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德「溫良恭儉讓」,君子待人接物的準則

2021-01-09 內觀傳統文化

溫良恭儉讓,被稱為儒家五德,也是古代君子待人接物的行為準則。《論語·學而》中有云: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這段話的意思是:子禹問孔子的學生子貢:「為什麼夫子(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這是求人家告訴他的呢?還是別人主動說給他聽的呢?」子貢回答說:「夫子以溫、良、恭、儉、讓的品德和態度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說給他聽,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品德。」

儒學大師朱熹對「溫良恭儉讓」有具體的解釋,朱子曰:「溫,和厚也。良,易直也。恭,莊敬也。儉,節制也。讓,謙遜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輝接於人者也。」

1溫:溫和厚道

溫,和厚也,是指溫和厚道。溫和指待人得體、有分寸,即不要過冷,也不要過熱,過冷或過熱都會出現問題,這也是一種待人的中庸之道。孔子的學生子遊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意思是:接近領導太頻繁,就該受辱了;朋友之間交往太頻繁,就該疏遠了。所以與人交往不能太頻繁,否則會適得其反。厚道是指做人要敦厚和善,沒有人喜歡和刻薄寡恩的人交往和相處,所謂厚德才能載物。厚道是人性的美德,也是人們向善的本能反應,更是一種非凡的處世智慧。

2良:平和正直

良,易直也,是指平和正直。平和是指內心和性格平和,一個平和的人,他們說話合乎時宜,做事合理貼切,性格平和而不偏執,思想中正而不偏激,所以別人與他交往時,就會感覺如春風拂面一樣舒適,自然產生渴望與之交往之心。正直是指為人正直,他們做事有責任感,為人處世有原則和底線,他們背後不會做傷害他人的事,並且人前人後都一樣,所以這樣的人是值得信賴和深交的。所謂是:「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3恭:端莊恭敬

恭,莊敬也,是指端莊恭敬,也就是對人恭敬有禮,自己不卑不亢。所以「恭」不是奴顏婢膝、諂媚逢迎,而是待人恭敬有禮,對他人有禮貌,且自尊自重。當然恭敬不是表面的恭敬,禮節也不是華而不實的走過場。孔子認為:「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君子應該怎樣做呢?太過質樸了,超出禮儀規範,容易走向粗野;太注重禮儀規範了,而忽略了質樸,容易走向迂腐,就是華而不實的禮節,所以只有二者的結合,既注重禮儀,又要求質樸,這樣才是真正的恭敬有禮。

4儉:節制有度

儉,節制也,是指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僅是在財物上的節約和不浪費,還指自我行為的約束和欲望的克制。張居正也說過:「儉而節制,無一些縱弛。」在財物上不鋪張浪費,但也不能吝嗇小氣,而是該用就用,夠用就好;對於自身來說,行為上要適當約束自己,不合規的欲望要懂得克制自己。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意思是克制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於禮。因為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約束自己的行為,才能達到「仁」的境界。

5讓:謙遜不爭

讓,謙遜也,是指謙遜又不爭強。在與人交往時,要儘量柔和謙讓,和人交談,處處留有餘地,得理也讓人,這樣別人就願意和你交往。老子說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所以做人胸襟應像水一樣可以包容天下,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謙遜不爭不是讓人做事不積極努力,而是一種不爭功的態度。如果一個人太過爭強好勝和爭名奪利,哪怕爭來了一點蠅頭小利,但他失去了為人的胸襟和氣度以及人生的格局,結果是得不償失。

