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漿致癌是謠言

2020-12-19 央視網

蜂王漿致癌是謠言

原標題:

  本報記者 簡承淵

  近來,「蜂王漿有激素,會引發女性乳腺癌等婦科腫瘤」的言論在網絡上甚囂塵上,許多人「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已經影響到蜂王漿行業的發展和蜂農養蜂生產的積極性。

  那麼「蜂王漿激素論」從何而來?有沒有科學依據?記者近日採訪相關專家,試圖從科學的角度幫助大家客觀全面地認識蜂王漿。

  傳言一:蜂王漿中的雌激素含量超標多倍,對身體有害。

  真相:科學實驗證明,蜂王漿和肉、禽、蛋、奶等動物性食品一樣,含有正常合理的性激素,而且其含量遠遠低於一般動物性食品。內源性性激素是動物性食品的天然成分,與人體血液和相應組織中含有性激素存在是一個道理,隨意誇大蜂王漿激素是違背科學常識的。

  蜂王漿是工蜂咽下腺和上顎腺分泌的,主要用於飼餵蜂王和蜂幼蟲的乳白色、淡黃色或淺橙色漿狀物質。蜂王漿的化學成分非常複雜,一般情況下鮮蜂王漿含水、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礦物質、未確定物質(R物質),此外蜂王漿中還含有種類豐富的胺基酸、活性多肽、維生素、酶類、有機酸、類固醇等生物活性物質。

  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胡福良教授介紹:「蜂王漿和肉、禽、蛋、奶等動物性食品一樣,含有正常合理的激素,而且,科學實驗證明,蜂王漿中激素含量遠遠低於一般動物性食品。」

  2000年,北京市衛生防疫站郭子俠、塗曉明等在對動物性保健食品性激素含量調查的同時,對市場銷售的一般性動物性食品中的性激素進行了檢測。結果發現牛肉、豬肉、羊肉、雞肉、雞蛋、牛奶等7類17件樣品中5種性激素均有檢出,牛、羊肉雌二醇最大含量是蜂王漿雌二醇含量的400倍和180多倍,牛奶睪酮含量是蜂王漿睪酮含量的100倍,而經檢測每單位蜂王漿中雌二醇的含量只有雞蛋的二十分之一。

  同樣,中國農業大學檢測蜂王漿性激素含量平均值也遠遠低於我國性激素檢測標準的下限。

  「性激素在日常動植物食品中普遍存在,是食物中正常的生物活性營養成分。如果,蜂王漿含有『痕量』的性激素會有害人體,那我們又如何面對眾多日常的動物性食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負責人柳鵬博士說。

  「實際上,人一刻也離不開激素,人體除了自身合成激素外還需從食物中補充,一般每人每日所需性激素量為5000~7000微克,即使我們每天食用15克蜂王漿,一個月共食用450克,才能補充性激素3.6微克。」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王福俤教授認為,內源性性激素是動物性食品的天然成分,與人體血液和相應組織中含有性激素存在是一個道理,隨意誇大蜂王漿激素是違背科學常識的。

  傳言二:蜂王漿中的激素,會引發女性乳腺癌等婦科腫瘤。

  真相:通過檢索近20年來國內外蜂王漿相關的醫學資料,沒有發現因蜂王漿的性激素引發女性乳腺癌的臨床報告。相反,研究數據說明服用蜂王漿並未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而是有利於健康長壽。另外,大量研究資料證明,人體內分泌紊亂,性激素水平異常偏高,是誘髮乳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針對蜂王漿中的激素,會引發女性乳腺癌等婦科腫瘤的問題,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02~2003年對南京地區9所三甲醫院300對婦女開展乳腺癌與服用蜂王漿保健品等因素的病例對照研究。「結論是服用蜂王漿等保健品沒有對婦女乳腺癌的發生產生影響。」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專家袁寶君說。

