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蘇州工業園區
2020教育工作座談會召開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教育集團
正式揭牌成立
集團由五所獨立法人學校組成
▼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
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
蘇州工業園區勝浦實驗小學
蘇州工業園區星浦中學
(在建,振勝路)
蘇州工業園區星浦小學
(擬由星浦學校改制而成)
市委常委、園區黨工委書記吳慶文出席座談會並講話,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丁立新作教育工作報告。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組織部部長林小明宣讀表彰決定。園區人大工委主任張永清,園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王帥風、劉小玫、朱江、周志剛參加會議。
今天的座談會
回顧總結了園區教育事業取得的成績
一份優秀的成績單
26年來,園區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基本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的跨越發展,爭先率先交出一份新答卷。
√ 高考本一率、本二率躍升至73.52%、98.20%,並連續多年名列各板塊之首;
√ 中考平均分連續16年領跑全市;
√ 23所學校獲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5所學校躋身首批蘇州市家庭教育課程項目學校……
會議表彰獎勵一批在教育戰線上
做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
會議動員和組織全區廣大教育工作者
高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現代化教育
吳慶文強調
「人到園區才無憂」,教育事業功不可沒、做出的貢獻巨大。園區既是產業高地、創業天堂,也是科教高地、宜居之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園區要始終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打造更具基礎優勢、比較優勢、特色優勢的教育發展環境,努力在全國率先高水平實現教育現代化。
教育是民生之基,要持之以恆推進素質教育,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優勢與特長,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提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水平,著力培養會學習、愛勞動、懂生活,有人文情懷、有全面素養、有鮮明特長、有競爭優勢的「四有」好學生,培養更多立志報國、全面發展、堪當重任的時代新人。
教師是辦好教育的第一資源,要更加重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營造尊師重教、崇師尚學的良好氛圍,同時更大力度關心關愛教師隊伍,完善收入增長機制,暢通職稱晉升通道。
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懷和擔當辦教育、抓教育,切實履行好黨管教育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持續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創新,不斷增強教育發展合力,毫不放鬆抓好校園安全,創造園區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丁立新表示
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當前園區正面臨多重國家戰略疊加的機遇,肩負著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爭當「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排頭兵的光榮使命,要更高水平優化教育資源供給,更高標準鍛造教師人才隊伍,更高質量推動教育內涵發展,更深層次實施教育綜合改革,更大力度打造高教特色品牌,高質量提升教育發展水平,以教育發展高質量服務園區高質量發展走在最前列。
近年來
園區大力實施
科教興區、人才強區戰略
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
全力抓好教育改革工作
近三年來,園區新建和改擴建學校32所,增加學前教育學位7000個、義務教育學位3.2萬個、高中教育學位3400個,引進區級以上榮譽的優秀骨幹教師620餘名,並有446名教師躋身大市學科帶頭人以上行列。
目前,全區共有全日制大中小學校和幼兒園168所(不含分校區、分園)、在校學生24.85萬、在職教職工2.2萬餘名,基本形成了幼兒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全生命周期教育生態,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促進民生幸福方面發揮了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作用。
同時
園區不斷完善評價機制
加速轉變辦學形式
切實鞏固提升園區教育
在全省全市探路者和先行軍的地位
園區先行先試的成效亮點頻現,「大數據促進適合的教育」、新型教與學體系構建、課程融浸的STEM實踐等項目躋身國家級或省級重大改革項目,「智慧教育大數據應用」、「智慧教育數位化學習」兩個國家級研究中心(實驗室)建成。
多年來
園區教育的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此次組建星海教育集團,旨在探索「管理共通、資源共建、師資共育、質量共享」的發展途徑,促進成員學校向均衡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
據了解,集團將建立管理人員輪崗制度,選派核心學校管理骨幹到其他校區任職,整體輸入與本土培育相結合,均衡提升各校區管理效能;並將通過激活社會資源,開展區域共育,不斷優化整合「校企產教融合共育」新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社會產業資源;還將推進師資融合發展,合作開發課程資源,開展文化特色建設,形成具有明顯特質的教育集團辦學文化。
座談會上,維多利亞幼兒園、東沙湖實驗中學、星海實驗中學、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結合工作實際作了交流發言。
會前,吳慶文率隊走訪調研了金雞湖學校(蘇桐路校區)、名城蘇桐幼兒園、中科大蘇州研究院以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蘇州附中(星湖街校區),實地了解發展情況和辦學特色,並向廣大教師致以節日問候。
園區教育
將繼續敢於突破、勇於變革
創新數位化的學習模式
為教育現代化貢獻「園區樣本」
責編:江 韻 編輯:October
記者:張佩雯 陶贇婷
攝影:陳雨禾
來源:園區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