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14日訊(記者 黃麗麗 俞偉波 俞 佳)「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走進新昌縣東部大山深處的小將鎮,千山競秀,萬水傳情,如詩如畫,自古以來就為文人墨客所鍾愛,也是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
近年來,小將鎮不斷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小將的實踐,憑藉「山之巔、水之源、花之海」的美譽,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以建設「大美小將」、打造「健康養生地、都市後花園」為目標,堅持黨建引領、改革發力、旅遊富民,走出了一條符合鎮情實際的鄉村振興之路,被評為中國鄉村振興發展示範鎮。
2020年是原先的小將鎮、巧英鄉合併成立新小將鎮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鄉鎮融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小將鎮積極發揚「肯幹、實幹、巧幹」的精神,描繪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為建設「重要窗口」貢獻小將力量。
護綠固本 大美小將底色足
遠處青竹層層、群峰疊翠,江面碧波蕩漾、一覽無餘,走進小將鎮巧英湖流域,如詩如畫的山水美景讓人心醉神怡、流連忘返。
巧英水庫是紹興「母親河」曹娥江的水源地,也是小將鎮人民引以為傲的資本。2018年,這裡通過了紹興全市首個鄉鎮湖庫保護公約——《巧英水庫流域生態保護公約》,正式翻開了村民自覺守護綠水青山的新篇章。
「有了公約,抓住了生態環保這個『牛鼻子』,就找到了適合小將發展的鄉村振興路徑。」小將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沈劍介紹,以巧英水庫為藍本,小將鎮率全縣之先完成生態文明建設三年行動,實施紹興市首個鄉鎮級《生態文明公約》和《湖庫公約》,全鎮老百姓共同守護「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生態環境,形成了保護生態環境的濃厚氛圍。
小將鎮被評為美麗浙江魅力示範點,小將林場被省林業廳評為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將鎮黨委書記何樂欽表示,小將鎮山水神秀,如詩如畫,擁有生態這一最寶貴的優勢。在發展的進程中,小將鎮一直在思考:如何將生態這一優勢轉化為千家萬戶的日常,讓老百姓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近年來,一場遍及全鎮的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正在小將鎮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小將鎮堅持頂格標準、最嚴要求持續「護綠固本」,以「汙水、垃圾、廁所」三大革命為抓手,持續優化人居環境,鎮村面貌不斷提升。
作為新昌縣河道總裡程最長的鄉鎮,同時也是長詔水庫、欽寸水庫兩個大型水庫的源頭,小將堅持源頭治水,全面完成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企業搬遷拆除任務,完成省級「汙水零直排區」試點鄉鎮建設,被評為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考核優秀鄉鎮、市級「剿滅劣V類水」工作突出貢獻集體,莒根溪、茅洋江出境水體斷面水質保持在Ⅱ類及以上,榮獲市級「美麗河湖」稱號。
在全縣率先探索試行「黨建帶動、源頭推動、市場促動、智能驅動」的垃圾分類「四動」工作法,積極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運行,填埋垃圾減少30%,出肥量增加20%,垃圾分類正確率提高到80%以上。
以高度責任感抓好河道治理、渠系建設、除險加固、封山育林等生態屏障保護修復工作,統籌資金1.2億餘元,實施全國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等水利項目300餘個,生態保障進一步提升……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如今的小將鎮,一個個美麗鄉村鑲嵌於綠水青山之間,與山水田園和諧共生,描繪了一幅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生態畫卷。
產業升級 綠色發展天地寬
對小將鎮來說,綠水青山並不意味著死守,而是活用。近年來,小將鎮以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通過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遊、特色民宿,有力邁開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
巧英湖村是小將鎮生態興村致富的典型。這裡背靠連綿竹山,原來一直靠竹林產業吃飯,後來竹產業的衰退,又靠楊桐、柃木等樹木的樹葉賺錢,一直走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路。如今,這裡的閒置房屋被畫家陳惠青一眼相中,改建成「七間半·藝舍」民宿,打造出了充滿藝術靈感的水彩畫家村,吃起了「旅遊引領、三產融合」的「生態飯」。
