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數學課本上有一章節的課程是一億有多大,可能在小學生的認知裡,他們搞不懂這些計量單位都代表著什麼,充其量就是對自己的身高、體重有一定的了解罷了,但是想必大多數小學生還是不懂這些單位有著怎樣的含義吧。
而佛山某小學的一名數學老師為了讓孩子們對一億這個數字有一定的理解,便布置了這樣的一個課後作業,他要求學生數一億粒米,然後第二天帶到學校來。可能很多人乍一聽這好像是一個讓孩子們數數的作業,但是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在短時間內根本就完成不了的工作,一億粒米數個三五天也是數不完的啊。
這位老師在被家長問及怎麼數時,老師做出的回覆是需要一粒一粒的數,還要求用第二天帶回學校的方式來驗證自己已經完成作業了。這一舉動就引起了家長的不滿了,沒多久也就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不僅是因為短時間內不可能數完這麼多米,而且就算是數出來了,這麼沉的重量也不可能能夠帶到學校來的。隨之這位老師也表示是自己估錯了米的重量,然後通知家長們只要在家裡數數就好了,不用再拿到學校裡來了。
想必家長們也見過很多這種教學方式吧,老師讓學生們通過自己動手進行實踐的方式來對某一知識有新的認知,其實這是不足為奇的。但是這一老師的作為卻讓家長感到不滿,究竟是為何呢?
首先,因為老師的一個「錯估」可能會讓孩子以及他們的父母一晚上都在忙碌一件根本完成不了的事情。現在的家長對老師都是懷有敬畏之心的,老師安排的事情以及布置作業,他們會想方設法的幫助學生們完成,所以如果他們得知老師布置了一個根本不可能做完的一項作業時,怎麼可能不惱火呢?
此外,雖然這位老師的初衷是想要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來對某個知識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但是從最開始老師自己就沒有想明白這一作業的可行性和難度係數,或者說這位老師沒有將她的想法完整的表達出來,導致部分學生家長以及網友們的誤會。
其實家長們也一定是比較贊同這種教學方式的,預期總是布置一些枯燥的背誦、做題的作業,還不如多安排一些這樣的有趣的實驗呢。我們需要的是創新,而不是守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