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食堂食品安全事件輿情特點和研究,該如何應對?

2020-12-16 齊魯壹點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尤其是校園食品安全。近年來,不管是校園餐飲輿情事件還是校園周邊食品安全亂象,頻頻被媒體和公眾曝出,擾動家長和公眾的敏感神經。輿論對校園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持續處於高溫狀態。各地採取了對食品安全「零容忍」的措施。本文盤點去年校園食品安全輿情事件TOP5,通過分析個案,提高大眾對校園食品安全領域的重視。①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管理問題事件②東莞一幼兒園發生疑似食物中毒 百名幼兒住院③四川巴中一幼兒園現黴變食物④河南23名幼兒食物中毒事件:幼兒園被查封 投毒教師被拘⑤浙大校醫院:69人因嘔吐腹瀉就診 疑似諾如病毒感染

校園食品安全事件發現以下特點一是「開學季」輿情事件高發。這或與開學伊始存在的新員工入職、食材供貨商更換、消毒貯存設備老舊等問題有關,且「開學季」多為換季時期,容易誘發各種疾病,也加劇了這一特徵。二是幼兒園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頻率高、易感性強。與中小學和大學相比,幼兒園食品安全事件更容易觸網,話題傳染性、孩子易感性更強,也更容易引發輿論熱議。三是地域特徵並不明顯,觸點廣、燃點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東部發達地區以及山東省、四川省、河南省等人口大省爆發相關輿情事件的頻率較高,東北、西部等地亦未能「倖免」。四是曝光問題環節分散、類型集中。從已曝光的相關事件來看,安全問題分散在原材料採購、配餐、加工、後廚管理等各個環節,風險存在於各個環節;從暴露出來的安全問題來看,集中於食源性疾病、食材過期變質、後廚管理亂象。五是公眾對食品安全尤其是校園食品安全容忍度更低、情緒更易被煽動、理性更易缺席或遲到。近年來,相關部門高度重視校園食品安全問題,持續加強治理力度。然而校園及食品的雙重特殊性都決定與校園相關的食品安全事件難以根除。在強有力的監管之外,仍需廣泛動員社會共治的力量,讓校方及相關企業真正擔負主體責任、媒體能夠科學引導、家長能夠理性監督,共同維護校園食品安全。以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事件為例,對校園食品安全事件進行輿情分析和總結。2019年3月12日,網爆成都一學校食堂為學生提供黴變食物,多名家長到學校維權被警方噴辣椒水並被採取強制措施。自媒體平臺中,發黴食物圖片和警民對峙視頻廣泛擴散,令事件迅速發酵,引發輿論風暴。此事件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網絡爆料期,家長微博爆料食品問題 輿情快速升溫。第二階段:調查回應期,1. 網曝警方「維穩」震動輿論 官方持續回應2. 高層部門相繼回應 輿情呈現降溫跡象。第三階段:輿情持續期,1. 媒體起底背後利益鏈條 網民呼籲徹查2. 官方檢測結果出爐 再度引發網民懷疑。第四階段:輿情反轉期,官方詳述經過 事件反轉致輿情二次升溫。這次引發全國輿論關注的重大輿情事件,經過官方嚴密認真的調查後被證實系虛構事件,相關涉事人員將面臨法律的嚴懲。回顧整個輿情事件的發展過程,分析其生成的相關因素,有助於我們更加充分地理解校園食品安全類網絡輿情形成的社會心理基礎及其內在邏輯,為輿情應對工作提供參考。校園食品安全誘發因素1. 內在因素:校園食品安全事件容易牽動社會敏感神經教育、食品安全向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校園食品安全事件疊加兩重敏感因素,更容易引發輿論關注。2. 外在因素:線上線下聯動促使輿情量井噴網民在權威發布未到場時,進行自我信息補全,對輿情事件進行網絡畫像,令輿情傳播一度呈現戲謔化、情緒化、泛娛樂化等特徵。3. 催化因素:謠言傳播和處置工作加重輿情發酵程度在輿情發酵過程中,也伴隨著網絡謠言的傳播,衍生輿情次危害,也增加了輿情處置的複雜程度。4. 群體心理因素:調查結果反轉令輿論難以短時間接受輿論基於先入為主的邏輯認知,很難短時間內理性接受客觀真相,並產生潛意識的牴觸情緒和懷疑心理。輿情應對方式及時回應輿論關切,緩解公眾恐慌情緒協同處置統一口徑,多措並舉動態續報著力科普審慎管控,逐步引導理性認知做好家長安撫工作,妥善應對就診高峰(齊魯壹點綜合整理)

相關焦點

  • 校園安全類事件輿情特徵研究及處置建議
    編者按:近年來,發生在校園、學前教育以及特殊教育機構的虐待傷害、校園暴力和校園欺凌事件,不僅傷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衝擊社會道德底線,保護校園安全成了全社會的強烈呼聲。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數十名代表委員針對這一社會問題提出議案提案或者建議,希望能夠在罪名設定、預防機制建設、普法宣傳以及家長幹預等方面全面發力,保障校園安全。法制網輿情監測中心通過選取相關熱點輿情事件進行量化統計,分析校園安全類輿情事件的特徵,提出輿情應對建議,以供有關部門參考。
  • 學校食堂接連出現食品安全事件 如何讓孩子吃的安全?