「如今,知名畫家、美院師生以及慕名而來的遊客成為了村裡的常客。」巧英湖村村民董文軍介紹,村裡每年除了獲得閒置房租金外,村民自產的農產品也搭上了書畫寫生經濟的順風車,像筍乾、筍絲這樣的農產品很快就被遊客搶購一空。2019年村集體經濟達到了89萬元,比前一年增收了24萬元。
巧英湖村的產業轉型成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註解。從默默不語的綠水青山到噹噹作響的「聚寶盆」,當美麗山水與科學發展的理念激情碰撞,小將鎮正迎來生態與經濟融合發展的乘法效應。
「人在草木中」是「茶」字的謎面,對小將鎮南洲村來說,謎面應該換成「人在花木中」。尤其到每年5月份左右,紅楓樹的紅、海棠花的紅,櫻花樹的紅,一丘丘的花木田都變成極美的風景,吸引著遠近遊客慕名而來。
「村裡6000多畝山林田地,沒有荒蕪的,大家種植的積極性很高。」南洲村花木種植大戶石林波介紹,花木種植、花木護養、花木銷售、花木運輸……經過20多年的發展,村裡已經形成了一條花木經濟鏈,村民也通過多種方式在花木經濟中致富,每年全村花木交易額達到了上千萬元。
美麗的花木帶動了鄉村旅遊的發展,鄉村旅遊又帶動了花木的銷售,在小將鎮,這樣的良性循環持續進行著。
目前,小將鎮擁有花木基地3.5萬畝,毛竹7.2萬畝,家庭農場69家,農業科普示範基地9個。為了發揮「旅遊+」的強大效益,小將鎮通過舉辦紅楓櫻花節,開展浙江省鄉村武林大會、環巧英湖馬拉松比賽、英湖國際水彩畫家村寫生採風藝術周、環浙騎遊·唐詩之路等活動,發揮羅坑山、茅洋、巧英湖、鹽幫古道等特色旅遊基地輻射帶動作用,提升旅遊業態,帶動花木銷售年均700萬株,茶葉、水果、香榧等特色農產品銷售超500萬元。
「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轉化為扎紮實實的行動,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環境效益,我們就有信心、有能力繪就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畫卷。」小將鎮主要負責人表示。良好的生態環境也吸引了年產5.8萬噸竹基複合板材項目、千畝香榧智慧農業開發項目、巧英水庫山泉純淨水瓶(桶)裝飲用水綜合型開發項目等招商入駐,目前小將鎮的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山鄉蝶變
共享美好新生活
遠處是連片竹海,近處為茶葉水稻,古道上偶爾會遇上一兩個趕著小馬的村民。在秋高氣爽的季節,走進小將鎮結溪村的鹽幫古道,感受其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歷史悠久的鹽幫文化、民俗文化,不由讓人陶醉。
據介紹,鹽幫古道途經新昌沃洲鎮、小將鎮,直通寧波寧海,因古時鹽販們沿路去寧海販鹽而得名。隨著交通運輸功能日漸淡化,古道一度落寞,沿線村莊也因為基礎設施落後等原因背上「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2018年,小將鎮以全省「千企結千村,消除薄弱村」幫扶行動為契機,與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結對,後者全額出資1000萬元建設鹽幫古道項目,通過古道修復與鄉村文化、鹽幫文化等的打造,帶動古道沿線鄉村旅遊的發展。
在小將鎮結溪村,隨著古道修復、驛站改建、標識標牌、周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以及十八渡、露營基地等節點建設的完成,前來徒步、嬉水的遊客絡繹不絕,帶動了沿線村莊的餐飲、住宿的快速發展,「鹽幫味道」餐廳、「鹽幫客棧」高端民宿等項目相繼引進,通過依託旅遊項目激活閒置農房,村集體經濟收入得到有效增加。
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山區鄉鎮基礎薄弱短板如何補上?小將鎮突出黨委主抓,探索「共生型、伴生型、新生型、創新型」四大消薄模式,落實精準幫扶項目,助推集體經濟薄弱村「摘帽快跑」,涉及13個村的「竹海水韻」景觀帶提升工程、環湖綠道建設、環庫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等項目全面完工。其中,海亮集團羅溪蒸菜旅遊餐飲民宿項目完工,大華股份鹽幫古道旅遊幫扶項目建成後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8萬人次以上,有效激活新昌東部沉睡資源。
隨著一項項沉睡資源的喚醒,一個個項目的開工,激活了農民和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的活水,也讓小將鎮的鄉村越來越有希望。為了開拓更多富民增收的渠道,小將鎮還通過運用「網際網路+」,創設「共享小院」,建起小將民宿訂購、閒置農房交易、旅遊產品推銷等的平臺,為農村閒置資源的開發利用插上了「網際網路+」的翅膀。此外,推廣落地縣外新昌炒年糕示範店53家,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
「小將鎮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生態與發展共生道路上不斷構建美麗鄉村、幸福城鎮,不斷促進人民共同富裕。」該鎮主要負責人表示。
一手保護,一手發展,小將鎮全力以赴地奔跑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發展的道路上,奔向未來,奔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