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濤:美聯儲實施無限量寬的短期效果及其對我國的溢出效應分析

2020-12-13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

管濤為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美聯儲自3月23日(當地時間,下同)宣布實行無限量寬政策以來,3月19日至4月1日的短短兩周時間內,總資產擴張了11431億美元。其中,購買有價證券7911億美元,佔69.2%(包括購入國債7001億美元,其中中長期國債6374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910億美元);新增再貸款1012億美元,佔8.9%;央行貨幣互換3485億美元,佔30.5%;減少正回購協議1789億美元,佔-15.7%。在美聯儲空前的貨幣刺激下,美國金融市場恐慌有所緩解,對中國金融市場邊際上也有提振作用,但無論對美國還是中國來講,迄今均未完全消除疫情造成的市場衝擊。

一、美國金融市場恐慌有所緩解

市場恐慌指數高位回調。以標普500波動率指數(VIX)衡量的市場恐慌指數,3月23日至4月3日平均為57.9,較3月9日(美股年內第一次熔斷以來)至20日(宣布無限量寬前一個交易日)均值回落了12.5%。4月3日,VIX指數收在46.8,較3月20日回落了29.1%,為四次熔斷以來的新低。

美國股市大幅止跌反彈。3月24日至4月3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分別上漲13.2%、11.2%和7.5%。截至4月3日,三大股指較年內高點的跌幅由最高37.1%、33.9%和30.1%,收斂至28.8%、26.5%和24.9%。

美債黃金再現避險角色。截至4月3日,10年期和30年期美債收益率收盤分別較3月20日均回落了30個基點;COMEX期貨結算價(活躍合約)黃金價格較前期低點上漲了11.6%,倫敦現貨黃金(以美元計價)價格上漲了9.4%。

美元匯率指數衝高回落。3月23日至4月3日,ICE美元指數收盤價平均為100.6,較3月20日回落了2.3%。

二、對中國溢出效應有正有負

股票通項下資金外流壓力有明顯的緩解。3月24日至4月3日,陸股通項下北上資金日均淨流入19億元人民幣,3月10日(美股第一次熔斷次日以來)至23日為日均淨流出69億元。同期,股票通項下陸股通與港股通軋差後北上資金日均淨流出5億元,大幅低於3月10日至23日為日均淨流出147億元的規模。這顯示,隨著全球金融動蕩緩和,市場無差別拋售一切可變現資產的壓力減輕。

中國股市出現一定幅度反彈但力度較弱。3月24日至4月3日,上證綜指、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數分別上漲3.9%、4.3%和4.4%。A股反彈力度之所以小於同期的美股,主要是因為前期A股調整幅度較小,以及國內市場或對疫情全球擴散的第二波衝擊風險重估。

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減輕但貶值預期上升。3月24日至4月3日,境內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和下午四點半收盤價均值分別為7.0741和7.0950元人民幣比1美元,較3月23日分別升值了0.22%和0.34%。同期,境外1年期NDF隱含的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日均為0.80%,高於3月10日至23日日均0.44%的水平。4月3日,1年期NDF隱含的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為0.35%,已連續四日在1%以內。

三、主要原因分析

美國疫情擴散風險持續上升。截止4月3日24點,美國累計確診病例278492,較3月22日上升6.91倍,死亡率由1.34%升至2.57%。美國累計確診病例數自3月26日起躍居全球第一,目前已3.41倍於中國(不含港澳臺地區)。同時,近期美國公布的就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消費信心指數等經濟數據持續向壞,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於疫情影響美國經濟的擔憂。

美國流動性危機緩解但未解除。從3個月美元Libor和3個月美債收益率差看,4月3日為129個基點,較上周五回落了9.3%;但3月23日至4月3日日均為131個基點,較3月20日高出13.1%,仍接近2008年底全球金融海嘯暴發時期的峰值。

美國企業債市場分層進一步擴大。截至4月1日,3個月AA級資產支持票據利率較3月20日低了114個基點,但較3月13日(宣布零利率前一個交易日)高出7個基點。截至4月3日,穆迪Aaa級企業債收益率較3月20日低了149個基點,較3月13日也低了40個基點;穆迪Baa級的企業債收益率較3月20日低了61個基點,但較3月13日高30個基點;3個月AA級非金融票據利率較3月20日高6個基點,但較3月13日仍高出93個基點;高收益企業債有效收益率較3月20日低了91個基點,但較3月13日仍高出174個基點。可見,信用等級較高、被資產購買計劃覆蓋的企業債收益率下降較快,但信用等級較低、未被資產購買計劃覆蓋的則收益率依然高企。

