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疫」篇章

2020-12-13 西海都市報

新華社記者 郝薇薇

全球確診病例突破100萬例,疫情波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些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全球股市劇烈震蕩……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挑戰公共衛生安全,全面衝擊世界經濟運行,深刻影響社會生活運轉。

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既是對國際合作的考驗,也是對大國擔當的檢驗。

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時刻關注國內外疫情形勢,高度重視抗疫國際合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頻頻開展元首外交,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高度,親自推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

1月20日,在中國國內疫情嚴峻時刻,習主席作出重要指示:「要及時發布疫情信息,深化國際合作。」

1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時,習主席指出:「中國政府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國內外發布疫情信息,積極回應各方關切,加強與國際社會合作。」

2月5日,會見來華訪問的柬埔寨首相洪森時,習主席表示:「中方將繼續本著公開、透明態度同包括柬埔寨在內的各國加強合作,共同有效應對疫情,維護全球和地區公共衛生安全。」

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主席強調:「要繼續同世衛組織保持良好溝通,同有關國家分享防疫經驗,加強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國際合作,向其他出現疫情擴散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體現負責任大國擔當。」

3月12日,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電話時,習主席強調:「國際社會應當加緊行動起來,有效開展聯防聯控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

3月17日,同專程訪華的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會談時,習主席表示:「中方願為防止疫情在世界範圍內擴散蔓延作出更多貢獻。」

3月26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習主席呼籲:「當前,國際社會最需要的是堅定信心、齊心協力、團結應對,全面加強國際合作,凝聚起戰勝疫情強大合力,攜手贏得這場人類同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鬥爭。」

……

「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是發揮我國負責任大國作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體現。」

這是中國的理念與主張,更是中國的作為與擔當。

情誼篇:「患難見真情」

「相互支持、合作共贏始終是中意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主旋律。值此意方困難時刻,中國政府和人民堅定支持意方抗擊疫情的努力,願開展合作,提供幫助。」

義大利總統馬塔雷拉日前收到一封來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慰問電。此前,在中國抗疫艱難時期,馬塔雷拉總統曾專門提議在總統府奎裡納萊宮舉辦一場特別音樂會聲援中國。

在給習主席的回信中,馬塔雷拉總統寫道:「主席先生,您充滿鼓勵的話語,以及中國正在給予義大利的支持,在我看來,都是當前形勢之下我們之間的具體合作……期望儘快與您再次見面,共敘我們之間的牢固友誼。」回信當天,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攜帶醫療防疫物資和設備飛赴羅馬,成為第一批抵達義大利的國際援助者。

這樣的互動,只是戰「疫」時期中國元首外交的一個片段。1月下旬以來,習主席的外交日程保持著頻密節奏:同25位外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32次通電話,同專程訪華的柬埔寨首相、蒙古國總統、巴基斯坦總統、世衛組織總幹事會談會見,向歐盟、韓國、伊朗、義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塞爾維亞領導人致慰問電,給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美國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等回信……3月26日,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舉行,習主席在北京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

表達謝意與支持,傳遞情誼與信心,倡議團結與合作……戰「疫」時期,習主席同多方密切溝通、深入交流,介紹中國抗疫努力,爭取國際社會支持,呼籲各國攜手抗疫,共同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既有電話交談,也有信函往來;既有雙邊對話,也有多邊會議;既面向外國政要,也面向外方友好人士……中國元首外交以務實多樣的交往方式深化著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友誼,推動著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合作。 (下轉第三版)

