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致癌、有毒」大多是謠言 微信是傳播主平臺

2020-12-20 人民網重慶視窗

原標題:食品「致癌、有毒」大多是謠言

  本報訊(記者孫文文)謠言的傳播主渠道是什麼?爆點出現在哪兒?如何高效地遏制謠言進一步擴散?前天,2018中國食品闢謠論壇在京舉行,論壇現場相關政府監管部門及各行業專家匯聚一堂,探討大數據時代食品網絡謠言的傳播特徵與治理。數據顯示,在各領域中,食品類別的謠言佔比最高,達45%。

  近年來,食品行業成為網絡謠言重災區,給行業造成損失的同時也帶來社會恐慌,加劇公眾對食品行業的不信任感。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在會上提到,有數據顯示,微信是食品謠言傳播的主平臺,佔比達到了72%,其次微博佔比達到21%,這兩個加起來有90的傳播量,成為食品傳播謠言的主渠道。

  那麼,大數據時代食品謠言的危害有多大呢?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應急處處長方曉華指出,農產品質量安全負面報導中近一半是謠言、傳言,這些謠言常用「致癌」、「有毒」等誇張詞語吸引眼球,採用小視頻等視覺化手段呈現,並通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大量傳播。這些謠言對產業造成巨大衝擊。2015年「毒草莓」謠言導致昌平草莓日銷量下降82%,2017年兩分鐘的「塑料紫菜」謠言讓晉江紫菜行業損失近1個億。

  該如何治理網絡食品謠言呢?新華網政務大數據事業部總監吳新麗在會上做了主題為《大數據時代食品網絡謠言傳播趨勢與特徵分析》的演講。吳新麗指出,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針對謠言所涉及的領域進行了分類,發現在健康、農業、社會、科學等領域中,食品類別的謠言佔比最高,達45%。以小龍蝦為例,世界盃開始之前網上就開始流傳小龍蝦致病謠言,最早是微信公眾號「正解局」發表了《小龍蝦的致命真相:你可能永遠不知道》,6月12日公眾號「發現澳洲」也發表了一篇類似文章。該謠言從6月10日開始傳播,歷時兩周,到6月23日才基本結束,傳播總量688篇。分析發現,雖然該謠言傳播的主陣地是微信,不過微博、新聞資訊類客戶端、新聞門戶網站等處也有。這說明網絡謠言其實散布在各個角落裡,而且此起彼伏。這樣在闢謠的過程中,就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這樣一些先進技術來對謠言及時地追蹤,以了解其傳播特點,進行高效闢謠。

  此外,成立於2015年的中國食品闢謠聯盟也在為擊碎謠言努力。截至今年6月,闢謠聯盟共舉辦12次專項落地活動,發布及轉發相關食品科普信息累計近4000條。今年,闢謠聯盟將聚焦大市場監管體系下食品謠言的防控與治理。J192

(責編:秦潔、張禕)

  • 芡實採收忙
  • 黃桃產業促增收
  • 涪陵榨菜:傳統工藝智能傳承
  • 武隆: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讓企業...
  • 保護長江 重慶大膽嘗試不斷創新
  • 「河小青」青年志願河長幫助環衛...

