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而篇》第十講:溫良恭儉讓

2020-12-08 國學和詩心

堅固的文化支撐,能讓你的生命活出質量,活出重量,能讓身邊的人認可你,為你增加面對人生各種境遇的底氣。讓這些優秀的品質變成自己的品德,讓生命開出燦爛的花。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禽問子貢說:「孔老師去到一個國家,就會知道這個國家的政事。這種事情是他自己求得的呢?還是各個國家的國君主動以自己國家的政事諮詢,親口告訴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是靠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來取得他們的信任。他老人家參與政事的方式,大概與別人不同吧!

子貢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和孔老師的關係非常好,常常一起討論學習。在孔老師逝世後,為孔老師在山東曲阜守孝6年,非常感人。孔老師的很多其他弟子,也為其守孝三年。那麼孔老師是如何為人的呢?竟能讓這麼多的學生衷心的跟隨他,這麼尊敬他,為他守孝呢?因為孔老師有溫、良、恭、儉、讓的品質,這些品質散發出迷人的芬芳。

1、溫指的是待人態度溫和,不管是上層領導,還是下級員工,或是不認識的人都能對其溫和。

2、良指的是心地善良,為人善良,不管做任何事,取之有道,初衷都是善,就不怕有壞的結果。

3、恭指的是待人恭敬,尊敬長輩,領導,尊敬每個人,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待人都有一顆恭敬的心。

