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消費科學思維是應對食品謠言的不二法器

2020-12-24 中國青年網

  6月25日下午,由國務院食安辦指導,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主辦的「2019食品安全謠言治理行動」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食品安全謠言治理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同時,根據謠言傳播熱度評出的2018年十大典型謠言出爐。星巴克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用海綿做八寶粥位居謠言榜前三位。(6月28日《法制日報》)

  食品安全關乎公眾健康,人們關注食品安全無可厚非,但是若為謠言所左右,則不是一個成熟的消費者。喝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等,這些謠言大家也曾經看過或者聽說過。

  當下社會,隨著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尤其是手機的普及,信息交流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在一些手機信息平臺上時常看到一些關於食品安全的謠言,除了前面提到的喝咖啡致癌,大蒜熗鍋致癌外,還有像什麼海綿做八寶粥、薯條治脫髮、草莓是最髒水果、熱檸檬水能治療癌症、生吃白糖體內長蟎蟲、木耳打藥、食鹽中的亞鐵氰化鉀有毒、醋蛋液包治百病等,一時間搞得人們無所適從。這也難怪,在談癌色變的當下,這種謠言極具「殺傷力」,因為遠離癌症是每個人的共同期許,誰也不願意讓癌症纏身。一些謠言製造者正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恐懼心理而大作文章的。

  如何應對食品安全謠言?學會理性消費,具備科學思維至關重要。我們常說,謠言止於智者。謠言雖然披上了駭人的外衣,但是常常經不起科學的推敲。稍有點科學頭腦,稍有點科學思維,謠言常常會不攻自破。然而,現實語境下有些人愚昧得很,不但自己偏聽偏信,往往還成為謠言的傳播者和散布者。愚昧是科學的大敵,一個人一旦缺失了科學思維的支撐,很容易劍走偏鋒,甚至走火入魔的。一個人如果沒有科學的判斷力,很容易被謠言所左右。此前有調研顯示,有72%的被調查者渴望得到更多的科普知識和闢謠信息,食品相關闢謠文章的閱讀量普遍更高。理性的謠言鑑定體系有待搭建,專業機構應加強合作,提高闢謠效能,共建闢謠新生態已成為當務之急。

  另一方面,必須加大對食品安全謠言的治理力度,不能讓一些謠言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致癌因子」。根據報告調查顯示,從傳播渠道看,2018年食品謠言及闢謠信息中69%通過微信傳播,15%經微博傳播。目前,我國有多部法律法規明確了散布謠言的法律責任。《電信條例》《網際網路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等均規定,利用網際網路「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應當承擔刑事或行政責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強調,對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而傳播散布,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以犯罪論處。製造和散布謠言已經觸犯了法律,理應受到嚴懲。不能讓食品謠言成為另一種「社會公害」。

  謠言止於智者。面對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謠言,作為一名消費者必須學會科學思維,學會科學判斷,切忌人云亦云,如此,只能成為謠言下的犧牲品。(李紅軍)

