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顏料使用的高端技巧

2020-12-22 原衍藝術

傳統的中國畫顏料,它一般分成礦物顏料與植物顏料兩大類,從使用歷史上講,應先有礦物、後有植物,就象用墨先有松煙、後有油煙。遠古時的巖畫上留下的鮮豔色 澤,據化驗後,發現是用了礦物顏料(如硃砂),礦物顏料的顯著特點是不易褪色、色彩鮮豔,看過張大千晚年潑彩畫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積的石青、石綠、硃砂 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植物顏料主要是從樹木花卉中提煉出來的。

主要色彩有以下幾種

一、礦物顏料

1、硃砂

2、朱膘(硃砂中提煉、最上面的一層)

3、銀硃

4、石黃

5、雄黃(又稱雄精)

6、石青(分頭、二、三、四青)

7、石綠(分頭、二、三、四綠)

8、赭石(分深赭、淺赭)

9、蛤粉(貝殼磨製、雖非礦物但歸在此類)

10、鉛粉(易變黑,常用鈦白粉代替)

11、泥金

12、泥銀

二、植物顏料

1、花青

2、藤黃(有毒)

3、胭脂

4、洋紅(進口,胭脂蟲中提取,雖非植物但歸於此類)

三、化工顏料(不同於盒裝軟管的,也為塊狀)

1、曙紅

2、深紅

3、大紅

4、鉻黃

5、天藍

第一、二類為純天然製作,除洋紅外(它最初從墨西哥引進),是真正意義上的傳統國畫顏料。三類為現代的化工合成顏料,用起來尚可。

我們現在用得最多的當數上海馬利實業畫材有限公司生產的「馬利牌」中國畫顏料,使用方便、但易褪色。

一般來說一類為粉狀,用時須加明膠,二、三類直接在水中浸泡一會就可,使用比較方便

上色的薄厚

傳 統認為顏色應薄上,但是要表現出厚重的感覺,往往一遍遍用較薄的顏色反覆上色,最終形成一種多層疊加的厚重效果。薄上色法可以說最好是把握在用絹畫時,手 放於絹面之上撫摸畫面不覺有色的粗糙感,而還能清晰地感覺到絹絲的經緯。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古畫上,都有著細膩而厚重的色彩,顏色的質地很細。其實這裡還 要說明一點,重彩中的重,是厚重的意思,而不是厚厚的顏色。

所以不是畫的顏色越多,越是符合重彩的需要。今天隨著巖彩畫的興起,有些畫家追求色彩的厚畫法,向油畫一樣的做肌理,這又是另一種手法,但是這僅限於巖彩畫使用較多。在今天大部分繪畫中,還應該是厚薄結合比較好,在我的畫中就是盡力在嘗試厚塗與薄畫結合使用。

關於用白的問題

在國畫中,特別是工筆畫中,白色使用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它並不是為了增加厚重感。白色可以用於畫領口、袖口;衣服上的圖案;土裙(就是仕女最下面穿的裙子);以及和其它顏色混合出的膚色等等……

厚 重感在前面已經提到,它是多層疊加出的效果,而不是簡單的通過加白達到的,國畫中的白要小心使用,鋅鈦白(錫管裝的)中的膠性很大,一旦畫上就不好去掉, 所以要十分慎重。特別是蛤粉(粉末狀),這種顏色在使用中十分不穩定。在加膠時,只要蛤粉一溼立刻變得十分透明,但是在顏色完全乾透以後又顯得特別的白, 在染時要全憑經驗十分不易。因為白色是覆蓋性色彩,所以在使用時多使用勾填法,留出墨線貼著線的邊緣完成塗色,要做到色不壓線、色不離線。

在 畫一些工筆的白花時,有時需要用薄塗法淡淡的罩幾遍白色,然後在用曙紅或豆綠分染,就形成了白花潔白、明亮的效果。用化學合成的顏色會有許多雜渣,大家可 以先用少量水把色調開,過幾分後倒上面的顏色用,這樣顏料中的渣就沒有了。畫工筆時最好少調色,幾種色調在一起,顏色也會灰,儘量用原色。用花青色時最好 加點墨,可以去火氣。畫白色時,可以加入少量珍珠粉〔最好過期的,要不費用太高〕,這樣的白色很白,有光澤。

