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2種錯誤的行為,是在消磨孩子的「天賦」

2020-09-07 親貝網

前不久,有位寶媽在問親貝網小編:

「我平庸了一輩子,從小到大,什麼特長都沒有。我看女兒喜歡唱歌,就送給她去學,可她哭著不想去,我怎麼辦才好?」

親貝網小編知道,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過這種經歷。孩子才幾歲大,每天就已經忙不得不可開交了,因為父母覺得天賦一定要從小發覺、及早培養。

但有沒有想過,我們這些自以為對孩子好的做法,其實反而會害了他們!

媽媽給你報了美術班,別浪費了你的畫畫天賦。

小詩今年5歲,沒事就喜歡寫寫畫畫,家裡的牆面被她塗抹的亂七八糟。

有天,小詩媽媽的朋友來做客,看見小詩的畫,隨口就說了句:「這孩子挺有美術天賦的。」

一句無心的話,卻被媽媽聽到了心裡。她想:「現在小孩都全面發展,有天賦不利用,這不是浪費嗎?」

於是,她也不問女兒的意願,就給小詩報了個美術興趣班。前幾天,小詩還覺得有趣,可沒幾天,她卻說什麼都不願意去了。

媽媽就批評小詩:「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小詩卻不聽:「我就是不想去,每天都畫直線,一點意思也沒有!」

後來,不管媽媽怎麼說,小詩都不聽。說深點,小詩就開始哭,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媽媽心疼,也不逼她了,但慢慢卻發現,小詩現在連筆都不碰了,更不用說畫畫。

我想,一定有不少家長也有過這樣的經歷。我能理解,大家都不希望因為自己的疏忽,讓孩子未來變成一個平庸的人。

我們都想盡最大的努力,幫他們培養一項或兩項特長,在未來能夠比別人更多一些競爭力。

但前提,一定是不能以消耗孩子的天賦,作為代價的。

孩子的天賦,到底是什麼?

天賦的定義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某個人天生就在某些領域,擁有比常人更強的接受能力,更快地成長速度。

有的孩子天生就對數字非常敏銳,有的孩子對於音樂特別敏感,諸如此類的天賦還有很多,比如說邏輯天賦、繪畫天賦等等。

比如畢卡索從小就對繪畫展露出了非凡的興趣,他甚至告訴父親,自己不想上課,只想畫畫!

於是他的父親將他送到了很有名的美術學校,果然,他在美術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如果說畢卡索的父親是正確的利用了天賦,那小詩的媽媽,就是白白消磨掉了女兒的天賦。最糟糕的是,很多家長對此並不自知。

家長這2種錯誤的行為,根本不是培養孩子的特長,而是在消磨他的「天賦」

①過早參加興趣班。

其實孩子的天賦是非常好發現的,尤其是在小時候,他們對某一方面表露出特別的興趣,並願意繼續,那就八九不離十。

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想早點把孩子送到興趣班,利用天賦培養特長。

但興趣班的教育方式,大多都是固定的模板。在這種教育環境,孩子原有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反而被抑制了,變得死板起來,天賦也再難發揮。

②強制性的逼迫孩子

孩子有天賦是好事,我們都不希望他們的天賦被浪費,所以這時家長的表現,往往比孩子還要心急,希望他們能多學習多鍛鍊,早日發揮特長。

比如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家長就逼迫每天必須要練滿幾小時。記憶天賦強的孩子,就要求他們每天必須背多少詩,學多少字。

在我們心裡,覺得這是「利用資源」,但實際上這卻是一種「過度開採」,反而容易讓他們因此產生厭倦,起逆反心。

所以,對於那些有天賦的孩子,如果我們過於生硬,強制地去要求他們,最終所起到的結果,大多都是反面的。

到底應如何利用孩子的天賦,培養特長?

(1)創造環境

當發現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一定天賦時,不要過早地去為他們找老師,讓他們接受固定的教育方式,成人的模板式思維。

我們應該儘量的為他們創造條件,比如喜歡音樂,可以多給他們聽些歌曲,買些小樂器。

有語言天賦,我們可以鼓勵他們多和外人聊天,多聽一些朗讀心聲。

(2)培養興趣

孩子有天賦是一方面,但天賦能不能得到發揮,就是另一方面了。

在對待有天賦的孩子時,我們切記不可採用高壓手段,強硬的逼迫,只會讓他們原有的興趣被生生扼殺。

我們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或鼓勵的方式,讓他們將興趣繼續壯大。

最後,親貝網小編想告訴寶媽們,天賦是上天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我們不要讓自己的焦慮,將孩子的天賦生生破壞了,有些時候順其自然,得到的結果反而會更好。

