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開始參與我國纖維板生產工藝的研發工作,在文獻資料缺乏和儀器設備簡陋的情況下,與同志們共同研發出年產600m3纖維板小型試驗生產線並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建成。負責生產線的技術培訓和教學工作,先後舉辦了四期技術培訓班向全國推廣纖維板生產技術,培訓學員達200餘人。與此同時,參加編寫我國第一部《硬質纖維板生產技術》一書。
1993年春夏在甘肅永靖縣扶貧項目中做紅柳中密度纖維板項目介紹
負責由防化研究院和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共同承擔「纖維擴散板」課題的生產工藝研發工作。經過多年的系統研究,在上海市勝利木材廠纖維板生產車間進行生產性的試生產獲得成功。產品由纖維材料、特製活性材料和輔助催化劑等材料組成,通過野戰部隊的戰地實戰驗測,證明是戰時「三防」的防禦好器材,在和平時期可利用在工廠的工業汙染廢氣的淨化處理。
負責原林業部「中密度纖維板中間試驗」項目,是跨行業多學科的綜合技術研發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解決了生產工藝、膠黏劑、催化劑、設備的研發和改造,以及生產自動化控制等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和技術難關,完成了由小試至全生產線的連同試驗,最終在湖南省株洲市木材廠幹法纖維板車間實施獲得成功。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填補了我國自行設計製造中密度纖維板生產線的空白,獲得了1989年林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參與「溼法2000m3纖維板自動控制」重點課題的研發工作,實現了施膠系統、成型工段和熱壓工段的儀表控制,而後逐步達到全生產線的自動化儀表控制。解決了施膠和成型熱壓工段複雜的工藝技術參數與控制儀表各接點的相互關係難題。1992年該項成果獲得林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6年在長沙主持全國中密度纖維板工業發展研討會
在國家三委(國家科委、國家計委,國家經委)下達的「國家十二個重要領域技術政策研究」課目的「農業技術政策」中,參與起草「木材綜合利用技術政策研究」部分,為我國木材工業發展方向提出了宏觀戰略目標。該項研究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個人獲得該項目重要貢獻表彰。
在阻燃中密度纖維板領域的研究成果,獲得林業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此外,還主持了非木材植物纖維(麥秸、豆杆、棉花杆、煙梗杆等)、竹質原料和灌木類(紫穗槐、紅柳、柳條等)原料製造纖維板和刨花板的研發,對促進我國人造板生產技術和產業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先後出版的著作有:《硬質纖維板生產技術》《人造板生產技術手冊(纖維板篇)》;主編中密度纖維板專輯;《中國大百科全書》和《中國農業大百科全書》中的纖維板條目,以及《中國現代科學全書》中中國林業工程一書中的章節;《中國人造板發展史》第二篇纖維板類人造板;主編《木材工業實用大全 纖維板卷》。並發表研究成果的研究報告及有關論文等60餘篇。榮獲國家科學進步一等獎的表彰,獲得林業部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三項,四等獎一項,中國林學會勁松獎一項以及市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
附件:中國林產工業著名人物誌推薦表。人物誌具體徵集內容和反饋方式可查閱附件,聯繫人:張鵬(15201443120)電子郵箱:zhangp@caf.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