傳統國畫顏色介紹

石色(不透明色):石 色即是礦物質顏色,石色除了使用在繪畫中,還應用於壁畫、建築彩繪等地方。在我國古代,畫家們有一套十分系統而完整的使用石色的方法,但隨著明、清畫家對 工筆繪畫的認識逐漸淡薄,所以,傳統製造石色的方法幾近失傳。今天有許多學者到日本學來了當年日本人從我國學去的制顏色方法,才有現在較為豐富的品種供畫 家使用。

石色主要包括:硃砂、朱磦、石青、石綠、雄黃、雌黃、石黃、黑石脂、雲母粉、蛤粉、赭石、土黃、珊瑚粉和其他寶石類顏料粉以及新研製出的高溫結晶顏料等。

需要說明的是:石青與石綠一般分類較細:分成頭青、二青、三青、四青等頭青色最重,四青色最淺,石綠同理。

水色(透明色):水色主要是由一些天然植物為主材料,配以少量動物質材料、礦物質細粉顏料組成。石色與水色一般是相互結合著使用於國畫中,已達到濃淡相間、虛實相生的豐富效果。

水色主要包括:朱磦、胭脂、西洋紅、藤黃、赭石、花青、水彩色與丙烯色等。

需要說明的是:

1、朱磦是硃砂最細的形態,所以有些畫家在使用時以薄塗法來形成水色透明的顏色效果。

2、西洋紅:在國畫色中的名目較多,又叫做曙紅、牡丹紅等。

金屬顏料:畫家使用金屬顏料由來已久,最早是在唐朝。金屬顏料主要是金箔、金粉;銀箔銀粉。金箔一方面使用在背景上,另一方面主要是使用在局部貼金。

金箔有四個品種:

紫赤金(略帶紅色):主要貼寺廟中的佛像。

庫金(足金金箔):繪畫中常用,往往是98%的純金和2%的純銀合成。

大赤金(略帶黃色的金):又稱冷金,70%的純金,相當於18K金。

田赤金(呈淡黃色):相當於14K的金。

銀色相比之下不是太常用,故不細說。

1、畫黑的顏色有幾種辦法,一種是用淡墨一遍一遍的上,直到達到黑的效果為止。畫時注意,要是想達到黑色偏暖的話就用油煙墨;想要發冷的黑的話用松煙墨。另一種是厚塗法,用國畫色(上海馬利牌顏料)中的黑色,塗幾遍就能達到很黑的效果。在絹上尤其明顯。(這可是秘密噢)

2、 現在許多畫家抱怨赭石色不好用,與墨或花青調好後會形成沉澱,幾乎每一種赭石都會有或多或少的這樣的現象。其實不是顏色的問題,而是對顏料性能不了解,赭 石基本上其中的礦物質還是較多的,這和植物色的花青是無法調和的,兩者不容;同理,赭石與墨也就不可能調和了,這不是顏料的問題。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把顏 色分開使用就會自然調和,即先上赭石,再等幹了往上疊加其他的顏色,這樣就不會出現「出渣子」的現象了。

3、從我的經驗上看,水彩顏色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要注意要用性能較穩定的水彩顏色,比如日本的、英國的,如果怕在裝裱時「跑」可以在水彩色中稍加一些膠就可以了。另外還可以用丙烯顏色,性能也很好,但是要注意丙烯色中的膠性較大,如果顏色畫錯了,顏色幹後就無法洗掉了。

天雅礦物色、新巖、水幹的使用方法

礦物色、新巖、水幹的使用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兌上膠液即可作畫。

(一)膠的溶化:膠的溶化是「巖彩」畫中的第一步,也是主要的一步。它的濃和淡直接影響畫面著色的效果。濃了易開裂,淡了易剝落,只有恰到好處。你的畫也就成功了一半。

(1)明膠的溶化方法:將所需用量的明膠倒入小碗,先加入4倍涼水泡5分鐘後再加入五倍的70OC熱水,用筷子充分攪拌開膠粉。如果有疙瘩,說明未完全溶化膠粉,需繼續攪拌直至疙瘩全部溶化。

溶 化後的膠液保質期限:用完後放入冰箱夏天約3~5天,冬季約一至二星期。※另一種顆粒狀的「骨膠」比明膠的接著力要強,且不易凝固,但需熬製。※繪畫用的 日本鹿膠分三千本膠、乾燥鹿膠、軟韌鹿膠、特殊鹿膠。它們有固體的,也有液體的。它們是專門為繪畫而研製的膠,去掉了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不易凝固和腐 臭;尤其是液體的瓶裝鹿膠隨取隨用使用方便,永不腐臭;固體鹿膠需熬製。