  江蘇南京是國內消費蜂王漿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城市。2013年南京市民政局公布的數據:南京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1.7歲,大大超過我國「十二五」人均預期壽命75歲的目標。「南京在排名前十位死亡的病因中,號稱女性第一殺手的乳腺癌並不在其中。」江蘇省腫瘤防治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主任丁建華說,根據2003~2007年全國部分腫瘤登記點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報告,「服用蜂王漿並未增加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風險,相反,有利於健康長壽。」

  「通過檢索近20年來國內外蜂王漿相關的醫學資料,沒有發現因蜂王漿的性激素引發女性乳腺癌的臨床報告。古今中外蜂王漿的應用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具有調節免疫、調節內分泌、改善造血功能、抗疲勞、抗衰老和抗腫瘤的作用,蜂王漿應該是世界稀缺資源。」澳門科技大學國家重點中藥質量標準實驗室朱荃教授說。

  中國蜂產品協會會長王啉告訴記者,中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養蜂規模佔世界的九分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蜂王漿生產國和出口國,國際貿易中的蜂王漿產品有90%以上來源於中國。但是從2013年以來,蜂王漿總產量從2010年近4000噸下降至3000噸左右,總銷售量下降至2800噸,主要原因是內銷市場大幅減少,內銷量縮減到1200噸,減少幅度達到了40%,蜂農的收入也隨之大大減少。「主要原因是受到『蜂王漿激素論』謠言的中傷。」

  北京一家做蜂產品的銷售經理胡亞軍告訴記者,從2010年至今,蜂王漿總銷量從40噸下降現在的6噸。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蠶蜂管理站副站長吳忠高說,由於蜂產品銷量下降,周邊蜂農的數量也在減少,原因是收入大不如從前。

  「食品安全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臨床醫師涉足食品安全領域,應遵循『循證醫學』精神,將個人的臨床經驗與客觀的科學研究證據結合起來,以最正確的診斷、最安全有效的治療和最精確的預後估計服務於每位患者。如果沒有科學實驗數據,只憑臨床個案,只憑所謂臨床經驗,不做規範的統計分析,以偏概全,傳播『蜂王漿激素論』誤導患者,不僅有失醫師個人身份,而且引起廣大消費者的疑慮和不安。」胡福良說,蜂王漿的安全評價應該是科學數據說了算,不應隨意定論。

  目前,已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蜂王漿類保健食品有180多個。所有保健食品的審批必須經過致畸形、致突變和致癌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學實驗,證明該產品的安全性能。在採訪中,多位專家、學者強調,如果蜂王漿激素有增加女性乳腺癌的風險,一定要有毒理學、藥理學和臨床醫學的科研數據來證明,否則,只是人為想像,以訛傳訛,不利於社會安定和產業發展。

