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雖稀,母愛很濃。兒科醫生教你區別腹瀉與正常的大便

2020-09-05 筱衾小醫生

最近急診,我們幾個值班醫生常遇到個特殊的群體,就是凌晨拿著孩子大便來化驗的父親們。


凌晨3點到6點間,常有焦急的新手父親拿著一杯子稀稀爛爛的大便來敲門,然後很有經驗的說,醫生,寶寶剛拉的大便,新鮮的,趕緊給開個單子化驗一下,要全套的,連病毒、乳糖一起查的那種。


半小時後,孩子爸爸拿著單子,碎碎念,什麼都正常,為什麼還是拉?


此時又來一個拿著保鮮袋裝著大便的父親,也要求化驗大便。聽到我跟前一個父親講病情,他特激動的說,我家孩子也這樣。然後兩人在急診診室門口親切的交流起來。


短短1個小時,門口4個父親聚在一起聊孩子的大便,那場面比診室看病還熱鬧。



也許有人覺得這畫面很搞笑,但卻真實存在,而且不是個例。


很多純母乳餵養的新手父母,面對孩子稀稀爛爛的大便,就特別糾結,特別焦慮。


本身哺乳期的母親就比較玻璃心,孩子每天拉的次數多,性狀稀,再聽寶媽群裡的過來人說兩句,再跟別人家孩子黃燦燦的臘腸樣大便對比一下,覺得孩子病的真是很厲害,於是到處求醫。


只要大便有一點跟昨天不一樣就送去化驗,生怕錯過一個細菌,一個病毒。


醫生開了藥,上百度查一下,這個副作用大,不能長期吃,寶媽群裡一問,誰家娃當初拉肚子厲害,吃進口的益生菌吃好了,推薦去買,於是又丟掉了醫生開的藥。吃了2天,還沒好,又換一個醫生,如果跟上次那個醫生講的不一樣,肯定有問題,再換一個醫生參考下。


於是反覆折騰,孩子大便依舊如常。



產後母親情緒本身比較敏感,特別對於新手父母,之前沒有照顧孩子的經驗,加上目前信息爆炸時代,各類科普、各類育兒經驗,各類寶媽群,母嬰店天花亂墜的經驗之談,眾說紛紜,沒有醫學基礎的新手母親不知道該信哪家言。


今天,我們從醫學的角度聊聊腹瀉。


腹瀉是一種病,是指多種病原、多種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數增多、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一組消化道疾病。


純母乳餵養,未加輔食的孩子,大便稀稀的,總不成形,就沒拉過成條的大便,每天拉五六次,算腹瀉嗎?


由於純母乳餵養,吸收較完全,很少食物殘渣排出,所以大便稀稀的,而且偶爾的糞便中有奶瓣,也是正常的,那是未消化的高蛋白物質。


孩子用力展勁、或者放屁都帶出屎,大便裡面總有泡泡算腹瀉嗎?


孩子在由於消化功能不完善,有些高蛋白東西不能完全消化,過程中產生氣體,會腹出現腹脹,氣體隨著大便排出,所以出現放屁帶出屎,所以大便裡面總有泡泡,是正常的。


寶寶大便是綠色的,是腹瀉嗎?


一般來說,胎便是黑綠色的,是正常的。



寶寶吃了含強化鐵的米粉,或者母親吃了含鐵豐富的食物,寶寶的大便深綠色的,是正常的。


青綠色的稀水樣便可能是輪狀病毒或者諾如病毒感染,這才是腹瀉。


排除了上述常見的跟我們認知不一樣的大便,我們來看看腹瀉的大便是什麼樣子。


腹瀉分為感染性與非感染性。


感染性常見的有細菌性、病毒性。真菌性較少見。


細菌性腸炎,一般有發熱、裡急後重,腹痛、解粘液血便,大便化驗可見白細胞,紅細胞。



病毒性腸炎,一般是發熱、嘔吐、噴射狀稀水便,蛋花湯樣、次數多,尿少等。


非感染性的最常見過敏性腸炎。孩子一般不發熱,年齡較小,大便有黏液,甚至有血絲,常有溼疹,特別是母親進食海鮮、魚蝦等高蛋白之後,大便血絲就更多。食物迴避是確診方法,就是只要不吃高蛋白的過敏的東西,大便就好了,一吃又糟糕,就能確診。



最好區分的方法就是化驗大便。大便包括常規,乳糖、病毒等等。


治療就不說了,聽醫生的。而且是兒科醫生的。畢竟隔行如隔山。隔科也隔著河。


所以遇到你覺得不對勁的屎,先淡定的判斷一下,是否是腹瀉,如果按照上面講述的,是正常屎,就別去折騰孩子跟老公。


如果那坨屎符合腹瀉的標準,就帶來醫院化驗一下,聽取醫生專業的意見。


醫生給的意見,如果你還有懷疑,別找百度,別問寶媽群,更別聽母嬰店導購,你要是夠精力鑽研,買本兒科學教材,或者上知網查查文獻,我們的知識大部分從那裡獲得的,這總該信了吧。