(2)固體鹿膠的溶化方法:將三千本膠一根掰成幾小段放入杯中注入300ml清水,再加入一粒方型的乾燥鹿膠或軟韌鹿膠,放置半小時。後用溫水隔水蒸化即可。※加入方形鹿膠粒的目的是增加接著力和防腐臭。

(二)調製顏色:將所需用量的色粉到入小碟,用小勺加入少量膠液,用中指拌勻。膠液不夠時可再加,直至調成糊狀,用時再略加清水稀釋即可作畫。※調製顏色時用中指或小棍,切忌用毛筆去直接拌顏色和膠,毛筆會吸走所有的膠液,使色粉未裹上膠液而造成畫面剝落。

簡略地說以上兩步就是「巖彩」的基本使用方法。當然就其內在的各種具體技法是各種各樣,還有貼箔等特殊技法,就如水墨畫的技法,一時不能詳盡,大家可參考天雅中國重彩畫研究所出品的各種技法書和資料。

天雅雲母色、閃光片的使用方法

雲 母色做為一種繪畫材料,在中國幾千年前就已使用。如敦煌壁畫、北京西郊法海寺等壁畫中都有使用。從世界繪畫來說也不乏採用雲母作為繪畫材料的作品,尤其是 日本畫中更是廣泛使用,如喜多川歌磨的版畫背景大量使用了銀白色和銀灰色的雲母粉;加山又造繪畫中的雪山、月光等。它在現代繪畫中更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表現 素材,用它表現遊動的銀畫,迷茫的霧靄,靜謐的雪景,閃爍的燈光…它是一種具有無盡表現力的素材,用好了、用巧了會使您的畫面更添幾分神秘與靈動。以下為 幾種簡單、常用的使用方法供參考。

一、罩色法:將 雲母粉置於碟或小碗中,加進少量膠液(膠液分高檔的日本鹿膠、普通的明膠等)用手指或木棍調和雲母粉和膠液(切忌用毛筆直接調和雲母和膠液),調勻後略加 清水稀釋,用毛筆蘸色以平塗法均勻地在已塗有底色的畫面上罩一層。因雲母幹後呈半透明狀,故底部的各種色彩及渲染效果會透出來,效果是朦朧而微微有光感。 注意透明度的強與弱可以由最後加清水的多少來控制。

二、摻入顏料法:雲母色還可以直接參入礦物色、國畫色、水粉色、油畫色、水彩、丙烯等顏料中,經調和後直接作畫,幹後畫面帶有翌翌閃光的效果。一般情況是同一色相或近似色相的雲母和顏料互相調和,也可以根據色彩原理調和出自己所需的特殊色彩效果。

三、籮篩法:在畫面需要有雲母的部分先塗一層膠液,或趁畫面未乾時,用一頭帶用鐵網或紗網的竹筒,雲母粉就會均勻地落下,產生較自然的效果。

四、手撒法:將畫面需要的部分塗上膠液,或趁畫面未乾時,用手撮起雲母粉,輕輕地撒向畫面,不求其均勻,有密有疏可隨意形成所需效果。幹後如果覺得太亮的部分,可在上面罩透明的任何顏料。

五、吹落法:將雲母粉放在一張白紙上,雙手託起白紙置於畫面之上,趁畫面未乾時輕輕吹散紙上的雲母粉,雲母粉就會象下雪一樣很自然地飄落到畫面上,產生星星點點的效果,很自然很微妙。其星點的明顯度不夠時可再吹一遍,寧可由淡入深,不可一次吹得多不易把握效果。

閃 光片的使用和雲母色的方法是一模一樣的。它們的畫面中可以整體用,也可以局部用。總之要用得巧、用得妙才能在畫面中起到作用。不能濫用,易造成俗氣。以上 為幾種簡單常用的雲母使用方法,任何方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每一位畫家都可以根據需要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新方法,真正的藝術是在於創造。

明膠的使用方法

明膠是工筆調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而使用不當會導致決定性的失敗。(誇張嗎?其實不誇張)想像一下,畫完一幅心愛的作品當從裱畫師傅手中打開畫卷時,卻意外的發現畫中的顏色或者出現跑色的現象,或者一些多遍渲染的顏色被洗掉,那種心情可想而知。

正確的方法是:先用一個白色的小碗把適量的膠粒放進去,再放入涼水要求沒過膠粒,放置一段時間,等膠粒變成透明且膨脹以後,倒出涼水,加入適量的溫水,用小棒充分攪拌開就可以了。