相關焦點

  • 「蜂王漿致癌」傳十多年 南京人吃最多患癌最少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養蜂國,國際貿易中的蜂王漿產品90%以上來自中國。「一些『專家』倡導的蜂王漿致癌說傳播十多年了,『群眾基礎』很深!」近日,中國蜂產品協會會長王啉在一次行業內部會議上表示,2013年,國產蜂王漿外銷首超內銷,達到創紀錄的1620噸,大部分銷往以長壽聞名的日本,但國內銷量卻已連跌近十年了。「還是希望國人能相信主流科學,謠言害人啊。」衛生部全國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如是說。
  • 長期服用蜂王漿易致乳腺癌?研究發現並無科學依據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3日訊 「長期服用蜂王漿易致乳腺癌!」多年以來這種說法不絕於耳。日前,一家蜂王漿生產企業將宣稱該觀點的醫生告上了法庭。其實,自2003年以來就有很多專家學者通過科學研究以正視聽,這些研究表明,長期服用蜂王漿易致乳腺癌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 長期喝蜂王漿易致乳腺癌?
    近年來,「蜂王漿有激素,會引發女性乳腺癌等婦科腫瘤」的說法不絕於耳,導致人們對蜂王漿的消費信心下降,蜂王漿內銷市場逐年下滑。據中國蜂產品協會蜂王漿專委會統計,受「蜂王漿激素論」為主的因素影響,近幾年蜂王漿的國內消費量從每年2000噸下降到1200噸,下滑40%左右。
  • 長期喝蜂王漿會得乳腺癌 還不分男女?
    有一種朋友圈,叫爸媽的朋友圈   那裡頭不是這個致癌了,就是那個有毒了   仿佛活著特別不容易   一不小心,我們就會英年早逝   有一句話,叫做謠言張張嘴,闢謠跑斷腿   這不,又有一樣東西傳出致癌了   那就是蜂王漿!
  • 那些年關於乳腺癌的「迷思」: 長期喝蜂王漿會致癌?
    原標題:長期喝蜂王漿會致癌? ■腫瘤防治周專題 近日,在某檔養生電視節目上,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張凱談到易患乳腺癌的因素時,將蜂王漿歸入女性乳腺癌六大危險因素之一,並指出「如果您吃了十年蜂王漿,我基本上判定差不多了,這種雌激素含量很高的補品,長期吃也是一個危險因素」。
  • 【原創謠言粉碎機】央視曝光致癌洗髮水?!
    【原創謠言粉碎機】央視曝光致癌洗髮水?!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謠言粉碎機
  • 常吃蜂王漿會得乳腺癌嗎?更年期吃蜂王漿會得乳腺癌嗎?
    常吃蜂王漿會得乳腺癌嗎?更年期吃蜂王漿會得乳腺癌嗎? 蜂王漿是市面上常見的蜂產品,現在很受消費者歡迎,很多女性也在吃蜂王漿,而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見的癌症,那常吃蜂王漿會得乳腺癌嗎?
  • 6月健康謠言盤點:吃小龍蝦得「哈夫病」?反季蔬菜致早熟?
    吃反季蔬菜、蜂王漿、速生肉會早熟?楊梅「注膠」增重保鮮?空心西紅柿打了激素不能吃?節能燈有毒並且致癌?……在過去的一個月裡,有關健康類的謠言依舊「風生水起」,下面就讓消道長來為你道破這些謠言吧。  謠言一  吃小龍蝦得「哈夫病」?
  • 常見的34條「癌症謠言」:剩菜剩飯、隔夜菜致癌
    謠言6:自來水中的氯可致癌「用鍋蒸煮東西時,一定要用開水,或是過濾後的水。因為如果直接用自來水,自來水裡有氯,加熱後,由於蓋著鍋蓋,氯全部包覆在食物上,而氯有致癌的危險。」這則署名齊教授的謠言在朋友圈裡廣為流傳。
  • 「咖啡致癌、草莓是最髒水果」食品安全謠言怎麼治
    從謠言內容看,57%的食品謠言與食用農產品有關,例如草莓是最髒水果、吃柚子感染bp5病毒死亡、吃小龍蝦得哈夫病、螃蟹與酸奶同食中毒等。33%的食品謠言涉及加工食品,如星巴克咖啡致癌、瓶裝水致癌、食鹽有毒等。
  • 安利公司再次聲明:「安利淨水器致癌」屬謠言
    近期,安利公司發現有人通過微信私聊平臺散布傳播「安利淨水器致癌」小視頻,攻擊安利益之源淨水器。在此,安利公司再次聲明,關於「安利淨水器致癌」的信息純屬謠言。  聲明稱「安利淨水器致癌」視頻源於2014年8月某電視臺一則報導,該報導因引用數據存在較大誤差而導致內容失實。
  • 被「致癌」的中國人:這些謠言裡,你被哪一條騙過?