相關焦點

  • 應對「偽科學」謠言 需要「真科學」闢謠
    讀了貴報19日評論《敬畏科學與常識才能遠離流言蠱惑》,筆者頗有感觸。不過,在筆者看來,應對「偽科學」謠言,還需要「真科學」來闢謠。食品和科學謠言滿天飛的狀況讓人憂慮,惡意散播謠言的人固然可恨,但權威消息遲遲沒有出面進行闢謠、真科學沒有得到普及也是值得反思的問題。一些人在轉發謠言的同時更多是源於對消費問題的擔憂和對真實情況的不了解,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出現信任危機的環境下,市民對食品謠言真假難辨,為了自身健康往往寧可信其有。
  • 進口冷鏈食品謠言多 既要科學闢謠也需理智面對
    (12月13日 南國早報)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大家對於進口冷鏈食品的關心度越來越高,一些謠言也隨風而起。「外資背景的大型超市出現問題」 等謠言編得像模像樣,煞有其事,引發民眾疑慮。實際上,根據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冷鏈進口食品送達門店後,當地政府相關部門都會對食品進行排查、檢測。
  • 人民網評:用理性與事實合力反擊「案件謠言」
    昨天還在嘲笑「謠鹽」風潮中排隊搶鹽的老太太,今天自己怎麼就著了謠言的道兒? 網絡時代,信息既海量又快捷,帶來了信息消費的快餐化。帖子一發就是一長列,微博一刷就是一大片,古人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在網絡信息的汪洋大海、潮起潮落中,沒有冷靜的分析、理性的判斷、務實的求證,就很可能被一些編織得「有依據」「有道理」「有噱頭」的謠言牽著鼻子走,甚至腦子發熱、情緒失控,當了謠言的「二傳手」和放大器。這樣的案例,已經舉不勝舉。
  • 「咖啡致癌、草莓是最髒水果」食品安全謠言怎麼治
    另外,丙烯醯胺對人體健康的「風險—劑量」關係還缺乏科學依據。「近年來,食品安全謠言傳播呈現出速度快、迷惑性強、影響面廣的特點,對食品產業、從業者、消費者等造成很大傷害。」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董事長吳少禎向記者介紹說。由於影響廣泛,報告將「星巴克咖啡致癌」列為「十大食品安全謠言典型」第一名。
  • 傳遞理性應對疫情的聲音
    一些國際組織、外國政府及專家學者、媒體行動起來,傳遞理性應對疫情聲音,幫助民眾了解事實,穩定情緒。 「從根本上杜絕虛假信息,讓謠言無所遁形」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月4日對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所作努力給予充分肯定,呼籲國際社會團結一致,避免歧視行為。
  • 校園食堂食品安全事件輿情特點和研究,該如何應對?
    五是公眾對食品安全尤其是校園食品安全容忍度更低、情緒更易被煽動、理性更易缺席或遲到。近年來,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校園食品安全問題,持續加強治理力度。然而校園及食品的雙重特殊性都決定與校園相關的食品安全事件難以根除。
  • 食品謠言層出不窮,科普闢謠能跟上節奏嗎?
    更誇張的是,這些食品謠言的傳播方式也越來越逼真。隨著短視頻的興起,食品謠言出現了呈現方式視覺化、傳播路徑社交化等很多新的特點。一些食品謠言以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視頻形式傳播,比文字謠言更具蠱惑力。信還是不信,令不少消費者困擾。
  • 牛奶致癌柿子致死 這些食品謠言為何屢禁不止
    近幾年,科學家紛紛出來為牛奶發聲,進行科普和闢謠,但是理性的聲音在肆意的謠言中總顯得那麼無力。與牛奶有相同遭遇的還有柿子。柿子致死就在去年,一條消息讓本就不平靜的朋友圈更是炸開了鍋。消息稱一小姑娘吃了柿子喝了酸奶,然後不到半小時因中毒而死。把它稱之為一則「消息」,實際上是侮辱了「消息」,這就是赤裸裸的謠言!
  • 用科學的WOOP思維訓練法,理性開啟夢想之旅
    今天看美國加布裡埃爾·厄廷根教授的《WOOP思維心理學》,一下覺悟,其實我們根本不需要用大道理去說服對方,借用WOOP思維,用理性的思考作決策,更利於我們的夢想實現。 對於正在追逐夢想的人來說,woop心理對比思維模式強調:我們在憧憬未來的同時,一定考慮到實現夢想過程當中遇到的障礙,不盲目樂觀,也不消極萎靡消極,而是變得理性,使人想與做二者兼顧。
  • 康師傅攜手「食安大賽」 破除肆虐朋友圈的食品安全謠言
    食品方面的謠言可能是朋友圈裡佔比最高的謠言。有數據顯示:網絡中食品類謠言佔比高達45%,泛濫的謠言對企業聲譽和業績造成極大傷害,更重要的是損害了人們對於食品安全的信心。理性地看待食品安全問題很重要,但多學習一些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識,「火眼金睛」辨別謠言同樣重要!
  • 與食品謠言鬥爭到底!華農這個團隊教你吃得更「好」!
    食品健康、養生、網紅美食等話題層出不窮,信息的洪流讓人眼花繚亂,不斷衝擊大眾的認知和習慣。魚龍混雜的環境,讓很多所謂「知識貼」成為了謠言的策源地,毫無根據的事例和不科學的結論不僅讓人難辨真假,還會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