使用礦物質顏色的方法、順序:

首先,選擇你要畫的礦物質顏色,在畫之前要準備好明膠液,(前面有介紹如何調製明膠液)

下一步,找一個乾淨的白盤子,把顏色粉倒入其中,加入適量的明膠液,用手指以勻速固定方向研磨,讓膠與顏色粉充分融合,之後就可以用筆蘸著顏色畫到畫面上了。

在畫礦物質顏色之前,應在畫面上打一層顏色底子,一般來講:硃砂、大紅用淡曙紅打底;石青用淡花青打底;石綠用花青加藤黃調成草綠打底,或是用赭石打底。在打底時也要用薄塗法,顏色要上勻。

在塗色時要注意:所有的礦物色都具有一定的覆蓋力,在畫時一定要留出墨線,以免畫完後墨線被覆蓋住。

顏色的厚重效果也是這種一點一滴的色彩滋潤形成的,所以顯得色彩的色澤十分生動,而有的時候幾種顏色疊加出來的色彩效果又使得觀眾無法一眼看出顏色的具體成 分,在畫面中形成了一種十分豐富的疊加出的效果,這就更帶出幾分神秘的意味。就像膚色,用四五種顏色調製而成,最後畫在畫面上,你甚至說不出那是由什麼顏 色調出來的,這就是成功的膚色。而一眼就看出膚色是赭石色或朱膘色的都是不成功的。

有的時候在國畫中,這些西畫中提到的「高級灰」的效果和鮮豔的顏色形成的對比正是國畫的精妙所在,為什麼要在花青中加入少許的墨?這正是在調製一種混合的「高級灰」使得顏色厚重,不浮躁。

國畫顏料方面的使用在正常情況下其實現有的上海馬利大管的那種國畫顏料就可以使用的。只不過,很多初學者在使用顏料時有著固定的思維,一般畫國畫時不喜歡仔細調配色彩,總覺得調色是西畫的東東,因此,很多時候總喜歡找一些新材料來使用。

目前的普通盒裝國畫顏料中花青、藤黃、硃砂、赭石的質量都特別差。細細琢磨起來還是有辦法對付的。

1、 硃砂。硃砂花頭傳統是以硃砂為底色,然後用洋紅分染,取其厚重也。目前硃砂顏料奮氣多且顆粒粗糙。我的方法是:先用朱磦打底色,平塗3層左右,罩礬水,後 用曙紅分染,然後局部胭脂提染,關鍵之處是以上完成後,再用曙紅整體罩染一次(花瓣邊緣可留水線),最後,通篇平塗一層淡曙紅即可。此設色以石色為底,水 色為面,完成的效果厚重不失透明感仍在也。

2、花青。國產盒裝顏料花青色渣滓甚多,調葉綠色時渾濁現象嚴重(藤黃也甚差所致)。我通常用的是酞青藍+墨來調配,出來的顏色細膩不說,且藍之多寡也可隨心,雖色彩上有「飄」的感覺,可略加朱磦即可褪其火氣。

3、藤黃。因為是原色所以沒法調配,一般的平塗還能湊合使用,遇到薄層多染的地方顏色立馬顯得份量不夠,後塗則又粉氣,解決的方法是色彩中略調一點點曙紅,使其變成中黃色則渲染時感覺就好多了。點花蕊等物需厚塗時可加入少許朱磦解決。