    酒精軟化血管的作用,在明確的致癌風險(全球三分之一的肝癌都跟酒精有關)面前不值一提。適度喝酒,有益健康,還是早點從腦海裡忘了吧。 癌症謠言2:大麥草汁防癌抗癌? 在所有飲品中,大麥草汁也是謠言的重災區。
  • 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 星巴克致癌上榜
    央廣網北京6月26日消息(記者 申珅)「星巴克咖啡致癌、薯條治脫髮」在你的朋友圈,你是否看到過這類食品安全謠言呢?6月25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的「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舉辦。
  • 「結腸黑變病」可致癌是謠言
    「結腸黑變病」不會致癌2018年7月,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管的《世界中醫藥》刊登了一篇題為《關於「結腸黑變病」的商榷》(以下簡稱《商榷》,原文連結見文末)的文章,該文提出:由於經過多年研究,並未確定「結腸黑變」的危害,宜科學嚴謹地看待之:應禁止結腸鏡醫師診斷「結腸黑變病」,而應描述為「於某節段,發現瀰漫性、片狀色素沉著」;如果結腸鏡醫師需要與受檢者進行溝通
  • 喝反覆燒開的水會致癌?4個致癌謠言,希望你能早點認清楚
    部分人認為反覆燒開的水就會致癌,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很多人不敢喝反覆燒開的水,認為這些反覆燒開的水會導致癌症發生,其實這也是致癌謠言的一種。反覆燒開的水並不會導致癌症產生,很多人都認為反覆燒開水之後會產生亞硝酸鹽,這種致癌物質飲用之後就會導致癌症發生,這種情況目前還沒有相關的依據可以證實,因此,不需要太過擔心,不能夠盲目地陷入一些癌症的誤區。
  • 食品「致癌、有毒」大多是謠言 微信是傳播主平臺
    原標題:食品「致癌、有毒」大多是謠言   本報訊(記者孫文文)謠言的傳播主渠道是什麼?爆點出現在哪兒?如何高效地遏制謠言進一步擴散?前天,2018中國食品闢謠論壇在京舉行,論壇現場相關政府監管部門及各行業專家匯聚一堂,探討大數據時代食品網絡謠言的傳播特徵與治理。
  • 【廊廊闢謠】「染髮致癌」是謠言嗎?
    【廊廊闢謠】「染髮致癌」是謠言嗎?不過,一些因染髮過敏的患者則十分擔心「染髮是否致癌」,對此專家進行權威解讀。一周接診20多例染髮過敏者一周前,62歲的劉阿姨在理髮店又染又燙足足花了5個多小時。做完頭髮,她對髮型效果非常滿意,感覺自己年輕了10歲。誰知第二天,劉阿姨感覺臉上、脖子上火辣辣的,頭皮發癢。兩天過去,這種情況越發嚴重,她面部嚴重浮腫,眼睛也腫成了一條線。
  • 蜂王漿不能和什麼同食?蜂王漿跟什麼不能一起吃?
    蜂王漿是一種常見的滋補營養品,現在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多種多樣,有些朋友擔心將蜂王漿和其他食物一起吃對健康有影響,那蜂王漿跟什麼不能一起吃呢?蜂王漿是工蜂頭部王漿腺分泌出來的、用於飼餵蜂王以及幼蟲的一種特殊的乳漿狀物質,性質也比較溫和。其中含有幾乎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物質,主要包括多種人體必需胺基酸、維生素、王漿酸、微量元素以及乙醯膽鹼等成分,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從成分上來看,很多食物都是可以和蜂王漿一起吃的。很多人都相信食物相剋,其實所謂的食物相剋只是謠言。
  • 網傳蜂王漿抗癌,那麼長期吃蜂王漿,究竟有作用嗎?
    熟悉蜂王漿的人都知道蜂王漿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保健品,常吃有保養身體的功效。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蜂王漿不僅可以用來保健身體,還可以輔助疾病的治療。
  • 牛奶致癌柿子致死 這些食品謠言為何屢禁不止
    牛奶在我們眼中是營養得不能再營養得食物了,但是2004年某媒體的一則報導顛覆了我們對牛奶的認知,此後在其他媒體或個人的添油加醋或者斷章取義之下,牛奶被妖魔化成「致癌物質」。近幾年,科學家紛紛出來為牛奶發聲,進行科普和闢謠,但是理性的聲音在肆意的謠言中總顯得那麼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