    與此同時,近期集中爆發了不少校園食品安全事件7日,市場、衛生、教育、公安四部門聯合發文加強校園食品安全,但是... 考慮到中國海量的幼兒園、中小學、職校、高校等,在食源性疾病最高發的夏秋季,出現食物中毒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相信所有家長都希望,別發生在我娃學校就好。所有校長、科長、處長、局長都夢想,別發生在我管的學校就好。那麼校園食品安全到底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是哪裡呢?
  • 河南省部署進一步加強校園食品衛生安全工作
    要建立健全、嚴格落實學校食堂管理自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訓制度,食品安全應急管理應對制度和報告制度、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等,用制度管好安全。二是嚴格食堂管理。嚴格管控原料採購、加工製作、清洗消毒、留樣管理等關鍵環節,堅決禁止採購和使用無標籤標識、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及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和食品,嚴格查驗供貨單位的食品經營許可證等證明文件。
  • 石家莊市全面提升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校園食品安全事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近年來,石家莊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問題導向,樹立底線思維,強化安全意識,積極推動「兩項行動、三種模式」,打造解決校園食品安全的「組合拳」,為廣大師生構建起一道堅固的食品安全「防火牆」,切實增強了廣大師生滿意度和獲得感。
  • 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教育輿情應對處置策略研究
    本文從移動網際網路影響下的信息傳播的新特點,分析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教育輿情的新特點,進而探討教育輿情應對處置的有效策略。在這樣的情況下,應對處置稍微不慎,線上輿情就會演變為線下事件。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教育輿情的新特點教育輿情是指「某一教育事件、政策、觀點所引發的各種利益主體表達出的具有價值傾向性的態度與主觀意願的總和」[2]。
  • 2019年度高等教育網絡輿情研究正面熱點事件分析報告
    蟻坊軟體基於輿情監測系統鷹擊早發現、鷹眼速讀網選取2019年度150件高等教育領域正面熱點事件為研究樣本,運用統計分析法從時間、地域、類型等多維度進行分類統計並嘗試歸納正面熱點事件的總體傳播特徵,運用個案研究法落腳到典型事件的輿情呈現及評價以期進一步具體考察輿情管理者在正面輿情應對和引導中存在的問題,最後結合研究結論和相關理論提出網際網路時代高等教育正面熱點事件輿情優化策略與可行性建議
  • 河北省石家莊市全面提升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近年來,石家莊市市場監管局堅持問題導向,樹立底線思維,強化安全意識,積極推動「兩項行動、三種模式」,打造解決校園食品安全的「組合拳」,為廣大師生構建起一道堅固的食品安全「防火牆」,切實增強了廣大師生滿意度和獲得感。全面啟動學校食堂提質提標行動。
  • 從海天醬油生蛆事件看企業應如何應對輿情
    2018年7月,食品行業熱點不斷,海天醬油生蛆事件、A2奶粉違規宣傳被罰款10萬元引起自媒體深挖其過往不良記錄等鬧得沸沸揚揚。為了完整呈現食品行業熱點事件的傳播情況,中國網「食品中國」聯合「深眸自媒體智能輿情平臺」,從本月起推出食品行業熱點觀察,不定期對行業熱點事件進行綜合分析與解剖。
  • 輿情事件如何應對?關鍵在這裡!
    原標題:輿情事件如何應對?關鍵在這裡! 編者按: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網上一系列「波濤洶湧」的輿情引起廣大網民的關注,其中不乏被網民吐槽甚至「聲討」的,但也有線上與線下聯動處置得當反響良好的,還有一些省市把網民呼聲轉化為更實的防控舉措等。那麼,輿情回應到底應該怎麼做?