相關焦點

  • 【傳統文化】什麼是溫良恭儉讓
    修身養性:什麼是溫良恭儉讓  溫良恭儉讓出自《論語•學而》。
  • 溫良恭儉讓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現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鬥爭性。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近義詞有:溫良儉讓、溫良恭儉,溫良恭儉讓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鬥爭性。
  • 五德之美:溫良恭儉讓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子禽和子貢為孔子的弟子,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衛國人,比孔子小31歲,孔子的學生,生於公元前520年。子貢善辯,孔子認為他可以做大國的宰相。有一天,子禽問子貢說:「老師到了一個國家,總是預聞這個國家的政事。(這種資格)是他自己求得呢,還是人家國君主動給他的呢?」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二十四:溫良恭儉讓
    溫良恭儉讓指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五種美德。這是儒家倡導的待人接物準則。出自《論語·學而篇》:「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君子六藝,五德四修分別指什麼?
    君子五德是啥? 君子五德,是春秋以後儒家學說,而五德的具體內容,常有爭議。 或謂五德為:溫良恭儉讓 這是主流的觀點,歷代大儒皆有推崇。 出自《論語》學而第一第十章: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或謂五德為:恭寬信敏惠。
  • 孔夫子溫良恭儉讓的由來
    孔子的高材生也被稱為儒商鼻祖的端木賜(子貢)的回答成了對孔夫子品行的千古評價:「這是因為主政者被老師溫良恭儉讓的高尚品德打動自願傾訴的,怎麼會和喜歡打探小道消息的小人一樣呢」?溫是外貌,如溫水一般,水已為至柔至善之物,溫水讓人感覺更加親和。所以想要擁有強大的親和力首先具有溫水的特性,這對當今性格修養也有深刻啟示。良,與善同義,安柔不苟謂之良,指心善。
  • 所謂君子之風,就是溫良恭儉讓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子禽向子貢問道,夫子每次到一個國家,必定要了解那個國家的政事,是要求了解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回答道:夫子是靠著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這些態度獲得的,夫子了解各國政事,與別人了解各國政事有不同之處吧?
  • 要求妻子「溫良恭儉讓」的郭濤:你可知這5字後有更重要的一句話
    筆者感興趣的,倒是他用來要求妻子的「5字箴言」:溫良恭儉讓。郭濤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在孝敬老人、養育子女這些方面,我的愛人絕對具有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女性和母親的美德,連我爸媽都豎大拇指:能做到這一點確實不容易!我衡量女性有五字標準:溫、良、恭、節、讓。這五個字小燃全都做到了。
  • 溫良恭儉讓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劉又辛指出,「這段話的特點是虛詞特別多,於、是、也、其、之、與、以、其諸、乎,共享了20個虛詞,末句『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共15個字,虛詞竟有8個。前面我們已經說過,虛詞是漢語語法的一個特點。
  • 閒思論語之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通譯:子禽問子貢問:夫子到了這些諸侯國,一定會去了解那個國家的政治情況,是夫子向他們提出了請求呢?還是他們向夫子提出了請求呢?子貢回答說:老師品德高尚,所以才能迎得別人的敬重,向他問政。老師請求,大概也與別人請求是不一樣的吧?
  • 孔子真正追求,溫良恭儉讓的修養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論語》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禽悄悄地扯了子貢的袖子,把他拉到門邊,避開了老師孔子的視線,然後壓低嗓門輕輕的問道:「喂!子貢!我問你,我們這位老師,到了每一個國家,都要打聽人家的政治,他是想官做,還是想提供人家一點什麼意見,使這些國家富強起來?」
  • 陳丹青:溫良恭儉讓的臺灣
    很簡單,用大陸的說法,即「五講四美」,引祖宗的古語,就是溫、良、恭、儉、讓。      臺灣人情好,我早就領教的,但那時定居紐約,不以為珍貴,而今居住北京近八年,忽然置身臺北,可就處處看得稀罕,然而難描述。
  • 郭濤:你知道「溫良恭儉讓」後,還有一句「忠孝勇恭廉」嗎
    他衡量女性有五字標準:溫、良、恭、儉、讓他說自己的妻子全都做到了。她的妻子要做什麼呢?從早到晚,送孩子上學、幫父母做事、陪孩子寫作業、哄孩子睡覺排得滿滿的,還要分攤郭濤的雜事。這不是就是家裡的全職保姆+司機+出納嗎?
  • 女人需要溫良恭儉讓?
    而且還表達女演員容易給男人戴綠帽,表示不會找女演員結婚,因為女演員愛慕虛榮容易情緒化,女人需要溫良恭儉讓。有的網友表示:公眾人物下次出版書籍需要提高門檻。也不要隨便就給自己立人設。不知道以前和郭濤合作過的女演員在他的一席話出來之後會怎麼想,畢竟在他心中女演員身份尷尬、也很討厭、愛慕虛榮、也很情緒化。
  • 郭濤認為女人要「溫良恭儉讓」,看到李燃,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郭濤認為女人要「溫良恭儉讓」,看到李燃,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近日,郭濤的新書《父親的力量》引來熱議,原本以為是一本教育孩子的書,但是萬萬沒想到,郭濤卻因這本說毀了自己的好男人形象。本以為郭濤像書中說的那樣找到了一個「溫良恭儉讓」的老婆,但是,近日,郭濤老婆也被網友找到了之前在公共場合吸菸、指著孩子罵的照片。不得不說,這就是郭濤認為的「溫良恭儉讓」?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孩子在這種家庭中也是不幸的。
  • 金匱讀書會:在「溫良恭儉讓」中找到成長、教育、經商、為人處世的...
    10月13日下午,在鄭州萬書房書店,百餘位讀者匯聚一堂,企業主、創業者、大學老師等,共同聆聽一場傳統文化中有關「溫良恭儉讓」的「不讀書的讀書會」!這是繼9月10日《書香再起,門第回歸,你我相豫》主題論壇後,金匱讀書會第二次與鄭州的讀者朋友們見面。
  • 【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這是口訣,溫良恭儉讓都在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之中,這真修行人,他真幹
    孔子待人處世,別人對他的批評,溫良恭儉讓,他有五德,溫和,態度溫和;善良、恭敬,無論對什麼人,對惡人他都恭敬;節儉、謙讓,孔子。那拿這五個字去看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具足,五個字統統有。這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修行的,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我們不溫和,要學溫和;我們不善良,要學善良;我們不恭敬,要學恭敬;我們種種這些浪費,要學節儉;我們不肯讓人,學到能讓,謙虛能讓,這是真修行。
  • 體驗「溫良恭儉讓」的日本
    溫良恭儉讓  在異國的土地上行走,並沒有多少驚豔,卻無法不注意到許多的細節。  剛到入境口,即有文質彬彬的中年人上前,導引我們排到外國人入境的隊伍,讓被日本字搞懵的我們有了方向;在交叉路口,常遇到穿制服的年輕人道歉攔住我們等車輛過去,或者攔住車輛微笑鞠躬做手勢請我們過去。
  • 論語|《學而篇》第十講:溫良恭儉讓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子禽問子貢說:「孔老師去到一個國家,就會知道這個國家的政事。這種事情是他自己求得的呢?還是各個國家的國君主動以自己國家的政事諮詢,親口告訴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是靠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來取得他們的信任。他老人家參與政事的方式,大概與別人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