我們別去責備一個愛孩子的母親,因為她們比誰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正因為愛孩子,才想給孩子最好的治療,只是有時候,愛過頭反而愛的太沉重。


有時候比疾病更難治癒的是情緒。


願我們都能給更多的愛跟理解給孩子母親,科學育兒,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大便稀 大便稀但不是拉肚子
    大便稀寶寶的糞便是判斷他們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所以在寶寶出生後,家長們都會特別關注他們的糞便,以便了解新生兒的腸胃是否出現問題。如果新生兒大便稀黃怎麼辦?新生兒大便稀黃怎麼辦第一,家長應及時將寶寶的大便送檢:平時最好在家中備上一個醫院化驗便常規使用的便盒,最好不要刮取尿不溼上的大便,留取大便後最好在半小時以內送檢。為及時有效,家長可以選擇將標本送附近醫院化驗。第二,抗生素的使用:如果大便化驗可見白細胞,多為侵襲性細菌感染,最好使用抗生素,而且應該在大便常規化驗三次陰性後才能停藥,不要過早停藥。
  • 寶寶腹瀉、大便稀綠、便秘、吐奶、打嗝等常見問題大全
    大便稀綠寶寶的大便夾雜著奶瓣或發綠、發稀,媽媽就會緊張得不得了,以為是寶寶消化不良或患腸炎了,這其實是正常的,即使寶寶大便次數從3-4次增加到6-7次,這也是正常的,只要寶寶吃得好,腹部不漲,大便中沒有過多的水分或便水分離的現象,就不是異常的。如果孩子大便稀少而綠,每次吃奶間隔時間縮短,好像總吃不飽醫院,可能是母乳不足了。
  • 母乳寶寶大便稀帶泡沫次數多,正常嗎?
    寶媽問:寶寶快4個月了,純母乳餵養,從月子裡到現在大便一直稀稀的還帶泡沫,看過醫生,吃了藥,可還是不見好轉,這是怎麼了?蝦米媽咪答: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會相對比較稀,次數也可能會比較多,如大便偶爾有帶泡沫,其實也是正常的。大便當中有泡沫常常提示食物當中的澱粉和糖分過多;若寶寶長時間哭鬧,吞咽下過多的空氣,大便中也會有泡沫;發生一些感染性疾病時,也會出現泡沫樣的大便。
  • 嬰兒大便次數對照表 新生兒一天大便幾次正常
    新生兒一天大便幾次正常嬰兒大便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
  • 得了腸癌,患者的大便和正常人的大便,有什麼區別?醫生回答
    生活中每次排便之後,會回頭看一眼的人並不多,畢竟大便臭臭的,盯著看好像有點「噁心」,但觀察大便,往往能夠發現一些問題,患有腸癌的人大便會和正常人有所不同。腸癌患者的大便和正常人的大便,區別在哪?醫生建議大家每次排便之後,看一眼自己的大便,雖然說這個舉動有點「重口味」,但大便也是人體健康的「晴雨表」,癌細胞到來時,會使大便發生變化。
  • 兒科醫生說--寶寶大便有血怎麼辦?
    寶媽問:你好,張醫生,我家男寶,3個月15天,體重6.25KG,精神,食慾正常,每天大便3-4次,一直母乳餵養居多,第二個月開始晚上一餐配方奶,混合餵養,上周發現大便帶血絲(圖片1,2張裡圈住地方),檢查了肛門附近沒破損,大便有點水,還有泡沫,偏深黃色,帶臭,驗了一次大便,但血絲持續斷斷續續
  • 新生兒大便綠色稀水樣 新生兒大便綠色稀水樣怎麼辦
    新生兒大便綠色稀水樣1、母乳餵養的寶寶(金黃色的軟糊便):由於母奶中含有豐富的寡糖,能夠充分地刺激腸胃蠕動,因此大部分寶寶不會有硬便的情形,也不會有明顯臭味,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
  • 嬰兒第一天:大便和排尿
    如果她生病或發燒,或者天氣非常炎熱,她平時的排尿量可能會下降一半,仍然正常。小便不應該是痛苦的。如果您在嬰兒小便時發現任何不適的跡象,請通知您的兒科醫生,因為這可能是感染或其他泌尿系統問題的跡象。健康兒童的尿液顏色從淺黃色到深黃色。(顏色越深,尿液越濃;當孩子不喝大量液體時,尿液會更濃。)有時你會在尿布上看到一個粉紅色的汙點,可能會誤認為是血。
  • 大便稀是怎麼回事 腸鳴放屁多大便稀是怎麼回事
    大便稀是怎麼回事考慮到母乳中富含特殊的碳水化合物-低聚糖,也就是纖維素;再加上母乳餵養的有菌過程,嬰兒大便偏稀、次數偏多屬正常現象。家長首先應關注孩子的生長。若體重、身高增長正常,就沒必要擔心排便情況。隨著輔食添加,排便性狀會有改善。
  • 嬰兒大便一天幾次 嬰兒大便一天幾次為正常
    寶寶6個月大便一天幾次母乳餵養兒大便:呈黃色或金黃色軟膏狀,有酸味但不臭,有時有奶塊。每日排便2~4次。如果大便稍稀並微帶綠色,仍屬正常。也有的嬰兒大便次數較多,每日4~5次,甚至7~8次,但精神好,能吃,體重不斷增加,也是正常現象。添加輔食後,大便次數就會減少。
  • 變廢為寶,醫生如何從寶寶大便中找到疾病「元兇」
    寶寶大便了,媽媽趕緊仔細觀察不說,還得給全家發通告:今天的大便特別好呢!而一旦大便拉得幹了,馬上擔心是不是便秘;稀了,又擔心是腹瀉;拉太多,擔心吸收不好;拉太少,擔心吃的不夠……唉,寶寶拉個大便,簡直太牽動媽媽的心了。這都是因為,大便是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啊。那麼大便是如何反應寶寶健康狀況,又是如何幫助醫生做診斷的呢?
