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慶誕生首家千億電子製造企業 為什麼是廣達?
重慶首家千億電子製造企業誕生。12月25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獲悉,1-11月廣達(重慶)製造基地工業總產值達1044.14億元,同比增長30.55%,提前完成年度目標。
產能加速「擴容」 日產20萬臺筆記本電腦
面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衝擊,作為全球500強企業,行業領先的電子產品設計製造商,廣達(重慶)公司在春節前拿下的多個大單,遲遲無法復工生產。
組成幫扶工作組駐企服務、成立專班解決招工、推動「一企一策」高效落地……一系列硬核措施緊鑼密鼓展開。
「僅用10多天就幫助廣達實現用工人數從4800人增至3.3萬人,超去年同期用工峰值1萬人,解決了復工以來最大的問題。」廣達相關負責人介紹。
高效復工復產,增加了品牌商加大訂單的信心,也增加了廣達在渝增資擴產的信心。
廣達(重慶)在原有30條SMT貼片生產線的基礎上,今年又引進多條SMT貼片生產線,全面實現了主板貼片工藝流程的全智能化;日產20萬臺筆記本電腦創歷史新高,形成月產600萬臺筆電的生產能力。
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廣達公司工業產值同比下滑44.77%,而一個月後就實現了由負轉正。1-4月,產值同比增長20.3%,成功反超去年。時間來到8月,單月產值已突破700億,增速抵達頂峰,目前已連續9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研發+製造」布局打造全球第一大筆記本電腦基地
後疫情時代,數位化智能化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迎來新機遇。
「全球每5臺筆記本電腦,就有一臺是從廣達(重慶)產出,可以說廣達(重慶)已成為全球第一大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廣達相關負責人介紹,廣達截至目前已生產筆電4105.6萬臺,同比增長40.6%,智能手錶852.5萬個,同比增長80.1%。
這一系列數據,正是廣達公司多年的生產經驗和智能化改造的成果。
在廣達公司的車間內,可以看到「關燈生產」的景象,自動化產線全24小時生產,產線工程師通過每臺設備的信號燈顏色即可判定生產狀況。
過程看似並不複雜:廣達公司採用了智能設備聯網、信息系統支撐、融合數據分析等,形成智能的車間物聯網平臺,實時監控產線生產,已經實現了生產良率、直通率99%。
在智能終端全產品體系,廣達擁有獨樹一幟的製造能力,同樣研發設計的布局也悄然邁進。根據客戶需求,廣達也在不斷加強研發設計能力,成立品牌研發設計中心。
「疫情背景下,全球經濟社會活動『數位化』『線上化』趨勢凸顯,智能終端產品需求激增。」廣達相關負責人表示。
龍頭助推「重慶智造」 西永微電園規上工業產值首破兩千億元
今年1-11月,西永微電園規上工業產值首次突破兩千億元,增長17.9%。其中智能終端製造企業實現產值1816.8億元,同比增長19.9%。
與此同時,早在今年10月,西永微電園外貿進出口值就已突破2000億元,佔重慶半壁江山,綜保區經濟體量也攀升全國第三。
「發展以智能終端為代表的技術密集型產業,能增加外貿產品的科技含量,推動內陸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提升。」 業界專家說,要進一步增強「重慶智造」的國際競爭力、滲透力,才能鞏固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作為龍頭企業,廣達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
「一臺筆記本電腦,需要各種零件上萬個,僅主板上的零件就有2000-3000個,必須是全鏈條的復工復產,我們才能實現持續生產。」廣達(重慶)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該公司上遊有數百家直接供應商,其中超過90%在重慶。
數據顯示,廣達(重慶)公司上下遊配套企業數量就超過千家,其中包括了電子料件、物流運輸、人力資源、金融結算等各個領域,直接地說,一個廣達(重慶)公司將帶動十萬人以上的就業人口。
回顧在重慶的發展軌跡,廣達始終保持著穩定增速,完成了從百億到千億的飛躍。
廣達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紮根重慶,做大做強,深耕智能製造,通過合理化、自動化、智能化、數據化「四化」升級,促進產能、質量全面躍升,將廣達重慶製造城打造成一個面向未來的智慧工廠。同時持續搶抓訂單,實現發展大躍升。適應全球市場需求,努力爭取現有品牌客戶更多訂單,全力助推重慶成為全球重要的智能終端製造基地;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增強企業創新能力。
(文章來源:重慶商報)
(責任編輯:DF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