相關焦點

  • 燕麥致癌,食鹽有毒?為何食品安全謠言還是層出不窮?
    現在自媒體上,很多食品安全的謠言層出不窮,甚至很多謠言在專家闢謠了以後繼續又捲土重來,而且引發了很多民眾的焦慮心理,而且經過調查,食品安全謠言傳播的主平臺是微信,很多的公司也形成了一種這樣的盈利方式。為何食品安全謠言還是層出不窮近日,市民劉先生在微信上看到了說某產品的燕麥是致癌的,嚇得他直接把家裡買的燕麥全部丟掉了,而且過了幾天他又看到了網上有專家闢謠說燕麥不致癌,該買就可以買
  • 「咖啡致癌、草莓是最髒水果」食品安全謠言怎麼治
    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出爐 專家建議構建科學化立體化治理謠言模式從傳播渠道看,2018年食品謠言及闢謠信息中69%通過微信傳播,15%經微博傳播。從謠言內容看,57%的食品謠言與食用農產品有關,例如草莓是最髒水果、吃柚子感染bp5病毒死亡、吃小龍蝦得哈夫病、螃蟹與酸奶同食中毒等。33%的食品謠言涉及加工食品,如星巴克咖啡致癌、瓶裝水致癌、食鹽有毒等。
  • 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 星巴克致癌上榜
    央廣網北京6月26日消息(記者 申珅)「星巴克咖啡致癌、薯條治脫髮」在你的朋友圈,你是否看到過這類食品安全謠言呢?6月25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的「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舉辦。
  • 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發布,咖啡致癌、木耳打藥等入選
    咖啡致癌?木耳打藥?薯條治脫髮?這些傳聞是謠言還是事實?6月2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直屬單位中國健康傳媒集團在「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公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十大案例:星巴克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用海綿做八寶粥、薯條治脫髮、草莓是最髒水果、熱檸檬水能治療癌症、生吃白糖體內長蟎蟲、木耳打藥、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有毒、醋蛋液包治百病。
  •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謠言星巴克咖啡致癌居榜首
    本報訊(記者  王薇)6月25日下午,由國務院食安辦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的「2019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食品謠言耍的五種花招 別轉發!
    ,以「××食品有害,千萬別吃」為主題的文章閱讀率高居不下,很多食物被冠以「有毒」、「致癌」甚至「致死」。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年初發布的微信謠言分析報告顯示,在被舉報為「詐騙和虛假信息」的微信中,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防騙、健康養生這些主題的謠言數量最多。  在眾多傳播迅速的食品網絡謠言中,新京報記者梳理統計發現,五種花招最常見,它們常常讓人覺得「似曾相識」,往往披著貌似「科學」的外衣,有著相似的情節與結論。
  • 理性消費科學思維是應對食品謠言的不二法器
    6月25日下午,由國務院食安辦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的「2019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同時,根據謠言傳播熱度評出的2018年十大典型謠言出爐。
  • 牛奶致癌柿子致死 這些食品謠言為何屢禁不止
    把它稱之為一則「消息」,實際上是侮辱了「消息」,這就是赤裸裸的謠言!文中並沒有細節公布,仔細甄別後就能發現這是一個杜撰的故事。國家出面闢謠牛奶致癌、柿子酸奶同吃,這些只是食品謠言中的冰山一角。目前充斥網絡各個角落的還有「微波爐致癌」、「打針西瓜致人中毒」等離譜的說法,弄得人心惶惶。無論多麼權威的專家學者出來發聲闢謠,這些謠言不僅沒有被削弱的趨勢,反而被進一步扭曲。
  • 這些朋友圈謠言你轉過幾條:不鏽鋼杯泡茶有毒
    用不鏽鋼杯子泡茶有毒」,「食物相剋對照表,太可怕了」……每隔一陣子,微信朋友圈裡就會流傳著這樣一些說法,你身邊的親友是否也曾瘋狂轉發?在健康知識魚龍混雜的資訊時代,謠言的力量常常會比闢謠的聲音更猛烈。生命時報採訪多位業內專家,請他們總結出幾類最頭疼的飲食謠言,並逐一解讀。
  • 常吃麵包會致癌?這些食品謠言,你信了幾個?
    每隔一段時間  關於食品安全的謠言就會在  微信朋友圈、微博和各種論壇裡  大肆傳播  那麼,在過去的3月  又有哪些食品安全謠言上榜呢  讓我們一起看看~  10、食用5顆櫻桃核就會中毒  謠言:「女子食用5顆櫻桃,咬破櫻桃核被毒暈」的消息在網上傳播。