綜上,美聯儲採取零利率加無限量寬的貨幣大放水措施,近期緩解了全球金融恐慌,對於中國面臨的資本外流和匯率貶值壓力邊際上也有改善作用。但是,因為疫情全球蔓延及其經濟衝擊風險正在逐步釋放,故僅靠美聯儲貨幣刺激尚不能完全消除市場恐慌和流動性緊張,中國資本市場也面臨對於超預期風險的重新估值。

相關焦點

  • 孫明春:「無限量寬」的邊界和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
    即便不出現高通脹,如果央行長期不遵守貨幣紀律,市場仍有可能通過「用腳投票」給央行的「無限量寬」劃一個界限。原文於2020年5月13日首發於界面新聞。然而,作為研究者和市場參與者,我們也不得不思考一下各國財政的可持續性、央行「無限量寬」政策的邊界及其對未來國際貨幣體系的潛在影響。公共債務的可持續性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政府債務負擔都已遠遠超過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前(圖1)。
  • 張明:美聯儲貨幣大寬鬆有什麼大危害?
    問題之一,下一步美聯儲還能做什麼?問題之二,美聯儲大規模貨幣寬鬆的效果究竟如何?問題之三,美聯儲大規模貨幣寬鬆可能帶來什麼風險?這三個問題統一起來,其實也就是一個問題,也即貨幣政策是否還有邊界?下一步美聯儲還能做什麼?
  • 美聯儲修改購債前瞻指引 隱含QE政策調整設想
    市場高度關注對「量寬」購債的未來修改計劃,紀要顯示增加購債久期的提議並沒有得到太多官員支持。這次也是鮑威爾領導下的美聯儲文件中醒目出現「taper(縮減)」這個詞,FOMC已開始設想如何逐漸縮減量化寬鬆政策。
  • 盛松成:美國放水負面效應漸顯,我國應適度提高美元熱錢進入門檻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求是》撰文批評美國前所未有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在消耗著美元的信用,也對新興經濟體造成輸入性通脹、外幣資產縮水、匯率和資本市場震蕩等多重影響。  盛松成指出,我國對資本流動長期以來堅持「寬進嚴出」,現在應該有所調整,實行雙向開放,以應對資本流入壓力,防止人民幣過快升值。
  • 4位美聯儲前主席聯合發聲:美聯儲必須不受制於短期政治壓力
    當地時間8月5日,四位前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艾倫·格林斯潘、本·伯南克、珍尼特·耶倫在《華爾街日報》聯合署名發表文章《美國需要一個獨立的美聯儲》,呼籲美聯儲保持獨立性。「作為美聯儲的前主席,我們一致相信,美聯儲及其主席必須獨立行動而且要服務於經濟的最大利益,不受制於短期的政治壓力影響,尤其是免於因政治因素而被降職或撤職的威脅。」
  • 美聯儲"All in"量寬成果:資產負債表首超5萬億美元
    (原標題:美聯儲「All in」量寬成果:資產負債表首超5萬億美元)
  • 餘永定、張一:未來試行中國式量寬的可能性
    ;第四,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政策傳導機制不順暢,只要發揮好常規貨幣財政政策並輔以相應改革,提高資金使用效應,就足以起到宏觀政策逆周期調整效果。美國量寬,迂迴貨幣融資的實踐2008年第三季度,美國次貸危機急劇惡化,為了穩定金融體系、刺激經濟增長,美聯儲在日本經驗基礎上推出了所謂的量寬政策(QE)。在開始的時候,美國聯儲和美國經濟學家都強調,量寬政策只不過是公開市場操作(OMO)的加強版。公開市場操作是美聯儲執行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美聯儲通過在聯邦基金市場買賣短期國庫券,從而調控聯邦基金利息率。
  • 中銀證券管濤:做好自己家庭作業,理順匯率、利率、資本帳戶開放的...
    管濤直言。而開放過程中,既考慮國情特色,又運用國際上的成熟做法,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或者才能推動我們想做的事。如此,才有了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試點的進一步發展。採訪中,管濤透露了十多年前人民幣國際化試點的「秘密」。 由於疫情先發先控,尤其「十一」黃金周的消費「井噴」,市場對我們寄予厚望;而持續流入的短期資本近期亦快速助推人民幣匯率。
  • 招商宏觀: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的歷史回顧
    但現實中的政策效果卻在多方面超出了理論預期。本文對美聯儲超常規貨幣政策操作進行了歷史回顧,並分析了政策實施和退出過程中美國經濟增長與就業、利率走勢、價格指數、資本市場等方面的表現,主要結論有4方面。最後,危機過後,量化寬鬆的退出與加息進程的啟動又會對全球經濟存在明顯的溢出效應。美債收益率、美元走強,一方面壓低原油價格,形成全球通縮壓力,強化全球利率下行趨勢;另一方面導致國際資本回流美國,加劇新興經濟體經濟下行壓力,這又進一步收窄新興經濟體與美國的利差,助推美元走強,形成循環。