信息來源:西紅柿媽媽

相關焦點

  • 給娃報特長班別掉入兩個誤區,看似贏在起跑線,其實是在消磨天賦
    認為這才是把握住孩子的最佳階段,但實際上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天賦會被消磨,「傷仲永」其實很常見。一開始確實很有效果,浩浩幾乎是小區中最有天賦和才藝的娃,並且幼兒園匯演都是壓軸,贏得不少家長的羨慕,讓表姐也頗為自豪。本想著這以後要走鋼琴家的路線,但沒想到的是到了小學之後,浩浩在鋼琴上毫無進益,自己也產生了極大的抗拒心理,說什麼都不願意再碰一下。表姐一家怎麼著急都沒有用,最後沒辦法眼看孩子的感情天賦就這麼埋沒了,心理上還出現了許多不好的傾向。
  • 愛因斯坦:孩子都是天才,是家長的錯誤教育抹殺了孩子的天賦
    長此以往,原本朝氣蓬勃的孩子失去了創造力,依賴別人,一旦依賴的人無法幫忙就會不知所措。愛因斯坦曾說過:「孩子生來都是天才,在他們求知的歲月中,往往是錯誤的教育方法扼殺了他們的天賦。」這說明孩子會選擇他所感興趣的事物,並因熱愛而堅持,因為興趣是天然動力。2.不要扼殺孩子的天賦影片中,比利無意中發現了自己的跳舞天賦,他朝著自己的興趣前進。
  • 給寶寶餵藥的這3種錯誤行為,只能讓寶寶反感,很多家長都用過
    給寶寶餵藥,估計是很多家長都非常頭疼的事情,有時候剛把藥餵到寶寶嘴裡,寶寶就又吐出來了。為了讓寶寶順利的吃藥,家長們就想出了各種辦法。但是餵藥的方法不對,只能適得其反,讓寶寶更加反感吃藥。關於家長給寶寶餵藥的錯誤行為,大致有以下三種:1、強迫餵藥,將餵藥搞的跟打仗一樣。
  • 孩子性格畏畏縮縮,其實根源就在父母這2種行為上,要及時調整
    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抱怨:自己家的孩子沒有別人家的那麼大氣,面前的人一多,就不敢大聲說話。如果家裡來個客人,有的孩子還害羞的躲在家長們的背後,不敢跟他們打招呼,有些家長們想讓孩子參加一些活動,孩子也會畏畏縮縮,很沒有自信。家長們恨鐵不成鋼,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害羞。
  • 孩子若有這3種「臭毛病」,說明很有數學天賦,家長要好好培養
    其實小時候數數得再好都沒啥用,將來也用不上啊,還不如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這3種「臭毛病」,這些在家長眼裡是「臭毛病」,但其實這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如果有,說明你家孩子數學天賦可能並不弱,家長一定要好好開發!
  • 家長的錯誤「節儉行為」,會讓孩子自卑到骨子裡,毀掉孩子的格局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告訴孩子說要節儉,要傳承這種優良美德。可在我們生活中的某些節儉行為,並非是好的,這些行為看起來是在節約,但其實是在傳達錯誤的價值觀和錯誤的生活態度。如果家長不能分辨清楚,就會誤導孩子。
  • 天賦遞減法則:這4種能力越早培養越好,別錯過天賦培養的關鍵期
    比方說在學習英文的時候,如果從小讓孩子學習英語,那麼孩子的英文水平就會漲得很快,甚至更學習母語一樣輕鬆,可如果是初中才開始學習英文,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這就表明人的天賦是會隨著年齡而退減的。那麼家長們在教育孩子之前,一定要先明白什麼是天賦遞減法則,才能更好對孩子進行早期智力的開發和培養。
  • 如何挖掘孩子潛能?美國耶魯大學天賦自測法,這20種行為幫你判斷
    不是在興趣班,就是在興趣班的路上,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上興趣不僅是孩子的事,也需要全家動員負責接送,雖然興師動眾,全家「遭罪」,但是家長還是樂此不疲的堅持著,更多的家長認為這對孩子的興趣培養有幫助,可以陶冶情操;也有的家長想讓孩子走專業路線,對孩子的升學會有幫助;也有家長是想培養孩子一種習慣……那上興趣班和不上興趣班真的有差別嗎
  • 美國耶魯大學天賦自測法,這20種行為幫孩子判斷
    ,雖然興師動眾,全家「遭罪」,但是家長還是樂此不疲的堅持著,更多的家長認為這對孩子的興趣培養有幫助,可以陶冶情操;也有的家長想讓孩子走專業路線,對孩子的升學會有幫助;也有家長是想培養孩子一種習慣……所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時,不僅考驗的是家長的毅力和決心,還有家長對孩子天賦和興趣的認知!
  • 孩子的這些淘氣行為,其實隱藏著他的特殊天賦,家長要細心發掘
    導讀:孩子的這些淘氣行為,其實隱藏著他的特殊天賦,家長要細心發掘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這些淘氣行為,其實隱藏著他的特殊天賦,家長要細心發掘!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專注力不好,多半是受家長的影響,這2種行為你可能還在繼續
    這2種行為你可能還在繼續1、過度關愛孩子其實關愛孩子是每個家長都要盡的責任,可是過度關愛孩子就是在無形中害了孩子。錯誤的家庭做法就是:看見孩子就想什麼事都自己替孩子做主,每天給孩子買各種吃的,穿的,用的,可是孩子真的喜歡嗎?這種過度關心不但不會讓孩子感覺到幸福還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每天學習都會分心。