4、赭石。赭石是目前國產顏料中質地最粗糙的,用管裝顏料無法作畫。可用朱磦加墨來調製,如還顯得火氣可略加花青褪其火。

相關焦點

  • 中國畫的傳統顏料竟然源於中藥?
    頭像圖仇慶年老先生表示傳統顏料的原材料主要來自大自然的礦物、動物、植物等,人們所熟知的硃砂既是畫畫的材料,又是藥材,那麼是否能證明中國傳統繪畫顏料和中藥存在關係呢?雌黃石礦石傳統顏料的原料與古老中醫的許多藥材是同根同源的。這裡舉幾個顏料的例子。最鮮明的例子是硃砂。傳統繪畫中的「紅色」,古人稱朱(硃)。
  • 印象派中國畫和其他繪畫有什麼區別
    三、「印象派中國畫」和「水彩畫」之間的區別水彩畫被稱為「以水為媒介調和顏料完成的繪畫」。他主要協調「透明顏料」繪畫與水、透明色和特殊效果,適用於製作風景等小畫。有水彩畫和「幹畫法」和「溼畫法」。水彩畫顏料種類繁多,主要特徵是「溶於水」。黛荷翁先生創建的「印象派中國畫」在視覺效果上與「水彩畫」不同。
  • 課題組呂書強老師發表題為「利用改進的基於眾數的比值導數法定量分析中國畫混合顏料」的論文
    將這兩種算法用於實驗室混合顏料樣品數據的分離結果比較。光譜匹配:混合像元光譜經端元提取後分解為多個純淨像元光譜。然後,將提取的純淨像元光譜與實驗室建立的顏料光譜庫進行匹配,確定純淨顏料的類型。傳統中國畫很少混合多種顏料,通常只有兩到三種,因為混合過多會導致表面顏色不清。一般情況下,為了避免顏料之間發生化學反應,使顏料表面不穩定。因此,我們對中國畫的研究中端元的數目設為2。然後,我們使用NMF算法分離這兩個原始光譜以得到最終端元。
  • 中國墨彩畫顏料
    中國墨彩畫顏料正是基於韓美林先生的獨特繪畫風格而研發的。早在2004年,總經理楊中毅收到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的來信,信中提到對傳統中國畫顏料的暈染效果很不滿意,詢問能否為他研製出有暈染效果的新顏料。      經過馬利公司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和韓美林大師北京、杭州、上海的數十次試筆,誕生了今天的中國墨彩畫顏料。
  • 白色水粉顏料的使用技巧
    水粉畫是使用水調合粉質顏料繪製而成的一種畫。水粉畫表現特點為處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間,色彩可以在畫面上產生豔麗、柔潤、明亮、渾厚等藝術效果。下面來看看水粉畫知識:使用白色水粉顏料的方法。水和白粉(白顏料)是水粉畫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 中國畫分類的巖彩畫幾種不同的理解與解讀
    (文/楊景和) 「巖彩畫」是運用礦物質顏料作畫,工序講究、精細;具有很強的視覺衝擊力和審美價值,拓寬了色彩理論和二十年來實踐經驗。這種繪畫樣式形成自己獨特的風貌,在色彩的運用上增加審美的多樣性。特別是目前巖彩吸收中國古壁畫與現代多元手法,取得了為人矚目的藝術成就。
  • 著名畫家李世南先生談中國畫的未來發展方向
    李世南先生 關於宣紙和顏料的使用 您在具體創作上是不是使用膠,而這樣,膠、墨、顏料在筆法的控制下,混合在一起,似乎不太符合傳統意義上筆筆要交待清楚,也似乎分不清具體筆法,但反而有了一種模糊美,是這樣嗎?
  • 中國畫的著色6技法,乾貨分享!
    中國畫的顏料主要分為植物顏料和礦物顏料,其中礦物顏料比較多,下圖調的是石綠、赭石和藤黃,這三種顏色它他們都是礦物顏料。中國畫很注重顏色的運用,中國傳統畫在我們古人稱呼為丹青,丹就是硃砂的意思,青就是藍靛的意思,因此中國畫的上色著色是非常講究的。用色特點:中國畫的設色是表現物體固有色的明度變化,而不計較光的相互影響和變化。
  • 水彩顏料是使用方法 包括管狀顏料及固體
    管狀水彩顏料的使用管狀水彩顏料1、將管狀水彩顏料擠入調色盤內待用。3、用吸飽水分的畫筆蘸取適量清水後放入調色盤中,從顏料邊緣開始調和顏料。固體水彩顏料的使用固體水彩顏料1、用一支幹淨的畫筆蘸取少量清水,使筆頭溼潤即可
  • 中國畫基礎知識,中國畫技法之寫意絲瓜、葫蘆畫法教程圖文詳解
    中國畫基礎知識:一、中國畫的特點: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在中華民族的土壤中孕育、發展成熟起來的畫種,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結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別具一格。 中國畫是用毛筆、墨及中國畫顏料通過用水的調節在宣紙上作畫。