相關焦點

  • 書寫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疫"篇章——記習近平主席推動新冠...
    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題:書寫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疫」篇章——記習近平主席推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新華社記者 郝薇薇這樣的互動,只是戰「疫」時期中國元首外交的一個片段。「疫情沒有國界,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必須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共建美好地球家園。」「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過程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顯。」……戰「疫」時期,習主席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闡釋和呼籲,在世界範圍引發強烈認同和廣泛共鳴。
  •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2020-06-21 0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來寫高考作文|凝聚全球抗疫價值共識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無論是敘利亞硝煙瀰漫的夜空,抑或中美貿易戰下的人心惶惶,國與國之間的衝突隔閡正將世界分離成一個個孤獨的島嶼,和平與共享的呼聲又讓它們掙扎靠近,一言以蔽之:天下為公,方能牽手大同!隨著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王文:後疫情時代 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後疫情時代: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智庫專家王文人類史其實就是一部與病毒鬥爭的歷史。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在《瘟疫與人》一書中就論述得非常清楚。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寫照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人類社會正以前所未有的緊密方式聯繫在一起,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社會發展必須引入全新的思維方式,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合作開放、互利共贏,凝聚起攜手應對疫情等重大公共危機挑戰的全球共識。
  • 「地評線」京彩好評:實現共贏共享,奏響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
    中國方案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眾志成城、萬眾一心,凝聚團結抗疫強大合力。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國相互依存、命運與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已經波及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 北京大學人文講座教授杜維明:互學互鑑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杜維明河南日報記者何可「嵩山論壇歷時七年,我們緊緊圍繞『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這條主線,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全面的議題,目的就是要在文明的互學互鑑中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杜維明說,論壇2012年提出「從軸心文明到對話文明」,揭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2013年則開始討論「人文精神與生態意識」,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心胸來達到人文精神充分發展;2014年提出「天人合一與文明多樣性」,用尊重自然也尊重各種不同的文明的包容心態來推動發展;2015年「和而不同: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6年「轉化與創新:邁向對話文明」、2017年「成己成人
  • 中華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人類命運共同體懷抱無私的美德,參天配地,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公德、公心、公行,進行「一帶一路」建設;以己達而達人的公德、公義、公正,「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以「天下為公」的公平、公理、公法、公明,構建「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促進全球治理的民主化。
  • 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重維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博鰲論壇亞洲論壇的講話基礎上,將人類命運體理念進一步發展,在2017年十九大報告中將其進一步深化為「五個堅持」 。再次,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五項原則:「一是堅持對話協商,二是堅持共建共享,三是堅持合作共贏,四是堅持交流互鑑,五是堅持綠色低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高度,提出實施「一帶一路」的倡議,五年多來,取得了很多偉大的成就。
  • 文化理解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是一種基於文化理解與尊重的處理國家關係的新思維。  繼2013年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中明確提出「命運共同體」理念之後,習近平總書記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他的命運共同體思想,從國與國的命運共同體到區域命運共同體,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直到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班會話戰「疫」,薪火永相傳|攜手抗疫,命運與共
    >同學們今天班會的主題是「攜手抗疫,命運與共——『疫情』下的人類命運共同體」。7年前的春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向世界發表重要演講,呼籲國際社會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7年後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這場人類與病毒之間的戰爭,已經超出了國界,疫情對全人類發起了多層次挑戰,讓我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 劉虹飛:淺論一帶一路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中方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伊始,就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秉持透明開放包容理念,遵循國際規則和各國法律,追求綠色環保可持續,致力建設高質量、高標準項目,並注重財政的可持續性。這些重要的主張和理念,與中方長期奉行的互利共贏開放戰略一脈相承,也是中國與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 四海之內皆兄弟 人類命運共同體
    因遇疫情突襲又一次凝聚了中華人文精神,因抗疫防控阻擊戰又一次重塑了中華精神文明。也因世界衛生組織的官宣,國際社會積極評價和支持中國抗擊疫情,讓中國與世界又一次共同學習深刻體會了什麼是中國人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人類命運共同體。」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共擔
    2020年初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以沉痛的代價再次警醒人們人與自然、人與人是休戚與共、緊密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再次證明習近平總書記首倡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遠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國際場合呼籲、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共產黨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給出的中國方案,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作為,也是當代中國對世界的重要理論貢獻,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需要不同文明利益共享、交流互鑑,更需要破除強權政治和霸權行徑,實現公平正義、責任共擔。
  • 思力網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擔當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是倡導者,更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實踐者。  2020年,面對疫情持續蔓延的嚴峻形勢,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電話、信函等形式密集開展「雲」外交,出席多場重大多邊活動,提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重大倡議,給疫情籠罩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個人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小組成元素,在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運作的過程中起著最基礎性的作用。自然地理條件的不同、社會歷史環境的差異以及語言風俗習慣的差別等等,帶來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文化信仰上的差別,孕育了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也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行為方式、實踐認識活動以及思維方式的不同。怎樣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和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繼承、創新和發展,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外交經驗的科學總結和理論提升。自「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以來內涵不斷豐富、相關實踐不斷推進。
  • 馬克思主義學院成功舉辦「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增進世界人民福祉...
    馬克思主義學院成功舉辦「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增進世界人民福祉」雲端國際研討會 2020-12-23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全球治理民主化的中國方案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在總結中國國家治理和參與全球治理經驗的基礎上,對全球治理民主化的系統性闡釋,為緩解民主赤字提供理念和行動上的支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治理議程上強調和平權與發展權的優先性,在治理主體上強調各主體間的平等與合作,在治理規範上強調共商共建共享,為全球治理民主化進程提供一種代表性與包容性兼備的中國方案。
  •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a community of common health for mankind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日益嚴重,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元首外交,呼籲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通過會見、通話以及向外國領導人致函,習近平強調了在全球公共衛生危機面前,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