  • 孩子專注力不好,多半是受家長的影響,這2種行為你可能還在繼續
    孩子專注力不好,多半是受家長的影響,這2種行為你可能還在繼續1、過度關愛孩子其實關愛孩子是每個家長都要盡的責任,可是過度關愛孩子就是在無形中害了孩子。錯誤的家庭做法就是:看見孩子就想什麼事都自己替孩子做主,每天給孩子買各種吃的,穿的,用的,可是孩子真的喜歡嗎?這種過度關心不但不會讓孩子感覺到幸福還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每天學習都會分心。
  • 孩子有這3種行為時,招人煩且沒教養,家長千萬不能縱容
    人們常說,從一個孩子的身上能夠凸顯出父母的家庭教育;因為孩子本身就是一張白紙,很多行為都是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學會的。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等到孩子長大後再想去改正,就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時間,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走錯路。因此,當孩子有這4種行為時,家長千萬不能縱容,對孩子影響極深。
  • 當孩子有這3種行為時,必須要打,家長絕不能手軟
    導讀:當孩子有這3種行為時,必須要打,家長絕不能手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孩子有這3種行為時,必須要打,家長絕不能手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被家長打後的反應,其中2種是孩子在「求救」,家長及時收手
    中國有句留下來的古話「打是情罵是愛」,孩子犯了錯,家長狠下心來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並且銘記於心下次不再犯,這是家長出於愛孩子、為孩子將來好的表現。孩子可能犯的錯有千萬種:習慣問題、行為問題、思想問題等。如果家長在對待孩子身上出現的各種錯誤都選擇打的方式的來處理的話,對孩子來說可能會起到反效果,最後錯誤沒改過來,反而還愈演愈烈,傷害親子關係。
  • 孩子沒什麼天賦?天賦遞減法則:很可能是家長錯過培養「關鍵期」
    很少的家長會知道孩子天賦的培養是在孩童的早期的,即是很少的家長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這樣一個法則——"天賦遞減法則"。家長要想好好培養孩子的天賦,懂的"天賦遞減法則"很重要。"天賦遞減法則"是這樣定義的"天賦遞減法則":指的是:兒童的天賦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
  • 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秘密」:尋求歸屬感的4種錯誤觀念
    二、解鎖不良行為背後的秘密:獲得歸屬感的4種錯誤觀念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在向父母傳達信息,這就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越深入了解自己以及孩子的行為,就越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然而,孩子們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觀念。如果你問孩子為什麼要做出不良行為,他們可能會說不知道,或者給出一些其他藉口。那麼,這四個錯誤目的分別是什麼呢?我們接下來看看。
  • 要想孩子有主見,家長的尊重孩子,別再對孩子有這4點錯誤行為了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要儘量減少自己的這4點錯誤行為,才能培養出一個自信、樂觀而有些家長根本不允許孩子在自己規劃的道路上走得有一點偏差,讓孩子學鋼琴,那就得學鋼琴,即便孩子並不喜歡也沒有學鋼琴的天賦,而孩子擅長的是打羽毛球,但家長執意堅持,孩子只能硬著頭皮學下去。
  •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的錯誤行為,你做對了嗎?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作為家長,我們總是能遇到孩子各種各樣的不良行為,那麼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該怎麼引導呢?打罵、批評、指責可以消除孩子的一個不良行為,但同時又會為下一個不良行為埋下種子。比如孩子為了逃避懲罰學會了撒謊,接下來家長又新一輪的教育撒謊這一行為,孩子繼續逃避,到了青少年期,就很容易形成厭學、叛逆等問題。
  • 家長悄悄話:老師這4種行為,讓家長感覺可惡
    家長悄悄話:老師這4種行為,讓家長感覺可惡。這讓很多家長非常無奈,家長也有自己的工作,白天要上班掙錢,晚上也有許多家務事要做,往往累得精疲力盡;何況有的家長自己的文化程度還趕不上孩子,他又怎麼能給孩子批改作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