  • 管濤:中國經濟韌性強、底氣足 人民幣匯率沒有大幅貶值的基礎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由於我們經濟韌性強,底氣足,所以人民幣匯率沒有大幅貶值的基礎,但在內外部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下,有可能會產生波動。他認為,明年別的國家復工復產後,我國訂單轉移效應會消退,防疫物資的需求也會減少。這種情況下,出口能不能保持超預期的快速增長,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 ​盛松成對話管濤:中國經濟全年增速或達2%以上、貨幣政策還不...
    管濤並未正面回答收緊與否的問題,但他也指出,央行明確了堅持「正常貨幣政策」,此外我們仍然面臨著國內、國際的不確定性,短期內不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出現大的波動,都可能不利於穩定市場預期,優化營商環境。他也提出,由於前期精準滴灌,這次貨幣政策轉向不如之前緊迫。管濤還提出,要避免政策懸崖。短期內政策出現大的變化,會對經濟活動、恢復產生不必要的擾動。
  • 每經專訪中銀證券管濤:中國經濟前景比較確定,外資也對A股產生興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一系列問題專訪了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國家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擴大內需是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核心要義NBD: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怎樣理解「雙循環」及其現實意義?
  • 管濤:淨誤差與遺漏為負是不是資本外逃不影響政策判斷和響應
    但曾有著豐富外匯管理經驗的CF40高級研究員管濤認為,爭議淨誤差與遺漏是不是資本外逃,其實際政策涵義不大,更重要的工作應該是降低淨誤差與遺漏佔比,提高國際收支統計質量,更好為宏觀決策和市場分析服務。管濤專門撰文闡釋了他的上述觀點。
  • 零利率後首日竟迎來史上最大下跌點數,美聯儲還有招嗎?
    但如果過一短時間,川普沒有看到實際的效果,可能又會跳出來說,要和歐洲、日本公平競爭。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實施負利率政策,美聯儲也要跟上。這種情況下,美聯儲可能就扛不住了。」興業研究分析師張峻滔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美聯儲負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他解釋道,儘管已無降息空間,但在經歷縮表後美聯儲仍有一定的QE空間。
  • 尚權推薦 丨解志勇、雷雨薇 :「醉駕刑」溢出效應的反思與重構
    摘要:「醉駕刑」及其溢出的「行政罰」,對法治國家保障公民權利宗旨的實現提出了挑戰。刑罰會導致刑法外的溢出效果在所難免,其合理性在於保障特定職業榮譽、保持特定組織純潔性及預防再犯等需要。但如果超出範圍肆意、過度溢出,則會帶來嚴重的負面效應,甚至喪失其合法性、合理性和正當性。
  • QE的回顧、演變與未來——暨2020年美聯儲貨幣政策展望
    來源:Chinamoney內容提要金融危機爆發後,零利率對經濟刺激效果減弱,美聯儲實施三輪QE,以較低成本換得美國經濟回暖。今年貨幣市場混亂,美聯儲重啟正向回購,並開始購買短期政府票據。12月FOMC會議後鮑威爾表示會考慮在未來購買短期國債,QE可能將變為常態。
  • 美聯儲調整貨幣政策框架 「放水」又有新花樣?
    中金公司研究部指出,過去10年來,美聯儲面臨兩個挑戰,一是通脹持續處於低位,削弱了美聯儲政策利率抬升空間,也就限制了美聯儲在應對衰退時的降息空間;二是通脹遲遲不能達到2%的目標,可能導致市場通脹預期不能被很好錨定,存在預期下行風險。
  • 新興經濟體應協調防範外溢效應
    負作用明顯,短期效應無助於解決結構性問題  「一些國家央行實行負利率,原本希望刺激消費,並將借貸成本保持低位,使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然而經過觀察,因經濟復甦高度不確定,居民反而增加儲蓄,負利率在此時起到的是抑制消費的『反作用』。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實體經濟的恢復和就業回暖更主要靠財政政策的支持,負利率政策本身作用有限。」
  • 灼見丨美聯儲會「縮表」嗎?|貨幣政策|資產負債表|美聯儲|量化寬鬆
    美聯儲下手也真是夠猛,到6月初,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從3.8萬億美元快速膨脹到7萬億美元以上,創造了美聯儲歷史上最大的資產持有量。同時,擴表的速度遠遠超過前三次的量化寬鬆,美聯儲是一口吃成了一個胖子,瞬間噸位增重一倍之多。當然,刺激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美國資本市場的流動性快速回升,資金大舉買入美國核心資產——網際網路科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