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餘額寶)自從2013年橫空出世以來,在「馬爸爸」強大資金流量的支持下迅速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單只貨幣基金。
2018年3月份,餘額寶規模達到歷史最高的1.69萬億,即使到了2018年9月份餘額寶同樣保持1.32萬億的規模。
當下,天弘餘額寶的收益率卻節節攀低。今天,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降至2.64%,餘額寶理財「小白」們可能有些不開心。紛紛議論,前期存放在餘額寶中的錢下的「崽」怎麼越來越少了?
我們暫且把餘額寶收益單邊下滑這個事情放在一邊,先了解一下餘額寶的獲利機制。
餘額寶作為貨幣基金的一種,其可以投資的標的很多,但是其更多是利用「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shibor)利率的市場化,而居民存款利率上限受到限制,兩者之間存在的利差獲利。
2018年以來,隨著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的不斷降低,餘額寶收益率的降低就不足為奇了。
銀行間拆借市場的利率為何降低呢?
這與金融監管層的「嚴監管」政策相關。自從監管層嚴厲打擊影子銀行業務、通道業務、資金池業務以來,銀行緊縮資產負債表成為大勢所趨,金融市場「監管套利、空轉套利、關聯套利」得以遏制。
我們單獨看看什麼叫做「空轉套利」?
空轉套利是指銀行業金融系統以自身業務使資金單純在金融體系內部流動,而未流入實體經濟,或者人為拉長融資鏈條後再流向實體經濟的套利行為。
「空轉套利」所遵循資本增值方法為「錢生更多的錢」的邏輯,也就是「money beget more money」。
餘額寶貨幣基金的盈利模式符合該邏輯,它其實就是金融系統內部的一個鏈條,擊鼓傳花過程中一個傳花人而已。
用通俗的話來講,假如餘額寶從銀行間拆借市場「拆出」資金需求獲利5%,然後給到投資者4%,自己賺取1%,這就是貨幣基金的賺錢邏輯。
(二)
貨幣基金為何可以以此謀利呢?
這與中國金融市場存在的「利率雙軌制」密切相關。
所謂「利率雙軌制」,通俗來講,也就是在資金利率市場的有兩條「軌道」,資金使用價格在A「軌道」上與B「軌道」上不一樣。
這就造成資金都爭先恐後的來到資金價格比較昂貴的「軌道」上,同時造成資金價格較為便宜的「軌道」上的資金越來越少,市場上充滿了時刻準備投機的「聰明錢」(smart money)。
市場上的「聰明錢」都湧向銀行間拆借市場,而他們不願意去的地方就是銀行儲蓄市場。
這就造成銀行儲蓄的「大搬家」,大批銀行儲蓄資金流水。
2018年之前,由於監管缺失,銀行資金藉助基金子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等通道實現「出表」,流向「兩高一剩」行業,再加上國家積極宏觀財政政策需要佔用大筆銀行資金,這就造成銀行中的流動資金奇缺,再加上銀行儲蓄「大搬家」,銀行資金更是稀缺。
而最近金融監管層通過「資管新規」等一系列監管措施堵住了這些資金的「出表」路徑,使它們回流到銀行系統中去,這對於銀行資金是一次流動性「逆流」的過程。
由於資金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矛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這就使得shibor不斷走低,shibor的不斷走低造成餘額寶給到投資者的收益越來越低。
(三)
以上就是餘額寶收益不斷走低的思維導圖,「新一代經濟學人」再做一個總結:
1、餘額寶收益不斷走低,使得企業從銀行融資的成本不斷走低。當然,這不是說前期企業從銀行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歸咎於餘額寶的「崛起」。
企業融資難是系統性影響因素的結果,只能說餘額寶在銀行間拆借市場上的「呼風喚雨」,加劇了企業的融資難題。
2、餘額寶收益率的不斷走低,為「利率雙軌制」的後期「並軌」打下了基礎,利率市場化也許在不遠的未來能夠實現。
3、餘額寶收益不斷降低,投資者反應強烈,說明中國普通老百姓的投資渠道很少,後期必須在投資渠道上給中國老百姓提供多種選擇。
4、中國是一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企業融資對於銀行的依賴程度很高,而直接融資方式逐漸成為主流方能真正解決企業融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