  • 生吃醬油能致癌?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信息佔45%
    (原標題:生吃醬油能致癌?網絡謠言中食品安全信息佔45%) 據新華社電「喝牛奶、生吃醬油能致癌?柿子酸奶同吃會致死?」在網際網路加速發展的當下,一些謠言不斷掀起波瀾,刺激廣大消費者的神經。
  • 五月份關於食品的五大謠言
    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年來,有關食品安全的謠言在網上屢禁不止、花樣翻新。為此,記者梳理出近年來不斷「刷屏」的食品謠言。謠言1有人用塑料造大米前段時間,朋友圈有人發塑料造大米的信息,為了表示這是「真的」,還配了視頻。
  • 食品行業成網絡謠言重災區 90%來自手機
    小龍蝦的謠言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食品安全領域已成網絡謠言的重災區,其中有90%來自微信和微博。作為「2018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食品闢謠論壇日前舉行,相關部委、食品行業協會和專家,旨在共同探討如何深入治理食品謠言,將謠言治理落到實處。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指出,在網際網路時代,謠言傳遞的速度特別快,呈幾何數量傳遞。
  • 食物相剋、咖啡致癌……2018上半年十大食品謠言榜單發布
    半島記者 肖玲玲近日,青島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圍繞「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舉辦了2018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7月17日至25日,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開展的市民最關注「十大食品」投票和2018上半年食品安全謠言榜單兩項主題板塊備受市民關注。日前,該兩板塊均已發布。據悉,本次市民最關注「十大食品」投票活動得到了群眾的熱烈響應,在為期9天的投票活動中,共計收到有效投票250891條。
  • 闢謠丨方便麵致癌?方便麵有毒?吃方便麵之前你必須要知道這些
    說到這,市面上以添加劑為噱頭的類似謠言(方便麵32天肝臟解毒;方便麵醬包大都含有重金屬,食用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就成功瓦解了,添加劑並沒有那麼可怕,只是謠言被傳的越來越離譜。「致癌篇」傳言:談及致癌,又是各位最關心的話題;大多傳言說方便麵致癌主要是由於方便麵生產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丙烯醯胺」,而丙烯醯胺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可能致癌物」;先拋開可能致癌物的概念不談,實際上方便麵中的丙烯醯胺的確存在,但是「量」遠遠達不到對健康造成危害的劑量;換一種角度說,和日常生活中您最愛吃的那些零食(糖炒慄子、炒年糕)相比,方便麵中的「丙烯醯胺
  • 被「致癌」的中國人:這些謠言裡,你被哪一條騙過?
    對於謠言來說,中國人的想像力是無限的,大麥草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震驚!患癌老太把這個榨汁喝,竟痊癒!」「科學重大突破!大麥草汁攻克癌症!」類似這樣的標題,在朋友圈傳播的風生水起,相信不少咚友都有幸品嘗過大麥草汁的滋味。
  • 常見的34條「癌症謠言」:剩菜剩飯、隔夜菜致癌
    謠言8:味精超過100℃會致癌味精,曾是中國人青睞有加的調味品,近年來卻頻因「有毒、致癌」被人們質疑。最近朋友圈熱傳的《這五樣菜千萬不能放味精,除非你想毒死誰!》的文章,就稱「溫度只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形成有毒的焦穀氨酸鈉。」
  • 安利公司再次聲明:「安利淨水器致癌」屬謠言
    近期,安利公司發現有人通過微信私聊平臺散布傳播「安利淨水器致癌」小視頻,攻擊安利益之源淨水器。在此,安利公司再次聲明,關於「安利淨水器致癌」的信息純屬謠言。  聲明稱「安利淨水器致癌」視頻源於2014年8月某電視臺一則報導,該報導因引用數據存在較大誤差而導致內容失實。
  • 近年來十大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 看看你中招了嗎?
    中新網4月21日電 微波爐致癌?喝牛奶能致癌?方便麵是「垃圾食品」?柿子酸奶同吃致死?近年來,社會上不斷出現各類食品藥品類謠言,引發關注。國家食藥監總局今日發布近年來十大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快來看看,你中招了嗎?資料圖。 王東明 攝  方便麵是「垃圾食品」?
  • 食藥監總局權威發布:這些食品化妝品謠言害人不淺
    自此,該謠言的多種版本在社交平臺廣泛傳播,主體內容大致一樣,只是更換了時間、地點、人名。  【真相】迄今為止,雲南、上海、福建和青海等全國各地都出現了類似謠言,各地食藥、衛生和公安等部門聯合媒體相繼闢謠,多個造謠、傳謠者被處罰,但類 似謠言傳播仍呈愈演愈烈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