  • 寶寶的大便什麼是正常的?什麼是異常的?代表了什麼含義?
    夏天到了胃腸炎的寶貝增多了,秋天到了寶寶的秋季腹瀉增加了....。很多家長都很關注寶寶的大便情況,要是寶寶今天沒拉大便,媽媽就著急到底什麼時候拉便便?如果今天拉的次數多點,次數多幾次,媽媽擔心寶寶是否腹瀉了,要不要去看醫生啊?
  • 怎樣判斷新生兒大便顏色是否正常?
    我們知道,正常的兒童一般每天大便兩次,若大便次數增多,就意味著腹瀉了。但是,正常新生兒大便次數多,不一定是腹瀉,這主要是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還沒有完善,對消化系統指揮還不夠精確;另外,新生兒的肛門括約肌發育尚不完全,大便積聚時刺激直腸便可引起排便。
  • 大便「稀如水」?或因3事在「作怪」,常有人忽視,難怪腹瀉不止
    人們都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夠變得健康,而每天的排便情況就是身體的真實反應,當身體健康的時候,就能順暢的排便,而身體變得不夠健康的時候,那就會影響到排便,排便是一種正常的代謝方式,會將沒有消化掉的食物,以及體內的有害物質全部都排出去,其中最常見的一個現象,當大便出現「稀如水」的情況時,這或是身體不夠健康的表現,或因3事在「作怪」
  • 嬰兒大便次數多 嬰兒大便次數多量少怎麼回事
    寶寶換奶粉大便次數多正常嗎大便次數增多,與你調換奶粉方法不正確有關,一般都不贊成給寶寶經常換奶粉,因為經常換奶粉,每種的奶粉營養都有些不同,而且寶寶習慣了一種奶粉的味道,經常換他會不喜歡吃或者不適應。寶寶大便次數多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孩子一般大便次數都較多,每日約5-7次,呈稀糊狀,其中可有奶瓣。若奶粉餵養的孩子每日大便次數約1-2次。
  • 三天一次大便和一天三次大便,哪個是大腸癌,每天排便幾次算正常
    經常有很多人問我,醫生,究竟每天排便幾次才算正常? 有的人說一天一次,有的人說一天兩次,大多數人都集中在每天1-2次,可是也有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惑,是不是一天三次或者三天一次就意味著大便不正常。 很多人擔心自己的排便次數異常,可能與大腸癌相關,下面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
  • 小嬰兒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
    兒科專家郝波:一天一次大便,因為小孩剛出生的時候,母乳餵養的孩子一天六到八次都是正常的到了滿月的時候,隨著消化功能成熟,大便會逐漸減少,這個時候一天一次大便或者隔天一次大便都是正常的。  網友:您好,我寶寶四個月,一直吃母乳,剛開始是兩至三天一次大便,後來四至五天一次,但是最近八至十天才拉一次大便,但是拉的不幹也不稀,這正常嗎,用什麼辦法來解決一下?  兒科專家郝波:這個和剛才的家長有點相似,純母乳餵養的孩子到兩三月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這種問題。
  • 小知識 新生兒大便次數的正常情況
    因此,吃母乳的寶寶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他精神和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加正常,沒有解便困難、腹痛、脹氣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爸媽沒有必要擔憂。  母乳餵養的新生寶寶甚至會發生一天排便7—8次的狀況,爸媽不必擔心,這叫做生理性腹瀉,屬於正常現象,到寶寶長到一定時期這種腹瀉會自動消失。
  • 寶寶容易生病免疫力低,都是大便不正常在作怪
    我家寶寶3個月前,特別喜歡攢肚,每次都是3天左右才拉一次大便,因為吃的純母乳,也沒有其他症狀,醫生說正常,可是在他4個月的時候,突然開始一天好幾次大便,大便呈現蛋花狀、黃綠色,一天可以換7-8片尿不溼,以為寶寶是生病了,醫生說讓把寶寶的大便收集起來送醫院化驗,還要求是拉出來半小時內的無汙染大便
  • 事關粑粑|嬰兒經常5-7天排一次大便正常嗎?
    有些孩子父母有時候會諮詢兒科醫生娃子經常5-7天甚至10天才排一次大便●吃母乳的嬰兒大便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嬰兒精神及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加正常,家長就沒有必要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