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寶專欄】
待人接物的底線
文|張忠寶(遼寧省特級教師、錦州市第八中學校長)
初中生作為獨立意識逐步覺醒的一族,待人接物已不僅僅是修身層面的事了,應該是勵志的大事。滿足了待人接物的底線,就會有人氣、有幫襯、有激勵。那麼,何為待人接物的底線,一般認為就是與人交往的感染力、組織活動的誠信力和預期發展的內潛力,在實踐中應該體現在三個層面:
一是待人接物旳首感印象應該是舒服。
我們很多時候在與陌生人首次交流時多少都會有些尷尬、不舒服的感覺,而我們要想給人留下美好印象,就必須達成首次見面就能有舒服的感覺,這其實是很難的。初中生應該在這個層面有修煉:讓眼睛成為心靈的窗戶,時時表達善意;讓面容成為外交的使者,處處傳遞微笑;讓身體成為區域內的精神領袖,事事呈現寬容。家長對孩子的教化,很容易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呈現,首次就能給人留下美好、舒服的印記,其實是孩子走出家門的一張名片、走向就職單位的一份完美簡歷。我們對孩子的成長不用過多的幹預,但要適恰的指導。
二是待人接物的整體感覺應該是誠信。
一個人能給和其交往過的人留下誠信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在社會上能不能立足誠信是根本,有了誠信,人就有了可以普惠世間的信度。我們單位的王老師,是一個可以感染他人、誠信度極強的人,二十年前,我和他一起到錦州的北普陀山採集植物標本。臨出山門時,我們每個人買了一瓶汽水,當時從小商店借了瓶起子,啟開瓶蓋。當我們回到市內時,王老師發現瓶起子忘了沒還小商店的主人,當時就決定馬上騎自行車返回去,10多公裡的路程,我提議,明天我們還去,明天再回也不遲呀,王老師就是不同意,說那樣會影響人家做生意呀!他沒聽別人的勸阻,馬上騎自行車給送回去了。王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極有信度的人,他給學生留下的印記一生都不能泯滅。我們在社會中,誠信是經營自己幸福人生最大的財富,家長教育子女,一定要謹記此信條!
三是待人接物應該給對方留下希望。
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一定要讓他人在你身上看到與你交往會給他帶來希望,也就是與你交往有沾光的可能。這便是待人接物的底線中的高境界,一個可以給他人帶來希望的人、一個可以讓別人沾光的人、一個可以普惠眾生的人,誰還會拒絕、誰還會心存芥蒂、誰還會不心悅誠服?初中階段,每個孩子都應該有遠大志向,應該守住待人接物的底線!
家長朋友,教化孩子待人接物的本事,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要知道身教重於嚴教、家教強過學校教育。一個孩子能不能在待人接物的底線上有所作為,家長還要耐心、要強化細節教育,把典範層面的教化示範給孩子,這是每個家長的必盡責任!
身邊的案例:
孩子的學業成績真的和未來的職業、職務及薪水關係不大,很多時候,孩子在學校裡是在學習做人、學習與人交往、學習怎樣在同齡人群中樹立威信。一個高職院畢業的女孩子,在一個三線城市售樓,五年間就積累財富600萬元,她用這個投資,38歲就擁有了一個年產值過億的企業。她的同學中,有一半多都是985高校畢業的高材生,但沒有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超過她的。回過頭來,看看她在初中時候的表現。初中時,她的學習成績不優秀,但她情商很高,在同學中有很高的威信,誰都願意和她交流,她是一個極有信度和感召力的女孩子,凡是和她交往過的人,沒有一個說她不好的!所以,我們看中待人接物的底線!
家長朋友可要重視了!
(本文為張忠寶校長原創投稿,選自作者新著《我的教育心語——給初中生家長的100條新建議》)
作者簡介:
張忠寶,遼寧省特級教師、遼寧省首批專家型校長,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錦州市第八中學校長,發表教育類文章50多篇,主編《有效備課》入選教育部國培教材,著有《學生至上與教師第一》《我的教育心語——給初中生家長的100條新建議》。
延伸閱讀: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十大技巧與法則
教育的底線是成全人
教育,不能任性!好老師的五種角色
學業負擔為啥這麼重
鍛鍊大腦不必花大錢!養出好腦力的8個教養守則
人人都想他人改變,變革自己才最關鍵!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