是「釋放孩子的天性」 對孩子不管不顧,其實,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真正的西方「放養」教育其實是一種「放的是孩子的思維,養的是孩子的習慣」高級教育理念。
  • 放養教育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真的嗎?
    放養式教育,是指讓孩子在一種寬鬆的環境中成長,讓孩子從小就適當地接觸自然、社會,較早的接受社會鍛鍊,有別於嚴厲的、教條式的應試教育。放養式教育比較適合男孩,有助於培養男孩的獨立精神和男子漢氣概。只有教會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才能保證他們能健康快樂成長。孩子最開始是沒有敬畏之心的,就像他們只知道火可以做飯,可以取暖,卻不知道玩火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失控的火威力很大傷害也很大。他們只喜歡可愛的小動物,對於他們不喜歡的小動物,可以隨意踢打,甚至殺死它們,如果不教會孩子敬畏生活敬畏生命,釋放天性的放養教育,只會成為讓孩子變成惡魔的訓導方式。
  • 當代家長自救指南:「放養式教育」≠甩手「放羊」
    伴隨著80、90大軍加入父母行列,在部分家庭中悄然興起了另一種教育理念「放養式教育」。但,在無數看似成功案例的背後,有些家長的「放養之路」走的卻並沒那麼順遂...放養式教育,美其名曰解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長。但更多時候,家長往往過分放縱,索性當一個不管不問的「甩手掌柜」。如果只做到了放飛孩子自由成長的羽翼,卻沒有培養好孩子早期的自我認知以及思維開發。如此放養,豈不成了「放羊」?
  • 放養≠放縱,正確「放養」才能解放孩子天性,培養真正的興趣
    否則長期下來會導致孩子因為沒有被教育過,而缺乏一定的自知,到時候家長想要教育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艱難,孩子也不會聽從父母的教育。2、成長難以預計長期的放養但缺乏必要的教育,那樣孩子不僅不會解放天性,還會沾染許多不良習慣。
  • 放養孩子到底是好的教育,還是家長偷懶的藉口?
    現在鋪天蓋地的強調要放養孩子,釋放孩子的天性。而作為新一代的父母,因為小時候的各種遭遇,我們也總想給孩子最好的,給他們足夠的尊重,讓孩子自由。 當放養教育出現後,很多家長都會趨之若鶩,在還不理解放養的真正意義,就盲目跟從要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快樂生活。
  • 「放養式教育」≠徹底「放羊」!
    不禁反思,放養式培養孩子是否錯了?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你可以對孩子進行放養教育,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變得越來越好,你真的不能一味鬆手,任由孩子釋放天性,而要做到以下幾點:讓孩子理解規則,是教孩子認識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教會他們保護自己的重要一步。
  • 「放養式教育」隱藏的騙局:別讓你的「不作為」,毀了孩子未來
    現在很多父母崇尚一種教育——釋放孩子的天性。他們把孩子捧上了天,讓孩子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把釋放孩子的「天性」當作必然、當作理所應當。然而,大多數孩子在這樣的教育下成了人人厭惡的「熊孩子」,調皮,沒教養,沒規矩成了他們身上的特有標籤。放養教育本身是沒錯的,但一定要有合適的度,有邊界有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