  • 水彩顏料的調控水分技巧
    水彩畫入門教程本文介紹水彩顏料的調控水分技巧,水分在顏料中的使用比例多少,是需要初學者去細心研究和日常練習中所積累的經驗,細心的初學者便會發現,水分在顏料中調控的成敗,不是單靠用水的多少,還有時間、顏色和筆觸等關係,把四個問題連成一體,才有令人滿意的表現。
  • 王全忠中國畫第四紀冰川山水作品展暨網上展《一》
    大興安嶺印象宣紙中國畫的顏料65×652020年秦嶺第4紀冰川宣紙中國畫顏料136×662019年秦嶺第4紀冰川宣紙中國畫顏料136×662019年秦嶺第4紀冰川宣紙中國畫顏料   (墨塊)136×662018年
  • 中國畫-國畫分類概況
    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中國畫的畫幅形式較為多樣,橫向展開的有長卷(又稱手卷)、橫披,縱向展開的有條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冊頁、鬥方,畫在扇面上面的有摺扇、團扇等。
  • 這幾個你一定要知道的國畫顏料用色技巧!
    傳統的中國畫顏料,它一般分成礦物顏料與植物顏料兩大類,從使用歷史上講,應先有礦物、後有植物,就像用墨先有松煙、後有油煙。遠古時的巖畫上留下的鮮豔色澤,據化驗後,發現是用了礦物顏料(如硃砂),礦物顏料的顯著特點是不易退色、色彩鮮豔,看過張大千晚年潑彩畫的大多有此印象,大面積的石青、石綠、硃砂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 中國畫中的「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同時又是藝術創作常用的結構技巧,古人寫作時所使用的行文方法,也是我們所泛指文章寫作的手法。同時也是中國繪畫的行筆技巧和墨韻的分發手法。杜豔作品中國畫的韻律產生全在於行筆,畫面的剛柔起伏,墨色的自然韻律無不是行筆而生。行筆是大於技術層次的「精神形態」,細講就是「精神形態」的具象體現。
  • 中國畫的題材種類有幾種?一人告訴你
    簡述一下三種題材,人物人物畫是中國畫三大題材中,最早成形的。也是我們現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爭議最多的一類。因為傳統中國畫,人物是沒有透視的,不夠逼真不立體,所以有不少人不喜歡。這裡我要特別說一下,我個人是非常不同意用我們中國畫的工具,按照西方繪畫的理念畫人物。用毛筆畫立體感很強的人物畫。我覺得這沒有必要。蔣兆和先生是推動水墨人物畫的重要人物。但是我個人的觀點,這種畫叫水彩畫,水粉畫,或者是現代水墨畫,但是絕對不會是中國畫。
  • 小學時都在用的這款民族顏料,已經101歲了!丨主持人來啦
    「就覺得從品質而言,它並沒有比國外的一些大牌差多少,這時自然會多考慮,哪家的價格、品類更為親民……」馬利中國畫顏料,24色12ml在洪韻心裡,馬利是一個讓她「非常敬佩」的牌子。她說他們「東西做得很好但不浮誇」,也從來也沒有過「過度的包裝」。
  • 還記得你小時候用的第一盒顏料嗎?「馬利」牌畫材100歲啦!
    圖說:馬利畫材 官方圖著名藝術家韓美林趕來上海,向馬利公司贈送了一尊馬的雕塑,他代表道賀的藝術家們發言,願更多中國畫家用中國顏料畫出更絢麗的中國故事。中國第一支水彩顏料、第一支油畫顏料、第一支蠟筆、第一支軟管國畫顏料、第一支丙烯顏料……「馬利」牌畫材在歷史上創造了許多個第一。
  • 蘇州一製作國畫顏料老人成「國寶守護人」
    由李晨所飾演的宋徽宗,將時光拉回這幅名畫誕生的政和三年(1113年),重現這幅中國山水畫卷巔峰之作的創作始末,中央美術學院的老師馮海濤為觀眾們細緻講解了《千裡江山圖》的五層色彩關係,將其中的精湛技藝展露無遺,而「國畫顏料技藝」的傳承人仇慶年則從顏料角度出發,揭開了畫卷青綠之色千年不敗的奧秘。仇慶年告訴記者,這幅畫作使用了大量的天然礦物顏料,並採用兩面著色法。
  • 繪畫材質的表現與作用,物理特性以顏料、媒介劑、基底材料等為例
    三是化學合成顏料,是化學元素通過不同配方製成的顏料。這三種不同來源的一系列粉末狀的顏料通過媒介劑的混合以凝固並使它們可以黏附在基底材料上。在繪畫中,媒介劑是用來糅合色粉末以製作顏料的液體。它能使色粉成為液狀或膏狀,具有結合和凝固功能,幹後可以使顏料黏附在基底上。一般認為,油畫的媒介劑就是油,中國畫、水彩畫等的媒介劑是阿拉伯膠、明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