  • 突發事件爆發輿情危機案例:浙大疑似食物中毒輿情分析
    1、從群體性問題變成官方回應問題,形成網絡輿情事件第一階段:網絡爆料期與一般社會事件信源通常來自微博客類社交網絡平臺不同,作為大學生交流最活躍的公共廣場——校園論壇是浙大玉泉食堂疑似食物中毒的主要發源地。
  • 洪山區校園食堂主廚集中參加食品安全培訓
    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大背景下,如何確保校園食品安全?在採購食材時,哪些食材需特別留心?9月12日,一場校園疫情防控及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會,在武漢市洪山區卓刀泉小學舉行,洪山區各校食品安全管理員和食堂主廚共160餘人,參加培訓。
  • 校園食品安全問題不斷,陪餐制度再加一道保險
    導語:校園食品安全關係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那麼,我們該如何最好,保證校園食品的安全呢?我們先來看看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品安全事件。3月12日上午,針對前期家長反映長期在學校食堂吃飯的孩子出現胃疼、口腔潰瘍、便秘等症狀,當天家長代表和學校及食堂運營商就此展開談判。期間一些家長聞迅聚集到學校。談判達成了一些共識,比如學校食堂不用「凍肉」多用「鮮肉」。其後在運營商搬走庫房裡的凍肉食材過程中,趕來的家長把「發黴的雞腿」等圖片發到家長群裡,發布在網絡上,引爆了輿情,出現了群體性事件。
  • 廣東加強2020年秋季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確保在學生返校一個月內完成對本轄區內學校食堂、向學校供餐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校園周邊餐飲門店和食品銷售單位實行全覆蓋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迅速整改,並加大對食品安全風險高單位的監督檢查力度和頻次。
  • 開學在即,廣東從三方面著手,加強學校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向學校供餐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校園周邊餐飲門店和食品銷售單位實行全覆蓋監督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迅速整改,並加大對食品安全風險高單位的監督檢查力度和頻次。學校食堂實施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實施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度,配備食品安全管理員,健全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各崗位食品安全責任。定期開展校園食品安全自查,並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自查報告、落實整改制度,實施校園食品安全風險管理。三是做好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規範建檔工作。
  • 突發公共事件網絡輿情搜集研判應對策略
    在移動終端快速發展的新媒體時代,輿情的主要來源包括:微信公眾平臺、朋友圈、微博、短視頻平臺、網絡直播平臺、博客、貼吧、聚合新聞等,公眾高度關注的事件往往集中在社會焦點和熱門話題上,如: (1)官員的違紀行為;(2)法制建設相關內容;(3)涉及公共政策、公益事業和公共設施的內容;(4)食品安全及民生問題;(5)社會收入分配及社會保障;(6)國家利益、國家安全;(7)外交事件及涉外的突發事件
  • 福建泉州市酒店樓體坍塌事件輿情聚焦與應對分析
    該事件引起各媒體及網友的廣泛關注,據統計,該輿情在微博聲量最高,截止3月16日,話題#泉州坍塌酒店為密切接觸者隔離酒店#引發4.1億人次閱讀,6.5萬人次討論。這類生產安全事故輿情是怎樣發展的?今天,我們對此事件做一下輿情分析。一、輿情概述輿情數據統計:2020 年 3 月7日20:29 微信公眾號@閩南網發布:突發!泉州南環路一酒店,整棟倒塌!
  • 輿情引導處置46式——輿情風險研判需背景意識
    輿情風險研判的背景意識是指在輿情事件發生後,判斷該事件風險大小,還需提前將當前的輿論背景作全面的考查和了解。總體上看,輿情風險研判需考查時間背景、地域背景、主體背景和話題背景。
  • 疫情下校園食堂如何應對用餐安全!智慧食堂有這些妙招!
    作為師生密集場所,食堂管理是校園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個重點領域。近日多地宣布學校開學日期,開學後學校食堂咋管理、師生咋就餐,大家都非常關注。作為智慧食堂管理系統,滿客寶趁著延期開學這段時間,提前制定開學後校園食堂安全運營和學生就餐預案,分三步走,守好疫情防控安全線。
  • 利川市上好食品安全「開學第一課」
    「學校食品安全直接關係下一代的健康成長,關係億萬家庭的幸福乃至社會的穩定,不可有絲毫的閃失和懈怠。從一些地方屢屢爆出的校園食品安全事件看,其背後都存在著責任不清、管理乏力、盡責缺位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近日,湖北省利川市謀道鎮組織全鎮20餘名小學校長及50餘名教師專題參加食品安全培訓,這是全市食品安全「開學第一課」的一個鏡頭。 「頻頻被媒體和公眾曝出,擾動家長和公眾的敏感神經。輿論對校園食品安全的關注度持續處於高溫狀態。」
  • 關於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的調研報告
    當前校園多樣化的就餐形式導致許多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如2019年成都七中食堂安全事件、2018年9月江蘇省7所中小學學生出現中毒事件等問題讓人惶惶不安,由於校園食品安全具有群體特殊性的特點,因此,做好源頭上的把控以及治理上的成效至關重要。校園食品安全課題組組織專家深入各省調研,獲得豐富一手資料。