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寒窗苦讀12載,金榜題名一朝時。
每位學生都會有名校夢,希望自己也是榮譽榜上的一名,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家裡的驕傲。
作為考生本人,更是不想浪費自己12年時光,希望可以給自己有個很好結果。
所以每天夜裡兩三點,學子還是挑燈看書,夢裡還在背著長篇短句,無冬無夏,在千萬考軍前面,一刻也不敢鬆懈。
一走神,有時跟985、211名校的緣分就真的差了1分,現實就這麼殘酷。
競爭基數很激烈!
說實話,相對內地普高,參加港澳臺華僑生聯考和香港高考DSE的學生是幸福的。
參加香港DSE或華僑生聯考的學子,避開了內地高考1071萬的超激烈競爭,選擇了更輕鬆的升學渠道。
目前,香港DSE考試或華僑生聯考成為不少香港中學畢業生的選擇。
但這兩類考試,要怎麼選擇,才更有把握呢?
接下來,我們從競爭壓力、招生院校數量、錄取分數、考試內地4個維度作一下比較。
而香港DSE主要看招生院校要求考察科目,如果要考察6科,根據2019年最低錄取情況,20分可以進入武漢大學(6科總計42分,等級總分的一半都不到)。
如果考察4科,一般中文、英文、數學、通識對應最低要求是3322,一般總分至少12-15分(4科滿分28分)
關於各科難度,有人根據以往考試內容,列出了大概的對比公式,僅供大家參考。
語文:高考≈聯考≈DSE
數學:高考>聯考>DSE
英文:DSE>聯考≈高考
物理:高考≈聯考>DSE
化學:高考>聯考>DSE
歷史:聯考>高考≈DSE
地理:高考≈DSE>聯考
香港DSE的難度最低,其次為港澳臺聯考,最後是高考。高考不僅科目多,而且單科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都相對有難度。
香港DSE的難度相對與高考簡單許多,所有科目課程知識點也與大陸所學大致相同。
港籍生考上內地高校的DSE成績要求也不高,比較容易申請;競爭壓力小,香港八大資助學位(15000個)基本留給DSE港籍生,學位比較多,加上近半年考DSE人數下降,競爭有明顯減弱趨勢。
港籍生參加港澳臺聯考只能報考內地院校,如果參加DSE的話選擇會更廣,可以選擇內地高校、香港高校和國外高校。
當然,關於升學,其實有很多條路可以通往你心中的羅馬!選擇有時候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小樂祝所有考生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