4、儉指的是為人節儉,穿著樸素,即使是一位很有錢的人,依然養成節儉的習慣,不奢侈浪費。

5、讓指的是為人謙遜,謙卑,不驕傲,不自滿,不顯擺。

慢慢地,你會發現越是優秀的人,你和他在一起就越舒服,即使是一頓飯,一個小細節,一席談話,也能看出優秀的人身上都散發著溫良恭儉讓的優秀品質,這些品質在默默地散發出它的香氣,這些品質也在其人生中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二十四:溫良恭儉讓
    溫良恭儉讓指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讓五種美德。這是儒家倡導的待人接物準則。出自《論語·學而篇》:「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孔夫子溫良恭儉讓的由來
    孔子的高材生也被稱為儒商鼻祖的端木賜(子貢)的回答成了對孔夫子品行的千古評價:「這是因為主政者被老師溫良恭儉讓的高尚品德打動自願傾訴的,怎麼會和喜歡打探小道消息的小人一樣呢」?溫是外貌,如溫水一般,水已為至柔至善之物,溫水讓人感覺更加親和。所以想要擁有強大的親和力首先具有溫水的特性,這對當今性格修養也有深刻啟示。良,與善同義,安柔不苟謂之良,指心善。
  • 【傳統文化】什麼是溫良恭儉讓
    修身養性:什麼是溫良恭儉讓  溫良恭儉讓出自《論語•學而》。
  • 五德之美:溫良恭儉讓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子禽和子貢為孔子的弟子,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子貢姓端木名賜,字子貢,衛國人,比孔子小31歲,孔子的學生,生於公元前520年。子貢善辯,孔子認為他可以做大國的宰相。有一天,子禽問子貢說:「老師到了一個國家,總是預聞這個國家的政事。(這種資格)是他自己求得呢,還是人家國君主動給他的呢?」
  • 溫良恭儉讓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近義詞有:溫良儉讓、溫良恭儉,溫良恭儉讓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鬥爭性。溫良恭儉讓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溫良恭儉讓(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成語釋義: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
  • 溫良恭儉讓
    鄭玄注《論語》,以及《禮記·檀弓》、《史記索隱》說他是孔子的學生,但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沒有講到他,而是把他附屬於子貢之下,所以一說子禽不是孔子學生。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詁》:「原籍之亢。」據《論語》19.25章子禽對子貢說:「仲尼豈賢於子乎?」來看,子禽有可能是子貢的弟子。又《墨子·耕柱》篇有子禽問於墨子。《漢書·古今人表》列陳亢與陳子禽為二人。
  • 儒家五德「溫良恭儉讓」,君子待人接物的準則
    《論語·學而》中有云: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這段話的意思是:子禹問孔子的學生子貢:「為什麼夫子(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這是求人家告訴他的呢?還是別人主動說給他聽的呢?」
  • 要求妻子「溫良恭儉讓」的郭濤:你可知這5字後有更重要的一句話
    筆者感興趣的,倒是他用來要求妻子的「5字箴言」:溫良恭儉讓。郭濤的原話是這樣說的:在孝敬老人、養育子女這些方面,我的愛人絕對具有中國傳統意義上的女性和母親的美德,連我爸媽都豎大拇指:能做到這一點確實不容易!我衡量女性有五字標準:溫、良、恭、節、讓。這五個字小燃全都做到了。
  • 老鮑白話講論語之細說溫良恭儉讓第二篇
    我們繼續接著昨天的講。我們知道這幾個字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溫良恭儉讓愛五個字,我們還可以想到另外的五個字叫仁義禮智信。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嗎?那我告訴大家,溫良恭儉讓是講一個人的氣質,仁義禮智信是說一個人的德性,一個是外在的,一個是內在的。
  • 夫子之溫良恭儉讓——解《論語》學而第一之五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夫子至於是邦,必聞其政。由此可見,當時有國者十分敬重孔子。子禽問子貢:夫子求之於?抑與之與?子貢說:夫子的求之和別人不一樣的。這肯定了孔子是求之的,——能有一國之地,施以德政,從而使天下得其利是孔子的人生追求。
  • 所謂君子之風,就是溫良恭儉讓
    #中華傳統文化#在《論語》裡有這樣一段話: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子禽向子貢問道,夫子每次到一個國家,必定要了解那個國家的政事,是要求了解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
  • 閒思論語之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通譯:子禽問子貢問:夫子到了這些諸侯國,一定會去了解那個國家的政治情況,是夫子向他們提出了請求呢?還是他們向夫子提出了請求呢?子貢回答說:老師品德高尚,所以才能迎得別人的敬重,向他問政。老師請求,大概也與別人請求是不一樣的吧?
  • 陳丹青:溫良恭儉讓的臺灣
    很簡單,用大陸的說法,即「五講四美」,引祖宗的古語,就是溫、良、恭、儉、讓。      臺灣人情好,我早就領教的,但那時定居紐約,不以為珍貴,而今居住北京近八年,忽然置身臺北,可就處處看得稀罕,然而難描述。
  • 老鮑白話講論語之細說溫良恭儉讓第一篇
    今天我們接著往下面講,今天我們要講的是第一章的第十則。論語講到現在在這個第一章的前面九則裡面除了孔子出現了以外,還出現了孔子的這麼幾位地磁有若增子和子夏,現在子貢出現了,當然和子宮出現的還有另外一個弟子就是子禽。不過紫棋嗎只是做一個配角了,所以這一則主要還是子貢所說的話。
  • 金匱讀書會:在「溫良恭儉讓」中找到成長、教育、經商、為人處世的...
    10月13日下午,在鄭州萬書房書店,百餘位讀者匯聚一堂,企業主、創業者、大學老師等,共同聆聽一場傳統文化中有關「溫良恭儉讓」的「不讀書的讀書會」!這是繼9月10日《書香再起,門第回歸,你我相豫》主題論壇後,金匱讀書會第二次與鄭州的讀者朋友們見面。
  • 孔子真正追求,溫良恭儉讓的修養
    讓我們看看《論語》中孔子學生子禽和子貢之間的精彩對話,從中弄清世人對孔子的誤解。【孔子想做官?】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郭濤:你知道「溫良恭儉讓」後,還有一句「忠孝勇恭廉」嗎
    他衡量女性有五字標準:溫、良、恭、儉、讓他說自己的妻子全都做到了。她的妻子要做什麼呢?從早到晚,送孩子上學、幫父母做事、陪孩子寫作業、哄孩子睡覺排得滿滿的,還要分攤郭濤的雜事。這不是就是家裡的全職保姆+司機+出納嗎?
  • 我讀論語小記:學而第一·夫子溫、良、恭、儉、讓
    讀論語,修己身,暫且小記當下的理解,方便未來回讀增進,「溫故而知新」。今分享於個人公眾號,也請你多多指教。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 女人需要溫良恭儉讓?
    而且還表達女演員容易給男人戴綠帽,表示不會找女演員結婚,因為女演員愛慕虛榮容易情緒化,女人需要溫良恭儉讓。有的網友表示:公眾人物下次出版書籍需要提高門檻。也不要隨便就給自己立人設。不知道以前和郭濤合作過的女演員在他的一席話出來之後會怎麼想,畢竟在他心中女演員身份尷尬、也很討厭、愛慕虛榮、也很情緒化。
  • 郭濤認為女人要「溫良恭儉讓」,看到李燃,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郭濤認為女人要「溫良恭儉讓」,看到李燃,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近日,郭濤的新書《父親的力量》引來熱議,原本以為是一本教育孩子的書,但是萬萬沒想到,郭濤卻因這本說毀了自己的好男人形象。本以為郭濤像書中說的那樣找到了一個「溫良恭儉讓」的老婆,但是,近日,郭濤老婆也被網友找到了之前在公共場合吸菸、指著孩子罵的照片。不得不說,這就是郭濤認為的「溫良恭儉讓」?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孩子在這種家庭中也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