  • 食品行業成網絡謠言重災區 90%來自手機
    小龍蝦的謠言只是一個縮影。近年來,食品安全領域已成網絡謠言的重災區,其中有90%來自微信和微博。作為「2018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食品闢謠論壇日前舉行,相關部委、食品行業協會和專家,旨在共同探討如何深入治理食品謠言,將謠言治理落到實處。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指出,在網際網路時代,謠言傳遞的速度特別快,呈幾何數量傳遞。
  • 高考作文輔導97:科學導航破堅冰 理性為伴戰疫情(辯論詞)
    會議指出疫情的防控必須要通過科學的認識和應對,疫情越是嚴峻複雜,越需要冷靜的頭腦理性的思考,多看權威媒體的報導,多聽醫療機構的建議,讓理性聲音戰勝恐慌情緒。②隨著武漢疫情的蔓延,網絡上出現了許多謠言,如「飲用高度酒能抵抗新型冠狀病毒」「鹽水漱口防病毒」「童子尿可以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等。
  • 論說文押題熱點三 | 網絡謠言與科學精神
    疫情當前,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湧入人們的眼帘,這其中有真實的信息,也有相當數量的謠言以蒙蔽人們的雙眼,從「病毒可以通過眼神傳播,看一眼就得病」、「鼻孔滴香油能阻礙病毒」到「喝酒能抗病毒」、「吹風機能消毒」,真實與虛假並存的年代,自媒體究竟讓我們走向了真相天平的哪一端?實際上謠言一直伴隨著人類發展的進程,在網際網路時代謠言尤為泛濫。
  • 科學飲食要推倒思維裡的「牆」
    四川省消委省輕工業研究設計院消費維權工作站提醒廣大消費者,「無糖飲料」不能放肆喝。(8月21日 人民網四川頻道)  所謂「無糖」,不過是商家宣傳的「文字遊戲」,僅代表該食物「不含蔗糖」,其可能含有葡萄糖、果糖等其他種類單糖,乳糖、麥芽糖等雙糖以及能夠轉化為單糖、雙糖的澱粉和其他碳水化合物,若過量攝食這些糖類,也會導致血糖濃度升高。
  • 讓科學跑贏謠言,「科學闢謠平臺」正式啟動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據大數據統計,在各類謠言中,科學類謠言佔比高達到47%,衛生健康、防災減災、食品安全、生活常識等領域已成為謠言重災區,並經常反覆出現轉發高峰。」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在「科學闢謠平臺」啟動會上說道。8月30日,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在京正式啟動。該平臺旨在切實提高闢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
  • 12思維模型:批判性思維一用理性看清複雜的世界
    總而言之,哈佛核心課程中體現的批判性思維精神可以概括為: ①思維開闊:課程目標都是為了使學生思維更開闊,嘗試用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②理性思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能力,識別推理和邏輯過程中的錯誤,正確理解和評估各種學科領域的知識,理性地評判倫理道德或學術觀點,並檢驗自身;③問題解決:在對各領域重大問題的理解、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判斷、分類、綜合的能力,辨別事物變化的模式;④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思維習慣
  • 2014,食品健康的謠言與忽悠20強
    我們的生活中從來不缺乏謠言。謠言的產生和傳播遠遠比闢謠來得迅猛。2014年即將過去,讓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一年中食品領域的20個主要謠言與忽悠。第一類:永不消逝的「經典名謠」       這一類的謠言不是今年才出現的。
  • 讓科學跑贏謠言——"科學闢謠平臺"正式啟動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8月30日,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委主辦,中央網信辦指導,全國學會、權威媒體、社會機構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學闢謠平臺」在京正式啟動。該平臺旨在切實提高闢謠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跑贏謠言。
  • 西寧市消協發布開學消費提示:開學季消費要理性要安全
    對此,西寧市消協發布消費提示,提倡廣大學生及學生家長要養成理性、科學、節約、綠色環保消費理念,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謹防消費侵權。一、針對大中專學生及家長的消費提示一是要勤儉節約,不虛榮不攀比,做到理性消費,購買日常用品、電子產品時拒絕三無產品,儘量到正規商場、市場購買,交易完成後妥善保存相關票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